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舟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5-03-22 03:36:35 作者:sentian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entian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官舟文言文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官舟文言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官舟文言文翻译

官舟文言文翻译

官舟文言文翻译

原文:

瓠里子自吴归粤,相国使人送之,曰:“使自择官舟以渡。”送者未至,于是舟泊于浒者以千数,瓠里子欲择之而不能识。送者至,问之曰:“舟若是多也,恶乎择?”对曰:“甚易也,但视其敝蓬折橹而破帆者,即官舟也。”从而得之。瓠里子仰天叹曰:“今之治政,其亦以民为官民与?则爱之者鲜矣,宜其敝也。”

译文:

瓠里子从吴国返回粤地去,吴相国要派人送他,说:“派的人会自己选择官府的'船而过河。”送的人还未到,此时停泊在水中的船有上千只,瓠里子想自己选择一只官船,但不能识别。送的人来了,瓠里子问他说:“有这么多船,怎么选择,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呢?”那人回答说:“这太容易了,只要看到那破篷断橹而又挂着旧帆的就是官船。”瓠里子按他说的果然找到了官船。瓠里子仰天叹息说:“如今治理国政,难道也把民当做‘官民’对待吗?那么爱他们的人就太少了,大概他们就像那破旧的官船一样破败不堪吧。”

作者简介

刘基(13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篇2:核舟记文言文及翻译

核舟记文言文及翻译

核舟记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大家也是很熟悉的吧。核舟记文言文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ba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于鸟兽、树木山石,无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形状模拟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游赤壁的情形。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船桨的`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制成的。啊!这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作者介绍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篇3:楚人学舟文言文翻译

楚人学舟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译文

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因此,他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认为学尽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上了危险,他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注释

1.楚:楚国(古国名)

2.操:操纵,这里指驾船

3.折:调头

4.旋:转弯

5.疾:快

6.徐:慢慢地

7.惟:只,仅仅

8.乃:于是就

9.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

10.是:凡是,任何

11.渚:水中小洲

12.尽:全部

13.遽: [jù ]急忙

14.谢:辞别

15.椎:用椎敲,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16.亟:立即,突然

17.犯:碰到

18.遂:于是就

19.径:径直

20.顾:张望

21.四顾:四周张望

22.柁:通假字同“舵”

道理

1.学会一门知识或一种技术,都要下一番苦功夫;刚入门就以为掌握了一切,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2.学无止境,不要因为自己学了些皮毛就骄傲自满,否则会犯下大错。

3.学习要脚踏实地,学会谦虚。不能略有新知就骄傲自满,略有进步就妄自尊大,否则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4楚人学舟告诉人们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 (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5.不能过于自满,要虚心学习,才会得到更多的本领

6.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应该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成功。

篇4:伶官序文言文整篇翻译

伶官序文言文整篇翻译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2.泣下沾襟 泣:泪水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2.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 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还矢于王,而告以成功 成功:(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

(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重点实词

1.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 原:推究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组:泛指绳索

3.抑本其成败之际 抑:或者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所有的

重点虚词

1.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2.以:与其所以失之者 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 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以锦囊盛)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固定句式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篇5:《核舟记》的文言文翻译

《核舟记》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注释

奇:奇特。

曰:叫。

以:用。

径:直径。

之:的。

为:做,这里指雕刻。

罔:无,没有。

因:依据。

势:样子。

象:模似,仿照。

具:具有。

情:神情。

各:各自。

态:姿态。

尝:曾经。

贻:赠。

余:我。

盖:大概,原来是。

泛:泛舟。

云:句尾语气词,无意。

约:大约。

有奇(jī):有,念yòu,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奇,零数。

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

可:大约。

许:上下。

轩:高。

敞:宽敞。

为:是。

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覆:覆盖。

之:代词,代指“船舱”。

开:开设。

启:打开。

而:表修饰。

相望:左右相对。

焉:语气词。

之:代窗。

则:就。

徐:缓缓地。

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

糁:涂染,名作动。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而:表并列,并且。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居:位于。

