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风物记散文

时间:2025-01-02 03:35:32 作者:moqiy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moqiy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小镇风物记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小镇风物记散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小镇风物记散文

小镇风物记散文

小镇偏居一隅,人迹罕至,犹如养在深闺的女儿家,鲜为人知。小镇的历史,已成昨日黄花,凋零的一塌糊涂,偶尔也能使人拾起个把记忆的碎片。小镇四时风物依旧,总是令人牵肠挂肚,犹如初恋的影子,久久挥之不去。

春日的小镇是丰饶的。一过三月三,韭菜立满山。漫山遍野的野韭菜青格盈盈如翡翠,壮格囔囔赛拇指。青山微雨后,早来剪春韭,别有一番意趣。肥嫩的野韭菜做馅,包饺子最是爽口,轻轻地咬上一口,齿颊生香,回味无穷。四五月间,拳娃娃赶来赴会了。田埂上,丛林中,到处是它们顽皮的身影。小家伙们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拳头,恰似一面面胜利的旗帜。金银花也是小镇的特产,坡塬上,山道边,长长的枝条垂垂舒展,随风起舞,像极了女儿的秀发,又如流动的'绿瀑,飞泻之间溅起朵朵金色、银色的浪花。金银花又叫“二花”,取其金银二色命名之。依我看,是应该叫做“三花”的。此花刚刚形成花苞之时,花色淡绿,远看如烟似雾,淡雅飘逸;刚开未开之际,花色乳白,如脂似玉,洁白无瑕;一日之后,花色变为金黄,即将凋谢,一花三色,称之为“三花”,也算是名副其实吧。

夏日的小镇最为惬意。青山如屏,林荫匝道,无蝇无蚊,空气如洗。即便是三伏大暑天,也没有一丝酷热的气息。早晨或是傍晚,邀一二知己漫步于林荫之中,满眼皆绿,鸟鸣百转,受活的使人无所适从。小镇方圆不过十余里,却有湖泊两三个。湖水皆澄澈见底,游鱼三两成趣。于浓密的柳荫之中,置一卧榻,支一钓竿,两瓶啤酒入腹,悠悠然物我两忘,昏昏然不知所以。直到月上中天,山色飘渺,一切烦心之事,皆消弭于无形。

秋风起时,小镇是一幅绝佳的油画。天空蓝的耀眼,坡塬上草色金黄,红枫摇曳,湖面上波光潋滟。此时,或于山间漫步,或在林间听涛,与天高气爽之际,涤荡肺腑,使之澄澈如镜,了无尘俗。

大雪时节,最宜登高远眺。天地茫茫,银装素裹,群山肃立如白发老翁。大风刮起来,群山活起来。一条条山脉如银蛇狂舞;一道道山梁似万马奔腾。仪态万千,气象雄浑,心绪亦随之驰骋万里,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虽说小镇四时风物各异,于我的感受亦各不相同,但她却深藏在我记忆的旮旯里,随时随地呼之欲出。

篇2:小镇失眠记散文

小镇失眠记散文

在这个叫元宝山的小镇,一处性价比不错的旅馆房间里,睡至半夜,竟然失眠。睁着眼睛躺在黑暗中,想那世界繁华,温柔富贵,思忖一生何去何从。

在这世间,条条大路尽可走,我25岁的年轻步伐却有点举步不定。究竟该走哪条呢?选择了一条,势必要放弃另外的可能性。我会不会走在一条路上的时候,碰到艰难困苦挫折的时候,想起另外一条路上的情景而悔恨自己当初的选择呢?我是不相信命运的,但是每个人已逝的人生轨迹就是命运。不管你选择哪条路去走,你走的路就是命运!

小镇旅馆的外面,夜静人言轻。我贸然而来,悠然而走,悄然而去,会不会惊扰了这里的宁静夜空,惊碎了这里的好梦成了空?只能心中祈祷,但愿不会。

我的来去匆匆,像他们的`人微言轻。人微言轻在这里不是贬义词,那是对天地心存敬畏,对生活于天地之间的感恩。我来了,我走了,带不走这里的一抹晚霞,也留不下一星半点痕迹,但我带走了一份宁静祥和的心境,只有来过这里的人才懂。

我走了,就有可能是永远的诀别,因为在此之后的时间,我还有另外的路要走,还有另外的地方要去,还有另外的心境要体验。

而你,元宝山,只是我人生路途上的一个短暂停留,我不从你处来,也不往你处去。你只是我短暂人生的过客,我是你划空而过的飞鸿。

时间如水流逝,叹只叹擦肩而过的瞬间易过,没有足够长的一刹那,让我们尽心尽意的沟通、交流、拥抱和抚慰。

再见了,元宝山!不管我将来去了哪里,会否再来,不管你将来是飞速发展改换了今日容颜,还是保持旧貌桃花依旧在,我都会记得,我曾经来过,虽然我最终失去了。

篇3:小镇记趣的优美散文

小镇记趣的优美散文

妻在县城工作之前,是在某个镇上的小学教书。

记得那时,每逢放假,自己竟有点也“情不可迫”。亦从千里之外的工作地,忙不迭地赶往妻所在的那个镇子。那是至今都令我些许难忘的一段岁月。

小镇刚好地处108国道的一侧。这给小镇也带来了诸如交通人流往来等许多的便利。我在渭北乡里还念小学和初级中学的那阵子,虽然早就耳闻也间或去过几趟小镇闲逛,却总是来去匆匆无暇从容欣赏小镇的一切,那似乎多少也显得耐人琢磨的街容与街貌。甚至是用自己比较悠闲的脚步,惬意般踏遍小镇的角角落落里。

