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hwak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历史初一上册同步检测试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历史初一上册同步检测试题,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 目录
篇1:历史初一上册同步检测试题
历史(初一上册)同步检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夏朝
B、东周
C、战国
D、秦朝
2、秦朝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60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
3、秦朝的`都城是()
A、镐京
B、洛邑
C、咸阳
D、阳城
4、下列各项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①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丞相分管行政③太尉分管军事④御史大夫分管监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5、秦统一后,规定全国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A、小篆
B、大篆
C、隶书
D、楷书
6、秦始皇发布的焚书令中,规定民间允许收藏的书是()
①医药书籍②种树书籍③儒家书籍④法家书籍⑤占卜书籍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④
7、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是()
A、收复河套地区
B、抵御匈奴
C、炫耀国力
D、防止风沙
8、灵渠沟通的两大水系是()
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B、氏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C、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
D、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
9、秦朝疆域东至()
A、辽东
B、临洮
C、大海
D、咸阳
篇2:初一上册历史同步检测试题附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同步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历史知识可以修改的是()
A.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清新瑰丽,他被称为“诗仙”
B.杜甫的诗真实再现了时代的变化,风格“沉郁顿挫”,他被称为“诗圣”
C.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人们将他们并称为“苏辛”
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2.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是()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道德经》
3.成都北门“驷马桥”这个地名的由来,与汉代文学家有着一定的渊源。这位文学家是()
A.杨雄B.司马相如C.杜甫D.薛涛
4.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传播经学,造福乡梓。他的主要贡献是
A.宣传道家思想B.注释《墨子》
C.传播儒家学说D.编辑《郑志》
5.右图所示是初三小李同学在历史复习课上作的笔记,其中“4.”后面空白处应填写的历史人物是()
A.祖冲之
B.顾恺之
C.司马迁
D.贾思勰
6.右图所示邮票纪念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他的著作是()
A.《史记》
B.《水经注》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7.《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②文景之治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9.辨析:张良是汉高祖时期的一位读书人,为了更好地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他认真研读了《史记》,并深深地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
文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DABCCACB
二、9.错误:张良研读《史记》。
理由:《史记》创作于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编撰的,此时,西汉王朝已建立100多年,张良是秦末汉初人物,不可能研读《史记》这部史学巨著。
篇3:初一上册地理同步检测试题
初一上册地理同步检测试题
1.飞机零部件的生产国
A.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
B.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C.都是发达国家
D.都是发展中国家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生活艰难。“南”谐音“难”,故把发展中国家称为“南”
B.发达国家多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称之为“南”
C.发达国家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所以称发达国家为“北”
D.南美洲、非洲南部、南亚的国家多贫穷,所以称发展中国家为“南”
3.印度的经济发展以美、欧、日为重点,积极拓展同发达国家的全面合作。同时,它也十分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成为世界经济中“南北对接”的一个“焊点”。由此你认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属于“南北对话”B.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属于“南南合作”
C.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属于“南南合作”D.法国与日本的关系属于“南北对话”
美国苹果手机设计和操作软件来自美国总部,芯片来自韩国,产品组装在中国完成,然后销往国际市场。中国在组装中仅获取产品价值的7%。据此回答第4题。
4.苹果手机产销过程说明了()
A.美国缺少组装生产的技术B.中国占据国际市场有利地位
C.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相互融合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依然封闭
5.“南北对话”是指()
A.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商谈B.南美洲国家与北美洲国家之间的商谈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商谈D.南半球国家与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商谈
6.中蒙、中缅政府间的商谈合作属于()
A.南北对话B.南南合作
C.国际组织间的合作D.经济全球化
7.下列大洲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一组是()?
A.亚洲欧洲B.非洲北美洲?
C.南美洲欧洲D.欧洲非洲?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主要销售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
B.发展中国家生产品种多样,经济落后
C.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廉价的原料
D.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效率不高
9.比较下面两幅图,反映了这两个国家在哪个方面的差异?()?
A.生活水平B.医疗水平?
C.教育水平D.经济发展水平
1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也是有历史根源的,它们大多是()
A.从古到今文化不如发达国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落后的面貌
B.古代文明很发达,舍己为人,把自己的财富和经验拿来资助别国,让其成为发达国家
C.长期受殖民者的侵略和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
D.长期闭关自守,居功自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篇4: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
1. 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
A.禹 B.舜 C.尧 D.炎帝和黄帝
2.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
A.炎帝 B.黄帝 C.禹 D.启
3.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4. 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 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6. 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7.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8. 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无为而治”这一成语故事,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9. 下列人物中有一位被秦始皇奉为自己的理论指导老师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10.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1.七年级(5)班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D.商议开凿灵渠.
