“K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有哪些合理数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有哪些合理数量?,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有哪些合理数量?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有哪些合理数量?
在框架-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土建造价,剪力墙布置得多,结构的抗侧刚度大,侧向位移小;但材料用量增加,同时由于结构自振周期缩短,结构自重增大,导致地震反应随之加大,即侧向力变大。反之,剪力墙布置得少,材料用量减少,由于结构较柔,自振周期变长,地震反应即地震作用力变小;但结构抗侧刚度小,侧向位移较大,地震后结构开裂或破坏严重。因此,剪力墙应该是布置得多还是布置得少才有利于结构抗震的问题,曾经在结构工程界引起较长时间的争论。经过对历次地震震害的调查分析发现,剪力墙数量过少,结构侧向位移较大,结构或非结构构件损坏严重,增加了修复费用。而剪力墙数量较多时,往往表现得震害较轻。这就说明,尽管增加剪力墙的布置会加大结构的地震反应,但对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来说,还是有利的。当然,从建筑物土建造价的角度来说,剪力墙数量多时,会导致钢筋和混凝土用料增加,结构自重增大,并导致地基处理费用的上涨。剪力墙数量增加,虽然从力学的角度看,框架所受的水平力会有所减少,但按照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程,框架部分的材料用量并不能减少很多,
因此,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剪力墙以少设为好。此外,剪力墙少则有利于建筑平面的灵活布置。
确定剪力墙的合理数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方案设计阶段,作为一个初步估算的方法,一般可以按剪力墙的壁率确定。所谓壁率是指平均每单位建筑面积上的剪力墙长度。日本在对几次地震的震害调查后发现,当壁率少于50mm/m2时,震害严重;当壁率多于150mm/m2时,破坏极轻微。另外,剪力墙的初步布置也可根据剪力墙面积率来确定,即同一层剪力墙截面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根据我国大量已建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实践经验,一般认为剪力墙面积率在3%~4%较为适宜。
在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或作为结构设计的原则,剪力墙的布置应满足结构抗侧刚度的要求,即通过计算校核结构顶点位移及结构最大居间位移分别满足本章表15-3的限制值二同时,应控制结构的自振周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根据我国大量已建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经验,一般认为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0.1~0.15)n(n为结构层数)时,剪力墙的数量和构件截面尺寸较为合理。
篇2: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怎么布置?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怎么布置?
剪力墙在建筑平面上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对于地震区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沿纵横两个方向都要布置,并应使两个方向的结构自振周期较为接近。当无抗震设防要求时,侧向力为风荷载,因房屋纵向一般受风面较小且纵向框架跨数较多,这时也允许只设横向剪力墙,而纵向为纯框架结构。
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竖向荷载较大处。剪力墙作为竖向薄壁柱,具有较大的承受轴向力的能力,利用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可避免设置截面尺寸过大的柱子,有利于建筑布置。同时,剪力墙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在侧向力作用下墙肢内将产生很大的弯矩和剪力,有时还有轴向拉力,在此基础上增加竖向荷载所产生的轴向压力,可提高墙肢截面的承载力,改善墙肢的受力性能,
剪力墙宜布置在建筑平面形状变化处、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周围。上述位置由于楼板的刚度受到削弱,在地震时往往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较严重的震害,因此有必要布置一些剪力墙予以加强。同时,布置在楼梯间、电梯间四周的剪力墙可以形成井筒(核心筒)结构,有利于提高结构抗倒刚度,也不会影响建筑平面的布置和使用。
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在结构区段的两端或周边,以利于结构区段的整体抗扭。剪力墙直拉通对直,以取得较大的抗侧刚度。但当两榀纵向剪力墙布置在同一条轴线上而又相距较远时,要注意温度及混凝土收缩等对该两极剪力墙受力的影响。
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在结构区段的两端或周边,以利于结构区段的整体抗扭。剪力墙直拉通对直,以取得较大的抗侧刚度。但当两榀纵向剪力墙布置在同一条轴线上而又相距较远时,要注意温度及混凝土收缩等对该两极剪力墙受力的影响
篇3:底框结构中剪力墙有哪些布置方式?
底框结构中剪力墙有哪些布置方式?
