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1-10 03:48:07 作者:甜美小罗酱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甜美小罗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传统的“分立语言测试”观巳不再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交际语言测试”受到语言测试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试图探讨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 者:刘莹 马丽雅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   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  

篇2:浅谈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交际法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交际法应该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作 者:赵继云  作者单位: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030021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交际法   应用  

篇3:体态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体态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据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声凋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可见,体态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的重要地位.

作 者:阮祥华  作者单位:河南省潢川县第一职业高中 刊 名: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VOCATION-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VOCATIONAL EDUCATION EDITION)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4: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是传播信息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和神态来代替有声语言。其产生和运用早于有声语言。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肢体就是情感的一面镜子。我们的情感可以通过肢体充分的表达出来。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根认为,人们接受信息7%是通过人们所说。30%是通过人们的语气。55%是通过人们的肢体语言。这足以说明了肢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著名的肢体语言家Fen.lafle.Angles 在《肢体语言》 一书中说道,如果没有肢体语言,婴儿将不能正常的学习,进而成长。这也说明了肢体语言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根据青少年的性格特点,肢体语言的应用有其必要性。

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在交流中,人们用这些表情和手势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教和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交流。在英语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通过一些行为或动作来吸引学生,以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有的老师可能会采取教具,简笔画等多种形式。但是肢体语言的使用它不受环境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的暗示,能极大的抓住学生心里。因此,肢体语言的合理使用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方式之一。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素质。然而,中学生由于受词汇量、表达能力的限制以及社会实践等影响,她们的听力以及口语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局限性使得在课堂上实现全英交流变得困难。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肢体语言就显得很必要了。有时候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说出来,学生听不懂。但如果配上简单的手势和表情,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有一次,在听一节外教的课上,老师采用全英教学,但孩子参与性非常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其实这个老师最善于运用的就是肢体语言。如果学生表现突出,老师就会用特别夸张的表情或手势来表扬他,学生特别高兴。有时候他直接去拥抱学生。教师善于借助肢体语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他给学生讲他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有一些学生听不懂,但他加上了一些表演和动作。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整节课上学生非常自信,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了教学内容。可见,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必须的,也是实用的。

肢体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在七年级我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我一般都会给学生做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做自我介绍,一是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二是想了解一下学生的语言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在我介绍自己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我喜欢体育运动。我给他们做了一些游泳,以及打篮球,打羽毛球等动作。学生们听的看的都非常认真。而且能够听懂。在后来学生的自我介绍中,有一名学生也介绍了他的爱好。他讲到他非常喜欢动物,他给我们模仿了一些他喜欢的动物的叫声,他的表情特别生动,惟妙惟肖,学生全部都在拍手欢呼。接着,又有一名学生说他特别喜欢恐怖片。他还给我们模仿几种恐怖的声音。虽然有些好=害怕,但是给其他同学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这节课上学生不经意间很好的运用到了肢体语言。课堂气氛非常好。我也深受鼓舞。

单词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习单词的过程也就是听与说的过程,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如果能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那么学生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例如在教到单词excited的时候,老师如果面无表情,学生对这个单词也不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老师做出激动人心的表情,学生就会对这个单词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老师讲的relaxed这个单词的时候。老师表现出非常放松的状态。学生也跟着老师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这既能让学生放松心态,又记住了这个单词。真是其乐无穷。 因此,如果老师能很好的利用肢体语言,那么单词的学习就不会枯草乏味,学习单词就变得轻松多了。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学习语言的“四能”之一,它是如此重要的一种技能,以至于要是没有它,人们就算是会说也不能和别人交流。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知识和词汇,还要具备利用口语和书面语交流的能力,正如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那样。从广度上讲,“写”比“说”更重要得多,因为它能够扩展,而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既然学生把学习英语当作是一种交流媒体,他们就应该拥有写作的能力。

为了摆脱学生枯燥而疲倦的情绪,英语教师必须使用每一种可能的教学方法,这同样适用于写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中,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加深目标的印象,这在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是很高效的。

语言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教我,我会记住;让我潜心研究,我将学会。”如果我们叫学生写一篇不熟悉的文章,他们或许不会写,变得很气馁,但是,如果他们有丰富的经历,那他样就能写出很优秀的文章,在课内外,我都应该让学生参加一些与英语相关的活动,并让他们把它写下来,比如参加“冬天的第一场雪”,在美丽的大雪中开心玩耍,获得了一定的启示,学生就能写出更好的作文。与他们的想象力相比,学生被老师和他们自己的动作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些无疑有助于写出好文章。

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45课堂分钟是十分宝贵和应该珍惜的,在这45分钟内,学生应该尽可能的练习。为了充分发挥有限的时间,就要求教师采用着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用肢体语言完全符合“听觉-视觉”教学原理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应该选用相应(得体)的肢体语言自始至终用英语进行教学,最终,学生的英语能力势必得以极大的提高。