因为妻子在这座方圆之内,除过县城以外,还算繁华几多的镇上上班,我的整个心思似乎与这座小镇也贴得更亲近了。可以说这座小镇就是依着当地的村子而建,也依托着村子的地理交通优势优先发展起来。我的一位本家亲属,我叫五爸的,身体从小就患小儿麻痹,走路总一瘸一拐的。凭着当初所谓的'远见卓识,眼看着小镇不断发展的无限天赐的机遇,竟也利用自己在小镇修表谋生期间,就很有眼光地掏钱买下小镇步行街的几间露脸的铺面房。现如今也是坐享其成自己的利益了。

那些年,我总像一只不知疲倦与饥渴的鸟儿,来回奔波在故土与高原之间。等到连续经历了一天一晚上的汽车加火车的行程,翌日却还要搭乘汽车努力再往渭北故土的方向进发。等到再次见到那座日渐熟络的普通小镇,眼前的疲惫之感也即刻化为乌有,而被即将见到妻子的兴奋与紧张消解得不留丝毫的痕迹。

我的匆忙来到,往往打乱了妻子还没放假的收尾工作。我从未体验或也深入了解妻子在小镇的工作与生活。也借着提前到来的机会,着实体会了一番妻子在外表看似繁华的小镇却“埋藏”着异常辛苦劳累的教书生活。

记得那是整个大冬天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日子。妻子依然忙忙张张地度过了一天,却还有许多的“任务”似乎没完成。第二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跟操和上早自习,一天的忙碌教学重担接踵而至,容不得些许马虎与歇息。我也跟着妻子早点起来,急忙去学校灶上给暖壶装水。是在烧了一大锅看似已烧开的沸水里,用一只勺子一勺一勺,深怕也被烫着般的小心的往壶里头“传水”。妻子的学校男少女多,我总是一言不发,也有些羞怯或不好意思,在那口锅台边打水。感觉那些女老师都用“别样”的眼光在打量或审视我。至今回忆亦觉得是充满趣味的“细节”。

我算是初来乍到,除了提起的五爸仍旧在小镇谋生也全然无任何熟人。妻子性格活泼,周遭人缘不错。我那时也跟着她经常一起去逛一家名为“鹏飞超市”的商铺。后来竟与买杂货及食品的那一家几口关系亦相处的十分不赖的样子。

尤其遇到逢年过节的美好日子,小镇的乡土气息异常浓厚。平日里也似乎寂静得鸦雀无声般的小镇冷清的街道,突然在一瞬间就充满着乡下人拥挤买卖的欢喜热烈的景致。那种人流攒动的场景,亦会勾起曾经在渭北求学的那些日子呢!

篇4:小镇散记散文

小镇散记散文

(一)灯光里的长叹

此刻,端坐宿舍煞白的灯光里,我的心无法平静,像极了狼藉一地的瓜子皮,我不知道这样的比喻会迎来多少人的讥笑,也不知晓得尘世间又有多少人深陷浑噩、烦乱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生存、生活,这样的命题无数次在我的脑海浮现,继而深刻,我想恸哭,却不知道泪水应该流向何方,我想大醉,可又害怕黎明之后阳光里的彷徨,我想呐喊,张嘴之后才发现,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早已离我远去,淹没了我的视线。

一个人行走,一个人看风景,路,没有方向,没有足迹,荒芜的世界里,肉体和灵魂互相出卖。

谎言、欺骗、狡诈,这应该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我时常问自己,是否也属于这个畸形的空间,最终还是虚伪出卖了我。

物转星移几度秋?槛外长江空自流。我无法感受这世界的庞大和自己的渺小,我只知道,自己还活着,活在当下,只是不知道将怎样死在未来,看着身边蝇营狗苟活着的人们,我清楚,自己也终究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凝视漆黑的窗外,我多想跳进去将自己隐藏起来,瑟缩在某个逼仄的角落,可是我不能,因为生命赋予我的不是黑暗,更不是逃避,而是光明和责任。

风吹黄叶,雨打落红,飘零了一地的悲伤,但是却将爱的种子深埋在心底,等待阳光洒下的雨露。

有这样一句诗,一直镌刻在我的脑海挥散不去,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样的深情,我不敢用任何言辞来诠释,只是默默的感受着,心疼着,呵护着,就像我的爱人一样,穷其一生也要完成的使命。

