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葵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运用互批自改手段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研究报告,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运用互批自改手段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研究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运用互批自改手段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作文情况的检查、评估、交流和总结,又是对学生继续修改作文的指导。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被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所困扰着,学生怕写作文,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言不由衷。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视作文为畏途,一写作文就犯头痛。每次批改作文,教师辛辛苦苦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的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并不领情,教师在作文本上批改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语句不通、结构内容等有必要修改的问题,学生并不重视,据统计学生拿到作文最关心成绩的占76%,关心好句子的占17%, 关心老师评语的占7%。教师精疲力竭,学生作文收效甚微。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再研究无人问津了,长此下去,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提高。
如何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积极、乐观的投入到作文评改中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从古到今,修改就是文章问世的必经之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自觉修改习作的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学生中,写完作文后很少修改的占89.8%,认为没有必要性的占64%,不知怎样修改的也占到78%之多,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行为存在严重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通常所说的“互批”是指互相修改文章、作品,并且加上批语。“自改”指由学生自己独立改变就有情况,使自己有所进步。我们所研究的“互批自改”指的是学生写完作文后,同学之间互相批阅,以此吸取别人的写作之长,开拓自己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品读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找出好词好句,修改不合理的内容,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批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我们主要研究“互批自改”。 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我们通过激发学生批阅作文的兴趣;指导技法,落实修改内容;教师示范,统一符号交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会改;出示片段,让学生之间互相批阅作文,使学生取长补短,倾听他人意见,并且从同伴作品的锦词佳句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出示对比文章,增强修改的信心;在此基础上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使自己的作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同时借鉴同伴作品的长处,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激发兴趣、增强修改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讲述唐朝的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佳句,美国作家海明威不顾体残多病先后多次修改《老人与海》的传说……通过听故事学生对修改有了感悟认识,有了学习的榜样,学生就会对修改产生冲动。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给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 指导技法,落实修改内容。
很多教师害怕谈技法指导,认为就是随心所欲的表达 ,技法指导是障碍,其实不然,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技法指导更何况学习写作文呢。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想让学生能够顺利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必须上好作文修改指导专项课。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培养学生办事严肃认真的习惯。
首先使每位明确修改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1、修改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
我们首先开展了“有趣的标点符号”的游戏。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然后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读法不同。有的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我们还让学生读同学中不加标点符号的作文,学生读得气喘吁吁,听的学生乐得前仰后合。这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 然后发给每小组学生一篇作文,让学生找出错字和别字,以及用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和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学生通过有趣的标点符号游戏,和互批自改作文,知道了作文时要正确使用加标点,标点运用更加准确,作文中的错别字大大减少。
2 、修改句子,做到语句通顺。
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病句,使得句子不够通顺。作文课上我们开展“挑刺”比赛,学生们找出同学作文中的病句,课上把同学找到的病句进行收集,通过投影出示,然后对典型性的语病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师生共同会诊、修改。在对诸如“我们要细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母亲眼中吐出了两串晶莹的泪”、“操场上立刻马上热闹起来”、“老师的两条腿像两根大柱子”、“对于小时候的我的爸爸总是对我严加管教”、“妈妈说我是私(独)生子”、“父母把我一把屎一把屁地喂养大”等不乏谐趣的“精典”病句的修改中,不单只带来了笑声,活跃了气氛,增添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们与语病作“斗争”的自觉意识。
3、修改选材,做到符合题意。
各小组学生在修改作文前,先回顾写作要求,然后针对作文要求检查要修改的作文是否符合题意。