英语中的肢体语言:

to nod consent 点头表示同意

to nod one'sfarewell 点头表示告别

to nod as a sign of agreement or as a familiar greeting 点头表示赞同或打招呼

to hold one's head high 昂首挺胸(表示趾高气扬)

to shake one's fist 挥动拳头(表示威胁)

to shake one's head摇头(表示不知道)

to show a V sign 由食指和中指构成字母“V”,而“V”是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因此,这一手势是祝愿胜利或庆祝胜利之意。

to wink at a person 向某人眨眼睛

to shrug one's shoulders 耸耸肩膀(表示冷淡或怀疑)

to make a face 面部露出厌恶的表情

to keep(or have) one's fingers crossed 把中指叠在食指上交叉着,作十字状。这是暗中希望上帝保佑自己正在做的事成功。

to crook a finger 朝某人弯曲食指,是招人过来的意思

更有趣的是英美人用大拇指(thumb)做出许多不同的表示。

to thumb one's nose 以大拇指按鼻,其余四指张开,表示轻视。在英美等国家,你会看到这种手势经常用在调皮的孩子们中间。他们用大拇指点着自己的鼻子,而其他四指张开不停地摇动,表示轻蔑或嘲弄。也可以说“to cock a snook at somebody”。

to twiddle one's thumbs 无聊地绕动着两个大拇指,表示无所事事,懒散

thumbs down 大拇指朝下,表示反对或拒绝的手势

thumbs up 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成或夸奖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时会看到有人站在马路边,朝驶过来的车辆伸出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拳头。这是请求搭便车的表示。所以搭车也可以说“to thumb a lift”。

篇5: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论述了交际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和主要优点,笔者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如何组织交际法的课堂.

作 者:游焱  作者单位:广东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3 关键词:交际法地位   原则   优点   交际课堂的组织  

篇6: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英语教学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英语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以交际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语言的流畅性等特点.交际英语教学法不仅对听说环境,而且对教师的社交能力、口语能力、品性修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 者:范明思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交际英语学习法   交际   听说环境  

篇7:浅谈交际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语言水平、商务知识和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交际教学法以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为核心,能够很好地实现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本文就如何将交际法应用到商务英语教学中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手段.

作 者:郑晶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   交际教学法   教学实践  

篇8:交际功能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于 红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相互了解的交际工具,所以交际功能是崐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功能,正在实施的高中崐英语课程教材改革正体现了这一教学目的。新教材一改旧教材按语言结构编写的原崐则,采用了结构一功能法,即以结构为主体,辅以情景,将交际功能贯穿始终。经崐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交际功能为主的教崐学目标,而语言交际功能是在一定情景中实现的,它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创造交际崐活动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优化课堂结构,美化课堂气氛,崐使学生掌握英语并且运用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

(一)通过交谈,对话引出课题,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崐的想像能力,思维能力,比如在教“a mountain trip”一文中,我先就旅游这一话崐题和学生展开交谈,让学生谈谈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以及旅途中遇到的困难,由崐于谈话内容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已见,这样不仅为每崐个学生提供了讲英语的机会,而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引入起了很好的崐铺垫作用。

(二)借助电化手段,通过大量听说训练,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以往教师在教崐学中偏重语法教学,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我在上新课时,多借助放录崐音、图片、投影机、幻灯片等电化手段,把课文改编成浅而易懂的小故事,充分调崐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然后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由简到繁的提问与回答,了解学生崐掌握课文的程度,随后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些关键词语复述课文,大量的听说训练培崐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寓句型,结构教学于情景中,以往教师多采用翻译法讲授句型。结构:崐显得枯燥乏味。而我结合新教材特点,把句型、?结构融于情景教学中,?比如在教崐“you'd better do sth”这一句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you overworked 崐last night. and you looked very tired. your mother will say: you'd崐 better have a rest now. overwork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通过这一情崐景,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一句型 的意思。随后我再设计一些情景,如“you're not崐 feeling well now.”“you're leaving for beijing early tomorrow morning.”崐学生们马上做出了“you'd better go to see a doctor.”“you'd better go to崐 bed earlier tonight.”之类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运用这一句型表崐达自己的意思,由此可见,在句型教学时辅以情景,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激崐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由简单的模仿过渡到创造性地思维,能够把所学的句崐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交际功能这一目的。

实践证明,交际功能是语言学习本身的规律,教师要模拟”交际场面“,以学崐生为主体,以听说训练为主导,教师尽可能多地设计贴近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创崐造性地,有目的地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充分利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情景,崐力求教学过程交际化。

篇9:肢体语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人们的交流中,肢体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的学习中,肢体语言的充分利用,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能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高效的学习。能让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变得丰富多彩。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肢体语 言的合理使用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关键词: 肢体语言 课堂教学

一,引言

肢体语言是传播信息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和神态来代替有声语言。其产生和运用早于有声语言。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肢体就是情感的一面镜子。我们的情感可以通过肢体充分的表达出来。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根认为,人们接受信息7%是通过人们所说。30%是通过人们的语气。55%是通过人们的肢体语言。这足以说明了肢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著名的肢体语言家Fen.lafle.Angles 在《肢体语言》 一书中说道,如果没有肢体语言,婴儿将不能正常的学习,进而成长。这也说明了肢体语言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根据青少年的性格特点,肢体语言的应用有其必要性。

二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肢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在交流中,人们用这些表情和手势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教和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交流。在英语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通过一些行为或动作来吸引学生,以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有的老师可能会采取教具,简笔画等多种形式。但是肢体语言的使用它不受环境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的暗示,能极大的抓住学生心里。因此,肢体语言的合理使用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方式之一。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素质。然而,中学生由于受词汇量、表达能力的限制以及社会实践等影响,她们的听力以及口语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局限性使得在课堂上实现全英交流变得困难。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肢体语言就显得很必要了。有时候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说出来,学生听不懂。但如果配上简单的手势和表情,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有一次,在听一节外教的课上,老师采用全英教学,但孩子参与性非常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其实这个老师最善于运用的就是肢体语言。如果学生表现突出,老师就会用特别夸张的表情或手势来表扬他,学生特别高兴。有时候他直接去拥抱学生。教师善于借助肢体语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他给学生讲他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有一些学生听不懂,但他加上了一些表演和动作。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整节课上学生非常自信,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了教学内容。可见,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必须的,也是实用的。

