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起名字真的很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
内容提要l.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建设
2. 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和变化动态
3. 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和宣传教育现状
4. 自然保护区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状况
5.加强保护区有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提 要本文在对我国10多个省(自治区)20多个自然保护区的实际调查和全国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的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①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有效管理
l.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建设
1.1 自然保护区现行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根据资源的属性分别由林业、农业、地矿、海洋等部门主管。林业部门负责森林生态系统及陆栖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农业部门负责草原、荒漠、内陆湿地和淡水水域生态系统以及水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地矿部门负责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海洋部门负责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环保部门作为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评价标准、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管理指南;组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评审工作以及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等,为便于工作,也建立了部分较典型的自然保护区。水利、建设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也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各部门所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见表 l。长期以来,逐渐形成某一部门统管某一类型自然保护区,部门之间业务分隔而管理职责重叠交叉以及重圈地、轻管理的现象。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资源常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如一个典型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洋和海岸带属海洋部门,浅海和滩涂中的水生动物属农业部门,林木和栖息于保护区中的鸟类则属林业部门。部门之间因此产生了管理权限上的矛盾。此外,一些有经济能力并有积极性的部门,也因资源的管理权限的限制而不能建立自然保护区。由此可见,目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妨碍自然保护区发挥整体效益。
1.2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现状
至1991年底,在我国现有的708个自然保护区中,已建立管理机构的有437个,占61.72%。从各个级别自然保护区机构建设状况来看(表2),各级别之间机构比例趋势为:国家级>省级>县级>市级。其主要原因是国家级的得到经费保证,机构编制优先解决,省级的经费来源比较多,对机构建设的重视程度比市、县级高,市级的经费来源和机构编制往往不如县级,管理机构的建设也不如县级。
表l 我国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分属情况
Tab.1 The subordinate circumstances of the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篇2: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对我国6个省市的15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的调查表明,不同时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其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主成分分析表明,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及与投资有关的建设管理指标是影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聚类分析表明,15个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3类,分别代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的3个不同的阶段.不同背景下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有着相异的建设管理特征,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还未真正从生态建设的需求和资源管理的目的出发,这或许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现状来看,6个省市可以被分为3类,而其中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相差较大的地区(如辽宁和江西),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方面有相似之处,这表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水平与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有密切的关联.决定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的制约因素很多,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公益性特征,所以资金的投入是所有问题的核心.作 者:喻泓 肖曙光 杨晓晖 崔国发 罗菊春 张学顺 YU Hong XIAO Shuguang YANG Xiaohui CUI Guofa LUO Juchun ZHANG Xuesun 作者单位:喻泓,YU Hong(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 100083)肖曙光,张学顺,XIAO Shuguang,ZHANG Xuesun(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阳 464133)
杨晓晖,YANG Xiaohui(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崔国发,罗菊春,CUI Guofa,LUO Juchun(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 100083)
期 刊:生态学杂志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卷(期):2006, 25(9) 分类号:X3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建设管理 投资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篇3: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现状分析
欧俊松 (2005-2-3 8:53:24)
来自: 物流技术2005.1
[摘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探讨,并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物流;管理咨询;现状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China Logistics Management Consulting, and forecast the futur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nsulting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consulting industry ;report
1 引言
物流管理咨询业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成熟和专业化的一个标志。传统的管理咨询包括战略咨询、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激励等方面。物流管理咨询除了包括以上几个方面咨询以外,还包括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物流业务管理诊断、物流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实施、物流设备的选型、物流工程监理、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物流操作、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海关事务咨询、供应链运作咨询等。因此,相对一般管理咨询来说,物流管理咨询更专业、更实际、范围更广。
篇4: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管理咨询业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咨询的引入也在20世纪80年代,而管理咨询业的产生是90年代后半期。因此,我国国内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也就在不到的时间,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也就是近5年的事。如果包括早期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也就在左右的时间。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大致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2.1管理咨询为主兼顾物流的咨询业务萌芽阶段
80年代物流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咨询业也在那时刚刚在中国开始起步。80年代咨询业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等领域。所以可以说,80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咨询。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开始起步,开始从信息咨询逐步转向管理咨询。国外管理咨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方面咨询,开始在管理咨询中进行物流业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活动,如埃森哲为和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咨询中就有物流咨询。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重视物流管理的咨询。
2.2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其中,物流管理在企业营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领导层的关注。因此,物流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行业,企业和政府纷纷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管理咨询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物流领域对咨询业务需求显现,各种政府物流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业务规划、物流仓储设备等各种需求都很大。因此催生了国内的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产生,其中不乏比较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欧麟、扬子江。同时,一大批管理软件公司和设备公司(如招商迪辰等)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给客户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咨询服务。但是客观地说,从软件或者设备公司转变的管理咨询公司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难以给客户提供一个科学的咨询方案。
2.3物流管理咨询业专业化和综合性统一阶段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如扬子江、欧麟、睿文等等,通过认真学习国外出色咨询企业的咨询经验与程序,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咨询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在咨询实践中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随着物流业热度开始消减,对物流咨询的需求也开始了理性和成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如果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为求生存发展,许多物流咨询公司逐步走向细分阶段,在专业化方面更进一步,如专门从事物流设备咨询的物流咨询公司、专门从事管理和物流业务流程业务的.公司。
