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雪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用化学方法分离铁镀银,用化学方法分离胶和银,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用化学方法分离铁镀银,用化学方法分离胶和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用化学方法分离铁镀银,用化学方法分离胶和银
用化学方法分离又不伤铁基,基本上做不到,因为铁比银活泼得多.
提供一个方法,毒性大了一点,却可以做到不伤铁基:
混汞法:原理是利用汞与银形成合金,而将表面的银溶解;铁不会与汞形成合金,因此不会对铁造成任何损伤.
工作条件:1、温度切不要高,常温甚至稍低温下操作都是可以的,以防止汞挥发;
2、最好在密封的容器,如可搅拌的罐中进行,以防止汞的挥发.
得到的银汞合金再通过将汞蒸馏出来回收再用,而银的沸点高而分离.
篇2:用化学方法分离铁镀银,用化学方法分离胶和银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烧了,银的熔点在1000℃左右,不要超过这个温度银就不会熔化的.
用化学方法的话可以先用硝酸溶解出银,加入氨水形成银氨溶液,再用点还原剂还原就行了,还原剂可用抗坏血酸,硫酸肼等.
篇3:用化学分离方法分离,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
用化学分离方法分离
萃取:适用于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的情况,如果想把这种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出来,就选择萃取的方法,如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四氯化碳比水更容易溶解碘,于是就可以用分液漏斗把碘单质从饱和碘水中萃取出来,溶解到四氯化碳里,再通过蒸馏把碘和四氯化碳分离开来。
其实“萃取”和“分液”经常合在一起用,不然的话没法把溶质分离出来。需要的情况下,还和“蒸馏”合用,就像上述的情况,要将溶质和溶剂彻底分离。
分液:适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的液体。如水和植物油的混合物,静置后会上下分层,水在下层,植物油在上层。这时就可以用分液漏斗,打开活塞至下层的水恰好流尽,用烧杯承接;再打开玻璃塞让植物油从上口倒出。
分馏:适用于分离沸点相近的液体混合物,如石油就是通过分馏的方法得到各组分,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汽油、柴油、酒精等等。
蒸馏:适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按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分离出来。或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如用蒸馏的方法减少自来水的Cl-杂质。或把溶液中的溶剂分离出来,如食盐水通过蒸馏得到较为纯净的蒸馏水。
蒸发:适用于分离溶液中的易挥发溶剂和溶质,和我说的“蒸馏”的第二种情况差不多,但如果是要得到纯净的食盐而不是水的话,一般采用蒸发的方法而不是蒸馏。还有就是我所说的“萃取”和“蒸发”合用的方法。
总之,化学分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有些方法则是相通的,要本着科学性、安全性和简洁性的原则选择方法。.
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
一、过滤
1、原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不同,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固体不溶,一种固体可溶。
3、范围:适用于不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4、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滤纸
5、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对于有些溶液温度下降,会有晶体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6、列举:草酸钙中混有醋酸钙:加水溶解,过滤除去醋酸钙溶液。
二、洗气
1、原理:利用气体的溶解性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将混合气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气体不溶或不反应,一种气体可溶或可反应。
3、范围:适合于混合气体的分离。
4、仪器:洗气瓶、导管
5、注意:不要引进新的气体杂质,最后能够产生被提纯的气体。
6、列举:甲烷中混有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去乙烯。
三、蒸发
1、原理: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固体可溶
3、范围:适合于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4、仪器: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5、注意:玻璃棒作用;溶剂易挥发或易燃烧,采用水浴加热。
6、列举:从醋酸钠溶液中提取醋酸钠:蒸发溶液,使醋酸钠析出。
四、结晶
1、原理:通过蒸发溶剂或者降低温度使溶质的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的方法。
2、条件:固体的溶解度小或者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
3、范围:固体的溶解度小一般用蒸发结晶法;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一般用冷却结晶法或者重结晶法。
4、仪器:过滤、蒸发仪器。
5、注意:基本环节:溶解—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洗涤干燥
6、列举:苯甲酸钠中混有氯化钠: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就可以除去氯化钠。
五、分液
1、原理:把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液体互不相溶
3、范围:适合于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4、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5、注意:分液漏斗的基本操作
6、列举:己烷中混有己烯: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六、萃取
1、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选择萃取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2、条件: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范围:适合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液体中的分离。
4、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5、注意: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6、列举:从碘水中提取碘,加四氯化碳,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七、蒸馏
1、原理: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经过加热冷凝使液体分离的操作。
