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居山文言文启示及翻译

时间:2025-02-21 03:41:02 作者:primo_passo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primo_pass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郁离子居山文言文启示及翻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郁离子居山文言文启示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郁离子居山文言文启示及翻译

郁离子居山文言文启示及翻译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居山文言文启示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原文:

郁离子居山。

夜,有狸取其鸡,追之弗及。明日,从者擭其入之所以鸡擭:读音huò,捕捉野兽的木笼,此处做动词用,狸来而絷焉絷:读音zhí,困住。

身缧而口足犹在鸡缧:读音léi,绳索,又是做动词,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

翻译:

郁离子住在山里。夜晚,有野猫偷他的鸡,追它没追上。第二天,家人在它进入的地方装上捕兽木笼并用鸡做诱饵,野猫一来就被困住了。它身体被捆着但口和脚还在鸡身上,边打边抢那鸡,它是到死也不肯放的。郁离子叹道:“人为了财货利益而死的,它也是如此啊!”感: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彼此彼此啊!别可怜动物无知,更别自矜是动物之灵。在对待私欲方面,其实人较动物还要更蠢些的。因为人更聪明,才有本事更贪婪,又因为执着于贪婪,所以才会做出更蠢的事来。动物的“弱肉”还是说在同一类被食者中,也是弱小的被食,这样就留下了强壮的.繁衍更强壮的后代以适应物竞天择。但是人呢,专挑肥美者猎杀。更有甚者,人与人这同类之间还普遍存在弱肉强食的现状!只是表现形式不是血淋淋的弱者为肉强者食之,而是强者榨取弱者被榨取的文明的形式而已。

作者简介

刘基(13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启示

一般认为,脍炙人口的寓言体政论散文集--《郁离子》,是刘基对蒙元王朝彻底失望、隐居青田故里而著。《郁离子》作为刘基为天下后世“立言”的不朽名著,其创作动机与学理体系,吴从善《〈郁离子〉序》称云:“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23]刘基高弟徐一夔《〈郁离子〉序》称:“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刘基在《郁离子》未了也提到:“仆愿……讲尧舜之道,论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24]《郁离子》确是一部为后代“立言”的经世名作![25]

刘基《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26]在这点上颇似《庄子》的语言风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兹举数例以说明:

《庄子·齐物论》中有“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27]《郁离子·天地之盗》篇则痛斥艾大夫“使役民”的权术,而主张“聚其所欲而勿施其所恶”的养民观,刘基以为艾大夫之术“无非朝四而暮三”,并无实质改变。[28]刘基在《郁离子·瞽聩》篇中又对“狙公赋茅”的寓言进行改写,旨在说明百姓造反起义、反抗剥削压迫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实对“有道伐无道”的汤武革命论的讴歌与赞美: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群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於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29]

不难看出,庄子笔下的“众狙”尚未开化,处于蒙昧愚钝状态,“狙公”与“众狙”是一种饲养与被饲养的关系;刘基笔下的“众狙”已经摆脱愚昧,要求获得自由、新生,实即对反抗压迫、造反革命精神的一种肯定。

《庄子·逍遥游》有“蟪蛄不知春秋”的例子,[30]意指生命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郁离子·螇螰》篇称螇螰“冬春不知也”,[31]显然源于《庄子》,因为“螇螰”即是“蟪蛄”,即一种寿命很短的蝉。《庄子·秋水》有“鸱得腐鼠”句,[32]《郁离子·神仙》篇则有“鸱鸮之见人而吓也”[33]的引用。《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34]庄子与惠施的对话向我们阐释了“无用之木”之“不夭斤斧”的道理。刘基在《郁离子》中也有征引“樗以恶而免割,娄瓜以苦而不烹”[35],也是同样的事理。

除却《郁离子》,刘基的众多诗文中也有许多《庄子》痕迹。《杂诗四十一首》中“大鹏抟扶摇,斥鷃笑蜉蝣”即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斥鷃与蜉蝣的故事。刘基《樵渔子对》藉“隐者之口”说明了老庄道家“全身避害”的“中心问题”:“贵贱,命也;穷通,时也。是以鷃雀不思霄汉之翔,麋鹿不羡攀援之能,故能全其身。”[36]刘基这里引用《庄子·逍遥游》篇中之“鷃雀”与《齐物论》中之“麋鹿”的原型,来说明如何“全身”的法则。《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典故:“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37]而“物化梦蝶”也是晚年刘基的渴望,刘基有多首“梦蝶”诗作,比如《睡起》诗“病身只与睡相宜,觉来却怪庄周蝶”,[38]《秋兴》诗“谁遣庄周化蝴蝶,不胜憔悴为花愁”句,[39]就说明了这一点。

