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泷冈阡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泷冈阡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泷冈阡表》阅读答案附翻译
《泷冈阡表》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俾至于成人俾:使
B.其心厚于仁者邪厚:注重,重视
C.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狱:案件
D.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恨:仇恨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何恃而能自守耶?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太夫人告之曰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木欣欣以向荣
D.汝其勉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品读全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生动的叙写了作者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依靠母亲抚育的情况,以及其父为官清廉、宅心仁厚、表里如一的品德。
B.这段文字运用直接描写的笔法,正面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从太夫人语中传述一二,其父盛德遗训可闻,其母之贤达自现。
C.文中两次说到“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她这样充满自信的理由是丈夫宅心仁厚,家风良好,儿子必将受到熏陶和教育,长大成人。
D.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着力描绘人物,使其父的清廉仁厚与其母的仁爱贤达交相辉映,互相映衬。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2)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答案:
1.D
2.B
3.B
4.(1)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2)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D.恨:遗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试题分析:A.什么/哪里;B.代词,他;C.凭/来;D.无实义/代自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试题分析:都是通过母亲的话知道父亲的为人的,属于侧面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居”指家境,“衣食”是指生活,“以”,来,这三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二分。(2)这个句子中“养”指奉养父母,“博”是遍施的意思,状语后置一分,句意完整二分。
译文 :
我很不幸,长到四岁就死了父亲,母亲发誓守妇节不再嫁,生活贫困,在衣食方面全靠自己操劳,一边养育一边教导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而且乐善好施,喜欢交朋友。他的俸禄虽然不多,常不使有剩余,说:‘不要因钱财多了成了我的累赘’。所以他去世时,没有留下一间房屋、一块田地让家人有所依靠来维持生活。我凭借着什么而能坚持下来呢?我对你父亲,还是了解他的一些心思的,他是对你有所期望啊。”从我出嫁成为欧阳家的人,没赶上侍奉我的婆婆,但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你父亲去世时你还年幼,我不能知道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但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当初嫁来时,你父亲服母丧三年期满刚一年,每年祭祀,就一定流着眼泪说:‘人死后祭祀再丰厚,也不如在他生前尽微薄的奉养啊。’有时进用酒食,就又流泪说:‘从前常常不足,现在有余了,可是想弥补却来不及了!’我起初看到一两次这种情况,以为是刚除丧服,余哀未尽,才这样罢了。不久之后见他常常这样,一直到他去世未尝不是这样。我虽然没赶上侍奉婆婆,但凭这些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
“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灯处理案件……他回头看奶娘抱你站在旁边,就指着你叹息说:‘算命人说我的寿命将在戌年终结,假使他的话确实,我就来不及看到儿子长大有所成就了,将来应当把我的话告诉他。’他平常教育其他的晚辈,常用这些话。我听得很熟了,所以能详细说出来。他在外面怎么做事,我不知道;但在家里,从无虚伪做作,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这样,这都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啊!唉!他的内心是很注重仁道的啊!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将来一定后继有人的原因。你应该勉励自己!赡养长辈不一定要丰厚,最要紧的是尽孝道;好处虽不能遍及天下人,但最要紧的是自己要有仁爱之心。我不能教你,这是你父亲的心愿啊。”我哭着记下这些,不敢忘记。
篇2:《泷冈阡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泷冈阡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泷冈阡表欧阳修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于是小子修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阡,墓道,泛指坟墓。②卜吉,安葬。丧俗中,葬地、葬日皆卜筮决定,若吉,方能行事。③矧,况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D.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考,是对其亡父的尊称,《离骚》中“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即此意。古人常用“考妣”称去世的父母。
B.戌,地支之一。地支与天干搭配,可用来纪年、月、日、时。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纪时。
C.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的父亲为吏清廉,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同时居官仁厚,竭力为死囚谋生路。
B.欧阳修的母亲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作者列出所得封赠名号和官名,表明自己并未辜负父母的期望,呼应开篇“有待”。
D.全文构思巧妙,一碑双表,叙写父母往事,甸甸人情,表达了孝敬父母的主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2)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试题答案:
(一)(1 9分)
10.(3分)D
11.(3分)B(此处“戌”是用作纪年)
12.(3分)D(“表达了孝敬父母的主题”错误)
13.(10分)(1)(5分)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屋、一垄地来庇护我们,作为生活的依托,我依靠什么而能够坚守节操呢?(“一瓦之覆、一垄之植”、“庇”、“何恃”各1分,大意2分)
(2)(5分)使(人们)知道我欧阳修德行浅薄能力微小,只是遇到时机才得到高位,却有幸保全大节,没有辱及先祖,这是有来由的。(“俾”、“德薄能鲜”“全”各1分,大意2分)
篇3:《泷冈阡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泷冈阡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shěn)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节选自《泷冈阡表》,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庇为生 庇:依靠
B、间御酒食 御:进用
C、屡废而叹 废:停止,搁置
