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fairy198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语篇的语用宏观结构,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语篇的语用宏观结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语篇的语用宏观结构
语篇的语用宏观结构
本文讨论语篇中的语用宏观结构理论及其相关的概念.作者认为宏观言语行为是语用宏观结构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反映说话人的意图;它的形成既要遵循“宏观规则”,又要遵循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语用表达和理解的认知过程是宏观计划和宏观推测的过程.作者指出,以宏观言语行为为基础,对语篇的言语行为的目的、进展、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的研究是语用宏观结构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个体认知系统如何影响宏观及微观言语行为的准确实施,应是语用认知研究的方向之一.
作 者:刘思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 刊 名:外语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年,卷(期):2005 “”(1) 分类号:H030 关键词:语用学 语篇 言语行为 宏观结构 语用认知篇2: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
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
本文通过对中、西思维模式与由此产生的不同语篇结构的对比分析,帮助外语学习者提高对目的语语篇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敏感性,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张纪英 Zhang Jiying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刊 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8(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中西文化 思维方式 语篇结构 对比分析篇3:大学英语课应加强语用教学、突出语篇教学
大学英语课应加强语用教学、突出语篇教学
文章从传统的教学程序出发,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并根据大学英语课的特点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从预习、课堂实践和课后语篇重建三方面探讨了语用教学的具体实施及开展语篇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及意义.
作 者:郑志海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外语系 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 年,卷(期):2006 “”(21)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语用教学篇4:语篇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分析
语篇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分析
主位结构理论和信息结构理论提供了分析语篇信息传递功能的理论框架和模式.通过分析两个典型语篇的主位结构及信息结构,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优秀语篇和拙劣语篇在主位和信息结构上存在着不同特征;2)语篇生产者对句子主位的选择和信息中心的'处理会直接影响语篇的信息传递效果.
作 者:陈红琳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刊 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8 “”(3) 分类号:H31 关键词:语篇 主位结构 信息结构篇5:浅析文化语用预设和跨文化语篇的理解论文
浅析文化语用预设和跨文化语篇的理解论文
论文关键词: 文化语用预设 跨文化语篇 阅读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文化语用预设在跨文化语篇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有效处理新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语用预设,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建议。
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的五大技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阅读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差异。语篇当中的一些反映生活地区、时代特点的社会文化背景不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所熟悉,从而造成理解困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文化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要求,结合文化来探讨阅读是一举两得的研究,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实际意义。本文拟从语用学的文化预设的角度来探讨跨文化交际语篇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篇章的文化预设及其处理情况,以期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改进教材教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1.文化语用预设
预设是人类语言交际的自然现象。在语言交际中,为了减轻说话者的表达负担,也使得听话者免去理解话语时的许多辛劳,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把已知的、熟悉的信息加以预设。而这些信息往往与交际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信息紧密相连。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成员都具有关于同一社会的共同文化知识,正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与文化有着独特的敏感性,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根据语用的经济原则,说话者和作者都不会把文化预设的含义的具体内容说出来。我们把在言语交际中那些已知的、互明的有特定文化身份的信息进行预设界定为文化预设。
文化预设是诸多语用预设的一种,它表现为文化现实与包含在语句间的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归结为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语用预设的差异。文化语用预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文化预设是由词汇隐喻修辞手段诱发的隐含命题,是语用推理的条件;2)文化预设是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所需的恰当条件,或是使一句话语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必须满足的条件;3)作为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信息,文化预设是说话人对语言环境所做的设想。因此,借助于文化预设,读者能更准确地理解语篇。文化预设可在合理编排信息和优化语篇效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简化语篇表达,突出语篇信息,产生幽默效果,等等。