三 、肢体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老师和学生的感情

1.肢体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一张嘴。这足以显示了听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听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听在英语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听力水平的提高是提高语言的基础。在听力的训练过程中,如果能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有一次给学生上听力课,遇到的听力材料比较难,正常情况下,学生根本听不懂。我大概把材料阐述了一遍,在阐述的同时我充分利用手势和表情。比如,当我说:“她非常的苗条” 时,我用身体及手势描绘出了苗条的造型。当说:“She is so beautiful .”,可以把双眼睁得大大的,同时张开嘴,做出一副很羡慕喜欢的样子。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大概就能猜出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的引导,学生在也不害怕听力了。久而久之,她们的听力慢慢提高了。

口语是实现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样应该尽量发展学生“说”的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说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基本的目标。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说的重要性。初中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新增加了口语的练习。足以说明哑巴英语是行不通的。一般来讲,肢体语言能唤起和维持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上,教师应该不但自己要使用肢体语言,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使用肢体语言。在七年级我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我一般都会给学生做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做自我介绍,一是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二是想了解一下学生的语言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在我介绍自己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我喜欢体育运动。我给他们做了一些游泳,以及打篮球,打羽毛球等动作。学生们听的看的都非常认真。而且能够听懂。在后来学生的自我介绍中,有一名学生也介绍了他的爱好。他讲到他非常喜欢动物,他给我们模仿了一些他喜欢的动物的叫声,他的表情特别生动,惟妙惟肖,学生全部都在拍手欢呼。接着,又有一名学生说他特别喜欢恐怖片。他还给我们模仿几种恐怖的声音。虽然有些好=害怕,但是给其他同学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这节课上学生不经意间很好的运用到了肢体语言。课堂气氛非常好。我也深受鼓舞。

单词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习单词的过程也就是听与说的过程,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如果能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那么学生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例如在教到单词excited的时候,老师如果面无表情,学生对这个单词也不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老师做出激动人心的表情,学生就会对这个单词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老师讲的relaxed这个单词的时候。老师表现出非常放松的状态。学生也跟着老师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这既能让学生放松心态,又记住了这个单词。真是其乐无穷。 因此,如果老师能很好的利用肢体语言,那么单词的学习就不会枯草乏味,学习单词就变得轻松多了。

2.肢体语言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有一位语言学家说过:“诗,只有读过,才真正成为诗”。任何一篇好的文章,只有读出来,才能体现他的美感。朗读最能体现语言的魅力。作为教师,如果能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展现语言的美,更能感染学生。怎么才能做到这些,平常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要注意面部表情、读句子要注意哪儿该轻柔,哪儿该强调、哪儿该升、哪儿该降、哪儿该停顿。在读的时候配上手势。这样更能把学生带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中用降调,在一般疑问句中读升调。在选择疑问句中是前升后降。这样学生会随着语音和语调进入到语言情景中。如果在合适的情景中配上一些表情和动作。学生就会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总之,生动的手势配以流利的英语能够营造出一个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无疑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扮演着积极角色。如果在阅读中能运用手势,眼神,停顿等肢体语言会让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手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的运用避免用一种语言来解释另一种语言的苍白无力。眼神的运用,它不但能传达语言的一种美感,更能体现老师的情感。通过学生的眼神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看出他们的好恶和疑问。停顿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喧闹中的停顿能让停下来思考,还能给他们一个自我消化的过程。有时候在课堂上一些学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如果老师这时能停下来,教室也就安静下来。此时的停顿可能比你大声说:“不要吵了”效果更好,还能让学生检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也是一次小小的教育。肢体语言的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对书本上的语言有着自己的理解。读的越多这种能力就会越强,久而久之,阅读能力就会慢慢提高,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四、结论

学习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英语也是如此。45课堂分钟是十分宝贵和应该珍惜的,在这45分钟内,学生应该尽可能的练习。为了充分发挥有限的时间,就要求教师采用着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用肢体语言完全符合“听觉-视觉”教学原理客观要求。符合学生的心里特征。因此,教师应该选用相应得体的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这样,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互动高效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Fen.lafle.Angles 《肢体语言》.

(2), 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篇10:试论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以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发展,外语教学法流派迭出,名目繁多.热衷于研究外语教学的'专家们纷纷在寻找“最佳”教学方法,以期更好地解决外语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种种问题.

作 者:崔艳菊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11:英语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论文

英语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社会语言学把伴随语言交际过程的辅助表达行为称为副语言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副语言在非语言声音、语空和功能性发声上有显著的差异性,解析这些差异性,恰当地运用重读、音调、停顿、延长语音、话轮转接、功能性发声等规律和技巧,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效果。

论文关键词:副语言;跨文化;文化差异;技巧

副语言(Paralanguage)又称为类语言或伴随语言、辅助语言。副语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协助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言语技巧的总称。作为语言符号的子系统,副语言行为始终贯穿于言语交际过程,并且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常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副语言作为语言交流的辅助手段,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本文将从微观层面解析副语言的文化差异性,阐述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传达的话语意义和交际功能、副语言使用的规律和技巧,以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副语言分类

