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形成

时间:2023-06-15 03:36:33 作者:聋哑老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聋哑老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原的形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原的形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高原的形成

中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的绝大部分与四川、新疆、云南、甘肃的一部分。位于昆仑-阿尔金山以南,祁连-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东、以北。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分与甘肃、宁夏、河北的一部分。西至河西走廊,东至大兴安岭,南接黄土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北至国界。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的大部分。位于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南。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北部,包括山西的大部分与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长城为界),秦岭以北,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

篇2:高原山地气候形成原因

特点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气温低、气压低。多露、多风。由于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日之间的变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里。将四周的`能见度突然间降低,使人易于迷季里遭遇大雾,原已低的温度,再加上雾所带来的潮湿空气,使暴露在外的表皮易于。高山上地形起伏相差悬殊,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及由于热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经常产生空气流动的现象。

篇3:青海高原地质形成气候过程

青海高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高原也是我国海拔较高的地区之一。亲爱的小伙伴们,青海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呢?想要了解具体过程可以看以下内容。

青海高原地质形成过程

青海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海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海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海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海高原气候特点

由于其高度,青海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海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海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海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海高原文化特点

青海高原上人烟稀少,但虽然如此,这里有可能在两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了。青海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汉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性。

青海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过8000米。高原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不足10℃,没有绝对的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高原上建有不少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条公路进入高原,新建成高原铁路。民航班机通西宁、格尔木、拉萨。

青海高原拥有我国第二大湿地资源的青海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个高原省份境内的各类天然湿地资源由此得到有效保护。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三种类型在内的天然湿地资源面积达313.45万公顷,是仅次于西藏的国内第二大湿地资源分布区。由于有大面积湿地,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了解,公分布栖息在青海高原各类湿地中的脊椎动物就有123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

篇4:青海高原地质形成气候过程_青海高原文化特点

青海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海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海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海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返回目录

青海高原气候特点

由于其高度,青海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海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海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海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返回目录

青海高原文化特点

青海高原上人烟稀少,但虽然如此,这里有可能在两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了。青海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汉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性。

青海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过8000米。高原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不足10℃,没有绝对的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高原上建有不少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条公路进入高原,新建成高原铁路。民航班机通西宁、格尔木、拉萨。

青海高原拥有我国第二大湿地资源的青海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个高原省份境内的各类天然湿地资源由此得到有效保护。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三种类型在内的天然湿地资源面积达313.45万公顷,是仅次于西藏的国内第二大湿地资源分布区。由于有大面积湿地,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了解,公分布栖息在青海高原各类湿地中的脊椎动物就有123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

〈〈〈返回目录

篇5: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目录简介症状判断症状分析主要病理预防为主收缩展开简介

高原反应 ,即 高原病 ,指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 高原地区 ,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 缺氧 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 风 、雨 、雪 、寒冷和强烈的 紫外线 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 应并引发不同的 高原适应不全症 。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 红细胞 和 血红蛋白 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 、高原视网膜出血 和 慢性高山病 , 中国 分成急、慢性高原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症状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症状分析

高原 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由平原 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 海拔 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为有些人通过长期不断的调节过程仍不能适应,以致形成一种高原机能失调的现象,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一般认为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 痛 、心慌 、气促 、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恶心 、呕吐 、腹胀、腹泻 、胸闷痛、失眠 、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 等。体征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慢性高原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可以是上述表现的部分,也可以是其大部分或全部,症状时隐时现,返回平低海拔地区后一般可消失,与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高原红 ,高原红是一种高原人群中的普遍现象,是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面部呈现红色的片状或团块斑,主要是因为皮肤角质层变薄, 毛细血管扩张 表现出红血丝的症状。中医归入“斑”的范畴。

高原红说白了就是皮肤比较敏感而产生红血丝,但是这种敏感是因为长期受地域环境影响而造成的,而不是天生。高原红多发生在海拔高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空气稀薄、氧含量低、皮肤细胞缺氧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的缘故。再加上温差大、风沙大、空气干燥,紫外线强等原因造成面部角质层长期受损变薄敏感。高原地区冬天寒冷易冻伤面部皮肤,血液不流畅,造成毛细血管瘀堵,有的甚至发展到皮下,而面部角质层又因为长期受环境等物理损害敏感变薄,反映在面部就表现为网状、片状、团状的高原红。

高原红的患者平常可以做点养护之类的,1、保持皮肤的水分。高原气候干燥,适当补水或者乳液预防皮肤干裂,但不要用含有激素类、重金属、酒精成分的护肤品。2、不要长期曝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3、擦防晒霜,高原地区紫外线较强,擦点防晒霜防紫外线保护皮肤。4、治疗时一些采用仪器的'办法如激光、冷冻疗法等,虽然暂时有效,但会加重高原红,应慎重考虑。

主要病理

高山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 少,低血氧。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因此立即引起身体几方面的反应。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即使进行了这些调整,也不能使新近达到高原的人发挥他正常的生理效能。曾经测定,在海拔5500米的高度,一个人完成运动的能力只有 海平面 的53%哦。

预防为主

需到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应通过仔细的体检,检查是否患有不适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

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要阶梯上升,逐步适应。

必须快速到达3000米以上地区时应携带氧气装备...

篇6:高原之子

数着莽莽苍苍的峰峦,我在高原之上,蓝天之下,用生命勃动的情感,张扬一个高原之子奔腾的志向。

拽着西风,攥着热望。我追赶着祖先急促的呼吸,将蹄足与手指深深地勒进高原的茫茫苍苍,任虔诚的目光,去打捞他们不再悲伤失去的梦想。

徒步高原,凝眸生机盎然的千崖秋色。顿悟的心,这才明了,祖先们为何将根扎在这方土壤、繁衍生息,忘我奔忙。原来这里盛产五谷、鸟语、花香,以及和睦的安祥。

于是,天高地阔的视线,让我沉醉在那山谷、河流、瀑布、海子……还有炊烟的柴薪气息散发的醇度、篱笆和栅栏关不住的景致里,满怀感恩地放开一嗓火热绵缠的歌谣。

面对阳光揉醉的温暖。饱满的心,理直气壮地将沉淀于胸的那情那爱那歌那哭那骂那怨那恨那仇统统摊于烈日之下,然后开启今生全部的热望,一如祖先那样辉煌。

拥抱难得的超脱和自由。

我感到,高原过去的现在、现在的过去都深奥无边。

高原,尤如一个梦想,直达上苍……

在这里,我可以静下心来,倾听灵魂无言的独白。读高原风,在我骨缝中散发的芬芳、流溢的清爽。

我是高原之子。我渴盼诗与哲学的叶片萌发在我生存、成长之后的山峦之上。所以,我不顾一切地撕碎一些爱的片断,无论是无怨耕耘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抑或不幸从无怨中跌落的种种报怨。

头顶蓝天,我站在山与山与之间,将内心的高山流水抛向高原之巅,任凭风涌云翻。然回声,总是原汁原味,意韵悠长。

置身高原,我不仅握住了自己的血脉,且每一步辉煌的体验,都无愧于我的祖先哟。

申请高原补助怎么范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西藏高原》的教学反思

神奇的高原净土-大山包

高原海拔一般在多少米以上

一睹高原风采六年级作文

化石的形成作文

论雅言的形成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高原的形成(合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原的形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