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唐代元稹的离思文言文翻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唐代元稹的离思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元稹离思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篇2:离思元稹翻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离思:离别后的思绪。
曾经:曾经经历过。曾,副词,曾经。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常称渤海为沧海,这里当指浩瀚的大海。
难为水:沧海深广,因而使别地方的水相形见绌。
除却:除了。
巫山:此指长江巫峡沿岸的“巫山十二峰”,其中朝云峰分外秀美,传说为神女所化。
不是云:宋玉《高唐赋》说,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树,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样美丽好看的云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意思是说我即使走到女人堆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取次”,依次。这里有任意,随便之意,可理解为随便任意走走(引申)。“花丛”,是用花比女人。
缘:因为。
君:你,指诗人的亡妻韦丛。
【翻译】
曾经有过游赏沧海经历的人,其它的江河之水就再也看不上眼了;只有巫山的云雾才是最美的,其它的云雾就逊色*多了,不值得观看。信步漫游在花丛中却懒得观赏,这一半是因为出家人的'修身养性*心理,一半是因为思念你啊!
【赏析】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文学家,河南河内(今洛陽市附近)人。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作关监察御史,与宦官及官僚斗争,遭到贬谪。继而起任工部侍郎,拜相。后出为同州刺史,改授浙东观察使,又官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的创作,以诗作成就最大。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本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元稹与他的妻子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见元稹《遣悲怀诗三首》)。然而,他们夫妻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妻子便不幸离他而去。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元稹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篇,最著名的就是《离思》五首①,本篇是其中的第四首。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和至死不渝的感情,寄托了心中不尽的哀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在用水比人。这句诗脱胎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意思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的人,对那些小小的溪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在这里,诗人是在用大海与河水、溪流相比。不过,这只是字面的意思,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蕴含一着的另一层深意,那就是对已故妻子至真至纯的情怀。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是在用云比人。意思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谓的云都不能算作彩云,都不足以一观。在这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宋玉《高唐赋》 “巫山云雨”②之典故,借以表达对已故妻子的真挚情感。诗人表明,除此女,纵有国色*天香、绝世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也不能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故去的妻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一热,催人泪下。
“取次花丛懒回顾”,是在用花比人。意思是说,即使走到争芳斗艳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直白一点就是说,即使走到女人堆里,也懒得回头观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再看诗的最后一句。
“半缘修道半缘君”,此为点睛之笔。“缘”,是“因为”的意思;“修道”,是指出家人修真养性*;“君”,指的是亡妻。贯穿起来,就是“一半是因为修身养性*,一半是因为无法忘记你(已故的恩爱妻子)”。诗人的这个作答,既直截了当,又饱含一着浓浓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意,同时也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作者在这首短短的作品里,采用多处比喻手法,曲折而又鲜明地表达了对曾经相爱的妻子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依次以水喻人,已云喻人,以花喻人,最后以画龙点睛之笔“半缘修道半缘君”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紧密,意脉贯通,细腻自然,避免了古典诗词中感情跳动幅度太大,不易理解的缺憾。
[附注]
①《离思》五首:
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二、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三、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五、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②巫山云雨:宋玉《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 “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05/19)
篇3:元稹离思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鉴赏:
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篇4:元稹离思翻译
元稹离思五首翻译
离思五首
其一
离思五首 其四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⑴。
须臾日射胭脂颊⑵,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⑶,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⑷,水晶帘下看梳头⑸。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⑹。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⑻,除却巫山不是云⑼。
取次花丛懒回顾⑽,半缘修道半缘君⑾。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⑿,偏摘梨花与白人⒀。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篸(zān):古同“簪”。
⑵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⑶散漫:慢慢的。
⑷慵(yōng):懒惰,懒散。
⑸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⑹吉了(liǎo):又称秦吉了,八哥。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⑺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⑻“曾经”句: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⑼“除却”句: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⑽取次:随便,草率地。
⑾缘:因为,为了。
⑿发:开放。
⒀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白话译文
其一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其二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其三
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其五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延伸阅读(英语版):
one
It's four out of five
Self-love residual makeup xiao in the mirror, the ring earth diffuse Can green silk plexus (1).
In a moment, the cheeks were flushed with a red sullage.
The second
The mountain spring is scattered around the street, and the peach blossoms are on the small buildings.
Leisure reading the book of the book careless, the crystal curtain to see the comb.
The third
Red luo pressed time new, auspicious flower gauze tender dust.