D、其心厚于仁者 厚:厚道,忠厚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成为欧阳修父亲“必将有后”的依据的一组是( )
①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②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
③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④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⑤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泷冈阡表》是一篇墓志文。泷冈是地名,阡是墓道,表即墓碑。这种文体是表彰先人生前的德行,刻在坟前的碑石上,以供后人瞻仰的。
B、这段文字借祖母的口述,道出父亲生前从政所持有的执著、仁爱的精神。
C、文章在表现父亲高尚人格的同时,也描写了母亲对他的慈爱和厚望。
D、全段文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不加雕饰,流露出作者对父亲崇敬之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2)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3分)D
5、(3分)B
6、(3分)B
7、(10分)
(1)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大意2分,“姑” “及”“能养”各 1分,共5分)
(2)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大意2分,“要” “博于物”“厚于仁” 各1分,共5分))
篇4:《泷冈阡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泷冈阡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 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C. 此死狱也 狱:案件。
D. 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鞠躬。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14. 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15. 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作其中1题,每句1分)(6分)
(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并认为上文和《陈情表》都是出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① , ② ; ③ , ④ 。母、孙二人, ⑤ , ⑥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2)文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① , ② ; ③ , ④ 。积善成德, ⑤ , ⑥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之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各有千秋。
参考答案:
10. 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 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矧求而有得耶/ 以其有得/ 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 犹失之死/ 而世常求其死也
11. D 躬:自身;“虽不克有于其躬”意为“即使不能对自身有利”
12. A 13. D
在文章结尾,欧阳修强调的是“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即行善的人总会得到善报,只是回报有早有晚,有的回报自己,有的回报子孙。在D项中,首先彰显先辈品德不等于自己行善,其次善报未必能够落到自己身上,所以错误。
14. 清贫好施,如“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常不使有余”;重亲至孝,如祭母时每每涕泣感慨“至其终身”;问案勤谨、宅心仁厚,如“尝夜烛治官书”,叹息“求其生而不得”。
15. (1)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篇5:泷冈阡表原文及翻译
泷冈阡表原文及翻译
泷冈阡表
作者: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②,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③,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④。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⑤。太夫人守节自誓⑥;居穷⑦,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⑧俾至于成人⑨。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⑩;然知汝父之能养也⑾。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⑿,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⒀,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⒁,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⒂。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⒃,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⒄。”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⒅,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⒆,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戍将死⒇,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21),为道州判官(22),泗绵二州推官(23);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24),世为江南名族(25)。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26),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27),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28),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29),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30),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31),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32)。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33),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34),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熙宁三年(35),岁次庚戌(36),四月辛酉朔(37),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注释
①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
②皇考:指亡父。崇公:欧阳修的父亲,名观,字仲宾,追封崇国公。
③卜吉:指风水先生找到一块好坟地。
④克:能够。表:墓表,是记述死者公德的文体。
⑤孤:古时年幼就死了父亲称孤。
⑥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古时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
⑦居穷:家境贫寒。衣食:指生活。