语言学文献中把副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副语言是伴随语言的某些声音现象。曹合建将副语言分成个人音质符号(voiceidentifiers)主要指由生理条件决定的个人声音特征,由语音的非切分成分构成,如一个人的音色、音速、音域、音延、节奏等,能反映个人的年龄、职业和社会地位等;语音修饰符号(vocal modifiers)主要对语义起修饰作用,如笑声、哭声、打嗝、打哈欠等;语音区别符号(vocalcharactefi-zers)主要具有决定话语语义的作用,如声音的响度、音高、音量、音速的变化以及对发音器官加以控制而产生的表示不悦、愤怒等情感因素;语音分隔符号(vocal segregates)主要是更深入、细致地反映说话人的意图、心理状态等,通常用“um”、“ah”、“tlh”和“嗯啊”、“嗯哼”一类的有声符号;语音替代符号(vocal alternates)主要指那些较为准确地把特殊的言语意义表达出来的副语言行为,其作用是取代某些词或话语。

广义的副语言不仅包括狭义的副语言的特征,而且包括非声音特征,如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等。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属于狭义的范畴,即没有固定语义的有声行为,包括停顿和沉默。

二、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差异性比较

副语言作为非语言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交际中必然反映一定的文化特性及民族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社会成员的习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是社会文化信息的内在表达,比较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副语言使用的差异性,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开展跨文化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非语言声音的差异

非语言声音是一种无固定语义却可以传递交际信息的声音,这类声音不是分音节的语言,而是发出声音的'“副语言”。如谈话的音量的控制,英语国家的人公开演讲时可以开怀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欢庆会上也会放声大笑,但是在讲课、私下交谈或打电话时声音却比中国人低得多。另外,英语国家的人讲话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表达方式又不想终止发言时常常发出一种声音分隔信号llll或unh,意思是“请稍候”。中国人常常用“这个、那个”来填补空白。英语国家的人感到冷时,会紧抱双臂并发出brr声音,中国人感到冷时所发出的咬紧牙关吸气音,在英语国家却表示为疼痛,尤其是烧伤疼痛。又如中国人在听别人讲话时常常发出mmlllm声,表示在专心静听,英美国家的人却会将这一声音误解为Okay!Okay!Iunderstand,Hurryupandfinishtalking!

2.语空的差异

语空就是指在运用常规语言进行交流时所出现的话语停顿和沉默。把沉默纳人副语言的范畴,实际上也是广义的语言的一种,只不过是一种音量值为零的语言。中国人的“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引起文化冲突。英语国家的人感到很不习惯的是中国人经常采取沉默的态度,如报告人不回答听众的问题;听报告人只是静静地听,不爱提问;交谈中听话人不以明确的声音作出反应;在餐桌上只劝吃劝喝,交谈却不足。中国人将“沉默是金”作为信条,认为停顿和沉默既可以表示无言的赞许,也可以表达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附和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的标志。

3.功能性发声的差异

有些副语言研究者把功能性发声又称为“特征音”,属于语音修饰符号范畴。在情绪和生理音的控制方面,英语国家的人非常注意合理地控制,如打哈欠声、打喷嚏声、打嗝等,如无法控制,通常会表示抱歉。对于生理音的控制会更加严格,在他们认为,在他人面前发出生理声音,是缺乏修养、失礼的表现。而中国人往往在这方面不是很在意,在他们看来,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法控制,也不必控制。又如对待吹口哨的问题,英美国家的人认为在熟悉的人面前吹口哨,尤其是男子对女子,往往被认为是对对方容貌的赞美。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三、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学习者要熟练掌握副语言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把握副语言的表达规律,了解副语言使用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将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把握发声韵律特征,避免文化冲突

副语言是有声但没有固定语义的语言。中国人讲汉字有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即使同一个字,意思表达也千差万别。英语中却是通过语句的重读、语调、停顿和延长语音等表达说话者的意图,表达不同的意思。

在跨文化交际中重读不同,话语的意义迥然不同。例如Yougetthecar,在这个句子中,重读“You”,特指你,而不是别人;重读“get”指得到,而不是其他动作行为;重读“thecar”,说明得到的是汽车,而不是其他的物品。随着重音的改变,句子的语用和话语意义也不同,重音运用不当,将会在文化交际中产生冲突,从而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语调指说话人抑扬顿挫的变化,有升调、降调、升降调、降升调。不同的语调带有说话人的情感色彩。例如Sheiskind,用不同的语调,会表达不同的语义。用正常陈述句的语调,句末用降调,表示“她是位善良的女孩”;句末用升调,表示不确定性,一种猜测和怀疑,“她真的很善良吗”;在“is”处降调,表示肯定,指“她确实善良”;在“is”和“kind”处用降升调,暗示“她很善良,但是……”,即有言外之音。

停顿是语音分隔的一种表现形式,停顿在交际中传递着重要信息、聚焦重点、引起听众的注意。例如,在北京申办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主办权时,说到:“Thegames0fthe29thOlympiad2008areawar-dedtothecityof――Beijing,”在这句话中使用了停顿,充分地渲染了现场的气氛,引起了听者的高度注意,也达到了表达的效果。

延长语音是一个音素在一个词、短语或句子中读音时间的长短叫音的长度。说话者可以通过延长单词或单词中的语音来表达说话人的不同语用意图或话语意义。例如“I’mcoming,”这旬日常用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延长语音使用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Tony是个调皮的男孩,妈妈让他去拖地,他正在打游戏,这时他拖长了语音“coming”,表示了厌烦和漫不经心的态度。随后,他很费力地在拖地,这时妈妈叫他去吃晚饭,他同样回答了“I’mcoming,”但语音显得干净利落、嗓音宏亮,这时却表达了他如释重负、逃避责任的情绪。