(二)旧时明月

昨日加班,完毕已是华灯初上,昏黄的灯光带着初秋的薄凉悠然倾泻在街衢上,或明或暗,路边矗立着的白杨树,沙沙作响,偶有疾驶而来的车辆,像一头发怒的野兽向我扬尘扑来,我没有躲闪,任由风沙吹打我的脸庞,路还是一样的路,人还是一样的人,只是这景似乎愈加萧瑟,这心亦无法平静,抬头逡巡一番,竟无半点星辰,一轮残月独挂黑幕,朦朦胧胧,凄凄凉凉,像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站在荒芜之处,等待儿子的归来。

烟花易冷,韶华易逝,有人追求一瞬的刻骨铭心,有人追求一生的清淡相伴,不管怎样,我想都是世间纯洁之至的爱恋。

自古红颜空多情,独步楼台遥对月!我不知道,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能否觅得知音相伴,也不知道即使遇到了能否抓的住,但无论如何,我们是不会孤独的,至少还有那一轮明月天涯相随,聆听琵琶絮语,我似乎可以切肤的感受到生命跳动的脉搏,就像每次与明月相顾,畅聊深夜,酒酣之时,便携汝之手,开怀大笑。

我知道,俗世之事无关风月,如此,只好徜徉在人世的莽原,即使有再多的悲喜,都赋予文字,也许我真的太过自私了.......

明月相随无别离,点点黄叶无人知!

故友安好!

(三)江湖夜雨十年灯

我时常在想,世间为什么总是会有那么多遗憾之事,后来在一个清浅的夜晚,无意中读到了佛的真言: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到快乐!含英咀嚼的细读了好几遍,似乎也渐渐的明白了些许,于是,从此之后我便将这句真言,深深地镌刻在心底,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趴在窗台,仰望满天星辰,还有那一轮憔悴如斯的明月!

粗略算来,走出校园已经两年,在这短暂的两年之中,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的陌生城市,熟悉了一位又一位的陌生人,而后因为离开,却又再次回到起点,天涯陌路,相顾无言。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走走停停,每一站的驻留,每一次的小憩,都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梦,如果醒来之后再去刻意续接,势必会在郁悒中出现种种遗憾,这是我所不愿。

近来很少收到朋友们的电话,许是俗世的琐事丝丝绕绕,让他们不得脱身,这样也好,少了故人的爱憎,我便可安心读书,便可一个人听歌、喝酒......,路终归是要走的,即使没有你们的陪伴,我也必须学会坚强,只是有时候读到动情之处,喝到微醺之时,便总是禁不住想念与你们相伴走过的时光,即使一个小小的音符,亦会勾起长长的故事,人们总说:韶华易逝!可我还是想抓住一些,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梦残缺不全。

初秋的天,风云诡谲,薄凉的细雨,疏斜的掠过脸颊,走过一爿商店,穿过几条街衢,再仰头看看黔云密布,我笑了,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想起,如果非要一个理由,好吧,因为我不愿哭泣,更不愿感受泪水的苦涩,我想,这一整个秋天已经够让我品尝了。

雨滴打落了摇摇欲坠的叶子,雾霭弥漫了萧瑟的记忆,天水,多么好听的一个名字,君不见,天水城,碧雨丹青酒味浓!我很庆幸,人生的第一次旅途会在这样一个被称为“陇上江南”的地方停驻,也很庆幸,在这里相知了我唯一的少数民族兄弟,如今,天各一方,所有的庆幸,都渐渐的成了孤独的烙印,只希冀时间可以带来久别重逢的喜悦,因了,那里已经是我的半个故乡.......

江湖夜雨十年灯,照亮了悲伤,照亮了喜悦,照亮了思念,照亮了遗忘,终却照不亮自己的心,我想,黄昏时那一帧婆娑的暗影,或许就是我江湖的笔剑,用来写下那些原本只属于自己的句子!

我在路上,并没有停留,执子之手,与汝偕行,早安!

(四)路

走了这许久,却总觉得自己还在原地徘徊,满街璀璨的霓虹,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满目疮痍的繁华,摧折了我们看似坚强的青春,同样也扭曲了世间款款的深情。如今,孑然一身瑟缩在这个逼仄的小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物换星移,春去秋来,本想就此平静的了却余生,可终究逃不过俗世的纷纷扰扰。

很久以前,不知道什么原因,喜欢上了读书,整夜整夜的挑灯夜读,过后一想,才知,我读的并不是书,而是自己,于是这一切唤醒了我早已不安分的笔,竟然渐渐的成了最初写作的滥觞,一字一句,满是伤痕,满是泪水,最后,终于将自己迷失在荒芜的森林之中,找不回曾经的自己!

面对美好的生活,我有我的兄弟,有我的朋友,还有那些我爱和爱我的人,他们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我在路上,你们也在路上,只是岁月依然蹉跎,如果没有了相伴,便不会懂得,便不会切肤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存在!

旅途中有太多绮丽的风景,我愿用尽一生的快乐来慰藉那些婆娑的遗憾,岁月静好,青春静好,你们也安好!

如此,做一个仗剑去国的浪子,执笔天涯,书写人世的冷暖,句读红尘的深情!