例如:在修改《我喜欢的一种游戏》时,作文的要求是:写清楚游戏的过程,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针对习作要求学生在互改时说到:“你的作文不符合题意,题目要求写一钟游戏,你写了两种。”还有的说:“你怎么写了三种游戏”;还有的学生说:“你只是写了游戏的经过,没有写出喜爱之情呀?”学生通过这样的评改能够知道如何怎样做到符合题意。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会修改。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著名文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学生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他人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四)、鼓励评价,激起修改^***。
1、赞赏评语,激发热情。
要根据作文的目标,给予正确的评价。每当学生拿到作文本时,翻开本子总是先看分数,所以评定时,不妨把分数打高一些,从书写上打等级,再从内容上给予评价。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挥,评语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足,以商量的语气尊重学生的习作,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评语可多运用疑问句,给学生想象和修改的空间。寻找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加以赞赏,通过评改作文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知道与人沟通;学会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写作也就不再是苦事、累事了,甚至会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肯定优点,借助煽情的评语会让小学生表现出那种乐此不疲的激情。
2、对比文章,增强信心。
指导学生将自己修改后的文章进行对比体会修改后的喜悦。
改前: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圣诞老人玩具,那是我过九岁生日时,表哥送给我的。这个圣诞老人穿着红色的衣服,帽子也是红色的,他的眉毛是白色的,长胡须也是白色的,他的背后还背了一只红口袋,里面装满了送给小朋友的圣诞礼物。我很喜欢他。
改后: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圣诞老人玩具,那是我过九岁生日时,表哥送给我的礼物。这个圣诞老人穿着红色的衣服,在他的衣服边缘镶上了白色的绒边。帽子也是红色的,在帽子顶上有一个白色的小绒球。他的脚上穿一双黑色的高筒棉靴,漂亮极了。圣诞老人笑眯眯的,可慈祥了,让人见了就喜欢。他的眉毛是白色的,长胡须也是白色的,又密又多,好像是一团棉花。他的背后还背了一只像袜子一样的红口袋,里面装满了送给小朋友的圣诞礼物。这个玩具一直都摆在我的床边,每天睡觉时,我都会跟他道晚安,它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我很喜欢他。
(五)、班中展示,形成修改习惯。
通过修改日记达到练笔效果,提高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贵在坚持。激发其兴趣容易,长期坚持就难了。但只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修改的好处,逐渐让写修改作文成为一种需要,这就容易坚持了。
学生作文经过仔细修改,我开始在早读上读他们的作文,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当我在读作文的同时,许多同学都投去羡慕的目光,慢慢的在我的“安排”下,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同学,每每改出一个好的词语或一句优美的句子我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别提有多高兴了,每当他们尝试到这种快乐时,我发现他们修改作文更认真了,而且效果也很好,进步非常明显。
我把学生们修改后的习作中的优美段落,选材新颖、设计合理的作文进行征订,我为学生装订了《优秀作文集》,每星期利用周三中午将一周的修改的优秀作文进行展示交流,一年来,同学的好段佳作交流了几十篇,每当孩子们见到自己的文章能发表或展示时,总是欣喜若狂,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学生修改和习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五、研究成果:
(一)、从学生的修改作文看:
学生所完成的作文内容达到了预设目标,甚至,有一部分的学生在达到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和创新。内容丰富,展示了学生作文修改的过程。
(二)、从学生反思日记情况来看:
龚浩然同学在反思日记中写道:通过互批自改修改作文我知道写作文也需要负责任,不能写完就完,要仔细阅读,不能丢字、缺字,可见他们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上都得到了提高。岳荟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通过互批自改修改作文我从同学的作文中学到了很多的好词好句,我知道不但要把作文写通顺,还要把作文写具体。更让老师欣慰的是她还写道: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是运用可以运用比喻句、也可以写拟人句、排比句,可见她对文章的修辞还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张晓奕则在日记中写道:从同学的作文中我学到要想把作文写生动,还要把人物的语言写具体,把动作写出来……陈玉则在日记中把感受写的如此真实,她写到谢谢你让我知道怎样修改作文,需要修改哪些句子和段落。有的同学写到我会写开头啦!我知道结尾怎样写啦!有的同学还从他人的作文中汲取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这种批改的方法对自己的作文提高很有益处,归纳出三条:一是全体受益,没有遗漏。以前的作文修改方法,关注的只是少数学生,而忽略了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而这种方法,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别人对自己作文的看法,并写在纸上易于接受。二是欣赏别人文章的机会增多了。原来只能让学生欣赏到自己小组的作文,而对别人的作文是看不到的,而采用这种方法,增加学生欣赏他人作文的机会,针对他人的优点也更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其三,提供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原来的批改方法只能是学生坐在下面听老师讲,缺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而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多次讲自己的看法:小组写看法、小组谈看法、大组交流、班级评点。原来只有最多一次发言的机会,在这里变成了4次,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通过评改作文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知道与人沟通;学会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写作也就不再是苦事、累事了,甚至会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
(三)、从调查问卷前后测对比分析上看:
20xx年7月,我们进行了学生预习情况调查问卷的后测,通过前后测对比分析来看,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习惯有较明显的变化。
例如:1、你是怎样改自己作文的?