2、条件:液体的沸点相差比较大。
3、范围:适合于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
4、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应管、锥形瓶、温度计
5、注意:温度计位置;逆流冷凝。
6、列举:酒精中混有水,加氧化钙,蒸馏可除去水。
八、渗析
1、原理:利用半透膜能够透过离子或分子,不能透过胶粒的性质分离提纯胶体的操作。
2、条件:一种是胶体,一种是溶液
3、范围:适合分离胶体和溶液。
4、仪器:烧杯、半透膜袋
5、注意:最好在流动的水中进行
6、列举:鸡蛋白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把混合溶液装在半透膜袋中,置于流动的水中。
九、盐析
1、原理:利用轻金属盐能够降低胶体的溶解度的性质,分离提纯胶体的方法。
2、条件:一种是胶体,一种是溶剂
3、范围:适合胶体和溶剂的分离
4、仪器:烧杯、过滤装置
5、注意:方法是盐析,操作是过滤
6、列举:硬脂酸钠中混有甘油:加少量食盐,使硬脂酸钠析出,然后过滤分离。
十、色谱
1、原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有机物的吸附作用不同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操作。
2、条件:同一吸附剂吸附有机物能力不同。
3、范围:适合分离吸附能力不同的有机物。
4、仪器:吸附柱
5、注意:选择碳酸钙、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吸附剂
6、列举:叶绿素和叶黄素的分离:以碳酸钙粉末为吸附剂,装入吸附柱中,加入混合物分离。
十一、强化练习
1、丙烷中混有少量丙烯通常把混合气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而不是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来除去丙烯,理由是(B )
①丙烷不与溴水反应,也不与高锰酸钾反应;②丙烷不与溴水反应,可以与高锰酸钾反应;③丙烯能和溴水反应,但不和高锰酸钾反应;④丙烯能和溴水反应,也可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但后者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各组液体混和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A )
A、甘油和乙醇 B、苯和水 C、正己烷和水 D、乙酸乙酯和水
3、醋酸中混有醋酸钠和水,除杂所选试剂和除杂操作方法正确的是(B )
A、饱和的碳酸钠、分液 B、浓硫酸、蒸馏
C、氧化钙、蒸馏 D、水、结晶
篇4:用化学方法分离,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分离本质可分为两大类:
1、化学分离法;
2、物理法;
下面就混合物化学分离及提纯方法归纳如下: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概念区分
清洗: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净化食用水;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分离泥和水;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离油和水;
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萃取水溶液中的碘;
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海水中取得纯水;
分馏: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升华: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分离碘和沙;
吸附: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篇5:用化学方法分离,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当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如,NaCl中混有NH4Cl,Na2CO3中混有NaHCO3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如,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3.酸碱法:
被提纯的物质不与酸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碱反应,用酸碱作除杂试剂。如用盐酸除去SiO2中的CaCO3,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粉中的铝粉等。
4.氧化还原反应法:
如果混合物中混有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使其被氧化为被提纯物质。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以除去FeCl2杂质;同样如果混合物中混有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还原剂使其被还原为被提纯物质。如将过量的铁粉加入混有FeCl3的FeCl2溶液中,以除去FeCl3杂质。
5.转化法:
不能通过一次达到分离目的的,需要经过多次转化,将其转化成其它物质才能分离,然后再将转化的物质恢复为原物质。如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再加入盐酸重新生成Fe3+和Al3+。在转化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6.调节pH法:
通过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组分沉淀而分离的方法。一般是加入相应的难溶或微溶物来调节。如,在Cu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由于FeCl3的水解,溶液是酸性溶液,就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将Fe3+沉淀出去,为此,可向溶液中加入CuO、Cu(OH)2、CuCO3或Cu2(OH)2CO3。
7.电解法:
利用电解原理来分离提纯物质,如,电解精炼铜,就是将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用含铜离子的溶液作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粗铜中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去电子,在阴极只有铜离子得到电子析出,从而提纯了铜。
篇6: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分离,附典型例题
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分离
(1)物理方法
方法 | 适用范围 | 操作注意事项 |
过滤 | 溶剂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 | 注意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 |
蒸发/结晶 | 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 ①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
蒸馏 | 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④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
