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v19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惰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麦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①有是言,丹未之许也。”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②,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注 ①君房:侯霸的字。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张耳、陈余,两人初为至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曾举荐朱博,后两人有仇怨。这两个例子说明未能善终的朋友很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莽时,连征不至 征:征召
B.好施周急 周:周围的
C.风俗以笃 笃:淳厚
D.令寄缣以祠焉 祠:表示哀悼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丹“好施周急”的一组是 (3分)
①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②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
③丹率宗族上麦千斛 ④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
⑤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 ⑥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丹家中殷实,钱财富足,他隐居乡里修身养性,乐善好施。在他的资助和督促下,乡民们竞相互作表率,勤勉劳作,日子日益富裕起来了。
B.王丹济勤不济懒,那些懒惰的人为此深感羞愧,于是努力劳作自我激励。王丹长期乐善好施,全乡邑受其影响,民风极为淳朴。
C.王丹正直高洁,厌恶豪强。和他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自以为名气大,想和王丹交朋友,王丹拒不答应。对大司徒侯霸,王丹也是如此。
D.王丹的儿子有位同学家在中山,该同学的父亲去世,儿子要去吊唁,王丹为此打了他。王丹认为,朋友不宜走得太近,太近了最终不会有好结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5分)
(2)“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5分)
篇2: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圣人之于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之辱。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时固不易得.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於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於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於堂上,重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武王事之( ) (2)夙夜不懈( )
(3)乡之耕( ) (4)非忘其父之雠也(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 客以闻伍子胥
B、圣人之于事 乡之耕
C、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搏其手而与之坐 退而耕于野七年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举伍子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 )(2分)
A.极力铺陈 B.平实畅达 C.对比鲜明 D.纵横捭阖
参考答案:
(五)
16.侍奉;早;先前;同“仇”(4分)
17.D(3分)
18.伍子胥于是就礼贤贤能之士(下翻译出动词,意思基本正确),选练士卒。六年后,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国(介后),追击楚国的败军(北解释为败军)于千里之远。楚昭王逃亡到随,吴军于是攻占了郢都(补出省略的主语)。伍子胥亲自用箭射楚王宫(补出省略的主语),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三百次(正确翻译出鞭打楚平王坟墓事件)。(5分)(错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19.成功是需要等待时机的。(3分)(能够引用第一句或者最后三个字都给分,在此基础上概括也可以)
20.B(2分)A(1分)
篇3: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寓言狼子野心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寓言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①俟: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
11、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竟忘其为狼 ( )
(2)将啮其喉 ( )
(3)乃杀而取其革 ( )
12、“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________ 的特点。(1分)
1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参考答案:
11、(1)指小狼(2)主人(3)狼 (共3分)
12、阴险狡诈(1分)
13、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2分)
14. 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2分)
【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篇4: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明史节选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明史(节选)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忤帝意 忤:违背 B.千户适莅狱 适:往,去
C.趣言之 趣:赶快 D.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阙:朝廷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3分)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5分)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5分)
篇5: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选段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选段)
文言文阅读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
参考答案:
10答案:D
11答案:(1)邀请 (2)计划;打算
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篇6: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和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财务,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十六年,拜御史中丞 拜:拜见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 用事:掌权C.忽辛遂伏辜辜:罪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识:作标记小题2: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3分)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C.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他们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为自己辨白。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5分)
(2)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5分)因此赦免,是不公平的政策啊。圣明的君主执政,怎么能多次郝免犯人!世祖赞赏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2)(5分)皇帝常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要受小人欺骗。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可知,拜,授予。所以选A。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①直接表现其才能;②为罗英的话。为间接说明其才能;③为忽辛的话,为间接表现其清廉;④直接表现其清廉;⑤直接表现其才能;⑥间接表现其才能。所以选 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表述不正确,复查的人是伯颜,不是温迪罕和丞相安童。所以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所以” “旌”“诈”。