按照小伙伴的修改意见,根据自己的见解来修改的占85.7%
2、给别人批改作文后,你是怎样做的?
把别人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以后自己可以用 的占73.2% 。
3、批改同学的作文后你学会了什么?
取长补短,更好地修改自己作文,我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占87.2%。
4、你喜欢批改同学的作文吗? 非常喜欢的占86.3%
5、你现在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吗?
1)我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我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的占73.5%。
从以上的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在修改作文上都有明显的进步,而且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有突出的进步。例如,我班的岳荟莉同学通过修改同学的作文丰富了作文的内容,使学习作文的兴趣更浓,成绩不断提高,从一名作文普通的学生进步为作文经常成为范文,她的作文在春蕾杯作文竞赛中获奖。
(四)、从家长的反馈来看
家长反馈,学生作文兴趣浓了,修改习惯基本养成,各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例如:
龚浩然家长:我家孩子,以前写完作文从不主动修改,现在写完作文都认真读,学习踏实多了。
高畅家长:这一年来,我的孩子常和我讨论同学作文中的优点,他也更
爱看课外书了,爱写作文了,这是他不小的进步!
闫琪家长:我的孩子语文作文差,不爱写作文。但我发现他现在比较爱写作文了但也能拿回自自己的优的作文给我看,挺自豪的,可见学习兴趣高了。
(五)、作文成绩方面看:
随着修改能力的提高与修改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各方面语文能力也随之提高,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收获。
1、写作能力提高了。
时间 一类文人数
实验前 8人(全班43人)
本次期末^考~试 29人(全班43人)
在过去我班在各项作文比赛中几乎未获过奖,但今年我班的陈玉、岳荟莉同学在“春蕾杯”作文比赛中分别获三等奖和优秀奖,令人欣慰!在华人杯作文竞赛中获得三等奖。装订了《美好的回忆作文集》。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
这一年来,我班语文课的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了,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回答问题比较完整。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积极为他人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与平时互批自改修改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分不开的。今年,我班的同学配合靛厂的吴颖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精彩的发言受到教研员和老师们的夸赞。
六、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494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19xx年8月第一版
2、《语文课程标准》 21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第一版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23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19xx年8月第一版
4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537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19xx年8月第一版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724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19xx年8月第一版
6、朱作仁《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xx年版
篇2:自改、互改习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自改、互改习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自改、互改习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江苏 海安 ●章士兵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也就是说,文章写好了,需要再三斟酌,反复推敲,才能使文章内容具体、主题鲜明,引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的心灵。然而怎样进行修改呢?我认为学生的习作还是自改、互改比较好。
一、自改、互改能减少教师“承包”的负担,培养学生动脑的好习惯
学生的习作教师改,几乎是教学的“传统”,对于一篇习作,教师呕心沥血、反复修改,而学生拿到教师修改的习作仅仅看看等第和评语,然后就丢到一边去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苦心修改全部付之东流。这种多年来的教师把学生作文批改全部“承包”的做法,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动脑、不思考的不良习惯。有的学生甚至作文写完之后,看都不看就交给老师,算是完成了任务。如我班以前有一位学生,写一篇习作只用了十几分钟,便洋洋自得地交给我,我一看差点气掉大牙,文章写得语无伦次,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白字、错别字连篇,内容空洞。我就把这位学生叫到我的身边,让他读自己写的习作。他吞吞吐吐连不成句。他说:“我是匆匆忙忙地写了一遍,写完之后没有读,更没有修改。”这个同学的话让我不禁深思,是呀,好多学生都是这样,教师布置的作文匆匆写完了事,他们认为修改是教师的事情,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不到提高不说,还有可能养成依赖别人、不动脑思考的习惯。于是我就以这位学生的习作为例制作成课件。