萃取 与分液 | 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 | ①萃取剂要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中的;②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中倒出; |
升华 | 能升华物质与不能升华物质的分离 | 注意要有冷却装置,如用烧瓶盛装冷水作为冷凝器; |
渗析 | 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的分离 | 半透膜不能破损;要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最好用流动的水; |
盐析 | 某些有机物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 注意选择合适的无机盐,如某些无机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所以提纯蛋白质不能选用此类无机盐; |
洗气 | 易溶气体与难溶气体分开 | 防止倒吸;气体要“长进短出”; |
(2)化学方法
方法 | 操作举例 |
滴液 沉淀法 | 如,Na2SO4溶液里混有少量的MgSO4杂质。可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除去Mg(OH)2,再加入适量硫酸,调节pH为中性; |
加酸 产气法 | 如,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CO32-转化为CO2气体而除去; |
氧化 还原法 | 如,在FeCl3溶液里含有少量FeCl2杂质。可通入适量的Cl2将FeCl2氧化为FeCl3; |
加热 分解法 | 如,在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HCO3杂质。可用加热分解法除去杂质; |
气体 转换法 | 如,在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杂质。可向溶液里通入足量CO2,使Na2CO3转化为NaHCO3; |
加碱 溶解法 | 如,Fe2O3里混有少量Al2O3杂质。可往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其中的Al2O3转化为可溶性NaAlO2,然后过滤,洗涤难溶物,即为纯净的Fe2O3; |
气体 洗涤法 | 如,H2中含有HCl杂质。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碱液出去HCl。CO2中含有HCl杂质,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 |
离子 交换法 | 如,用磺化煤做阳离子交换剂,与硬水里的Ca2+、Mg2+进行交换,而使硬水软; |
典型习题
【例题1】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解析:乙醇不可以作为萃取剂,A项错;石蕊变蓝,则肯定为碱性,B项正确。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生成BaSO3,再加入HCl,则与溶液的NO3- 结合,相当于HNO3,则可以氧化BaSO3至BaSO4,沉淀不溶解,C项错;加热时,FeCl3会水解,D项错。
答案:B
【例题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解析:CO2可以被澄清石灰水吸收,而CO不可以,故A项错。盐酸可以将BaCO3反应除去,而不能溶解BaSO4,故B项错;C项,2FeCl3 + Fe = 3FeCl2,过量的铁过滤,即可除去,正确;Cu和CuO均可以被HNO3溶解,故D项错。
答案:C
【例题3】(09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D.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解析:A项,还需要用稀HNO3,看沉淀是否溶解,故错;B项,冷却速度慢,则易析出晶体,越慢晶体析出越大,正确。C项,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分层,所以无法用分液法分离,故错;D项,未润洗酸式滴定管,相当稀释了盐酸,所用标准HCl体积增大,则计算出的NaOH浓度偏大,故错。
答案:B
【例题5】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0.1 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D. 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 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
解析:A项,是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萃取实验;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在该实验中根本得不到白色沉淀,因为亚硫酸不可能制取盐酸;C项只能说明Fe2+具有还原性,因为KMnO4具有强氧化性,常做氧化剂。D项,沉淀呈黄色,说明沉淀是AgI,也就意味着AgCl的Ksp比AgI的大。
答案:A、D
【例题6】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下处理措施和方法正确的是( )
解析:废酸与碱中和属于化学法,A项错;Cu2+不可能用SO42 -沉降,B项错;活性碳无法吸收苯,C项错;
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是复分解法,属于化学法,D项正确·
答案:D
篇7: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
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
1、吸取法:常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被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筛选适当的固体或溶液作为吸取剂。如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常用装置是洗气瓶。
2、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质中加入适量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后再过滤除去。如KNO3中含有的少量Ba(NO3)2,可用适量的K2SO4除去。
3、气体法:根据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合适的`试剂,将杂质转化为气体而除去。如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可加适量盐酸除去。
4、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5、溶解法:对于固体物质可筛选适当的试剂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如Mg(OH)2中混有Al(OH)3,可用过量NaOH溶液除去,然后洗涤Mg(OH)2沉淀即可。
6、氧化还原法:对混合物中含有的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氧化剂将其氧化为被提纯物质;对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被提纯物质。如FeCl3中含有FeCl3,加入铁粉、振荡过滤,即可除去FeCl3;FeCl3中含有FeCl2,滴入双氧水,可将FeCl2转化成FeCl3而又不引入新的杂质。
篇8:用化学方法鉴别苯酚和乙醇
用化学方法鉴别苯酚和乙醇
1、加水
不溶的为苯、1-己烯.记为A组
可溶的为乙醇、甲醛溶液、苯酚溶液。记为B组;
2、AB两组分别加溴水,
A组中褪色的为1-己烯 ,
分层的为苯。
B组中褪色的为甲醛溶液、
有白色沉淀的为苯酚溶液,
互溶无明显现象的为乙醇。
资料补充:
苯酚:用氯化铁(产生紫色)或溴水(白↓)鉴别;也可直接闻出