亲,晚安!

篇5:小镇记忆散文

小镇记忆散文

青色的小篷船在碧澄的河水里缓缓前行,船桨荡开的涟漪划开了夹岸杨柳揉在河水里的倩影。一切都如洪荒初开般的安静,我立在船头,微风过处“沙沙”作响,两边是屋顶黛色的砖墙斜顶房,穿过某座小巧凝重的石桥,阳光落下来,洒在整个河道上,照在赤着脚丫摇着船桨的船夫油黑的脸上,船桨击打水面时的声音如同夜空下的某种呼唤惊醒了这座悬在午夜梦中的小城。

小船泊在一座石桥旁,船夫收起船桨道了声“莫动”纵身跃上石桥旁的台阶上,手中已不知何时多了根绳索,那绳索原是系在船头上的。待小船泊定,我踏上那石阶,一股柔情如春风般涌进了我的心间,顿时便觉得一份坦然如恬静弥漫在四周的空气里。

行至桥上,驻足未行,仿佛如一场梦幻,不敢相信已置身于凤凰城,我闭上眼睛,听桥下的水声,似我很久以前梦里潺潺的水声,缥缈却又真实。转身下桥的时候,留恋地回首四盼,沧桑的石桥静静地躺在碧水如蓝的波面上,像一个满怀心事的老者。

踏进铺满青色石板的小巷,心中顿时纷华散尽,沿华不再。我轻轻地走着,极小心地呵护着这座小城的矜持与美丽,贴着门神来色褪尽的大门前,有小孩俯在地上玩弹珠,极认真,仿佛那里有整个世界,远处有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戴着老花镜,飞针走线,偶尔用银色极细的衣针搔搔头发,我走过他们身旁时心里极温暖地浅笑并放慢了脚步——我害怕我匆匆凌乱的脚步声会惊动他们的快乐。离歌曾经说过,如果想要对生活释怀,就该来凤凰城,来这里忘掉一切的难以释怀。我想起他说话的样子,右手微微抬起,一脸的平静,然而他的话我信了。稍有遗憾的是,在众多小巷里,我并没有偶然或必然地遇见戴望舒笔下的那个双瞬忧郁撑着油纸伞从石板上慢慢走过的女子,也许,那本身就是一个幻化的渴望。

离歌曾将这里比作情人,他很久以前对我说过,生活是老婆,苍白现实不懂浪漫,永远不允许有所放松,而凤凰城是情人,温尔文雅从不多说话,走进凤凰城就如同躺在了情人怀里,任你无休止的抱怨最后还是会被她的善解人意包容,乃至安静。我那时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他,那你是喜欢老婆多一点呢?还是情人多一点呢?他躺在我怀里,温柔的朝我浅笑,并不说话。

走得累了的时候,看见一间傍河而建的小旅馆,名曰“客至”,两只大红灯笼悬在门牌两侧,门前有棵叫不上名的大树,树上绿叶蔬离,奇怪的是树上挂满了小巧可人的玻璃瓶,走前来看,才知瓶内塞着留有字迹的小纸片。我一转身便进了这间叫人倍感亲切的小旅馆。

我宿在小楼二层的一间临河的房间。被年轻的女老板领着上楼时,踏着木质楼梯“咚咚”作响,心时慌慌的,生怕发黑的木板会突然踏裂直直地摔了下去。那感觉,一如多年前离歌第一次吻我时的忐忑不安。房间很小却精巧,前后各一扇窗,前窗是木格子窗,后窗可直接推开便望见碧清的河水,干净如新的被单,苍凉嘘息的藤椅。一切都隐着难以言状的凄凉与沧桑。

午夜毫无征兆的醒来,月光从前窗穿过如水般洒在木地板上,侧耳听来,竟有笛声传来,如同漂浮在头顶却又远在天边,凄清,凄迷的夜色里,是如幽如怨般笛声在歌唱。我轻声下床,赤脚至后窗,安静地如同熟睡的婴儿般的河水正中,一轮圆月倒映,一切都如梦幻再现,却记起离歌已不在我身边,在这美化绝奂的夜月里,只有我一个对月难眠,也许,这一刻,离歌正拥着他的老婆沉睡在同一片夜色中吧!

这样的月夜唤起我的记忆梦般缠绵。

我坐在柔软的床边,仿佛离歌拥着我,在我耳边像从前多少个夜晚一样轻轻地对我说,我爱你,小小,永远。我会问他,那你老婆呢?他便不说话,深深地叹气,沉默了许多他便开始吻我,不停地唤着我的名字:小小,小小。

可是,他的爱很短,短短一个春天而已,然后便消失,我固执得以为他一定还是舍不得他的家庭,他的老婆,那个对他唠叨不休的老女人。

不知不觉中,枕着亦真亦幻的笛声沉沉睡去,我梦见那个我深爱的男人,依旧很温柔地对我笑,站在凤凰城的卷口,唤着我,名字,小小,小小。一遍又一遍。

次日醒来,初晨微凉如水,年轻的女老板在河边洗衣,此时正值晨曦乍现,霭霭晨雾虚无缥缈,远方传来的鸡鸣犬吠如天籁般悠扬悦耳。站在窗前向外望去,天空湛蓝一如情人忧郁的眼眸,微波遴遴的水面倒映着青砖黛瓦,明清遗风的楼阁,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艳丽却毫不张扬。