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有8字方针,即“周边,均匀,对称,相交”,底框结构中山墙一般要布置剪力墙,因为只在每个住宅单元楼梯间两侧布置混凝土毅力墙的底框结构是不宜采用的。
相关试验表明,加大底层空旷房屋两端平面刚度,对底层框架端部竖向位移进行控制,可有效增加底层杠架的安全储备,但尽管如此布置也并不全周边,中间还需要很多剪力墙。因此底框结构8字方针可概括为“竖直,均匀,对称,相交”,所谓竖直就是在布置底层剪力墙时应尽量对应上部上下竖直、中间不间断的墙体,否则即使底层布置的剪力墙刚度再大,若竖向无对应的上部墙体,不仅传力途径不直接,且上下层刚心相距较远,地震时上部墙体与底层剪力墙间会形成很大扭矩,极易破坏,
另外,布置底层剪力墙时要避开上部墙体洞口,若具体执行时实在难以避开,(例如楼梯间入户门等),那么应采取在上部洞口两侧增加构造柱等加强措施,以更好地传递地震力。对个别剪力墙未能与上层砖墙对应者,应设法加大底层与二层转换层之间楼板的平面内刚度例如楼板加厚,配筋率增加,双向双层配筋等。所谓相交主要是指剪力墙应尽量布置成L形和T形,以使它们相互支撑,增大每片单肢墙的平面外刚度,增强抗扭性。 具体设计时剪力墙的长度、开洞等均需通过计算确定。剪力墙的计算长度确定后、应将实墙面布置在两端中间用洞口分隔,避免采用一端有剪力墙而另一端为独立柱的方式。总之混凝土剪力墙具体布置时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并保证各墙段高宽比不小于2.
篇4:底框结构中剪力墙有哪些布置原则?
底框结构中剪力墙有哪些布置原则?
底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既是承担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更是承担水平力的主要构件,在地震中起第一道防线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底部剪力墙承担100%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小部分的地震力作为安全储备,震害观测表明,底框砖房在地震时底层将发生变形集中,会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有鉴于此,新规范在近十几年各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底框架结构剪力墙的布置做出了更科学的调整。
首先抗震墙间距要满足最大横墙间距限制,6、7、8度设防区最大横墙间距分别为21m、18m、和1 5m。
其次,剪力墙应沿2个主轴方向都有布置,使之形成直角以更好地发挥抗震作用。
另外要克服矫枉过正的偏见,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既然底框结构底层薄弱就多布置一点剪力墙越强越好,实际上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剪力墙的设置应与上部砌体结构相协调,抗震设计的原则是沿楼层间侧移刚度应均匀变化 ,而不允许各层间发生突变。
篇5:住宅框剪结构技术工作总结
一、凡是拿到结构、解筑施工图时,不论工期再紧,都不能盲目施工、定位、放线、否则返工,浪费人力,财力。
二、头脑清醒,聚精会神的通读结构施工图,步骤
1、先看设计结构总说明,一条一项通读,几度设防,安全等级等。
2、再核查所建项目在总平面图中的关系,方位,与相邻间的距离,化粪池在何处,排污管道的走向等。
3、阅读结构基础平面图及基础详图,了解基础是何类型,是挖孔桩基础或是筏板基础或是条形基础等。
4、基础梁或桩或板式的配筋,墙柱插筋数量,lae的锚固,采用图集是用03101-1或是04图集,并作好记录。
5、查1f或架空层的结构梁、板平面图的户型及配筋与户型的异同关系。
6、查读奇层、偶层与各户型的梁、阳台、装饰柱等的设计异同关系,作好异同关系记录。
7、查读设计图是平层或是错层关系或是高低层关系。
8、异同关系必须详读,以便区别。
9、阅读屋面结构图、花架、构架、艺术装饰等的结构要点,撑握轮廓概念。
三、聚精会神的通读建筑施工图、步骤
1、阅读建筑设计总说明每条、每项、每款。
2、阅读一层平面(放大图)布置图,了解户型分布,门窗定位及几何尺寸,门窗的类型、代号、规格,参考图集,具体作法。
3、读平面图时结合每单元对照,相互间的关系,沉降缝的距离,核定标注尺寸。
4、对照结构施工图了解梁、柱、墙的定位尺寸是否与建筑施工图相符合,尺寸标注是否正确、吻合,若有凝问,详细对照,作好记录,会审图纸时达成共识。