⑧以长以教:一边抚养(欧阳修)一边教育他。以……以: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并列。
⑨俾(bǐ):使达到某种程度。
⑩姑:丈夫的母亲,这里指欧阳修的祖母。
⑾养:奉养,指孝顺父母。
⑿始归:才嫁过来的时候。古时女子出嫁称归。
⒀免于母丧:母亲死后,守丧期满。旧时父母或祖父死,儿子与长房长孙须谢绝人事,做官的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上月(概称三年),也称守制。免,指期满。
⒁间:间或,偶尔。御:进用。
⒂适然:偶然这样。
⒃官书:官府的文书。这里指刑狱案件。
⒄求其生不得:指无法免除他的死刑。
⒅矧:(shěn):况且。
⒆剑:抱。《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郑玄注:“剑谓挟之于旁。”
⒇戌:地支的.第十一位,可与天干的甲、丙、戊、庚、壬相配来记年。
(21)咸平:宋真宗年号。
(22)道州:地名,辖境为今天的湖南道县、宁远以南的潇河流域。判官:官名,州郡长官的属官,掌管文书工作。
(23)推官:州郡长官的属官,专管刑事。
(24)考:亡父。讳:名讳
(25)江南:宋时地区划分为路,宋真宗时全国划分为十八路,江南为一路,辖区相当于今天的江西、江苏的长江以南,镇江、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和安徽长江以南以及湖北阳新、通山等县。
(26)夷陵:县名,今湖北宜昌市东南。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不和,罢知饶州,朝臣多论救,独谏官高若讷以为当贬。欧阳修写信骂高“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并叫他“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高上其书于仁宗,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令。事见《宋史》范仲淹、欧阳修两传。
(27)龙图阁:宋真宗建。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供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包拯曾为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拯为包龙图即源于此。
(28)南京:宋时南京为应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邱市。
(29)枢密:枢密使,官名,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30)推恩:施恩惠于他人。
(31)嘉祐:仁宗年号。
(32)妣:已故母亲。
(33)今上:当今的皇上,指神宗赵顼xū。郊:祭天。
(34)三朝:仁宗、英宗、神宗。
(35)熙宁:神宗年号。
(36)庚戌:庚戌年,前文有“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年将死”。
(37)辛酉:天干地支所记月份。朔:初一
译文
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况且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我因此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你一定要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
先父年幼丧父,努力读书。咸平三年考中进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做过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岗。
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讳是德仪,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起初诰封为福昌县太君,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从我们家道中落以后,她就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说:”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
先父死后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禄来供养母亲。又过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才获得赠封双亲。又过了十年,我担任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亲因病逝世于官邸,享年七十二岁。又过了八年,我以不相称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枢密使,进为参知政事。又过了七年才解除职务。自从进入军、政二府后,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自从仁宗嘉佑年间以来,每逢国家大庆,必定对我的先祖加以赐恩。曾祖父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母累赠为楚国太夫人。祖父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母累赠为吴国太夫人。先父崇国公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母累赠为越国太夫人。皇上初次举行祭天大礼,先父赐爵为崇国公,先母进爵为魏国太夫人。
于是我流着泪说:”唉﹗做善事无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亲积善有德,理应享有这种盛大的酬报。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赐爵位、受封官,经表彰而光荣,因褒奖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赏诰封,这就足够使其德行显扬于后世,庇荫支持子孙。”于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谱系,详细刻在石碑上,接着又记下先父崇国公的遗训,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对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写在阡表上,好让大家知道我德行浅薄,能力微小,只是适逢其时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则,没有辱及先祖,都由于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欧阳修立表。
篇6:《泷冈阡表》读后感
《泷冈阡表》读后感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六十四岁时为父母的墓碑撰写的表文。泷冈,欧阳修父母的安葬之地,在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市的凤凰山上;阡,是墓道;表,即墓碑。这篇表文是欧阳修在父亲安葬泷冈六十年之后(公元1070年)撰写立碑于墓前,铺陈了父母生前的美好德行。全文一千余字,在古代散文中不算短,加之此文不同于作者其他的游记、政论文和序文等散文,读来少些趣味,但文章以真挚的感情和不事藻饰的语言叙述的“孝道”很是打动人心。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养不必丰要于孝。
欧阳修四岁丧父,无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状,父亲如何孝顺和心地仁厚均来自母亲的转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是其父逢年过节祭祀时常常“涕泣”的一句话,意思是:身后祭品丰盛,不如生前微薄奉养。“养不必丰,要于孝”是欧阳修母亲的话,是说奉养长辈不一定要丰厚,重要的是要孝顺。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困,买不起纸笔,母亲以苇杆画地,教其写字(“欧母画荻”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一样成为伟大母亲的典范),并以其父孝顺和仁厚对欧阳修施以影响。一千年以后的`今天,我国部分地区厚葬现象并不鲜见,许多人按照当地习俗大办丧事,仿佛不大操大办就对不起父辈,不大操大办就不能得到父辈的保佑,其实在耗费不菲钱财厚葬老人、此后“祭而丰”的过程中,多有想挽回先前不孝的因素,或是一种悔恨、愧疚情感的释放,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老人在世时多倾注一些情感和精力,而淡化送别老人和祭祀的过程呢?