有人说,幸福就是得到了比你想要的更多的东西。

我望着这样纤尘不染的凤凰镇在这样的早晨尽现他的风情。想起很久以前离歌对这里不可抑止的向往,当我站在了这里,仿佛又看见离歌那双温柔似水的双眸对我笑,她在我身边喃喃细语,小小小小,我知道,当我站在凤凰的镇在这样的尽现里某个小楼上感受这纯美的很久以前悬在离歌午夜梦中的安静与幸福,也许,那个男人正在谈论不休的城市里他所谓的职责而奔波,匆忙的脚步一定不会因为突然记起“小小”这两个字而停住。

记不起是多久以前见过如此明快的朝阳,黄中一抹微红,靓得叫人不敢直视。金色的光线洒在光线洒在青色的石板小道上,从光线里穿过的人们,全身发着光泽,像极了天使。

沿着巷子走了不多远,便不知缘地在一座像是多年无人居住的古旧院落前停下。隔着院墙向里看,那房古典而秀气。走到破落的木制门前,想要推开,却突地看到门上因雨水冲洗而变得凸显的刻字:红莲流水万世凄绝。

我轻轻推开门,伴随着木头“吱呀”的声响,我在瞬间无以复加地震撼,院子里墨绿的池水中盛放着大片的红莲,如一张张美人脸,极其妖艳繁重。

我望着这一池的红莲,心底腾起一股凄绝的悲凉。

离歌,那个我深爱的男子曾吻着我的脸对我说,小小,你真像一朵红莲,高傲孤洁,深深地把我迷住了。

我看到了红莲,在这样一个无人问津的院子里孤独地开放着,一厢情愿,把自己的美隐藏在这样安静和内敛的院子里,似乎在躲避着什么,又像在等待着什么。

我无语,这满池的红莲显得凄迷而神秘,或许,这只是缘……

天空毫无征兆地下起了小雨,只得折回,在雨中慢慢地走着,眼前的景物一下子在雨中迷朦开来,让人分不清是走在明清的石板路上,还是走在如今的凤凰镇的卷子里。雨依旧在下,巷子深处朦胧迷幻,仿佛幻化出一位英俊的男子在慢慢地向巷子深处走去,背影茫然,再看时,却依旧只有雨雾迷朦。

折回“客至”旅馆时,雨渐渐停了下来,青色的石板湿漉漉,长街短巷里隐约有潺潺的流水声。进门的时候,无意间瞥见那棵挂满小瓶的小树,晶莹的水珠从苍翠的叶尖滑下,落在地上溅出片片小的水花。

旅馆里除了年轻的女老板之外就剩我一个,衣服被雨水沾湿,女老板十分友好地帮我将换下的湿衣服晾在阁楼上,我便同她说谢谢,她笑着说:莫谢莫谢,并请我在临门边的桌前坐坐。

你是第一次来凤凰吧?她问我。

我点点头,并对她笑,你怎么知道?

她“扑哧”一笑,说,第一次来这里的人都如你般心事重重的。不过,我保证,过几天你回去的时候一切的心结都会解开的。

我依旧朝她浅笑,那笑里有种温暖在流动。她望了望我,又望了望窗外,雨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木椅上,这是一个懒洋洋的上午。

晚上我们去看电影吧?沈从文的《边城》,凤凰的故事。

她象是在邀请,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双眼始终望着窗外,轻巧的阳光跳进来落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烁发光。我端起桌上的水杯,轻轻地呷了一口茶水,望着窗外偶尔从巷口穿过的人们,应了一声,好的。

整个下午是在恬静与细腻中度过,午饭是好客的女老板请我吃的一碗米豆腐,细嫩软滑,然后整个下午捧一本《边城》坐在窗前细读,手边一杯香茗,偶尔抬头望望窗外,望小巷深处,偶尔蹿过的小狗,河面上翩翩迁行的扁舟。

六七点钟的时候,天色将晚,小城的天空黑色如黛。女老板在门外轻声唤我,我开门,打扮素雅却不失艳丽的女老板立在门外,笑吟吟地望着我。我换好鞋子,关门和女老板一起下楼,木楼梯“吱呀”作响。

走在暮色四漫的小巷里,青春靓丽的女老板一直牵着我的手,一如多年未见的挚友,亲切地交谈着。

嗳,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小小,大小的小,你呢?

你叫我小筱好啦!你看起来真美!不过要是每天能多笑一笑会更美!