5、结构施工图的梁图逐层与建筑施工平面(或放大)图详细对比,若有疑问,作好记录。
6、了解填充墙的材料是空心砌体、或实心砌体,卫生间隔墙是100mm墙或是120mm墙,或是200mm墙,均应心中有数。
7、了解建筑轴线与结构轴线是垂直或是偏移,有无异同点,作好记录,为会审作准备,以便施工。
8、了解建筑措施表的具体要求、作法及参照图集。
9、核对门窗统计表与建筑平面(或放大图)的门窗、代号是否一致。
四、细读设计结构、建施总说明
1、结构、建司总说明了解后,思想上有一定了解和撑握了。
2、重复核查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施工图,和水电图的细节,水电类管道的位置是否影响门窗开启,若有冲突,作好记录,特别是卫生间窗吊顶和排污水平管道是否在窗内,消防箱对门的开启有无影响,若有细节冲突,并作好记录。
五、计算结构钢筋用量
1、按照结构施工图计算梁、板、柱、墙、基础的用钢量,参照03(或04)g101-1图集计算钢筋用量,与预算对比,求出每地面平方钢筋量,以便计划先后采钢量。
2、作钢筋配料表。
3、计算每层混凝土用量,以便计划商品混凝土。
六、一切开工手续报审完毕,可以施工放线开挖
1、根据规划提供的`基点进行x、y轴方向的定位放线,作好稳固桩点。
2、用全占仪或精讳仪定位放轴线(x轴、y轴),确定(含放坡)开挖面积。
3、开挖破土至设计深度,检查开挖面积及放坡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好护坡防护,防止坍塌。
4、基坑平基后把地面桩点测投到负层地面上。
5、仪器测放x、y轴线及各轴几何线,打好桩点,用50m钢卷尺细分各小桩点,拉线放灰线或挖孔桩定位线。
6、开挖桩基或开挖基槽、基桩等(桩基:挖孔桩)。
7、作找平层(基础筏板或抗渗板)或挖孔桩的封底。
8、放线定位(含复查)。
9、扎筏板筋:对照水电施工图作好防雷接地,基础是关建,详细核对(或安装钢筋笼)。
10、插筋(含柱、墙、挡土墙)按规范、设计要求完毕.
11、自检、互检、交接检,监理、质检站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七、筏板或桩基放线定位
1、仪器放线定位,复查无误,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竖焊、直螺纹连接,单面焊接或双面焊接必须完毕,扎筋、止水条安装,各级检验完毕。
3、搭架、支模,按规范作业完毕。
4、水电安装,预埋管,线按规范、设计要求完毕,各级检查验收完毕,水平标高定位完毕。
5、浇商品混凝土,含抗渗商品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天,并复盖养护,保持湿润。
八、逐层上升,以此类推
1、梁、柱钢筋加密区特别应注意高度和宽度,柱箍筋加密区@100十字梁交界处梁两边每50mm加密不少于3个箍,吊钩按设计结构施工图制作,是450或是600角,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做。
2、注意吊钩安装部位。
3、注意板筋支座长度,详阅03g101-1图集,板筋能通则通,不通则断,应特别注意端头支座在墙边减保护层,中间支座不低于轴线中点等。
4、注意绑轧要领,板的上部筋隔空绑轧,周边200mm范围全数绑轧,下部板筋全数绑轧,周边边筋距墙边50mm。
5、铁板凳每500mm安装一个,浇混凝土时板筋不易变形。
6、作好防雷筋的焊接。
7、作好水电预埋。
九、梁钢筋的安装
1、梁的上部筋接头在跨中l/3处,不得在弯矩最大处。
2、梁的下部筋接头在支座内。
3、梁的锚固按03g101-1lae锚固。
4、安放保护层垫块,最好花岗石垫块。
十、焊接筋
1、单面焊10d;
2、双面焊5d。
十一、飘窗的上下板
1、特别注意因负弯矩筋是在板的上层,不是在中层或下层,属悬臂式构件,否则,安装不合构。
十二、验收
1、每层墙、梁、板钢筋完毕后,先自检、互检、交接检;
2、请设计、质监、监理、项目共同验收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 高层建筑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柱水平剪力的标准值是多少?
★ 端口数量
★ CCD数量
★ 材料应该合理投放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有哪些合理数量?(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