12.对开辟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13.x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14.《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 商汤灭夏 ② 齐桓公称霸 ③ 商鞅变法 ④ 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16.《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8.和右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9.月球上和太阳系中都有以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命名的山和星体,他最突出的贡献是
A.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B.测算的一年的时间较准确
C.写了一部数学专著《缀术》 D.发明了骨算筹
20. 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 )
A.顾恺之 B.司马迁 C.祖冲之 D.王羲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5分)
材料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材料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请回答: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 ——如这位东方先哲,他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2分)
(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1分)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1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1分)
22.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
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1分)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1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除称自己为皇帝外,还在中央政府主要设置了哪三大官职?(3分)
(3)材料中的“汉武”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措施? (2分)
(4)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1分)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2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1分)
(3)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4分)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东晋时的江南与《汉书》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2分)
篇5:初一历史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中
1、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是 ( )
A.山顶洞人 B. 元谋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
2、我国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农耕居民的是 (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元谋人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
A.夏 B.商 C.春 秋 D.西周
4、下列符合西周分封制内容的选项包括 ( )
①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③诸侯要向天子纳贡
②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天子作战 ④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5、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6、战国时期,秦国迅速发展为最强大国家的关键原因是 ( )
A地理位置优越,国家富庶 C.秦孝公是一个英明的君主
B.秦人有尚武的传统,秦国军事力量强大 D.进行了商鞅变法
7、要研究孔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 ( )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左传》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 ( )
A.秦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9、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
A..修建阿房宫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10、下列观点属于道家学派观点的是 ( )
A.“仁政”治国 B.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11、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
A.西汉高祖 B.秦始皇时
C.西汉武帝时 D东汉光武帝时
12、汉武帝时,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争。当时汉军的统帅是 ( )
A.卫青、窦固 B.卫青、霍去病
C.窦固、霍去病 D.韩信、卫青
13、我国的下列文化成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 )
A.长城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敦煌莫高窟 D. 赵州桥
14、“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中的胡指的是 ( )
A.越族 B.匈奴 C.西域各族 D.突厥
15、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古代历史著作是 ( )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战国策》
16、统一黄河流域,被后人尊奉为华夏之祖的人是 ( )
A.尧、舜、禹 B.黄帝 蚩尤
C.黄帝 炎帝 D.炎帝 蚩尤
17、齐国的强大,得益于 的改革 ( )
A.吴起 B.管仲 C.商鞅 D.李悝
18、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
A.管仲 B.屈原 C.勾践 D.孙武
19、出现在公元后的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 ( )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夏朝
20、“盘庚迁殷”这个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个朝代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1、战国初年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的是 ( )
A.晋 B.齐 C.燕 D.秦
2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3、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编钟
24、今北京地区属于战国哪个国家 ( )
A.齐国 B.燕国 C.秦国 D.楚国
25、下列人物中被后世尊为“神医”的是 (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26、由老子创立的学派是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7、下列口号哪个是由黄巾起义军提出的? ( )
A.“伐无道,诛暴秦”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诛晁错,以清君侧”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8、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实施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分封刘家子弟为王 D.派人出使西域
2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
A.武王伐纣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30、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时传入中国 ( )
A.秦朝时 B.西汉时 C.东汉时 D.三国时
二、综合分析题: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①这是谁的言论?他是哪个学派的?(4分)
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联系现实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什么?(4分)
3、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回答问题:
① 这是谁的名言?他的不朽史书是什么?(4分)
②写出史书的叙述的范围?(2分)
③这一史书在我国史学上的地位?(2分)
篇6: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B A A C B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C C C A C A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1)提出“仁”、“礼”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分)
(2)汉武帝(1分) “罢黜百家,独尊懦术”(1分)
(3)仁政、民本思想。(言之有理即可)(1分)
22.(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秦朝。(1分)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分)
(2)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分)太尉、丞相、御史大夫(3分)
(3)主父偃、推恩令(2分)
(4)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好的制度(政策)是维系和推动统一的重要条件。
(1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相应给分。)
23.(1)商鞅(1分)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2分)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分)
(2)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后来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1分)
(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进一步对内改革。(1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相应给分。)
24.(1)不同:(2分)
《汉书》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2)表现:(2分)
汉代的江南尚未大规模开发;后来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使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篇7:初一历史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A A D C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B C C B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B B A B B B B
二、综合题(共50分)
2、(1)孔子 儒家
(2)学习过的东西要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略
3、(1)司马迁 《史记》
(2)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多年的历史。
(3)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篇8:初一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题参考
初一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题参考
1、在茎的结构中,运输水和无机盐与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A.导管和筛管B.筛管和导管C.都是导管D.都是筛管
2、面粉的形成是加工小麦种子的()
A、子叶B、胚C、胚乳D、种皮
3、在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实验组最好选用()
A.干的种子B.煮熟的种子C.萌发的'种子D.刚收获的种子
4、下列不能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是()
A.根尖B.叶片C.叶柄D.嫩茎
5、我国有不少特有的珍贵树种,被称为“鸽子树”的是()
A.水杉B.银杉C.桫椤D.珙桐
6、提高植被覆盖率对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也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7、“揠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这是因为损伤了()导致的。
A.幼苗的老根B.幼苗的幼根和根毛C.幼苗的茎D.幼苗的叶
8、青菜堆放久了会发热,原因是细胞进行()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
9、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
A.地球B.植物C.太阳D.食物
10、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的现象,这是因为()
A.根细胞吸水过多B.根细胞失水过多
C.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多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
篇9:初一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同步检测题
初一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同步检测题
纵横几千年,横跨几万里,把历史浓缩在脚下,把美景感受在心中。八年级(5)班同学正在举行“背起行李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加。
(1)“走”的文化
请积累一句最有特色的写景诗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某处名胜古迹的一副对联。(也可以自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的路标
“谁不说俺家乡好”,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某一胜景,写一段导游词,以展示家乡的风采。(可以增添与此景相关的历史、传说、人文故事等,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的.发现
五湖四海,山川名胜,亲近自然,心情多么畅快。然而旅行之中有一些不和谐的音调总会影响我们观光的心情。你发现了吗?请指出其一,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诗文:大漠弧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联:武汉黄鹤楼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答案不唯一)
(3)示例:我有个建议,就是比如,持文化园或者实景剧门票,可以享受餐饮住宿交通打折什么的,把全城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啊,仅仅是我个人鄙见,希望武乡这条路走的更远更广!!(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篇10: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的同步检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关于战略大决战的同步检测试题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 )
A.营口B.沈阳C.长春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
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篇11:初一历史同步练习试题
国别人物内容结果
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4分)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
历史初一上册同步检测试题(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