2.恰当地运用“话轮转接”,避免沉默不语

“话轮”的含义是指给予说话人的权利与义务及实际所说的话语。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萨克斯(H,Sacks)、谢格罗夫(E.A.Sehegfoff)、杰弗逊(G.Jcfferson)提出了“话轮转接”理论,来说明话语中发言者的变换问题。邓肯将话轮转接分为三类:话轮放弃提示(turn―yieldingCues),讲话人示意自己已讲完,听话人可以说话了,常见的技巧是讲话人语速放慢,然后用缓冲语,如well,youknow,听话人就知道自己可以讲话了;话轮回归提示(back―ehannehngCUeS)话轮放弃信号以后示意自己不想说话,希望继续听下去,常见的形式是Mm或Ullhuh,或用升调0h,鼓励讲话人继续讲下去;话轮维持提示(turn―maintinngcues)是采用加强音量变化和加快讲话速度的方法来抑制听话人的发言要求。如用Ah之类声音填补讲话过程中的停顿,不给对方以插话的机会。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始终坚持作出有声的反应,不可沉默不语,更不可毫无反应,交谈时要注意话轮的自然转接。

3.正确使用功能性发声,避免语意模糊

功能性发声的运用是否得当,主要取决于讲话人在一定语境中的态度,伴随着言语的笑声、哭声、低语声等的副语言,对话语意义起到辅助修饰的作用,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丰富,语意更加明确,有利于信息的准确表达。例如:Jack:May I have alookat your new pen?Alice:(Sroiling)as you like,Alice的微笑赋予了“as you like”更为直接的态度――允许。如果Alice采用了“yelling”的态度,则表明了Alice的愤怒、不耐烦,那么Jack可能就会打消看这支笔的念头。可见,功能性发声的正确表达,强化了话语意义,避免了语意模糊。

篇12:浅析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浅析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摘要】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交际法传入我国以来,交际法就受到了广大外语教师的青睐。本文介绍了交际法的理论基础及原则等优势,讨论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期望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交际法 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一、引言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准确、流利、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交际法传入我国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外语教师的欢迎,因为交际法运用于英语教学一直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这符合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本文介绍分析了交际法的内容,讨论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交际法

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或功能-意念法(The Functional CNotional Approach),产生于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

1.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交际法的基础是有关交际能力的理论。交际能力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来的。海姆斯认为,具有交际能力意味着人们不但获得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懂得语言在社交中使用的规则。主要包括4个方面:(1)语法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2)可接受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3)得体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即某种说法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但实际上本族语使用者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样说,以及这样使用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换句话说,海姆斯理解的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2.交际法的原则

交际法是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实践方面,学习者总是千差万别,各地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然而,在使用交际法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围绕以下四项主要原则来进行:(1)把言语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2)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3)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4)把听、说、读、写视为综合的语言活动技能,把口语和书面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3.交际法的特点

第一,交际法的大纲不以语法项目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而是以功能项目和意念为基础。第二,强调教学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而不是为体现某种语法现象而特意凑合语言。第三,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第四,认为语言运用中的错误不可避免。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生应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步纠正。

三、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把交际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Breen和 Candlin认为,教师在交际法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协调和加强所有学生之间以及这些学生和各种活动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教和学的小组活动中充当独立的参与者。教师还充当组织者、向导、顾问和管理者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应用交际法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要。

1.意识到角色的转变

交际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从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作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宰者和积极的参与者,而并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种角色的转变,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管理顾问及学习过程的协调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尽可能促进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和谐环境,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 2.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动机。在课堂上,交际活动的场景越真实越好;在课后,鼓励学生寻找使用英语的机会,例如参加一些英语活动以及商品交易会等。并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的情形,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人应该说什么话,怎样进行交际。

3.组织交际性的语言活动

交际性的语言活动有多种形式,如角色扮演(role-play),语言游戏communication games),解决问题活动(problem-solving),模拟表演(simulation),辩论(debate)等。其中角色扮演是常用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演练的机会,达到熟练运用英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语言活动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

4.坚持实践性的原则

学习英语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因为在英语的实践中能学会使用英语。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活动。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输入和输出都很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听,读练习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及写作练习是产生语言输出的活动。听、说、读、写平衡发展,相辅相成。教师一定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对学生加强练习。

5.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时不时会犯一些错误。特别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焦虑,不自信怕犯错误等,有些学生害怕开口说英语。实际上在应用交际法教学中,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犯错误是正常的,学生会从多犯错误到少犯错误,练习多了,学生会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交际,即使在交际过程中,学生犯某种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教师也不应该打断学生的思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6.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者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交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一是“鱼”,二是“渔”,外语教学过程中,“渔”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原有和现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巩固现有知识。对学生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利用学习策略能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四、结语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只有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交际法引入我国已有几十年,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所接受,尤其是在大学的教学中。交际法是一种可取和可选的教学法,它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当然交际法不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高校教师要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利用交际法教学的优势,把交际法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应用于教学,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William.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7.

[2]Richards,Jack C.&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3]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1.

[4]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6.

篇13: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论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论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针对他们这种状况,仅采用强调读写的语法翻译法已不能满足他们就业时对外语的要求,而仅采用交际法又不能适应他们基本功普遍薄弱的.情况.故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交替使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十分必要.

作 者:闵雪飞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及应用语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语法翻译法   交际法  

篇14: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人们通过运用语言、语法结构及词汇进行交谈,在此过程中,其实我们便达到了一种交际目的`.