《庄子·应帝王》还有“七窍出而浑沌死”的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40]庄子笔下的“混沌”喻指一种因循自然、无知淳朴的婴儿状态。刘基古乐府诗《上云乐》中的“老胡”形象就取材于《庄子》:“西天老胡名文康,自从盘古到今日,不老不少,气体充实如婴孩。性情和易颜色好,恰似初酿匐萄醅。激之而不见其怒,挠之而不见其咍,甘之而不见其喜,苦之而不见其款。所以于物无所忤,于人无所猜,于事无所碍,于艺无所能,不生不死在人世。”[41]“老胡”自盘古开天辟地以降,日常起居生活一直处于“混沌无孔窍”的状态中,对身外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皆“不识”,与世无争,“不生不死”。这个“老胡”形象实际上就是庄子笔下的“混沌”的翻版。

篇2:《郁离子·居山》原文及翻译

原文:

郁离子居山。夜,有狸取其鸡,追之弗及。明日,从者擭其入之所以鸡擭:读音huò,捕捉野兽的木笼,此处做动词用,狸来而絷焉絷:读音zhí,困住。身缧而口足犹在鸡缧:读音léi,绳索,又是做动词,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

翻译:

郁离子住在山里。夜晚,有野猫偷他的鸡,追它没追上。第二天,家人在它进入的地方装上捕兽木笼并用鸡做诱饵,野猫一来就被困住了。它身体被捆着但口和脚还在鸡身上,边打边抢那鸡,它是到死也不肯放的。郁离子叹道:“人为了财货利益而死的,它也是如此啊!”感: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彼此彼此啊!别可怜动物无知,更别自矜是动物之灵。在对待私欲方面,其实人较动物还要更蠢些的。因为人更聪明,才有本事更贪婪,又因为执着于贪婪,所以才会做出更蠢的事来。动物的“弱肉”还是说在同一类被食者中,也是弱小的被食,这样就留下了强壮的繁衍更强壮的后代以适应物竞天择。但是人呢,专挑肥美者猎杀。更有甚者,人与人这同类之间还普遍存在弱肉强食的现状!只是表现形式不是血淋淋的弱者为肉强者食之,而是强者榨取弱者被榨取的文明的形式而已。

篇3:郁离子文言文翻译

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妬②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③,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④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⑤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螘⑥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明·刘基(字伯温) 《郁离子 ·卷七》

翻译

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而在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軍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篇4:郁离子文言文翻译

豢龙先生采药于山,有老父坐石上,揖之不起,豢龙先生拱而立。倾之,老父仰而嘘,俯而凝其神,玉如也,颔而笑曰:“子欲采药乎?余亦采药者也,今子虽采药而未知药也,知药莫若我。”豢龙先生跪曰:“愿受教。”老父曰:“坐!吾语子。中黄之山有药焉,龙鳞而凤葩,玉质而金英,宵纳月彩,晨晞日精,宅厚坤以为家,澡沆瀣之流荣。其味不苦不酸,其性不热不寒,淡如也,淳如也,其名曰芝。得而服之,寿考以康,百病不生。皥皥熙熙,跻于泰宁,而五百年一遇之。太行之山有草焉,丹荑而紫蕤,根如伏龙,叶如翠翘,葱葱萋萋,蔚茂以齐,其名曰参。得而服之,老者少,少者寿,病者已,尪者起,而三百年一遇之。南条之山有草焉,性温而和,味芳以辛,馥馥芬芬,香气袭人,其名曰朮。得而服之,养精益神,救死扶生,去疾除根,瘴疠莫干,寝兴以安,而百年一遇之。岣嵝之山有木焉,碧干而琼枝,绿叶菁菁,上拂穹青,下临层崖,霜雪洒之而不凝,赤日过之而不炎,其馨菲菲,其味如饴,鬼魅畏之,避不敢窥,其名曰桂。煮而服之,可以祛百邪,消毒淫,扶阳抑阴,敛真归元。岷山之阴有草焉,叶如翠眊,根如南金,味如人胆,禀性酷烈,不能容物,名曰黄良。煮而服之,推去百恶,破症解结,无秽不涤,烦疴毒热,一扫无迹,如司寇之殛残贼。之二物也,有病乃服,无病者不服也。故有弗用,用必中。阴谷有草,状如黄精,背阳而生,入口口裂,著肉肉溃,名曰钩吻。云梦之隰有草,其状如葵,叶露滴人,流为疮痍,刻骨绝筋,名曰断肠之草。之二草者,但有杀人之能,而无愈疾之功,吾子其慎择之哉!无求美弗得,而为形似者所误。”豢龙先生愀然而悲,顾求老人,已不知其所之矣。