The first is weak, some of the most delightful.
Its 4
Once the sea was difficult to water, but the wushan is not the cloud.
Take the flower bush lazy review, half of the road half of the road.
five
The common hundred flowers have been planted, the pear flower and white people.
The first two or three trees in the river today, poor and leafless spring.
篇5:离思元稹的翻译
离思元稹的翻译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下面是离思元稹的翻译,请参考!
离思元稹的翻译
原文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⑴。
须臾日射胭脂颊⑵,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⑶,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⑷,水晶帘下看梳头⑸。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花纱嫩麴尘⑹。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⑻,除却巫山不是云⑼。
取次花丛懒回顾⑽,半缘修道半缘君⑾。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⑿,偏摘梨花与白人⒀。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词句注释
⑴篸(zān):古同“簪”。
⑵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⑶散漫:慢慢的。
⑷慵(yōng):懒惰,懒散。
⑸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⑹吉(liǎo):又称秦吉,八哥。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⑺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⑻“曾经”句: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
⑼“除却”句: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⑽取次:随便,草率地。
⑾缘:因为,为。
⑿发:开放。
⒀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白话译文
其一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一般。
其二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其三
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其五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篇6:元稹《离思》
元稹《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
唐 元稹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⑻,除却巫山不是云⑼。
取次花丛懒回顾⑽,半缘修道半缘君⑾。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第一首诗是元稹回忆与妻子刚刚结婚时的样子,元稹与韦从很恩爱,韦从对着镜子明媚动人样子让元稹很心动;第二首诗先是描写景色,然后写道元稹在楼上翻着书,眼睛却不自觉的望向在梳妆镜钱梳头的韦从。第三首诗则是元稹对韦从的暗喻,韦从是一位典雅淡然的女子,十分贤惠,他用纱来形容亡妻,将其他美艳的女子比红罗,但是在元稹心里纱才是最好的。第四首是元稹对亡妻深深的眷恋,在他眼里除了韦从再也没有能让自己动心的女子,借沧海的水和巫山的云来比作两人之间的感情。第五首诗则是抒发自己对韦从的怀念之情,元稹触景伤情,韦从在世的时候,元稹曾摘了洁白的梨花送给妻子,因为妻子很纯洁,就像梨花在枝头静静的绽放,不争不闹不爱慕虚荣。现在梨花还在,妻子却永远的和自己分别了。
全诗五首,表述了对妻子的爱慕以及对亡妻的思念,虽然后来元稹又娶了一位妻子,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觉得也是无可厚非的,至少当时的元稹是真真实实的寄述了思念之情,后人多说元稹心行不一,那也最多是前人的风流韵事而已。
拓展阅读:元稹和白居易
(1)
关于元稹和白居易,苏东坡一句“元轻白俗”,被后人引为定论。实际上,苏轼还有一句“论道当严,取人当恕”。他自己也学了白的平易和元的多情。
我首先是被这二人的友谊所吸引。古中国的男性们特别容易结成至死不渝的友谊,也特别看重知己。远的像伯牙子期、管仲鲍叔牙,近的像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至诚至性的知己之情令人感慰,在上面列举的几对当中,大多的友谊都让人生出飘逸旷古之情,惟独元白的友谊让我觉出几分尘世的混杂与感慨。
白居易比元稹大7岁,在元稹53岁去世之后又活了,在古代算是高寿的了。在他们的交往当中,元稹仿佛是一面镜子,白居易从其中看到了自己年少的志向,年壮的奋发有为,以及年老的'壮志难酬。对于友人的坎坷际遇,他是了然于心。所以为之墓志铭:“予尝悲公始以直躬律人,勤而行之,……逢时与不逢时同,得位于不得位同,富贵与浮云同。何者?时行而道未行,身遇而心不遇也。”
早年的元稹,和古代的有志之士一样追求兼济天下。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
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 《酬别致用》
白居易的志向则不局限于自我实现,而是更为系统的宏图大业。他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创作的工具论由此肇始。他33岁这一年,换了3个皇帝,宦官掌权,刘禹锡柳宗元牵连被贬。之前,他已经与元稹同登科第,同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新即位,有图治心。于是,他又与元稹闭户累月,揣摩时事,成《策林》七十五篇,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二人又同及第。
元稹频繁升迁贬黜,在各个任上都态度激进,终于与宦官产生龌龊,被殴打致伤,但宪宗依然袒护宦官。此时,他亦初衷不改,有诗为证:
此意久已定,谁能求苟荣。所以官甚小,不畏权势倾。倾心岂不易,巧诈神之刑。万物有本性,况复人性灵。金埋无土色,玉坠无瓦声。剑折有寸利,镜破有片明。我可俘为囚,我可刃为兵。我心终不死,金石贯以诚。 《思归乐》
36岁,元稹复出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于此任上,白居易著作颇丰。有著名的阐明其系统诗歌理论的《与元九书》,有流传不息的《琵琶行》,而他与元稹的“通江唱和”更奠定了二人的知己佳话。如白居易的《东南行一百韵》,元稹的《酬乐天东南行一百韵》。也许,他乡的寂寞惟有这洋洋洒洒的百行诗章才能排遣吧!