作 者:廖红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刊 名:安徽文学(文教研究)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H3 关键词:交际活动   英语教学  

篇15: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乐平市第五小学  倪文峰

摘要: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乐学的状态,达到诱发创新欲望的目的。营造最佳语言境、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创新思维、语境、文化意识。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物体颜色、动感、声音大小的对比,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协同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有极大的帮助。还能更广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情绪,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交替不时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利用或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愿望,让学生冲出重围。因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

例如:教“Do Shopping!”时,首先认识了许多水果,然后多媒体显示水果商店,进行购物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显示多个专营商店,出售特色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商店,教师用鼠标点击,多媒体显示该商店情景,营造商业氛围,学生、教师充当买卖双方,进行口语交际。学生急欲表现,兴致极高,效果极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还从多媒体网络中寻找购物的情景对话,真正做到运用媒体寻找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自主探究。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波好动,兴趣易激发、易减退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展示出来,创设出更具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如,教“Time”一课,利用多媒体的演示,通过看琳琅满目的钟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领悟到学习和掌握时间的重要性。同时设计不同地区在同一时刻的时差显示的课件,让学生在学习巩固时间表达法的同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时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乐学的状态,达到诱发创新欲望的目的。

二、乐用电教媒体,营造语境。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具体情景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发表达的欲望。因此,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TV,VCD,电脑,录象等设置和创造情景进行教学,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近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 colour is it?”的句式时,我买了苹果、香焦、桔子、梨、芒果等水果带入课堂。学会句型后,让一位同学蒙住眼睛,让他摸一种水果后,问:“Guess!What’s this in English?”猜出后再问:“What colour is it?”做完游戏后,还要请猜的对的,说得好的同学来尝一尝水果,这样轻松活泼的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Animals时,我先录下牛、狗、猫等动物的声音,在课堂上放录音,学生们有声有色地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叫声,而当录音机放出这些动物相应的单词读音时,他们又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cow”、“dog”、“cat”,课堂上响起了“哞哞”、“汪汪”、“咪咪”等动物叫声和英语朗读声,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下册英语UNIT 10 Uncle Book’s  Storytime 这一课时,就将本课的故事用抽拉式投影片制成“小电影”,教师配音,把长长的几段话立体地展示给学生,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充满激情,易理解掌握,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

其次,我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在墙上布置一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图片,如Spiderman,Harry Potter,旁边配上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并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更换;并且还利用黑板报形式,开辟英语园地,摘录一些英语词汇猜谜、绕口令、英语歌曲等等,创设浓郁的英语氛围。

我就这样利用各种条件和环境,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和宽松的活动气氛,让课堂“活”起来,学生普遍表现出乐学、愿学英语,兴趣浓厚。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有机输入文化意识。

根据新课标,教师应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使学生观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从中了解中西言的文化差异,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热情,扩展国际视野。巧妙利用电教手段,能创造出让小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小学生观看后,不仅可以锻炼说,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真实生活,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文化交际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我教Where are you from?这课,我利用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我出示了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的国旗,还出示各国具有代表情的东西如中国的长城、天安门、故宫,美国的白宫、纽约华尔街,日本的东京,日本妇女的和服、木屐,法国的凯旋门,英国的大本钟,格林威治天文台,学生大开眼界,感觉豁然开朗,这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新知识,再加上一系列与生活实际切实有关的场景,如展示圣诞节的场景,学生觉得很新鲜,学英语更有乐趣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四、活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在讲授的At the restaurant、Ⅱ这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上课开始了,先让一同学出来组织复习,全班同学围成一圈,由部分同学拿着卡 片,运用句型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提问和复习已学过的 单词:食物、饮料、水果等,如“bread,rice,apple”。接着是拿起各种实物,互相问答,这是运用传统媒体的复习方法,简便易行。第二步是认识新课,教师运用电教媒体,通过音像、图、语述等,在实 物投影仪的帮助下,创设了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情景:1、利用实物投 影仪,放大课本图画,利用图画操练句型I like it/them verymuch  并比较it,them的用法。2、把两只玩具动物放在投影仪 下,边摇动边对话,呈现课文情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景象就象动画一样,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做法,利用投影仪和玩具动物进 行对话练习表演。3、利用音响功能进行课文朗读的模仿和跟读,・ 并做听力练习。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快而准地掌握了文中有关句 子的读法。在学生练习时,利用电脑显示练习题目并出示答案,巩 固Shelikes’…../Shedoesn’t……句型。又发挥了电教媒体的作 用,边听录音边练习,出示活动图像,吸引学生注意力,根据学生的’ 回答,在实物图形旁同步出示相应英语单词及“√”、“X”的符号。 电脑显示food , fruit, vegetables, chicken, hot dog 等图画,学生听录音后判 断Mocky likes’../doesn’t like’-,判断正确,电脑发出掌声以示赞扬,判断错误,电脑就发出一种滑稽的声音以示鼓励。由于有新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做填空练习时,运用计算机媒体,随着学生回答,在大屏幕上展示填空的横线上由音响伴随逐一出示对应的单词,生动活泼, 启发性强, 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总之,将本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寓于趣味横生、令人向往的情境之中,使课堂教学活动化、趣味化、交际化,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这里,学生的悟性、灵性得到激发,自主、合作的意识不断增强,创造的火花,随处可见,学生的英语语感也随之向深化、美化、广化发展。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引导学生多种感官齐动,活跃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达到感知―理解―体验―共鸣―吸收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英语辅导报》潘丽丽

《外语教育心理学》贾冠杰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

《中小学电教》

篇16:比较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胡祖明

[内容]

