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urahaoh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
(一)综合vs.分析
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翻译家杨友钦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
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一)词汇方面
1.词汇选择
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当学生们用汉语表达时,他们基本上处于自动化状态,更关注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但进行英文写作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西思维差异,仍按照汉语思维模式去写作,所以,他们会忽略语言形式,特别是词类。学生们常根据汉语思维模式选择词汇,这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会导致词性混淆,进而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
汉语倾向于形象思维,因而更强调动态;而英语则偏好抽象思维,更强调静态。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某些词类的使用频率是不同的。以名词、动词和介词为例,在汉语中,动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在英语中,抽象名词和介词的使用则较为频繁,例如,(1)小王领我们进去时,他的爷爷和奶奶在吃饭。(动词)When Xiao Wang showed us in, his grandfather and grandmother were at table.(介词)(2)她能吃能睡。(动词) She is a good eater and sleeper.(名词)
2.词汇搭配
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英语的词汇搭配是学习的难点之一。由于语言风格、价值取向及思维模式不同,中英两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词汇搭配和表达习惯。当学生用英语表达时,通常不会考虑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仍根据汉语意思和结构来进行交流与写作。因此,他们的英文表达并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词汇搭配有一些不同之处。一些汉语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英文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时是约定俗成的。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学生仍按照其母语的形象思维,而缺少英语抽象思维能力,所以,他们的英语表达并不符合地道的英语本族语。例如:学习知识:learn knowledge (wrong) acquire knowledge (right) 做手术:do an operation (wrong) have an operation (right)。
3.词语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各自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因此,他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学生在理解某些英文词语时,总是将它们置于汉语的文化背景之下,因此有时会闹出笑话,甚至让人产生误解。例如,“她是我的爱人”这句话,有些同学会译成“She is my lover”。在汉文化中,“爱人”这个词语是“夫妻,配偶”之意,而在英语中,“lover”常用来指“someone you have relation with out of marriage”。又如,“宣传(propaganda)”一词,中文理解是“对群众讲解说明,使其相信并跟着行动”,是中性词;而在英语中,它却是个贬义词,含有夸大、粉饰甚至欺骗的意思。 (二)句法层面
1.意合vs.形合
英语思维方式主要特征是:逻辑分析、判断推理以及形式统一。反映在语言中,表现为英语注重形式。而汉语思维则以整体性以及强调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为主要特征。反映在语言中表现为汉语注重意义的连贯。
形合性语言指词、短语或句子主要由衔接词(连词、介词等)来连接。它呈显性语法特征。意合性语言则指词、短语或句子的连接主要依靠内部意义的连贯来完成。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成分,并强调主语和谓语须在人称与数量上保持一致。但对汉语来说,句子的准确与完整不取决于句子成分的完整与否,而取决于内容的清晰与连贯,汉语中较少使用衔接词。例如:“天太冷,我们不打算去打篮球”,译文:Because it is too cold, we are not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天气好,我们就去公园”,译文:If it is fine, we will go to the park. 在这两个例子中,汉语句子都省略了表示因果或条件的连接词“because”和“if”,而在英语中则必须加上这两个连接词以达到结构的完整。
2.主题突出vs.主语突出
注重意合的汉语是主题突出性语言。在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主语可以看做为主题,谓语的功能是对在主语位置上的主题进行评述。而英语是主语突出性语言,主题总是句子的主语。汉语句中的主语可以以各种形式出现,除了人称与物称,时间、地点、方式也可以做主语,并且除了名词、名词词组和代词,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甚至句子都可以做主语。然而,英语句子的主语通常是具有名词性的词或短语。例如:“沿海地区的经济都很发达。”译文:The economy is highly developed in the coastal areas. “拎着很重的行李旅行是很累的。”译文:It is very tiring to travel with the heavy luggage. 如果学生不了解其间的差异,则会误认为汉语的主题就是英语的主语,因此,有时会误译为:The coastal areas have highly developed the economy. Carrying the heavy luggage and travelling is very tiring. 这样的译文往往会让西方人感觉别扭怪异。
(三)语篇结构层面
美国学者Kaplan(1966)对在美国学习的英、汉、俄等民族的英语学习者的英文习作进行对比研究,经分析发现:不同母语背景的英语学习者的文章有着不同的结构,并指出东方语言(尤其是汉语)的段落发展呈螺旋型,而英语则是呈直线形。
东方人重悟性,善推理,其思维模式是螺旋型。汉语的 篇章通常不会开门见山地提出主题,而是先介绍背景,接着陈述主题,并用论点加以支撑阐述,最后做出总结。这种方式,更多的是让读者去理解 篇章内涵,其段落语言通常围绕主题不断地螺旋式重复。
西方人重理性,善分析论证,其思维模式是直线形,即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思想,然后展开,即“develop”,接着用论据支撑主题,最后做结论。
篇2: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论文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论文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类的语言表达深受思维方式的支配。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在维英翻译过程中,应重视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性,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西差异;维英翻译
一种文化的特点集中反应在该文化地区族群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差异造成语言的差异性。当今世界各民族地区间的交往离不开翻译,翻译的基础是人类思维共性。然而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可译性、不可译性、误译等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思维除了共性特征外,不同地区或民族间的思维方式均有个性特征。与共性相比,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恰恰造成翻译困难。因此,研究英维语言对比与翻译离不开研究中西思维的差异。
一、思维结构与方式的基本概念
思维结构是人类思维过程或形态。思维在经历直观行动、具体形象及抽象逻辑这三大阶段中呈现的思维能力结构模式,例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等等。而思维方式则指同语言的群体其思维结构特征或特定样式以及共同倾向性。这些特征、样式或倾向性是对思维结构共性或常规的变异。
思维方式长期影响人的一言一行,使得在某一背景成长的人类无意识地接受了它,并以此来与人交流。反应在语言上,表现为不同民族、地区的语言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而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难以发现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对语言的隐蔽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常常呈现无意识状态,只有当与异文化民族发生实际碰撞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人们在学习和应用外语时常常不自觉的将母语思维方式移植到外语表达中,阻碍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人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为中式英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把人山人海译成“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使得说英语国家人民看到后不理解。