乙烯:用溴水(褪色但无沉淀)鉴别
甲醛:用土伦试剂(即银氨溶液,产生银镜)、菲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都是铜络离子的碱性溶液,产生砖红色沉淀)鉴别;也可直接闻出
乙醇:几种物质中唯一与水互溶的液体。也可加酸性高锰酸钾(褪色)、I2+NaOH(产生有特殊气味和晶形的碘仿黄色沉淀)鉴定
甲苯:酸性高锰酸钾(最好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否则需较长时间的静置,现象是褪色)
苯:剩下的一个
篇9:中药化学辅导: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a.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极性小而疏于水。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2.溶剂的选择: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常见的提取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1)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中草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甙类等都能被水溶出。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但用水提取易酶解甙类成分,且易霉坏变质。某些含果胶、粘液质类成分的中草药,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难过滤。沸水提取时,中草药中的淀粉可被糊化,而增加过滤的困难。故含淀粉量多的中草药,不宜磨成细粉后加水煎煮。中药传统用的汤剂,多用中药饮片直火煎煮,加温可以增大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外,还可能有与其他成分产生“助溶”现象,增加了一些水中溶解度小的、亲脂性强的成分的溶解度。但多数亲脂性成分在沸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大的,既使有助溶现象存在,也不容易提取完全。如果应用大量水煎煮,就会增加蒸发浓缩时的困难,且会溶出大量杂质,给进一步分离提纯带来麻烦。中草药水提取液中含有皂甙及粘液质类成分,在减压浓缩时,还会产生大量泡沫,造成浓缩的困难。通常可在蒸馏器上装置一个汽一液分离防溅球加以克服,工业上则常用薄膜浓缩装置。
2)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酒精)、甲醇(木精)、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中草药细胞的穿透能力较强。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还可以根据被提取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用乙醇提取比用水量较少,提取时间短,溶解出的水溶性杂质也少。乙醇为有机溶剂,虽易燃,但毒性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有一定设备即可回收反复使用,而且乙醇的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由于这些原因,用乙醇提取的方法是历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甲醇的性质和乙醇相似,沸点较低(64℃),但有毒性,使用时应注意。
3)亲脂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不能或不容易提出亲水性杂质。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且它们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提取才能提取完全。如果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用这类溶剂就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大量提取中草药原料时,直接应用这类溶剂有一定的局限性。
3.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草药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
1)浸渍法:浸渍法系将中草药粉末或碎块装人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宜的溶剂(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较简单易行,但浸出率较差,且如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小当溶剂渗进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故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但应控制流速,在渗渡过程中随时自药面上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为止。或当渗滴液颜色极浅或渗涌液的体积相当于:原药材重的10倍时,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渗淮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
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
篇10:用化学方法鉴别苯酚乙醚乙醇
加入溴水,乙醇没有现象;乙烯中溴水溶液褪色;苯酚中产生白色沉淀;
先加入单质钠,乙醇和甘油产生气体,乙醚无现象;然后加入硫酸铜溶液,甘油会产生蓝色絮状物质,进而可以区别开来。
主要是以上物质的官能团的不同,进而可以区别开来。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羧基、醚键、醛基、羰基等。有机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上,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X、-OH、-CHO、-COOH、-NO2、-SO3H、-NH2、RCO-,这些官能团就决定了有机物中的卤代烃、醇或酚、醛、羧酸、硝基化合物或亚硝酸酯、磺酸类有机物、胺类、酰胺类的化学性质。
中学化学中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种类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和官能团的种类异构三种。对于同类有机物,由于官能团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同分异构是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对于同一种原子组成,却形成了不同的官能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有机物类别,这就是官能团的种类异构。如:相同碳原子数的醛和酮,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和酯,都是由于形成不同的官能团所造成的有机物种类不同的异构。
化学性质
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X、-OH、-CHO、-COOH、-NO2、-SO3H、-NH2、RCO-,这些官能团就决定了有机物中的卤代烃、醇或酚、醛、羧酸、硝基化合物或亚硝酸酯、磺酸类有机物、胺类、酰胺类的化学性质。
★ 职责分离
★ 分离500字作文
用化学方法分离铁镀银,用化学方法分离胶和银(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