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

时间:2023-01-26 04:08:50 作者:蓝豌豆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蓝豌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文言文《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文言文《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

文言文《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 ):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 n):不要辱没。忝,辱。

精练: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2.汝既不能如此( )3.然今遣汝者( )4.汝若到彼( )5.则吾犹可望( ) 6.不然,则徒劳费( )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 B.故意 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 ) 2.故令汝一行( )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4.故弄玄虚( )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与长子受之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参考答案:

一、1.足够、充分 2.既然 3.打发,让走 4.从师的地方 5.希望. 6.这样

二、1.D 2.A 3.C 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篇2: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①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②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③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④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汩:沉没。②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③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④忝(tiǎn):辱。

【问题】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

②力改【故】习【 】

③不然,则【徒】劳费【 】

④【夙】兴夜寐【 】

9、下列句中的“之”与上文中“已无可望之理”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辍耕之垄上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C时人莫之许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11、下列关于“然今遣汝”的`原因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担心儿子在家为俗务缠身,不能专心学习。

B作为父亲,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

C儿子在家里难以结交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D自己的学问有限,儿子跟自己学习很难有更大长进。

【参考答案】

8、①足够

②旧有的

③白白地

④早晨

9、D

10、不知道你拿什么脸面回来见父母、亲戚、乡人和旧交呢?

11、D

篇3:与长子受之文言文习题

与长子受之文言文习题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 ):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 n):不要辱没。忝,辱。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2.汝既不能如此( )3.然今遣汝者( )4.汝若到彼( )5.则吾犹可望( ) 6.不然,则徒劳费( )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 B.故意 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 ) 2.故令汝一行( )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4.故弄玄虚( )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与长子受之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一、1.足够、充分 2.既然 3.打发,让……走 4.从师的地方 5.希望. 6.这样

二、1.D 2.A 3.C 4.B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篇4: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 ):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 n):不要辱没。忝,辱。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2.汝既不能如此(   )3.然今遣汝者(   )4.汝若到彼(   )5.则吾犹可望(   )6.不然,则徒劳费(   )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 B.故意 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    )    2.故令汝一行(    )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4.故弄玄虚(    )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足够、充分  2.既然   3.打发,让……走   4.从师的地方   5.希望.   6.这样

二、1.D   2.A   3.C  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篇5: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篇6:文言文专项练习《与长子受之》

文言文专项练习《与长子受之》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n):不要辱没。忝,辱。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2.汝既不能如此()3.然今遣汝者()4.汝若到彼()5.则吾犹可望()6.不然,则徒劳费()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B.故意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2.故令汝一行()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4.故弄玄虚()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与长子受之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一、1.足够、充分2.既然3.打发,让……走4.从师的地方5.希望。6.这样

二、1.D 2.A 3.C 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篇7:朱熹《与长子受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⑤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⑥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⑦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ɡǔ):搅乱,扰乱。④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⑤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⑥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⑦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盖汝好学 / 盖大苏泛赤壁云 B.千里从师 / 齐师伐我

C.即是自不好学 / 是故谋闭而不兴 D.然今遣汝者 /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汝 若 到 彼 能 奋 然 勇 为 力 改 故习一 味 勤 谨 则 吾 犹 可 望。

11.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3分)

答案:

9. D(A.如果/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B.老师/军队。C.表肯定判断,是/指示代词,这。D.表转折,但是。)

10. (3分,每错、多、少1处扣1分)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11. (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参考译文】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

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8:朱熹《与长子受之》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朱熹《与长子受之》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⑤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⑥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⑦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释】

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借指父母。

③汩(ɡǔ):搅乱,扰乱。

④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

⑤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

⑥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⑦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

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主旨

朱熹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为根本,从为人要“勤、谨”二字着眼,告诫其子要勤学、勤问、勤思、谨起居、谨言谈、谨交友,敦厚忠信,见善思齐等 。

朱熹教导儿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作者简介

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在经学、史学、文学诸方面均有很大成就,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1130年(壬戌年)9月15日~124月23日),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尊称朱子,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也是源于朱子。朱子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而朱子是其中唯一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的人,他是孔子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立於学宫,自宋朝至今八百年。其一生为学:穷理及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篇9:文言文阅读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答案

文言文阅读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__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

(3)不以物喜以:__________

(4)是进亦忧进: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的“本心”是指_____________;“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请你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人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益处(2)止,停止(3)因为(4)指在朝廷作官

2.(1)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意对即可)

篇10:蒲松龄之妻的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蒲松龄之妻的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松龄善其言。顾儿孙入闱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松龄笑日:“穆如者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耶?”

(选自清.蒲松龄《述刘氏行实》)

[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②孺(rú)人:妻子。③台阁:宰相。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⑥褊(biǎn)心:私心。⑦穆如者:端庄的人。此指妻子。⑧夫人:此指贵夫人。⑨觖(jué)望:不满意。

[文言知识]

说“显”。‘‘显”是个多义词。一、指“明显”、“显著”。成语有“显而易见”。二、指“高贵”。上文“倘命应通显”,意为如果命运中应该通达显贵。所谓“显宦,’即是显贵的高官。三、指“显出”、“表现”。如“大显身手”。四、旧时对先人的美称。如“显考”(已死去的'父亲)、“显妣”(已死去的母亲)。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快________②罔________③但________

2.翻译:①君勿须复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松龄善其言乎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往往情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或媚以先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顾”:①“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②“自顾有何功德”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蒲松龄之妻

1.①快乐②同“无”③只 2.①你不必再这样干了;②蒲松龄认为妻子的话是对的;③(追求功名的)思想往往表现在语言中(见,同“现”);④有时用未来有好兆头讨好她。 3.①看到②回顾

篇11: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宝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12、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A、合从缔交 B、流血漂橹 C、威振四海 D、赢粮而景从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致万乘之势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以致天下之士

C、然而成败异变 D、序八州而朝同列

然秦以区区之地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席卷天下

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内立法度,务耕织

C、东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参考答案: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11( B) 12(B ) 13 (C ) 14 ( D )

15.(1)关中坚固,钢铁般的千里城防,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基业。

(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文帝最宠爱他),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篇12: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一国尽争买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唯嗜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小题3:本文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小题4:读了上文请你从做人的角度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都;因为

小题1: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小题1: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品格.

小题1:可以从做人要知轻重,明得失,晓利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方面来谈。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小题1:从做人角度,紧扣文章主题中心来谈,说法合理即可。

《陋室铭》文言文的阅读与答案

苏秦之楚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氏之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两则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寓言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黄鹤楼》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