元稹可谓多情人,听闻友人被贬:
“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读来不仅凄凉,简直可怖。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的《祭微之文》说:“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
(2)
白居易是笃定要成为大家的,他的一篇《长恨歌》,一篇《琵琶行》,足以流芳百世。可也许是他的诗句太流畅,读来太轻易地被感动了,我总觉得他与杜甫的区别仍然朗朗分明。
同样是唐代的诗史,杜甫是身经爆动,身陷事中,其下笔也沉重,其情感也悲壮。如安史之乱中,杜甫落入叛军之手,被押解至陷落的长安,因此写《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而白居易组诗《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结篇构制,均出于有意筹划,历史、时事、治乱、边疆,均大发议论,真情实感太少,泛言重复太多。即使是《卖炭翁》这样的名篇也与真实苦难的距离判若鸿沟。
如果再看他模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间差距显豁。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新制布裘》
“争得布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从诗名即可看出,白居易是出于吃饱穿暖者的同情。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一个贫病交加的老人仍怀有济世之心。
元稹去世之后,白居易终于看透世情的不可为:
“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乐天乐天,可不大哀。而今而后,汝宜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妄忧;病则卧,死则休。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汝何舍此而去,自取其遑遑。遑遑兮欲安往哉,乐天乐天归去来。”《自诲》
这个曾经想要致君尧舜的人在终于选择独善其身后,甚至连陶渊明的清高都不剩下,一心想的是衣食自安,“乐天乐天归去来”。
57岁的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在剩下的中,他闲居度岁,诗酒唱和,自称“作诗四百三十二首。除丧朋哭子十数篇外,……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序洛诗》)自编《白氏文集》六十五卷。
有诗见证他的舒适闲逸: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喧喧车马来,贺客满我门。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
置酒延贺客,客容亦欢欣。笑云今日后,不复忧空樽。
答云如君言,愿君少逡巡。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
人生百岁期,七十有几人。”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其实,当白居易不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知足远辱”之时,他的一些闲适诗确实写得清新流畅。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
元稹其人除了热衷仕途的一面,还有风流多情的一面。事实上,他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无限深情。
我们最熟悉的是这一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是《西厢记》里张生的原型,而且他自己就写有《莺莺传》。不仅如此,他还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段风流韵事告诉了他的许多朋友,据此,白行简(白居易的弟弟)写了小说《李娃传》,李绅写了长篇叙事诗《莺莺歌》。不知道故事女主角若知道会作何想。反正这事件发生在元稹20岁,初仕蒲州期间,驻军骚乱,元稹保护了“莺莺”一家,并与其相爱。但不久即返长安,准备科试。
事实上,这次考进士,元稹并未被录取。又过两年,与白居易同登科第,同授秘书省校书郎。此时他25岁,被名重当世的太子宾客韦夏卿选为爱婿。
婚后的元稹旧情难忘,写了很多忆及往昔的恋情诗: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狌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来晓寺情。
《春晓》
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
忆得双文人静后,潜叫桃叶送秋千。
《杂忆诗五首》之二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笼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杂忆诗五首》之三
30岁元稹出使剑南东川,曾与薛涛唱和,(白居易也多次与此女诗酒唱和)。此年七月,其妻苇丛卒于长安。此时的元妻该还很年轻吧,元稹为之作《遣悲怀三首》,以此成为悼亡诗的经典。前惟潘岳,后惟苏轼可比肩。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篇7:元稹《离思》
元稹《离思》五首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渗绿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偏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这五首离思写得绮丽缠绵,据传闻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情人崔莺莺写的诗。但最为流传的是第四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此诗堪称名篇佳作。首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次句的“除却巫山不是云”源于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辞别时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巫山云雨,历来是男女床第之爱的隐晦描述方式。李商隐也认为“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有感》)。当然,也有像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把云雨巫山的香艳全用字面来解释的,也是一种用典的方式。
元稹的这首诗译成白话文就是:经历过沧海的波澜壮阔,不会再被别的些水点山所吸引,认识了巫山云雨的缠绵,其他的男欢女爱都黯然失色。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花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对你难以忘怀。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可见诗人所钟爱的女子多么令人怀念和留恋,那在纸后的窈窕身影也就呼之欲出了。
崔莺莺的故事,最初见于元稹之传奇《莺莺传》,写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张对崔始乱终弃。后人考证,张生实乃元稹自谓。后来的文人墨客多把此作为骚人逸事歌颂者多,但也有不少人指责元稹其实薄情,不像他写的那些诗那样美丽动人。