参考译文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向世祖推荐他,世祖召见他,他陈述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他调查揭发各种弊端,全部清除它们。帝问处士罗英,谁是可重用的人,罗英回答说:“张雄飞真正才是能辅助您的人才。”帝认为罗英的话是对的,令驿吏接雄飞来。
十六年,授予张雄飞御史中丞的职务,管理御史台的事务。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检查江淮一带的事务,担心不被张雄飞所容纳,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还没去,阿合马死了,朝中大臣都因犯罪离职。世祖任命张雄飞担任参知政事。阿合马专权的时间很久,他卖官枉法,朝中秩序很乱,张雄飞就首先自降官阶一级,于是那些侥幸不按规定提拔的人都降级。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一起审问,忽辛一个个地指着审问的官员说:“你曾经收受了我家的钱物,怎么能审问我!”张雄飞说:“我曾接受过你家的钱物没有?”忽辛说:“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张雄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可以审问你了。”忽辛于是认罪。二十一年春,世祖和大臣们讨论要大赦天下,张雄飞规劝说:“古人说:没有赦免罪犯的国家,它的刑法一定是公平的。所以赦免的行为,是不公平的政策啊。圣明的君主执政,怎么能多次赦免犯人!”世祖赞赏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告诉雄飞说:“多次打猎之后才能发现善于射箭的人,集中各种想法(意见)之后才能听到好的意见,你的话是正确的。我现在听从你的建议。”于是下发只给犯罪的人减轻刑法的诏书。
张雄飞为官刚直廉洁谨慎,始终不改他的节操。曾经在中书省办理公务时,世祖派使者急速叫他,在便殿见他,对张雄飞说:“像你这样的人应该可以说是真正廉洁的人了。听说你非常贫困,现今我特意赏你白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张雄飞拜谢,即将出去时,世祖又下令再赏赐黄金五十两和金酒器。张雄飞接受了世祖的赏赐,封存做上记号,收藏在家中。后来,阿合马的同党因张雄飞被停职,到中书省请求追回世祖赏赐给他的财物,裕宗在东宫听说这件事,命令参政温迪罕告诉丞相安童说:“皇帝赏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要受小人欺骗。”塔即古阿散请求检查核实张雄飞过去在中书省任上的财务,重新起用阿合马的余党,最终假借皇帝的命令追查并没收皇帝赏赐给他的财物。塔即古阿散等人不久因犯罪被杀,世祖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可能有误,命令亲近的大臣伯颜复查。中书省左丞耶律老哥劝张雄飞到伯颜那里为自己讲明情况,张雄飞说:“皇帝因为我廉洁,所以才赏赐我,但是,我没敢随便使用这些东西并封存做好标记来等待的原因,正是料到有今天,又何必自己去说呢?”
二十一年,卢世荣因善于阿谀被重用,张雄飞和许多官员同时被罢免。
二十三年,起用担任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判决疑案,清除奸恶贪婪之人,清廉的风俗盛行。死在官任上。
篇7: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复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初,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B.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C.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D.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禁中,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赵高专权横行,以私怨杀人。他害怕大臣们揭发他,就哄骗秦二世深居宫禁,不亲自处理朝政。而赵高自己独掌大权,事事都由他来决定。
B.赵高排除异己,手段残忍。冯去疾、李斯等进谏皇帝,恳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兵役、运输等徭役,赵高假托皇帝命令逼死冯去疾等,又不停地折磨李斯。C.赵高阴险狡诈,指鹿为马。迎合他说是马的人没事,那些明说是鹿的人却被他暗中借法令陷害。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谈他的过错。
D.赵高麻痹皇帝,专唱喜歌。他以前曾多次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大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项羽俘获了王离等人,而朝廷的军队也多次被打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5分)
(2)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5分)
答案:
4.D
5.D(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6.B(原文只说冯去疾等人自杀而死,没有说是不是被赵高假托皇帝命令逼死的。)
7.(1)赵高惩治李斯,笞打他一千多下板子,李斯不堪忍受痛苦,自己含冤认罪。(“治”、“榜掠”、“不胜”、“诬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自函谷关以东,大体上全都背叛秦朝官吏,响应诸侯,诸侯也都各自统率部众向西进攻。(“畔”、“应”、“咸”、“西乡”各1分,句意通顺1分。)
篇8: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
2、翻译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4、写山奇,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三、阅读《马说》片断,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之情。
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无从致书以观致:__________(2)走送之走:__________
(3)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4)俟其欣悦俟: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孔子曰:“何陋之有?”
3、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计日以还C、俯身耳以请
4、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何陋之有C、马之千里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5、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所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辍B、而不知日之入耕之垄上
C、杂然而前陈苍然暮色D、以其境过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作有从 和 两方面来描写游鱼:时而 , ;时而 , 。作者观鱼时的心情也是 的。
六、《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莅临指导
C、宴酣之乐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泉香而酒洌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旷达胸襟。
6、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七、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浩浩汤汤(tāng)B、衔远山(xián)
C、互相轩邈(miǎo)D、泠泠作响(líng)
2、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横无际涯(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4)窥谷忘反
3、对下面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B.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尝试着探求古代仁人的思想感情)
D.或异二者之为(也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4、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对甲段文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导谪守巴陵郡的友人滕子京忘记个人得失。
B.抒发作者宽阔的情怀和政治抱负。
C.批评文中描述的迁客骚人。
D.阐述不应当追求个人快乐的道理。
6、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八、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薄:景: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和。
九、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
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
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