二、中西思维特点
(一)中国人重螺旋式思维,西方人重线性思维
中国人思维通常是“螺旋式”的,思维活动螺旋式绕圈向前发展,做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安排在结尾。这种“螺旋式”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采用间接交流方式,语言上首先叙述事情的背景,罗列客观条件,或着说明事件原因,最后再得出结论,证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然而,西方人是“线性”思维,直线推进。这种“线型”的逻辑方式使得西方人采用直接的方式交流。
他们往往首先表明看法或观点,点明主题,然后再以此说明背景、条件、原因或进行分析。例如,维语介绍某地市时,语言表达为“该市地界巴山楚水,湖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自然风光融为一体,遍布其间,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四字短语罗列,语句零零散散,表面上看没有逻辑关系,对应英语“The city,bordering Sichuan and Hubei provinces,is an ideal scenic spot for tourism with its panoramic views dotted by mountains,rivers,lakes and historical sites.”主句语义重心在“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上,其他部分表原因或伴随,语句结构逻辑清晰。
(二)中国人重综合思维,西方人重分析思维
中国人推崇“万物一体”,十分注重整体关联性,而不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加以逐一分析研究;注重结构、功能,而非实体、元素;注重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多样性的和谐和对立面的统一。而西方人注重通过事物的本质来把握现象,对事物整体加以分析,西方的分析性思维占主要地位。
维英翻译时主语的确定十分重要,关系到译文准确性与表述逻辑性。如维语“我们的国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业要搞上去,最重要的还是要期考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表现不出小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竹节型展开,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农业要搞上去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全句语义重心;“我们的国家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表动作发生的原因;“最重要的”和“依靠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是动词“调动”的方式。该句英语“Agriculture advance in so vast a country,with suc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backward economy as in China,requires above all else mobilizing,by means of correct policies,the initiative of the farmers to work hard and self-reliantly.”
(三)中国人重主体型思维、西方人重客体型思维
维族的思维方式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事物。西方文化思维则以物为主体,以自然为中心,侧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与研究。例如,维语口语中对于动物的叫这个动词表达统称“叫”,如猫叫,狗叫,羊叫;而英语中不同动物叫的动词各不相同,如:羊或小牛的叫bleat,母鸡叫cackle,牛moo,猫miaow,狗bark。
(三)中国人重顺向思维,西方人重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原语与译语从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角度来传达同样的信息。中西方有时采用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来描述同一事物、行为或现象。例如中国人常说的“您先请”英文则为after you。又如在方位表达上,维语中的“东南”、“西北”等,翻译成英语是“southeast”,“northwest”。类似的例子还有“左右”、“迟早”、“得失”,英语的对应词序通常反过来表达,即“right and left”、“sooner or later”、“loss and gain”。
三、维英翻译的对策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①又说:“愚对译事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由此可见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在翻译活动中需通过对比源语与目的语的民族思维形态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其对翻译的影响,从而减少或避免由于对翻译思维模式的转化缺乏重视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翻译维语语句时应精确透彻分析原文语义逻辑内涵关系,找出语义重心,确定译文句子主干;理清原文语义重心与其他各小句的逻辑语义关系,分清主次轻重;进而用英语的各种语法手段,将原文各次要部分按逻辑关系挂连在确定的译文主干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英维两种思维方式及其在语言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维英翻译中,虽然维英思维语言上的共性为翻译提供理论基础,但只有归纳研究语言思维差异性,才能找出翻译规律并更好地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才能有利于在维英互译中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才能使译文更准确、更地道、更符合目的语的思维方式。(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傅雷.论文学翻译书[A].载罗新璋。翻译论集[C].背景:商务印刷馆。
注解:
①傅雷.论文学翻译书[A].载罗新璋。翻译论集[C].背景:商务印刷馆。
篇3: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基于中西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对比
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基于中西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对比
思维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某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要表现其载体-语言上.英汉语言的巨大差异正反映了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在翻译中,要透过语言形式注重深层次的'思维转换,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可接受度.
作 者:白玉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 “”(6) 分类号:B81 关键词:思维差异 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 翻译 思维转换篇4:从中西民族社交语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中西民族社交语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民族和西方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生活习俗及不同的社会历史,在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中西方社交语的`几个方面研究这种差异,对提高跨文化交际,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非常重要.
作 者:桑晓丽 SANG Xiao-li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安阳,455000 刊 名: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LI EDUC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6 19(2) 分类号:G04 关键词:思维方式 社交语 差异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集锦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