为:是。

阅:阅读,看。

执卷端:拿着画卷的右端。执:拿着。卷端:画卷的右端。

抚:轻按。

卷末:画卷的左端。

如:好像

语:说话。

现:露出。

侧:侧转。

其:他们的。

比:靠近。

绝:极,非常。

类:像。

矫:举。

属(zhǔ):相类似。

诎:同“屈”,弯曲。

而:表并列,并且。

倚:倚靠。

之:代左脚。

可:可以。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楫:船桨。

舟子:撑船的人。

状:的样子。

其:那。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词。髻,在脑上或脑后挽束起来。

衡:通“横”,与纵相对。

攀:扳。

若:好像。

视:目光。

端:正。

容:神情。

寂:平静

若:好像。

然:的样子。

其:那。

夷:平

题:题写。

其:船的背面,船底。

曰:刻。

甫:同“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钩画:笔画。

了了:清楚明白。

其:代字。

墨:黑。

用:刻着。

篆章:篆字图章。

丹:朱红色。

通:总。

为:刻。

并:和。

有:同“又”,连接零数和整数。

而:表转折。

计:计算。

曾:尚,还。(读“zēng”,见古文字典)

盈:满。

简:通“拣”,挑选。

修狭:长而窄。

为:做,这里指雕刻。

之:代“核舟”。

以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苏轼。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

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篇6:核舟记文言文字词翻译

核舟记文言文字词翻译

核舟记文言文字词翻译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背。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lù)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shǔ)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叔远甫(fù)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游赤壁(的情景)。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共有八扇。打开窗户来看,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坐在左边。、黄鲁直共同看着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个壶,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勾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橹、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啊!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字词注译

1. 奇巧人:拥有特殊技巧的人。奇,特殊2. :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 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6.以至:以及。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乘船游赤壁的故事。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句尾语助词。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起。敞:敞开。为:是。

16. 箬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篛的异形字是“箬”。

17.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里的文句。

19.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里的文句。清:清凉。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

20.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绿色颜料。糁:涂。

21.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22. 髯(rǎ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长胡须。

23.居:处在。

24.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5.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6.执:拿着。

27.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8.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29.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30.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31.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32.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的左膝和的右膝)。比,靠近。

33.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34.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类,像。

35. :抬头仰望。矫,举。

36. 不属(shǔ):不相类似。

37. 卧右膝:卧倒右膝。

38.诎:通“屈”,弯曲。

39.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40.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1.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42. 楫:船桨。

43. 舟子:撑船的人,船夫。

44. 椎髻:梳成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45. 衡:通“横”,横着。

46.攀:扳着。

47.啸呼:大声呼叫。

48.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9.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50.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50.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51.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用附于子之后。

52. 了了:清清明白。

53. 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54. 篆章:篆字图章。

55. 丹:朱红色。

56. 为:刻有。

57.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58. 简:挑选。同“拣”,挑选。

59. 修狭:长而窄。

60.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篇7:楚人学舟文言文的翻译

楚人学舟文言文的翻译

楚人学舟文言文从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楚人学舟的文言文翻译内容吧!

楚人学舟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译文】

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上了危险,他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在的危险,不就是之前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道理】

1.学会一门知识或一种技术,都要下一番苦功夫;刚入门就以为掌握了一切,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2.学无止境,不要因为自己学了些皮毛就骄傲自满,否则会犯下大错。

3.学习要脚踏实地,学会谦虚。不能略有新知就骄傲自满,略有进步就妄自尊大,否则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4楚人学舟告诉人们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 (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5.不能过于自满,要虚心学习,才会得到更多的本领

6.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应该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成功。

篇8:文言文的翻译《核舟记》

文言文的翻译《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篇9:刻舟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刻舟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原文】

核舟记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象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可现在这

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注释】

奇:奇特。

曰:叫。

以:用。

径:直径。

之:的。

为:做,这里指雕刻。

罔:无,没有。

因:依据。

势:样子。

象:模似,仿照。

具:具有。

情:神情。

各:各自。

态:姿态。

尝:曾经。

贻:赠。

余:我。

盖:原来是。

泛:泛舟。

云:句尾语气词,无意。

约:大约。

有奇(jī):有,念yòu,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奇,零数。

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

可:大约。

许:上下。

轩:高。

敞:宽敞。

为:是。

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覆:覆盖。

之:代词,代指“船舱”。

开:开设。

启:打开。

而:表修饰。

相望:左右相对。

焉:语气词。

之:代窗。

则:就。

徐:缓缓地。

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

糁:涂染,名作动。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而:表并列,并且。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居:位于。