及时尽孝。
欧阳修的父亲在祭祀时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意思是说:以前常常钱不够,而今有了剩馀,可是来不及奉养父母了。由此我也想起“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典故:春秋末期,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才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当初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亲,现在已追悔莫及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宋朝与春秋末期间隔一千五百年,但这两句话都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我是在农村长大成人的,小时候曾看见别人家办丧事披麻戴孝、扛灵幡、吹哀乐,逝者的儿女哭的呼天抢地,有邻居说哭者那么伤心是因为对老人有愧欠,现在想想还不是对不起逝去的老人、后悔自己没有及时尽孝?父母的养育之恩深如海高如山,后人竭尽毕生心意也难以报答万一,唐朝诗人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就是这个意思。
积善成德。
这是欧阳修在文章结尾处的一句感慨,原文是:“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意思是:做善事没有不受报答的,只是时间有晚有早,这是常理。欧阳修将孝敬父母视为善事,并得出祖先积累善行而成仁德,即使不能在活着的时候享有,其德行也会表现于后世,庇荫于他们的子孙的结论,而此前记叙的自己在母亲的抚养和教育下长大成人,最终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因为成为社稷栋梁之材,天子推广恩泽,褒奖其三世先人(先曾祖父和先曾祖母,先祖父和先祖母,先父和先母)等等,均成为“为善无不报”这一结论的依据了。其实,“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的因果报应观念有一定的思想局限,但我们现在不是也常说积善成德、“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吗?
中国是文化大国,自古就讲忠孝仁义,“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儒家思想重要的内容之一。孔子重视“孝悌”,认为一个人在家孝亲才能够在外忠君,社会才得以和睦稳定;林则徐也曾写道:“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当下社会,很多人虔诚地求佛、拜观音,其实父母就是活在你身边佛祖、观音,我们应该好好地奉养和孝顺他们才是,不能因为时代变迁而与孝道疏远了、陌生了。父母尚在是后辈的福分,我妹夫每年春节总是愿意去我母亲家过年,因为他没了父母过年没地方去;我一个好朋友前些年父母先后去世,每到过年过节就感到孤单和失落,多次对我感叹有父母孝敬多好啊!所以对老人尚在的人来说,随着老人一天天变老,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也一天天减少,我们应该珍惜与父母同在一个蓝天下的时光,不要轻易给自己留下遗憾。
篇7:欧阳修《泷冈阡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泷冈阡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泷冈阡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该文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在表文中,作者盛赞父亲的孝顺与仁厚,母亲的俭约与安于贫贱。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戍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礻右〕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克:能够
B.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长:抚养
C.以为新兔于丧适然耳 适:恰好
D.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 剑:挟在胁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与“因指而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蒙故业,因遗策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因利剩便,宰割天下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B.夫养不必丰要于教/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D.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4.桐城派散文家林纾曾评注此文:“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根据文意,说说欧阳修的父亲(崇公)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4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敢缓也,曾有待也。(3分)
译文: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
(2)吾何恃而能自守邪?(3分)
译文:我倚仗什么才能够守寡呢?