比较,是帮助学生克服易混点、易错点,培养准确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中不少语言现象,或形似,或意似,却又有各自的表达习惯和场合,学生极

易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加以鉴别,澄清易混点。培养学生形

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下面所举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比较方法。

一、相似句型结构比较。

有些英语句于结构相似,但其句法功能和含义却大相径庭,学生往往不加分别。

如: A.This is the Factory that you visited Iast year. B. It was the factory

that you visited last year.这两句粗看相似,细加鉴别,不难看出。前者为

定语从句,that可省略;后者为强调句型,that通常不可剩在教学中经常比较

这类相似句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二、近义词习惯用法比较。

有些词尽管意思差不多,但表达习惯不同,常为学生所忽视,如: A. We have

beaten your team. B. We have won the basketball match. win和beat虽都

有“打赢”的意思,但win的宾语可以是一场比赛,一场战斗,一场辩论,而

beat却需要接比赛、战斗或辩论中的对手,二者是不能互换的。这种比较,可

引起学生对惯用法的注意,避免张冠李戴。

三、近义词的含义差别比较。

有些词意思看来相同,但仔细琢磨,却有差别。如: A. In time of danger,

he was as calm as usual. B. Why did you keep silent at the meeting?

C.Mary is a quiet girl.she seldom goes out in the evenings.本例中calm,

ilent,quiet都含有“安静”的意思,但各有侧重。ca1m用于指人,表示“

蚓病保silent侧重于“沉默、无声”,quiet用于人时,则表示性格“文静”

若将这类近义词通过实例加以比较。以增加其区分度,会使学生茅塞顿开。

四、单词及其派生词比较。

英语中的一个词干可派生出许多新词,新词之间在含义和用法上有时差别很大,

常成为学习的难点。如: A.I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so I'm feeling

sleepy. B.Don't make any noise;there is a sleeping ba-by here. C.He

is fast asleep. l can't wake him. sleepy,leeping,asleep均从sleep

派生而来,但含义和用法互有不同。

在教学中对诸如此类的派生词通过典型例句进行比较剖析,便能加深学生印象,

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五、单词及其搭配短语比较。

单词的搭配能力强,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中心词与其他词搭配往往可辐

射出表示多种意思的短语。这些短语的含义复杂、多变,需要教师不断归纳。

教师也可据此设计出典型习题。如:Many foreigners-theGreat wall as the

world's Seventh Wonder. A.Look out B.Look up C.look on D.Look through

要解出这道题,学生必须弄清与Look所搭配的四个短语的.不同含义。在理解过

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便能增强记忆,弄清疑点,展开发散思维,激发更强烈的

求知欲望。

六、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比较。

英语单词大多具有基本含义和引伸含义。引伸含义同基本含义有时南辕而北辙,

往往使初学者茫然。如dead的基本含义是“死的”,但在下列句子中却有不同

译法: A.I'm dead sure of it.我对此完全肯定。

B. He is a dead shot.他是个神枪手。

C.The wireles went dead.无线电话失灵了 D.He hit the target at the dead

centre,他击中了靶的正中心。

E.after a day of shopping,I'm usually dead.经过一天的购物,我常常疲

倦已极。

通过这样将单词放在不同的语境中比较,让学生从语境中去揣摩、把握英语单词

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语涵,可触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和辨

异能力。

七、一词多型表达比较。

英语中同一个单词,有时可用多种句型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和学生实际采用一词多型式比较法来展开教学。mpress来表达“他的讲演给我

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意思时,可比较运用下列句型: A. His lecture impressed

me very much。

B.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his lecture。

C. His lecture was Strongly impressed on my mind。

D.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his lecture。

E.He impressed me very much with his lec-ture。

还可引伸出其名词句型:

A.His lecture made/produced。strong impres-ston on me。

B. His lecture gave me a deep impression。

C.His lecture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y mind。

这种一词多型式引伸比较,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他们

学得活,用得好。

八,一意多句表达比较。

汉语中的一个意思,还可用不同的英语词汇和句子来表达。教师讲解某一新知识

时,可以把表达类似意义的单词、词组和句型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辨别其异同。

如要表达“向人问路到车站”这样的意思,可引导学生用下列句型: A.W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sta-tion?

D. Could you show me the way to the station?

C.If you please can you direct me to the sta-tion?

D.Be so kind as to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ta-tion。

[1] [2] 下一页

E.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station is?

F. Should l go this way or that to the station?

这些句子,都能表达“问路”的意思,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上又各具特色。

通过这类一意多句表达比较,可培养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感、不同的

修辞手段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九、汉英两种语言差异比较。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法和表达习惯上存在着不少差异,学生在学英语时

出现的偏误常常还来自本族语的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汉英两种语言的比

较,如: A . My younger brother often sleeps late. B .He spared no efforts

to make us comfort-able. spare no efforts是“不遗余力”的意思。碰到这

类学生因受汉语干扰可能出现的学习偏误,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进行两种语言的分

析比较,可在学生思想上敲起警钟,把偏误消灭在出现之前。

上一页  [1] [2]