小筱很孩子气的朝我笑着说,我只是浅笑,并看见小筱美丽的双眼里涌动着纯真与友善。

我们走得很慢,小筱像一只小麻雀似地讲着她的一切,包括凤凰山水和似水年华,她说话时偶尔会双眼望向暮色四合的天堂,或是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有时也会回头朝我笑。

暮色的小城静谧而略显苍茫。走了大约十来分钟,小筱指着一间小木房,欢快地说:到了。我顺势望去,只见一间不大的小房依水而建,一条小涧环前而过,一截小木桥连接左右,桥上抓满绿色的藤蔓,走近小木房看见一块刻有“凤凰小影院”几字的木板挂在风中,左右晃动。

小筱轻车熟路,带我找了一个靠前的双排座坐定,小影院真的挺小,只能容百多人,然而还是有许多空位,人不多。

不买票吗?我问小筱。

不用。这个小影院是免费开放的,来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游客,而且这个小影院只放一个片子,沈从文的《边城》,每隔一天放映一次,年复一年,当地人对这个故事早熟识于心。

我轻声“噢”了一声,算是应答。影片开始放映,小筱很认真地盯着不大的幕布,画面不断切换,不断地是翠翠的树和船,纯朴的少年,真诚的老人,凤凰的山水和湿漉漉的情感。我的心一直压抑着,像无法抑止的暮色般黯淡无光地蔓延开来。

当影片中出现翠翠一人惆怅地坐在船边,望着苍山的那边,等待着什么似的画面时,我听见旁边传来低声的抽泣,转头看见小筱正用手帕拭着不断涌出的眼泪。

怎么啦?我拉起小筱的手,小筱轻声说,我们回去吧!我顺从地站起来,和小筱一起向外走去。

此时已是夜色完全罩了下来,头顶的苍穹里有几颗凌散的星辰,小镇的夜晚有凉风吹过,昏黄的灯光晕开在青色的石板小道和墙壁上,透着冷清与朦胧。

我每次看《边城》都会哭,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边城》会勾起我所有的`记忆。小筱靠在门外的木桥边,双眼直直地望着被灯光照射下的水面上。我立在她身旁,静静地聆听着她极平静的讲述。

我曾深爱过一个男生,一个那么优秀的男生,我为他付出一切,用女孩所有的尊严去爱他,我以为,我所有的付出会换来他对我的爱,我甚至幻想终有一天他会牵着我在青瓦屋檐下聆听细腻的雨声,可是,他最终没有选择我,他离开我的那天,对我说,两个人在一起是要彼此有感觉的,没有感觉的感情便就是矫柔做作。

小筱顿了顿,转身望着我,脸上又浮现出白日里极其甜美的微笑。

不过,这件事后我也懂得了很多,爱情,并不是谁付出多谁就会收获最后的幸福的。你看,我现在守着父母留给我的小旅馆,每天看各色的人在我的小旅馆里人去人留,还有凤凰的山水,一切都令我感到如此的幸福,懂得取舍,幸福便不会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当小筱向我诉说的时候,我想到的一直是离歌,关于他的一切他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次扬起脸对我笑的模样。然后在心底深深地叹息。

小筱拉起我的手,笑着说,小小,我们回去吧!于是我们沿着铺满错黄灯光的小巷往回走,我给小筱讲我的故事,讲我和离歌缠绵幸福的四月,讲我们的誓言,我们的爱情,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小筱一直静静地听着,并不说话,一直待我讲到离歌的离去时,小筱极认真地对我说,小小,你真伟大,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为他付出一切,而且,现在你在一直等着他,即使他不再选择你了。

可是,小小,爱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拥有他,我们拥有爱任何人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剥夺我们爱的权利,这只是想爱与不想爱的问题。很多年以后,当我们老了,再回首的时候,那些曾经我们为之迷失自己的人们就会缩减一个点,也许我们会忘记。所以,小小,别浪费自己的青春,一切都会变的,我们不会等到昨天重演,我们唯一的选择是选择美丽的生活。小筱优雅的神情里有一丝沧桑。

我听着小筱极郑重的说着,完全没有了老板娘的模样,便停下来拉着小筱的手,笑着说,你倒真像一位感情专家。小筱调皮地笑着,哪里,哪里,一般而已。

回到小旅馆,睡在柔软的床上,月光依旧从前窗外跳进来像流水一般淌在花色的被单上,耳边又响起梦幻般的笛声。很快我便沉沉睡去。

清晨未曾见得太阳升起,在蒙蒙薄雾里,我即将踏过小巷的石板,在石镇沉睡的宁静中离去。小筱领我到门前的那棵大树前,递给我一个小玻璃瓶。

许个愿吧,挺灵的。

我笑着接过小筱手中的纸笔和小瓶,小心翼翼地写完,然后把小纸片塞进小瓶内并系在了树上,小筱望着我,你今天比来的时候漂亮多了,她说,我便同她说再见,她向我挥手,站在树下,树上的叶子“哗哗”作响,还有小瓶相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犹如清泉泠汀作响,走过街角转身的时候回头,小筱依旧站在那里目送着,甚似一幅画卷。

依旧是扁舟,碧波、青苔、小楼,转过某座凝重的木桥,船桨在水里“哗哗”作响,在平静中走来又在平静中离去,不知道这是不是缘,但我知道,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平静地面对生活,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我依恋的不是古镇的风景,而是迷恋古镇的平静。