(3)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4分)
答:我刚嫁到你家时,你的父亲脱去为母亲所穿的孝服才一年,每逢年节祭祀时,他定必流泪
答案:
1.C 2.C 3.A(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4. 为官清廉 ,乐善好施,奉亲至孝,居心仁厚。
二: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②毋以是为我累!
(2)从太夫人的话中,你能看出欧阳修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参考答案:
(1)1欧阳修(我)很不幸,(长到)四岁就成了孤儿。2不要因为这些(财物)使我受累。(“孤”、句子疏通各1分;“以是”、句子疏通各1分)
(2)为官清廉、乐善好施的人。(“清廉”、“乐善好施”各1分)
【译文】
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况且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是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后代的原因。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
先父年幼丧父,努力读书。咸平三年考中进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做过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岗。
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讳是德仪,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起初诰封为福昌县太君,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从我们家道中落以后,她就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说:”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
先父死后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禄来供养母亲。又过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才获得赠封双亲。又过了十年,我担任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亲因病逝世于官邸,享年七十二岁。又过了八年,我以不相称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枢密使,进为参知政事。又过了七年才解除职务。自从进入军、政二府后,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自从仁宗嘉佑年间以来,每逢国家大庆,必定对我的先祖加以赐恩。曾祖父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母累赠为楚国太夫人。祖父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母累赠为吴国太夫人。先父崇国公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母累赠为越国太夫人。皇上初次举行祭天大礼,先父赐爵为崇国公,先母进爵为魏国太夫人。
于是我流着泪说:”唉﹗做善事无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亲积善有德,理应享有这种盛大的酬报。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赐爵位、受封官,经表彰而光荣,因褒奖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赏诰封,这就足够使其德行显扬于后世,庇荫支持子孙。”于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谱系,详细刻在石碑上,接着又记下先父崇国公的遗训,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对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写在阡表上,好让大家知道我德行浅薄,能力微小,只是适逢其时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则,没有辱及先祖,都由于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欧阳修立表。
背景:
欧阳修于北宋皇裕年间(公元1049年-公元1054年)便已写好《先君墓表》。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欧阳修任青州知州的时候,又对此墓表进行了精心修改,最终改名为《泷冈阡表》并刻在他父亲墓道前的石碑上。欧阳修的《泷冈阡表》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这篇饱含深情、脍炙人口的名文为后世散文开拓了更为广泛、更富文学价值的领域。
赏析:
本文是追悼亡父的.但父亲亡故时,欧阳修年仅四岁,无法知悉父亲的生平行状,所以作者避实就虚,巧妙地以其母太夫人郑氏之口,从侧面落笔来写父亲。这样即表现了父亲的孝顺与仁厚,同时又颂扬了母亲的贤良。(《东都事略·欧阳修传》记载“母郑氏守节自誓,亲教修读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在选材上,都是些琐事琐谈,不事描绘,而又句句人情。这一点深刻影响了明代归有光的家庭记事小品,如《项脊轩志》《先姚事略》等。这些琐事,看似随意而选,实则经过精心筛选。欧阳修在《论尹师鲁墓志》中曾指出写人切忌备举人物的全部事迹,而要选择一二重要实例来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其事不可遍举故举其要者一二事以取信)“居家廉洁、奉亲至孝、居官仁厚”这三方面典型事例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3]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知,欧阳修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只有四岁,所以他要想通过自己与父亲的直接接触来追忆父亲是很难的。因此,欧阳修便采取了十分巧妙的一条路,即通过母亲之口来追忆父亲、还原父亲的形象。
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二段,而第二段除了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外,都是来自欧阳修母亲的叙述,可谓娓娓道来、真挚感人。通过其母亲的叙述,一个廉洁好施、孝敬父母、宅心仁厚的父亲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其母亲追忆其父亲的过程中,欧阳修又以神来之笔于不经意间向读者展示了其母亲自身的优秀品质。
首先,欧阳修的父亲为官廉洁又喜宴宾客,所以在去世后并没有留下什么可赖以生存的家财。但是欧阳修的母亲对自己的丈夫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了欧阳修身上,所以尽管家境贫困,她仍然守节自誓、衣食自力,将欧阳修抚养成人。其次,从欧阳修母亲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了解其夫、敬佩其夫,并谨记其夫的遗训,在欧阳修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谆谆教诲。由此,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而饱满。
来到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欧阳修先介绍了其父亲居官的情况,然后又着重描写了其母亲俭约治家的精神。由于在第二段中,欧阳修父亲的事迹和形象皆出自其母亲之口,再加上其母亲贤妻良母的形象得以潜移默化地彰显,所以此时再描写母亲的勤俭持家便显得自然而真切。而且尤为不易的一点是,欧阳修的母亲竟然能料想到自己儿子日后恐有磨难,“晋儿小能苟介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这充分体现出欧阳修的母亲对他的了解之深,而另一方面也可说这正是欧阳修的母亲“晋知汝父之必将有后”的有力证据!及至日后欧阳修当真被贬至夷陵,其母亲却可言笑自若、处之泰然。至此,欧阳修母亲坚贞、贤良、勤俭的美好品质得以自然流露。
因此,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明表其父、暗表其母,可谓一碑双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衬互托,让人不得不赞叹其构思之巧妙!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纤就曾评注道:“文为表其父阡,实则表其母节,此不待言而知。那知通篇主意,注重即在一‘待’字,佐以无数‘知’字,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4]
本文结构严密,层次甚为醒目。大致首段“有待”二字乃一篇之主,对后面的文字有着领起的作用。作者在写罢父母的为人后,便一一列出祖宗三代所得的封赠名号,并插进一段写他立表的用心,继而郑重地署上自己官名的全称,就内容言,作者意在说明他未辜负父母的教诲和期望,同时也是借自己的成就以显父母之德,所谓“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而从文章布局言,则是和前面的“有待”紧相呼应。
篇8:《泷冈阡表》文章特点
《泷冈阡表》文章特点
(一)“有待”二字贯穿始终
文章的第一段,欧阳修即表明他在父亲葬后六十年才
写这篇阡表的原因是“有待”。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欧阳修
“待”的究竟是什么呢?他“待”的是取得功名。根据《宋史职
官志》中关于赠官和叙封的规定,子孙取得一定功名后,其
祖先、长辈、妻子可以享有赠封赐爵的荣耀,追封的`世数和
官阶的高低视子孙的官位而定。因此在欧阳修看来,只有自
己加官进爵、取得功名了,才能够光宗耀祖、告慰先灵。而通
观全文我们会发现,“有待”二字作为全文的线索始终贯穿
于文章之中。
作为全文重心的第二段,便与这“有待”二字紧紧呼应。
首先,欧阳修通过其母亲口中一连串的七个“知”字展现了
其父亲的高尚品格,正是因为其母亲通过其父亲的日常行
为知其父“廉而好施”、知其父“能养”、知其父“心厚于仁
者”,并知其父以此来教育弟子和孩子,所以她才会“知汝父
之必将有后”。即欧阳修假借母亲之口阐明了值得“有待”的
原因。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四就曾说道:“其有待处,即决
于乃翁素行。因以死后之贫验其廉,以思亲之久验其孝,以
治狱之叹验其仁。或反跌,或正叙,琐琐曲尽,无不极其斡
旋。”可谓是:乃翁素行积善成德,所以有后;乃翁素行教于
子弟,所以有后!其次,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修泣而志之,不