翻译

豢龙先生在山上采药,见一位老人坐在石头上,便向他拱手行礼,他却不起身。豢龙先生两手合抱致敬,站立一旁。过了一会儿,老人仰天叹息,又低下头凝神不动,就像玉雕一般。片刻之后,便点头笑着说:“你想采药吗?我也是采药的`呀。今天你虽然采药,但不认识药,对药的了解你不如我。”豢龙先生跪拜说:“愿意接受您的指点。”老人说:“坐下!我告诉你。中黄一带的山上有一种药草,龙鳞而风葩,玉质而黄花,夜间容受月彩,早晨接受日精照射,居山地而为家,冲洗露水中的流华。它的味不苦不酸,它的特性不热不寒,淡而薄,淳而净,它的名叫灵芝。得到它服用,长寿而健康,百病不生,精神舒畅、乐和,能登泰山,腿脚安宁,但五百年才能遇到它一次。太行山上有一种药草,红色叶芽而紫花下垂,根像伏龙,叶子像翠鸟尾上的长羽,葱茏茂盛,蔚茂而整齐,它的名叫参。得到它服用,老年可变得年少,年少的可以长寿,患病的可以去病,瘦弱的可以强壮,但三百年才能遇见它一次。南条山那里有一种药草,它的特性温和,气味香而辣,芬芳浓郁,香气袭人,它的名字叫朮。采得它服用,可养精益神,能救死扶生,去病除根,邪气瘟疫不能染身,卧起平安,但一百年才能够遇见它一次。而在岣嵝山上有一种树,碧干琼枝,绿叶茂盛,上拂苍穹,下临层崖,霜雪洒落在它上面而不凝冰,烈日暴晒它而不炎热,它馨香浓郁,它的味甜如饴,鬼魅怕它,避开不敢窥视,它的名字叫桂树。煮好了服用它,可以除百邪,消除毒淫,扶阳抑阴,收敛真气,恢复元气。岷山的北坡有一种药草,叶子像翠眊,根如南金,味苦如人胆,禀性酷烈,不能容物,它的名字叫黄良。煮好后服用它,除去百恶,破症解结,无秽不涤,烦病毒热,一扫无迹,如同司寇诛戮残贼一样。以上这两种药物,有病就服用,无病则不能服用。所以有时无用,需用必有效。阴谷有一种草,形状像黄精,在背阴处生长,放入口中,口裂,接触皮肉,皮肉溃烂,它的名字叫钩吻。云梦泽的低湿处有一种草,它的形状像葵,叶露滴到人身上,就变成疮痍,能坏骨绝筋,名叫断肠草。以上这两种药草,只有害人的功能,而没有治好病的效用,你千万要小心地选择它们啊!不要寻求好的得不着,却被形状相似的坏药所伤害了。”豢龙先生神色严肃而悲伤,转过头再向老人求教,却已经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篇5: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翻译

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之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注释】

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楚王好安陵君(▲)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参考答案

译文:

楚宣王喜欢安陵君,安陵君执政当权,景睢请江乙去向安陵君建议说:“楚国贫民多,请求把云梦一带的田地租借给他们耕种,解决吃饭问题,不要使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安陵君向楚宣王转告并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来,安陵君见到了景睢,便问他收入的赋税额有多少,景睢说:“没有收入。”安陵君惊愕地说:“我还以为你是为了对楚王有利才那样建议的呢,你竟然把把好处送给百姓而作为恩惠吗?”景睢满脸惊异而退去,并告诉人们说:“国家危险了!执政者只想取利,却忘记了百姓,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啊!”

篇6:郁离子救虎文言文翻译

郁离子救虎文言文翻译

《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翻译 刘基 原文:

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妬②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③,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④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⑤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螘⑥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明·刘基(字伯温) 《郁离子 ·卷七》

注释:

①僰,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②妬,同“妒”

③伫,站立起来看

④佁然,静止貌

⑤褫,剥去衣服

⑥螘,“蚁”的`异体

译文:

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要记住这篇文章哦:《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翻译,如果喜欢,可以经常来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郁离子》节选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 翻译

文言文翻译大全

文言文翻译

山市翻译

赵朴初题鹳山双郁亭对联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孟母三迁文言文翻译

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

倒屣相迎文言文翻译

郁离子居山文言文启示及翻译(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郁离子居山文言文启示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