《莺莺传》里的《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历来是描写约会的绝妙好辞。莺莺的两首诗,也是被遗弃后仍然旧情不忘的女人情怀的如实描述: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王实甫的《西厢记》把它写成了爱情喜剧,满足了多少善男信女的愿望,因之广为流传:张生进京赶考,途遇佳人莺莺。于是风流才子艳羡不已,痴情求爱;热心红娘穿针引线,撮合玉成;绝色佳人琴书传情,西厢献身。偏偏莺莺之母从中作梗,不招白丁,张生忍痛别爱,赴考京城;结果状元及第,金榜题名;最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甜蜜蜜的圆满结局。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8岁丧父,少经贫贱,15岁明经及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大和五年(831)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元稹的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长庆体,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推崇杜诗,前人认为其诗学杜而能变杜,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她有一首《行宫》,短短20字,说尽宫女的'凄凉,古人认为比他的《连昌宫词》45韵630字还要好: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历史上关于元稹花红柳绿的传闻还有不少,双文(莺莺原型)只是元稹众多情人中比较出名的一个。抛开古代文坛才子风流、红袖添香的掌故不谈,从人对感情的态度而言,也许有的人就是那样,一生中可能对上百个人情深,但无论如何,却只能对一个人情真。而且,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与其文境界相距迥异,也令人不可思议。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文风,不会与他的处世出格太远,正所谓文如其人之说。实际生活中的元稹情况如何不得而知,起码从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深处的凄凉与痴情。
拓展阅读:元稹古决绝词三首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对面且如此,背面当何如?春风撩乱伯劳语,部况是此时抛去时。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君情既决绝,妾意亦参差。借如生死别,安得长苦悲!
噫春冰之将泮,何予怀之独结?有美一人,于焉旷绝,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之攀折。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皑皑之若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余血。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已焉哉!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生憎野鹤性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曙色渐曈曈,华星欲明灭。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有此迢递期,不如生死别。天公隔是妒相连,何不便教相决绝!
篇8:离思元稹
离思五首元稹
离思五首
唐代: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注释
(1)篸(zān):古同“簪”。
(2)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1)散漫:慢慢的。
(2)慵(yōng):懒惰,懒散。
(3)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1)吉了(liǎo):又称秦吉了,八哥。
(2)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3)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1)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2)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3)取次:随便,草率地。
(4)缘:因为,为了。
(1)发:开放。
(2)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篇9:元稹离思
元稹离思五首
唐·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翻译)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光斜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一会儿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翻译)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翻译)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翻译)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离思其四赏析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篇10:《离思》 元稹
《离思》五首 元稹
元稹《离思》想必不少人听说过,每一首都体现了作者对于感情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的怀念,一起来欣赏一下元稹《离思》吧!
离思五首
作者: 元稹
元稹《离思(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 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 一朵红苏旋欲融。
元稹《离思(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 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 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离思(其三)》
红罗箸压逐时新, 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 些些纰缦最宜人。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 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 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赏析
其一
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篇11:离思 元稹
离思 元稹
离思五首
作者: 元稹
元稹《离思(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 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 一朵红苏旋欲融。
元稹《离思(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 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 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离思(其三)》
红罗箸压逐时新, 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 些些纰缦最宜人。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 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 可怜和叶度残春。
第四首解读:
注释
1.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2.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
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全文赏析
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 元稹《菊花》翻译
★ 文言文 翻译
★ 文言文翻译大全
★ 文言文翻译
唐代元稹的离思文言文翻译(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