2.文化语用预设与跨文化语篇的.理解
语篇是人们利用语言系统进行交际的意义单位,语篇的预设与说话人以及其它语言外在因素有密切关系。就理解而言,“语篇是否被接受并不取决于它对真实世界所指的正确与否,而是取决于特定语境中接受者对它的信任程度和认同程度”(de Beau Grande,1983:179),也即人们对信息形式和内容的理解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者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语篇交际中正确识别理解语篇预设,对成功的交际是十分重要的。而语用预设的识别与理解对跨文化语篇交际的成功与否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认知角度讲,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中生活的人在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别,这些差别影响了他们在获取来自外界的信息的意义时所进行的诸如分析、推理、评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进而造成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对同一语篇理解上的差异。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外语阅读的文化差异问题包括语言内的和语言外的两方面问题。语言内的问题指语言系统本身的差异,包括语言的音系层面、词汇层面、语法层面、句子的上下文语境层面等方面的问题。语言外的问题指与话语意义相关的社会习俗、观念、社会关系、器物、特定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后者往往是更深层的、根深蒂固的却又更难以察觉的东西,由此产生的文化差异、文化鸿沟问题成为影响语篇理解的最大障碍之一。
教材主要是一种书面语篇。书面语篇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远距离的交际,它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作者在构建语篇时面对的是并不在场的读者,他的共有知识是建立在他对期待中的读者的假设之上。因此,在“阅读”这种特定的交际场合下,如果读者不具备作者以为他应具备的各种背景知识,他是无法要求作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的。由于对预设在语篇中的隐含的、特有的文化知识无法识别,缺乏自己认同的预设,读者会感到文章不连贯,因而无法准确地获得作者想传递的信息。因此如何正确识别和处理书面语篇中文化语用预设对跨文化语篇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
3.人教版中学英语新教材中的文化语用预设的有效处理
联系到中学英语教材中跨文化语篇的理解,语篇中的文化预设是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贯穿于全文的,有哪些促发机制,教材是否对其有恰当处理,学生能否理解并且是如何理解这些文化预设的,教师又该如何让学生领会这些原作者眼中不言而喻的文化预设,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限于篇幅,笔者拟对现行人教版中学英语新教材中的文化语用预设的有效处理提几点建议。
总体而言,增加共有知识是提高跨文化语篇交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根本方式。 增加共有知识可以有效避免交际失误和有效处理交际失误,是进行成功交际的前提。文化预设因民族语言的不同而异,跨文化交际语篇中文化预设的理解基于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听话人(读者)只有很好地掌握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在交际中与作者达成共知,理解作者的思路,洞悉作者的意图,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从而正确理解篇章。体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在系统学习课文之前教师给学生介绍相应文化背景知识点。教师课前应认真识别、分析课文中文化语用预设知识点,仔细查阅相关知识并进行整理,结合学生当前英语水平和认识水平备好文化预热这一环节的课。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简单讲解,也可以科学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体验与中国文化不一样的西方文化。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感受和理解,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组织学生了解呈现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建立在充分的感受、体会和领悟上,为了让学生更充分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信息,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呈现。通过查阅、整理、介绍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会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锻炼信息检索、资料整理、口头表达等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围绕相应文化背景知识点进行一些课外活动。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和实际条件,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语用预设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成几个主题,科学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如电影赏析、辩论、短剧表演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相应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结语
文化语用预设在跨文化语篇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处理新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语用预设,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深入思考。本文在梳理文化语用预设和跨文化语篇交际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加强中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De Beau Grande,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gman,1983.
篇6:语篇建构和语用推理的转喻理据
语篇建构和语用推理的转喻理据
衔接是语篇建构的纽带,语用推理研究交际意图的具体产生和理解过程.传统的.语用学理论在解释语用推理时存在某些缺陷.从语篇建构和语用推理的转喻理据入手,分析转喻的工作机制;从认知角度看待两个过程,以期发掘转喻在日常言语中更为普遍的特征.通过对关联理论的评述,总结出语篇建构和语用推理中转喻的构式化表征,并与新近提出的构式语法结合,将转喻这种思维方式纳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加以研究.
作 者:刘晓玲 李小华 LIU Xiao-lin LI Xiao-hua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61 刊 名: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年,卷(期):2009 16(6) 分类号:H315 关键词:转喻 衔接 语用推理 关联理论★ 早安心语暖心篇
★ 结构浅谈
★ 口语用英语怎么写
语篇的语用宏观结构(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