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3-01-24 04:06:47 作者:ppqti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ppqti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题及答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答案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答案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1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子令吾去   子墨子闻之     B.值胡贼攻郡    然,胡不已乎?

C.汝何男子   水何澹澹       D.不忍委之      委而去之

12.翻译下面语句。(4分)

(1)吾今死矣,子速去!

译文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译文

13. 荀巨伯的这一举动可用孟子的一句话概括。(2分)

14. 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11. D

12.(1)我现在是活不成了,您快离开吧!

13.舍生取义

14. 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篇2:《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理解及答案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问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8、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2分

【参考答案】

6、(1)抛弃、放弃

(2)离开

(3)病(共3分,每小题1分)

7、(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

(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入侵讲道理的地方。

(共6分,每小题3分)

8、道义至上,诚信第一。(2分,抓住“讲信誉,诚信”这一要点即给满分)

篇3:荀巨伯探病阅读以及答案

荀巨伯探病阅读以及答案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值:___________

(2)既:___________

(3)全:___________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伯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适逢

(2)已经(……之后)

(3)保全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败坏道德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为吗?(意对即可)

4.友情重于生命,舍生取义。 (言之有理即可)

篇4:荀巨伯探友阅读答案及译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

①值:适逢。

②郡:此指城。

③相视:看望你。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阅读题目

1、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B、水陆草木之花

C、怅恨久之D、属于作文以记之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死矣,子速去。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1、B

2、(1)我现在要死了,你赶快离开。

(2)(我)从老远的地方来看你,可你却让我离开,使我成为一个不讲道义而只顾求生的人,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3)朋友有病,(我)不忍心丢下他(独自离开)。

3、友情无价。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赤城的友爱,它比生命还值得人们珍惜。

参考译文: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寓意

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样讲义气、不背叛仁义与道德,方可获得他人的赏识与尊重。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德行》。这本书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入侵者被感动,撤兵而去,他的义举使得全郡得以保全。本文颂扬了荀巨伯重视友情、先人后己、舍身取义的高尚品质

篇5:远看友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远看友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件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胡贼攻郡 值:适逢。

B.不忍委之委:抛弃。

C.子可去 去:到某地。

D.子令吾去令:叫,让。

2.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或用法,选出相同的一项( )

A.远来相视

贼相谓曰

B.道渴而死

而敢独止

C.败义以求生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D.我辈无义之人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郡并获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句描写友情的名言和事例。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1)毁坏情义,求取生命(这)怎么是我苟巨伯的行为呢?

(2)整座城获得了保全。(意对即可)

4.名言示例: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李白

事例示例:如钟子期与俞伯牙,李白与杜甫,刘禹锡与白居易等。(答案不唯一)

篇6:荀巨伯探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①值:适逢。 ②郡:此指城。 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小题1: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具答之B.水陆草木之花

C.大道之行也D.何陋之有?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今死矣,子速去。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小题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1)我现在要死了,你赶快离开。

(2)(我)从老远的地方来看你,可你却让我离开,使我成为一个不讲道义而只顾求生

的人,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3) 朋友有病,(我)不忍心丢下他(独自离开)。

小题3:友情无价。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赤城的友爱,它比生命还值得人们珍惜。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之”是助词,译为“的”,B项中的“之”与它同义。A中的是代词,C中的.用于主谓之间,无义。D中的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去”“败义以求生”“委”等。其中“去”古义都是“离开”。“败义以求生”译为“不顾道义来求得生存”。“委”译为“丢下、放弃”,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荀巨伯在危难之时不肯弃友人而去,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友情的可贵。还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义的坚守。

篇7:荀巨伯探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荀巨伯探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⑴值: ⑵既: ⑶全: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4.、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巨伯的行为(3分)

【参考答案】

1.(3分)⑴值:适逢 ⑵既:已经(之后) ⑶全:保全

2.(2分)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3.(2分)败坏道德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为吗?

4.(3分)友情重于生命。舍生取义

【试题解析】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快死了,你可以赶快离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来看你,你让我离开,败坏义而求活命,哪里是我巨伯的行为!贼兵已经闯进,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么样的男子,竟敢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重病,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姓名。贼兵相互告诉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便率军撤回。全城人的生命财产到得到了保全。

篇8:《荀巨伯探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荀巨伯探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荀巨伯探病

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痰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值:_________ ②既:_________ ③全:_________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败义以求生,岂萄巨伯所行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苟巨伯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适逢 ②已经(……之后) ③保全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败坏道德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苟巨伯的行为吗?

4.友情重于生命、舍生取义。(意对即可)

篇9:秦巨伯阅读答案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6.C7.A8.C

篇10:《秦巨伯》阅读答案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参考答案:

6.C 7.A 8.C

9. 翻译。(6分,每小题3分)

(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译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

(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巨鼠传奇阅读答案

欧阳伯和墓志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牛皋字伯远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阅读题及答案

《李密字令伯》阅读及答案

《野菊花》阅读题及答案

好兄弟阅读题答案

补漏阅读题及答案

礼物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上善若水》阅读题及答案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题及答案(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