篇17:谈谈建构主义在英语教学中应用

阅读是人们从客观世界搜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若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必须充分关注他们的阅读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以听、说、读、写为主的语言技能是英语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初中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有了新的内涵,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而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更应当引起充分重视。建构主义的出现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合理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1.建构主义的内涵及其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将个体的认知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它是认知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关注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在重视个体主观建构的同时,关注建构中蕴含的逻辑关系,所谓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即是指人们相互之间协同合作的过程,当然,在协同过程中还需要调节和修改,以便使建构更加丰富和全面。“会话”、“情境”、“意义建构”、“协作”是建构主义的主要构成元素。其中,“情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认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协作”则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教学的系统性,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促使他们在交流合作中不断进步。“会话”是协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引导学生在小组模式下以会话形式讨论相关问题,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意义构建”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建构主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1随机访问式教学法所谓的随机访问教学法,就是指将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背景下,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不同角度的思考、理解和感悟。当前,社会各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要采取有效途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进而寻求最佳解决途径。例如,学生在阅读某一课文前,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话题进行导入,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在阅读过程总,教师还要适时地转换教学手段,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进而实现对课文全貌的认知。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判断和鉴定文章内容,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支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知识内容进而知识一一。在教师预设的理论架构范围内,学生可以自主地解决问题和分析探究。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由引领情境、合作学习、构建支架、效果判定、自主研究等环节组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9中的文章时,就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法,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现在完成时概括新加坡的风俗习惯。教师可以先构建新加坡整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并根据选择内容划分合作探究小组,要求小组成员通过会话形式讨论所选内容,并将讨论结果归纳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这显然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2.3抛锚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以情境认知观为前提,这种学习法认为学生若要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即全面理解所学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以及该事物反应的规律和性质,就应当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究、体验、感知和思考,以各种直接经验增强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活动建立在客观问题与事件基础上。“锚”即是指问题或者事件。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较为关注真实情景,重视真实问题或事例,因此,又被称作“实例式教学”、“情景教学法”。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确定问题、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和情境创设。其中自主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

篇18:谈谈建构主义在英语教学中应用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点

1.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相反,他要在主动改造和重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来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策划、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交互、协作、分组等形式,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2.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情境中评估。布朗等人提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即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Context)和文化(Culture)的产物。人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知上。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能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勤奋学习,获得更新知识的体验。

3.在思辩创新中学习维特罗克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辨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粗略地分为技能型和思辩型两种培养模式,前者旨在提高听说读写等基础性语言知识技能,后者重在“用语言做事情”,即培养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思辩分析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的教学环节中侧重培养一定的思维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思考。

4.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中学习教师在设计学生学习策略时,主要考虑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客观知识内容决定学习策略的选择。譬如对于复杂的事物和具有多面性的问题,由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主观方面则指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所具有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和学生的学习风格。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重视学生主体差异性,发展学生潜能,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学生的个性发展融入教学内容中,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1.体现个性化,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多次提到:教学模式应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根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结果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决定学习的因素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必须创建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学生应当构建自己的学习空间。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策略和方式。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和态度,多肯定而非评判,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按照统一的模式、进程、步骤推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设计、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在体现个性发展中享受快乐英语。

2.体现协作化,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营造友好、放松的学习氛围。调整座位的编排和设计,如马蹄形、方形、论坛形、圆形等。这种编排和设计可以让学生进行目光的接触,学生之间有一种平等感,交流起来更加自然。利用对子、小组活动、师生对话把学生交流的机会增加到最大限度;多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少进行学生之间的竞争;提倡基于问题的英语教学,提出开放式而非封闭式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协作化过程;提倡基于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任务过程中分析问题、查找资料、相互交流与协商。3.体现情境化,为学生的英语交际提供平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情境教学必须体现以下特征:首先,学习的任务情境应与现实情境相类似;其次,教学过程应与现实中问题解决过程类似;第三,教学应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如使用《大学英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黄必康主编)教材提供丰富的情景口语和听力背景材料,选取的都是国外大学生活事例,为情境教学提供平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任务情境,提出问题假设与解决,让学生感受在异国他乡如何用外语实现真实的信息交流。

4.评价过程化,培育持久学习动力根据建构主义观点,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进步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对知识体验的重要因素,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中

篇19: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1从教师角度来看。首先,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授课行为主要为口述及板书,由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及板书耗时较多,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完全展现。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只需通过PPT等相关文档,便可以快速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节省下板书的时间也可教授更多的知识。其次,大学英语的教学涉及大量情景语境,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将其良好的展示。FLASH或图片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效率的双赢。

1.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首先,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并不是简单枯燥的,与其他学科不同,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这样才能避免因文化和习俗的差异造成的误会,从而更有效地跟外界进行交流沟通,达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文化和习俗如果只是通过说教或是书本教授给学生,显得过于单调乏味,教学效果并不会很理想。多媒体教学通过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便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东西变的生动直观。学生在这种视听感受中,不知不觉的加深印象,这也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中国学生口语薄弱的现状。英语学习主要分为听、说、读、写,应试教育使得中国学生读、写的能力远远超过听、说。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学生可以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内与电脑进行英语上的交流,由电脑来对学生的口语进行纠正,解决了学生因为不好意思怕丢面子而不肯开口的问题。同时开放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可以让学生随时练习自己的听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学生听说能力薄弱的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学多媒体英语教学也是如此。首先,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水平要求过高,对没有经验的老教师难度过大;其次,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及教师过度依赖课件,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的互动,使教学变得机械化。多媒体教学没有了教师的幽默风趣的,没有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课堂的气氛显得相当沉闷。

三、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弥补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对于新颖的英语教学方式,短时间内很多教师无法适应,并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因此,再讲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让老师尽快适应现代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其次,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的特点,但其终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被课件所束缚,要加入自己独有的风趣语言,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是英语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有着自身的不足之处。各大学英语教研相关人员应该更加深入研究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同时也要想办法弥足不足之处,促使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快速发展。

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多元智能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法在我校商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