当我把习作放出来之后,学生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这篇文章的立意很好,就是内容不够具体,有的说错别字、白字太多,有的说语句不通,还有的说习作层次太乱,没有逻辑性。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让学生提出怎样进行修改,并尝试着让学生进行具体的修改,最后进行交流。通过修改交流,学生们修改出来的习作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我告诉他们,文章在写之前要先进行构思,写好之后还要进行反复地修改,使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尽量达到完美统一。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是一次完成的,写文章也是这样,总要有一个不断修改、加工、完善的过程。通过那次抛砖引玉的过程,我班有学生们慢慢地懂得了习作写好之后要进行自我修改、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并能提出修改的意见。这样,教师的负担减轻了,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作修改能力。
二、自改、互改习作能提高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是帮我们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我们说话有时感情强烈,有时意志消沉,有时吞吞吐吐,有时断断续续。学生们要想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必须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自己所写的习作反复修改、互相批改。这样,无意中就加强了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从而使习作增强了感情色彩。
三、自改、互改习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能激发人的求知欲,给人以求知探索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一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观察这一事物,并对这一事物进行思考、研究,从而在这方面取得成就;当学生失去了兴趣,无论耗费多大精力,也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对学生要注意各方面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内心单纯,易于引导,逞强好胜,肯发言,最容易对事物发生兴趣。让他们自改、互改习作,当“老师”,他们兴致很高,加之教师的`引导鼓励,他们为了当好“老师”,修改的可认真了,一遍不成,两遍三遍,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这样一来,既对习作进行了修改,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四、自改、互改习作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话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知识再渊博、本领再高,如果口才不行,那就成了“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习作修改上让他们自改、互改、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认真阅读自己或他人的习作,通过阅读、修改、口头评价、提出修改意见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能提高了。
五、自改、互改习作能取长补短,评优改差,提高写作水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通过自改、互改习作能取长补短、评优改差,使优者更优,并能带动差的,使差的改正缺点,吸取营养。因此,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明确努力的方向,让学生知道优在何处,从而能吸取别人的长处,使他们明白怎样改才能使习作更加通顺、具体。通过“评优改差”,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
篇3:教会学生自改互改习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网友来稿)
江苏东台市曹撇下舍小学 王晓春
小学生习作应该“抒真情,写实感”.只有写实实在在的事,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才有话可说,才能具体,明白.当然,在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要展开想像和联想,进行合理的大胆的虚构,有创意的表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写作”中,对5~6年级学生写作要求:“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一贯如此,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有时教师即便精批细改,学生拿到后只是用眼瞥一下成绩,就丢到了一边。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所以,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改互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是学生自改作文的示范.我们应指导学生以教师的批改为例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最后学会自改互改.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些学生相互批改习作的练习,让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协作能力.
学生自改互改习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中综合进行:
①主旨:是否明确对象和目的,中心是否明确,观点前后是否一致.
②内容:是否紧扣中心,能自圆其说,信息和细节是否与主题有关,材料是否丰富.
③语言:是否简洁得体,句子富有变化,运用想像和联想,表达方式是否恰当.
④结构:是否有头有尾,条理清晰,有逻辑训序.
⑤字面:是否书写整洁端正,行款合乎规范.标点符号正确.
⑥创意:是否感情真实,有自己的体验和独特见解 ,有个性特征,表达是否有创意.