为:是。

阅:阅读,看。

执卷端:拿着画卷的右端。执:拿着。卷端:画卷的右端。

抚:轻按。

卷末:画卷的左端。

如:好像

语:说话。

现:露出。

侧:侧转。

其:他们的`。

比:靠近。

绝:极,非常。

类:像。

矫:举。

属(zhǔ):相类似。

诎:同“屈”,弯曲。

而:表并列,并且。

倚:倚靠。

之:代左脚。

可:可以。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楫:船桨。

舟子:撑船的人。

状:的样子。

其:那。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词。髻,在脑上或脑后挽束起来。

衡:通“横”,与纵相对。

攀:扳。

若:好像。

视:目光。

端:正。

容:神情。

寂:平静

若:好像。

然:的样子。

其:那。

夷:平

题:题写。

其:船的背面,船底。

曰:刻。

甫:同“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钩画:笔画。

了了:清楚明白。

其:代字。

墨:黑。

用:刻着。

篆章:篆字图章。

丹:朱红色。

通:总。

为:刻。

并:和。

有:同“又”,连接零数和整数。

而:表转折。

计:计算。

曾:尚,还。(读“zēng”,见古文字典)

盈:满。

简:通“拣”,挑选。

修狭:长而窄。

为:做,这里指雕刻。

之:代“核舟”。

以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苏轼。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

篇10:《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仑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古诗简介

《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抑后扬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翻译/译文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乘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注释

1、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2、原:推究,考查。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3、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4、矢:箭。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5、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

6、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7、与:赐给。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

8、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9、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10、纳之:把箭放好。

11、系:捆绑。组:绳索。

12、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13、先王:指晋王李克用。

14、仇雠(chóu):仇敌。

15、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16、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17、岂:难道。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18、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本:考究。迹:事迹,道理。

19、《书》:《尚书》。

20、逸(yì)豫:安逸舒适。忘:亡的通假。

21、举:全、所有。

22、忽微:形容细小之事。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

23、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

24、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

篇11:文言文《楚人学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楚人学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已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慢;(2)看。

2.(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附加注释

1.楚:楚国(古代国家名)

2.习:学习

3.操:控制,这里指驾船

4.折:指船调头

5.旋:指船转弯

6.疾:快

7.徐:慢慢地

8.惟舟师之是听:只听从师傅的(教导)。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倒置句式,应按“惟听舟师之”理解

9.惟:只,仅仅

10.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

11.渚:水中小洲

12.莫:没有

13.遂:于是就

14.尽:全部

15.遽: [jù ]急忙

16.谢:辞别

17.椎:用椎敲,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18.径:径直

19.亟:立即,突然

20.犯:遇到

21.乃:于是,就

22.四顾:四周张望

23.柁:通假字同“舵”,驾驶

句子翻译

乃四顾胆落: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他于是就认为自己已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

椎鼓径进:敲鼓快进。

翻译:

楚国有一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船掉头还是船转弯,只听从师傅的(教导)。因此他到江中岛屿之间的小河里小试身手,没有不如人意的,他于是就认为自己已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在造成的危险,不就是之前得意所造成的吗?

楚人学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学习要脚踏实地,学会谦虚。不能略有新知就骄傲自满,略有进步就妄自尊大,否则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2.不论做什么事,凡浅尝辄止者未能有成功者;凡在学习或工作中不断进取者,一定会达到胜利的彼岸。

篇12:文言文《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原文及翻译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帅执事而卜日,宿□涤濯,莅玉鬯,省牲镬,奉玉齍,诏大号,治其大礼,诏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大宾客,则摄而载果。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王哭诸侯亦如之。王命诸侯,则傧。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五大封,则先告后土,乃颁祀于邦国、都家、乡邑。

文言文翻译:

大宗伯的职责,是掌管建立王国对于天神、人鬼、地神的祭祀之礼,以辅佐王建立和安定天下各国。用吉礼祭祀天下各国的人鬼、天神和地神。用禋祀来祭祀昊天上帝,用实柴来祭祀日、月、星、辰,用槱燎来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用血祭来祭祀社稷、五祀、五岳、用埋沉来祭祀山林、川泽,用毁折牲体来祭祀四方和各种小神。用经解割[而煮熟的]牲肉、牲血和生的牲肉、向地下灌郁鬯来祭祀先王,用黍稷做的饭祭祀先王,[以这样的礼节]用祠祀在春季祭祀先王,用禴祭在夏季祭祀先王,用尝祭在秋季祭祀先王,用烝祭在冬季祭祀先王。