敢忘”,翻译过来即“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
可以说,正是因为欧阳修将这些教诲铭记于心、身体力行,
才让“有待”被落实到实处而不至于是毫无意义的空等。
华德
篇9:《泷冈阡表》原文及鉴赏
《泷冈阡表》原文及鉴赏
泷冈阡表(欧阳修)
◇原文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①。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②。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馀,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③。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④。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⑤?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也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早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⑥。盖自嘉佑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⑦。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⑧。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⑨。
◇注释
①皇考:对死去父亲的尊称。卜吉:选取吉地。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永丰县南。表于其阡:在其墓道立下碑文。阡,墓道。一指坟墓。
②俾:使。
③姑:丈夫的母亲,即婆母。养:侍奉。谓以饮食供养父母。
④治官书:审理官府的文书。屡废:谓常把文书放置一边。这里的官书指审理的案件。
⑤矧(shěn):况且。
⑥天子推恩:谓天子将恩惠推及与己有关的人。褒其三世:褒,嘉奖。此句意谓褒封其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和父母三世。
⑦曾祖妣(bǐ):去世的曾祖母。妣,古时称去世的母亲、祖母和祖母辈以上的女性先辈。
⑧三朝:指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锡命:皇帝封赠臣下的赏命。
⑨“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句:历叙作者的官爵。
◇鉴赏
本文是欧阳修为死去六十年的父亲所写的一篇墓志。表文中,作者盛赞父亲的`孝顺与仁厚,母亲的俭约与安于贫贱。言辞清新质朴,率意写出,用具体的琐事、琐谈表现父母生前美德,以小见大,以浅易见深厚,不尚空泛的溢美之辞,这深刻影响到明代归有光的家庭纪事小品。
文章一开始就特意表白其用心所在:“非敢缓也,盖有待也。”此时的欧阳修,应该说是功成名就,又年事已高,即将退职归颍。需了结此一大夙愿,正是“待”到了最理想的时刻,其意义也就更为丰厚了。崇公死时,欧阳修才四岁,对其父的音容品德,自然是一无所知了。故文章前一部分,即以其母转述其父的盛德遗训,选取崇公平日最为感人的二三事:首言崇公为吏时廉而好施,一生清贫;次言崇公之“能养”其亲;再写崇公忠于职守,严于办案。纵属死囚,犹依法力求其生。通过这几件典型事例的陈述,使崇公的生平大节跃然纸上,历历在目。这不仅使得欧阳公当年“泣而志之,不敢忘”,就是后人读之,亦觉景仰不已。文章后一部分,补叙崇公的生平,太夫人的盛德遗训,以及自叙禄位,亲得爵封。不厌其详,一一写来,以达立表之意。
全篇朴实无华,而又情致悱恻,能达到不能达之隐。
◇妙评
幼孤而欲表父之德也,于其母之言,故为得体。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五十八
善必归亲,褒崇先祖。仁人孝子之心,率意写出。不事藻饰,而语语入情。只觉动人悲感,增人涕泪。此欧公用意合作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
不特不铺陈己之显扬,并不实陈崇公行事,只从太夫人语中,传述一二:而崇公之为孝子仁人,足以庇赖其子孙者,千载如见。此至文也,若出近代巨公,必扬其先人为周、孔矣。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十四
篇10:《泷中》阅读与答案
《泷中》阅读与答案
泷中
清·屈大均
舟随瀑水天边落,白浪如山倒翠微。
巨石有时亦却立,白鸥欲下复惊飞。
注?:《泷中》是一组诗,共十一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诗前原有小序云:“泷在乐昌县(在今广东省)北,凡有六——曰穿腰泷,曰梅泷,曰寒泷,曰金泷,曰白茫泷,曰垂泷。”泷,湍急的河流。此诗写的是垂泷。
(1)赏析第二句“白浪如山倒翠微”中“倒”字的妙处。(4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参考答案:
“倒”,倒塌,崩倒(1分)“白浪如山倒翠微”写青翠的山峰倒映在泷中,泷中的波浪掀涌成山,随即又崩倒坠落在泷中(把“倒”解释为“倒映”可酌情给分)(2分)“倒”字既写出了水流的湍急壮观,又抒发了诗人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倒”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泷冈阡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推荐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