天青色,等烟雨。我只是离歌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就犹如我只是古镇的一个过客,离歌给了我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古镇给了我继续生活的理由,二者,都为我的生命支撑起了一片等下去的勇气,我将归去,因为我只是一个过客。

小镇风情未央。

后记:从凤凰镇归来,多日梦见湿漉漉的石板小道,宁静的早晨,小筱明媚的浅笑,偶尔也会在这座城市的某个房间里想起那个叫离歌的男子,一切都会令我浅笑,因为再繁芜的过去也会被平静的生活慢慢消磨。我们所有的憧憬与渴望的终级目的就是生活本身。

篇6:小镇记忆优美散文

小镇记忆优美散文

故乡桥头小镇,头顶着一片柳叶似的天空,依山傍水屹立在冲江河西岸。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30年里,小镇从一个寂寞的街道摇身变成一座有模有样的市镇,一个物资集散地,一个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世界闻名的旅游地。

七十年代初,小镇在我最早记忆中是一个人迹稀少的落寞街子。虽然地处交通要道,但往来的人流、物流都很少,小镇在寂寞里沉睡着。记得六岁那年,第一次随母亲赶街,那是发挥尽了自己纠缠母亲的百般手段,才得到母亲的应允的。并不是母亲不愿带着我上街或者怕花更多钱的缘故,而是从家里到街上实在需要很强的忍耐力,除了忍受徒步行走一公里的山路和五公里的柏油路外,还要忍受饥饿。那时母亲没有更多的钱,也买不到可以充饥的商品。上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排长长的队,买一些生活的必需品。

当时每月有两个街天,即农历每月的初二和初十六。有一次,生产队难得地在街天放了一天的假。头天晚上得到母亲的应允后,那晚一次又一次地在梦境中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街市。天刚麻麻亮,我就从梦中醒了过来,不用母亲到床边叫起床,就在初夏的晨曦里沾着水一次又一次梳理自己的羊角辫,对着一块从小伙伴处借来的三角形小镜片左看右看,一生中第一次,最认真地打扮了一回自己。这个时候,家比我们离街更远的人们,早已组成长长的队伍从小村中穿过。母亲说,他们是在后半夜就出发的。

母亲将弟弟妹妹收拾妥当,喂饱猪鸡后,就牵着我的小手出发了,我穿着补丁衣服和露着大脚趾的踏踏鞋小跑步地跟在母亲身后。记得那一天阳光特别明媚,山风在唱着欢歌。山路上行走倒是显得很轻松,到了车路上,偶尔从眼前呼啸而过的大货车、翻斗车、马车往往把我和母亲吓得要在公路旁的树下躲藏好久。来到街上惟一的购销店时,从街道四周汇聚而来的人将小小的购销店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忙着买盐、买茶、买红糖……商店里还有一些袜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记得当时摆在柜台上的布匹有白布、黑布和颜色极少的花布。据父亲回忆,当时白布最便宜,每尺三角钱,其他颜色每尺六七角钱。购买布匹需要付布票,当时发放布票的数额为每人每年一丈六,有一年只发了六尺,仅够打补丁。除了布票外,使用的还有粮票、肉票、线票。

趁着母亲忙着抢购一坨锅底盐的时候,透过人潮的缝隙,我羡慕地看售货员熟练地比划着木尺,然后“哧”的一声扯下来,就把顾客需要的布匹递过去,再把布票和一些角票收到抽屉里。母亲背上一坨二十来斤的锅底盐,牵着我的手来到桥边,从各生产队抽调来的宣传队正在桥的另一边空地上边歌边舞。从悠扬的歌声中,我头一回看到水袖飘扬的舞蹈。

当时的街道只有供销社、公社、粮管所等单位低矮的砖房,街道旁几乎看不到居民的住房,冲江河水浪声滔天地向远处流去。在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里,要想买到供应的物资,需要排上长长的队伍。购销店里主要负责供应糖、茶、盐、酒、犁铧、锄头等生活必需品。听说一开始,购销店是由解放前在小街上做生意的外地客商组成,调动了当地居民入股启动起来的。记得有一次,父亲上街归来,给我们带来了八颗香甜的水果糖,糖纸有红色和绿色的,那是父亲排了两个小时的长队后买到的供销社当天销售的最后八颗水果糖。听父亲说,在他之后还有二十几个没买到糖的人。

读小学开始,小伙伴们在不同的季节里忙着准备一些可以换几元作业本的山货。每到年边家里杀猪时,用灶灰抹在被放过血的猪背上使劲拔下猪鬃毛,然后细心地在手心里将猪毛整理得整整齐齐的,然后用麻丝缠了一圈又一圈,生怕不小心会弄掉一两根。夏天来临时,我们扛着小锄头,跑遍村庄附近的每座山头挖防风、黄芩。桃李成熟的季节,细心地收集桃核、杏核,用石头砸开,取出桃仁、杏仁。记得当时,一头猪的鬃毛可以卖三毛钱左右,防风、黄芩、桃仁、杏仁是两三毛钱一两。然后,利用星期天,怀揣一肚子的兴奋跑到桥头街上,趴在购销店的售货窗外眨巴着双眼,用自己的货物换取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收入除了买到几张三分钱两张的白纸和三分钱一支的铅笔外,还可以买到几颗香甜的水果糖,有的时候还可以买到一两本小人书。在夕阳的照耀下,我们欢跳着,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一天的收获,讲述着小人书中的李向阳、薛刚等等主人公的故事,从六公里外的小街上归来。