自改互改的步骤如下:
首先,改第一份例文,让学生默读,整体感知,接着教师按照“评改内容”进行示范评改。评改后,指导学生依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表
评分 备选项(分值为最高分,逐扣至0分)
①审题清楚(20)( )②立意新颖(10)( )③中心明确(5)( )
④材料典型(20)( )⑤层次分明(10)( )⑥详略得当(5)( )
⑦精美语段(10)( )⑧语句通顺(10)( )⑨拟题新意(5)( )
⑩文字书写(5)( )其它:
(“评分标准表”内的项目、分值可根据修改的需要改变。)
(学生熟悉评改步骤后,这一环节可略去。)
接着,由学生评改第二份例文。评改后,学生可以针对评改情况自由发表意见,大家议论,教师指导。
(注意评改时适当增加评改文章的篇数,就增大了积累量。)
然后,学生根据上述操作,自改或互改作文本上的作文。
学生评改过程中教师应在各组之间巡回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评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另一方面随时发现并解决学生评改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把问题消灭在“襁褓”之中。
学生评改后,教师要仔细审评学生评改的作文,了解学生写作评改情况,对学生评改情况做出批改总评,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好跟踪工作。
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 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 ,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 加工的结果. 只有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间的了解和合作,才能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邮箱: wxc1309@yahoo.com.cn
[教会学生自改互改习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网友来稿)]
篇4: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刚入学时的职专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阅读课文时多默读,不愿出声朗读。我觉得这样下去不仅不能使学生脑海中接受信息的“门”大开,而且更不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危害确是不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呢?电化教学实践证明:巧用电教指导朗读是很有必要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
处于职校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如在教授《雨中登泰山》一文时,我先把作者雨中登泰山的示意图播放出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作者的游览路线大致如下:朝岱宗坊出发,过岱宗坊→虎山水库→七真祠→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红门→云步桥→慢十八盘→升仙坊→紧十八盘→南天门→天街。两天后下山经西G→苹果园→黑龙潭。路线十分清楚。随着立足点的变化,描写对象也不断变换。
教师一边播放一边描述解说,使学生了解了虎山水库的瑰丽景色、慢十八盘千姿百态的松树、山路盘道的曲折艰险以及透过云海向下俯视的雄奇景象……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勇攀高峰的`勇气。
又如,在学习《天山景物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野马”给辽阔的牧场增添了无限生机这一难点,我根据作者描绘的景色自制了一幅野马图播放出。图中公野马“那长长的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闪着美丽的光泽”,而且与家马特别“合群”,在与家马分离的时候,又总是“掩护着母野马和野马驹远离人们”。膘壮的形体、美丽的鬣鬃、和善的习性,都置放在一个群星闪烁的背景下,其形其色、其颜其性,栩栩如生。由于采用了直观手段,学生的朗读兴趣很快得到激发,随之学生也就感受、理解到了天山的美,也为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以声传情,指导感情朗读
带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朗读的一项要求。只有让学生把握好停顿、快慢、高低、重读、语调等环节,才能更好的表现课文所反映的情感。。学习《荷塘月色》时,同学们都等待老师范读课文,我有意拖延了一会后又把书放下,说:“同学们,我不敢读这篇课文,担心对作者那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有所破坏。”接着我播放了《荷塘月色》的录音,学生认真听,体味作者在家中“颇不宁静”的淡淡哀愁和欣赏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的淡淡喜悦及最后作者觉得“什么声息也没有”的淡淡哀愁。教师把握这一佳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最后学生很快地理解到大革命失败后一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同时也领悟到这种苦闷孕育着民族的崛起。课堂教学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选配乐曲,调节情绪朗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适当的插入一些配乐点播,教学效果也很令人满意。如上《明湖居听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朗读课文,我选择了刘兰芳说书的精彩乐曲配乐,让学生接收信息的大脑之“门”大开,调节了学生的朗读情绪。事先经过配乐,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朗读角色。学生读完之后,真的好像白妞也给了他那种愉快的感觉:“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教学任务完成的很顺利。
四、自制图片,调动朗读积极性
08计2班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强。我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一优势,有时根据教材内容让他们自制图片,同学们因为有任务急于完成,所以课堂上朗读时都争先恐后。学《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让学生把荔枝的剖面图画出来,同时标明荔枝壳、膜、肉、核等组成部分并涂上颜色。这一堂课学生举手争着朗读,我看准佳机,让学生齐声朗读。从而成功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读这一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的几点做法,谈不上经验,今后我将扬长避短,更好的利用电教指导学生朗读,提高教学效果。
篇5:运用综合手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运用综合手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特点,结合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课程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 者:余纯丽 YU Chun-li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67 刊 名: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9 26(4) 分类号:Q939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创新能力《运用互批自改手段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研究报告(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