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okxaj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民族消费文化与人的发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民族消费文化与人的发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民族消费文化与人的发展
民族消费文化与人的发展
现代人处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消费成为各民族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各民族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消费不仅给各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作为各民族存在的文化也发生了转向,对它的研究也开始关注一种新型文化--消费文化的出现.消费文化是研究当今社会人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的是现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不同民族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卜佳慧 BU Jia-Hui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200000 刊 名:黑龙江民族丛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 年,卷(期):2008 “”(3) 分类号:C912.4 关键词:民族 消费文化 人的发展篇2: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8月5日县委召开第十二届县委第八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了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会议精神,我认真学习了秦光荣书记《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奋力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新步伐》的报告、《抓活动转作风强动力促跨越》总结讲话和李纪恒省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重要讲话。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初略谈谈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秦光荣书记在《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奋力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新步伐》的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打造一支文化**军,努力把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具备让世界广泛认可的文化资源。如何培育壮大我县民族文化产业,为建设建设世界文化名市和打造文化硅谷,推动民族文化强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以下是我对如何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一、解放思想,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冲破人们对“文化”固有的习惯认识。文化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文化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是可以形成产业的。特别是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市包括我们**县的.情况来看,文化可以在前台唱戏,而且也可以唱大戏。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着力做好我县民族文化产业这篇文章,以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
二、保护和开发并举,打造文化品牌
民族文化资源是一种无形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民族地区文化品牌的基础。我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壁画、**石头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指云寺、北岳庙、**江**渡口和14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列入保护单位和未列入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财富,是玉**化品牌的基础。因此,打造文化品牌,必须保护和开发并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遵循“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下,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开发具有品牌价值的人文景观,使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发挥作用。在开发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同时,巩固和提升纳西古乐等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进一步发挥名人名牌效应。
三、加强规划管理,加大政策扶持
民营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政府应制定长期和短期规划,指导民营企业进入文化市场,(玉水寨景区就开发得很好,)为民营企业投资文化市场提供政策上扶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此外,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扶持鼓励各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文化市场,促使文化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四、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要通过大胆引进和加强培训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针对我县实际,不但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更要重视管理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把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放到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合适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广阔的空间。
五、增加资金投入加大保护力度
国务院,省人民政府都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我县非遗申报工作也在积极的开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我们地处边远山区,整体经济收入较低,没有专项经费来开展此项工作。为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县里需出台一些政策,将非遗保护工作经费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保护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彻底改变以往的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做法。真正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六、扩大文化产业链
逐步重点谋划一批关系全县和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文化项目,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如继续抓好拉市吉余手绣**纳西刺绣项目,落实好**十八寨沟民俗旅游文化惠民示范村、**大新竹园村等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工作。加强**县文化产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宋城集团做好“**千古情”和**集团文化娱乐一条街的打造,扩大我县文化产业链,提升民族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影响力。
篇3:论我国消费文化的发展方向
论我国消费文化的发展方向
摘要:消费文化是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消费文化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强对消费文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发挥消费文化对消费从而对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作 者:应朝华 作者单位:开滦煤炭销售分公司 期 刊:商场现代化 PKU Journal: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10, “”(30) 分类号: 关键词:消费观念 适度消费 超前消费 发展方向篇4:民族、宗教和文化:东亚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因素
民族、宗教和文化:东亚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因素
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早在亚欧会议开始时,东盟10国与中、日、韩的政治和经 济的协商就达到了新的水平,进入新世纪后更处于经济整合的新阶段。在东亚各国进一 步的发展与合作中,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成为极其重要的因素,其意义不断提高、 其作用不断增强。它们既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深层背景,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呈现出 丰富而复杂的色彩。本文简要地提出我对民族、宗教和文化因素对东亚发展与合作的影 响的思考。东亚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特点
在民族、宗教和文化中,民族是载体,是现实主体。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民族的.生存 方式;从狭义来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价值体现。宗教是文化以信仰形式表现 出来的部分。这三者有密切的联系,但联系的方式和紧密程度却大相径庭。东亚民族、 宗教和文化的特点很多,从宏观上概括有以下几点:
1.东北亚和东南亚有较大的差异性
在民族、宗教和文化上,东北亚与东南亚有较大的差异。总体上说来,东北亚国家的 民族比较单一,而东南亚则更为多样。在东北亚,有民族相对单一的朝、韩、日本和蒙 古。中国具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但是90%以上为汉族。东南亚各国的民族和语言却 极为多样,超出人们的想像。
从宗教上看,东北亚各国更加强调世俗化。在东北亚有较多人信奉大乘佛教、道教、 神道等,西方侵入后,基督教也获得日益增加的信徒。除了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 斯兰教外,伊斯兰教基本上在东北亚地区未得传播。东南亚各国的宗教性更强,大多数 国家拥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对社会生活正式地或默许地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印 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众多民众信奉伊斯兰教,马来西亚和文莱则将伊斯兰教奉 为国教。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众多民众信奉小乘佛教。在菲律宾,几 乎90%的人是天主教徒。在新加坡,占统治地位的是佛教与道教。
从文化上看,东北亚各国历史上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当然各国 也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东南亚则是印度文化圈(包括佛教与印度教)、伊斯兰 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圈交汇之地。在印度支那半岛上,印度文化(主要是佛教)的影响最大 ,在海洋岛国,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更大,中华文化则对整个东南亚有影响,尽管影响力 因地而异。
2.东南亚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
东南亚各国的民族和语言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印尼有100多个民族,缅甸有135个民 族,越南有60多个民族,泰国有30多个民族。其中有的国家有一个占绝对多数的民族, 如在柬埔寨20多个民族中,高棉人占80%以上;但有的国家则没有占绝对多数的民族, 如印度尼西亚最多的爪哇族也只占全国人口的47%;泰国有30多个民族,而泰族只占总 人口的40%。使用语言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有669种,创世界纪录;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至少也有150种之多;缅甸101种,老挝90种,泰国80种,越南76种。(注:[德]弗劳利 安・康马斯、[荷]尤迪特・施塔波丝著,陈宝、周一玲译:《新亚洲――亚洲挑战世界 》,北京:中央编
[1] [2] [3]
篇5:发展民族医药 弘扬民族文化
发展民族医药 弘扬民族文化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而各民族的传统医药作为该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云南由于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环境类型,加上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使得云南民族医药成为我国传统医药体系中的29一朵璀璨奇葩.如何收集、挖掘、总结、整理民族医药,使民族医药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弘扬云南民族文化,促进云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龙鳞 作者单位: 刊 名:今日民族 英文刊名:ETHNIC TODAY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 关键词:篇6:两种文化的融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两种文化的融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两种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两种文化的融合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两种文化从分裂走向融合的过程正是人的`发展从片面走向全面的历史过程.
作 者:温泉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 刊 名:社会科学论坛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6) 分类号:G0 关键词:两种文化 融合 人的全面发展民族消费文化与人的发展(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