用凶礼哀悼天下各国所遭遇的忧伤,用丧礼哀悼死亡,用荒礼哀悼饥馑和疫病,用吊礼哀悼水遭和火灾,用禬礼哀悼被敌国战败的国家,用恤礼哀悼遭受侵犯或有内乱的邻国。用宾礼使天下各国相亲附:春季朝王叫做朝,夏季朝王叫做宗,秋季朝王叫做觐,冬季朝王叫做遇,无定期地会合诸侯叫做会,天下众诸侯国都来朝王叫做同,无定期地[派卿]慰问王叫做问,[每十二年中有三年]众诸侯[派卿]看望王叫做视。

用军礼协同天下各国:大军出征之礼,是利用民众[的义勇];大校比以平均赋税之礼,是忧虑民众[的赋税不均];举行大田猎之礼,是为了检阅徒众[和战车];大兴劳役之礼,是为了任用民众[的.劳动力];大规模勘定疆界之礼,是为了聚合民众。用嘉礼使民众相亲和:用饮酒礼和食礼,使宗族兄弟相亲和;用婚礼和冠礼,使男女相亲爱并使[行冠礼的男子]具有成人的德行;用宾射礼,使故旧和朋友相亲和;用飨礼和燕礼,使四方[前来朝聘的]宾客相亲和;用赏赐祭祀社稷和宗庙祭肉之礼,使同姓兄弟[及异姓]之国相亲和;用庆贺之礼,使异姓[及同姓]之国相亲和。

用九等仪命,规正诸侯国的地位。一命可接受[国君分派的]职务,再命可接受[国君所赐的]命服,三命可接受[王朝的]臣位,四命可接受[公所赐的]祭器,五命可[由王]赐予一则之地,六命可赐予[在采邑中]自设官吏的权力,七命可出封为侯伯之国,八命可被任命为州牧,九命可担任方伯。

[用玉制作六种玉瑞,以区别诸侯的等级。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用禽兽作六种见面礼,以区别臣的等级。孤拿兽皮裹饰的束帛,卿拿羔羊,大夫拿鹅,士拿野鸡,庶人拿鸭,工商之人拿鸡。

用玉制作六种玉器,[祭祀时]用以进献天地四方。用苍璧进献天,用黄琮进献地,用青圭进献东方,用赤璋进献南方,用白琥进献西方,用玄璜进献北方。都有牺牲和束帛,[牲、帛之色]各依照所用玉器的颜色。

用动物性食物促使[人体的]阴气动起来,用教人适中的礼来防止[动得过分];用谷类食物促使[人体的]阳气静下来,用教人和谐的乐来防止[静得过分]。用礼乐配合天地间化生的无生物,以及各种动植物,来祭祀鬼神,和谐万民。

凡祭祀大天神,大人鬼,大地神,[事先]率领有关官吏占卜祭祀的日期,[祭前三日]重申对百官的告诫,[祭祀的前夕]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临视(行裸礼用的]圭瓒,察看煮牲体用的镬,奉上[盛黍稷用的]玉敦,告诉[大祝祭祀对象的]大名号[以便作祝祷辞],预习王所当行的祭祀礼仪,[到祭礼时]教王并协助王行礼。如果王[因故]不参加祭祀,就代王行祭礼。凡大祭祀,王后[因故]不参加,就代王后进献和彻除豆、笾。招待大宾客,就代王向宾客行裸礼。诸侯朝觐王或王外出会同,就担任上相。有王、王后或太子的丧事,也担任上相。王哭吊死去的诸侯时也担任上相。王策命诸侯,就导引[被策命者]进前受命。

国家有凶灾,就旅祭上帝和望祀四方名山大川。王大封诸侯,就先告祭后土。向各诸侯国、各采邑、各乡遂和公邑颁布[所当遵循的]祀典。

核舟记的原文以及翻译

笑话的文言文翻译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古镜文言文翻译

爱莲说的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狼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强项令》文言文及其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官舟文言文翻译(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官舟文言文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