当时,我们的作业本都是用白纸自己叠起来,然后用缝衣针穿上棉线装订出来的。学校里,小伙伴们都比赛叠白纸和装订技术,记得当时我们装订白纸的'针法至少有六七种。当汽车运输总站在小镇上落脚后,小镇上的房屋、行人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小镇上只有一个能在帆布上“蹭蹭”磨刀的会理中山头的剃头匠,一些吃工资的人曾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理上带有一点时代气息的中山头,更多的农村老百姓则相互用剪刀剪“马啃头”,然后不论男女都一年四季带着黄帽子。

读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就读于桥头中心完小,于是成为了小镇的一员。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几乎每天都与小镇亲近着,感受着小镇的呼吸。那个时候小镇上流行着喇叭裤、牛仔裤、蝙蝠衫。主要是汽车总站的人们引领着小镇的服装潮流。街天改为每月三天,每逢农历初二、初十二、初二十二,小镇就变得十分热闹。街道两旁摆着菜农们种植出来的新鲜蔬菜,一些小镇周边的人们也将自家产的小菜、鸡、鸡蛋等之类的农产品拿到街上销售。偶尔出现几个摆摊的商贩卖一些成衣、鞋袜什么的。记得第一次自己买衣服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民族班每月有六元的生活补助,原来是每月都要拿回去给母亲支配的,六年级快毕业的时候,自己花了四元钱买了一件粉红色的上衣,着实兴奋了半年。洗衣服的时间都要选在晚上,晾干后,第二天又穿在了身上,直到穿烂为止。后来读到中学,自己买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多了起来,主要是靠学校每学期颁发的奖学金。街上出现了穿花裙子的人,觉得十分漂亮,把我们这些农村女孩子羡慕得要死。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街上出现冰棒和米线的情景。冰棒的出现要早一些,最初的时候,有水果冰棒和牛奶冰棒两种,水果冰棒三分钱一根,牛奶冰棒四分钱。冰棒刚刚出现在街头的时候,十分受到大人小孩的青睐,村子里一位妇女上街尝到这种冷冷的东西味道很好,就买了五根想背回家里让孩子尝尝,结果冰棒在半路上就融化“逃走”了。米线出现在我读初一的时候,手头有了钱,偶尔吃一顿米线是当时的最大享受。

上初二年级的那一年,小镇迎来了历史上最热闹的一天,长江漂流队在虎跳峡挑战大峡谷,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峡谷两岸,一向美丽矜持的金沙姑娘唱着一路欢歌,向东流去,红色橡皮船载着勇士越过大浪滔天的虎跳石。随着挑战的成功,小镇一举成名。从此小镇上出现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也出现在街道上。一开始,人们会围着外国人看稀奇,我们也会加入到围观者行列中。这个时候,小镇顺着冲江河沿岸延长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有两家人办起了小卖部,主要卖一些副食品。第一次听到面包和尝到面包的滋味是在1984年。同时,有一家人办起了旅社。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内,小卖部、旅社、小食店如同雨后春笋在小镇上不断冒了出来。靠人背马驮的商品不断涌入街头,每到街天,人流、车流、马帮使街道发生拥堵。后来,街天由十天一街改为五天一街。

读初三的时候,小街上出现了一些背着照相机和一大堆白族衣服、藏族衣服的摄影人。如今相册里那个时候最时髦的打一把花伞的斜角像、站在布景前或者坐在布景后面的木墩上照出来的坐飞机或者骑马的照片,有些发黄了,但也记录了那一段的阳光心情。

后来,小街上建起了农贸市场,原来的公社更改为乡,再后来更改为镇。街道两旁出现了越来越多漂亮的楼房,而且大部分是居民的房屋。街道上的居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了起来,四周山村的人们也从寻求温饱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小镇上往来的客商越来越多,不管在街天或者闲街,人们都可以在街上买到需要的商品。

如今,小镇的交通更加方便了,赶街的日子再也不用天不亮就起床,山头上的每个村庄都通了公路,往来的车辆会把人们接送到家门口,货物再也不用人背马驮了。

小镇的记忆翻过了三十年,小镇的面貌变化了三十年,小镇和周围的人们在冲江河的哺育下,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加好起来。

小镇腊月优美散文

小镇的游戏厅散文

小镇的美食散文

家乡风物作文

小镇令我陶醉

梦想小镇作文

小镇掠影诗歌

烟火小镇散文随笔

花香小镇读后感

运动休闲小镇范文

小镇风物记散文(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镇风物记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