但是,同时由于物流咨询市场涵盖着非常广泛的领域,必须满足客户从战略规划、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到设备选型、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因此,物流咨询公司开始和咨询服务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的能力。
因此,我国物流咨询公司在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提供综合的业务服务。
篇5: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国内的专业物流咨询公司的现状来看,从原先的一般物流管理咨询开始转向专业化咨询阶段,同时整合多种物流资源,为客户提
供集成的管理咨询服务。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近况大致趋势如下:
(1)服务专业化。目前很多管理咨询公司都倾向于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地域来看,北京的本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政策和政府物流发展规划,而上海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设备咨询和企业的物流供应链规划。在上海物流咨询市场,如欧麟专长于设备咨询。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则专注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供应链规划、业务流程设计和培训等。
(2)服务多样化。除提供专业咨询外,几乎所有的物流咨询公司都还提供物流培训业务,除此以外,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咨询公司还和战略合作伙伴一道,提供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方面服务。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与物流企业、咨询业、制造业、物流软件、大学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物流咨询、信息系统服务、物流仓储设施设备等一揽子的服务来提高综合物流服务。
(3)核心产品化。优秀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需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并在专业化、多样化服务的基础上,打造自己核心产品。因此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咨询产品,以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开始专注于物流金融咨询、航空物流咨询和供应链运作(SCOR)的咨询等,其中在物流金融咨询方面,扬子江已经推出了适合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和银行等多赢的咨询方案产品。目前已经与物流企业、银行达成共识,在中国共同推广物流金融产品服务。通过核心产品的推出,使扬子江在物流咨询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其它物流咨询公司也像扬子江一样,也推出自己擅长的核心产品。
总之,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迅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物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相信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在咨询实践中将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推动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荣书霞.《中国咨询业走向有序化》中国中小企业[J] 10期
2. 袁红利 《影响中小管理咨询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及其识别方法》天津财经学院学报[J] 2006期
3.平海永. 黄芳 《现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物流管理》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 2004年05期
4. 蒋楠. 王骏.《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事业财会 [J] 2004年03期
篇6: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分析论文
一、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新的形势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和不足,在健全体系、制度机制建设、配套改革、加强保障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面临深入突破的难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不强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部分单位在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上存在不同的差距,依然热衷于跑资金、争项目,而忽视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导致工作推进不平衡的局面依然存在。
(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体系,实现了从绩效目标管理到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连通。但整体上看,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环节方面。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不完备
制度建设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根基,从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情况看,还存在定位偏低、体系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长远发展。
(四)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完善配套基础,形成有力保障。总体来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仍不完善,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支撑不够,主要表现为: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宣传培训力度、信息系统研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第三方力量培育不到位。
(五)现行预算管理方式存在制约
预算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理念和结果导向,是对预算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是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现行预算管理方式下,尚存在不适应预算绩效管理的地方,主要表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对脱节、预算制度安排不够完善、有关管理基础不相适应、预算执行授权还不充分。
(六)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
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依托相关的配套改革,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突围和长远发展。但是,目前一些配套改革尚没有启动,预算绩效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受到发展性的制约。一是权责发生制改革没有全面实施;二是政府财务报告和绩效报告制度没有启动;三是中期预算框架正在试点;四是与预算紧密结合的激励机制有待改进;五是缺少强有力的绩效问责环境。
二、预算绩效管理对策
针对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内部体系制约和外部配套机制等问题,把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建立事前有绩效目标,事中有绩效监控,事后有绩效评价的首尾衔接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持续、循环地运作,形成一套量化、科学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推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强化部门责任,提高部门管理和决策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造预算管理流程,改革财政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绩效预算体系,最终,通过绩效预算改革实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目标。
(一)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以预算管理为基础,以绩效管理为导向,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相互融合,形成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将预算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机结合。
(二)完善规章制度和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整体制度建设。按照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框架,从顶层制度设计上,建立涵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并促进各环节与现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制度要求的无缝“对接”,形成系统完整、有效衔接、运行顺畅的制度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实施支撑;二是加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强化绩效评价主体。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的绩效评价主体地位,探索引入社会中介等第三方评价力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格局,并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绩效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创新绩效评价方式,完善绩效评价指标,逐步建立全面、完整和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绩效评价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和绩效评价质量的提升。
(三)实现绩效目标、监控与评价的有机衔接
要促进绩效目标与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的前后贯穿和有机衔接,体现强有力的整体联动。
(四)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
应用评价结果是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全部工作的落脚点,绩效评价结果贵在应用。一是建立绩效数据管理制度;二是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三是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
(五)协调推进各项预算绩效管理的配套改革
一是继续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改革,研究探索实施中长期预算管理,滚动编制预算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夯实财政工作基础;二是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及理论的研究、宣传和培训力度;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四是引导第三方力量更多地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中;五是发挥多方积极性形成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合力。
(六)大力推进财政预算透明和公开
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具体性,细化收支分类,编制中长期财政预算,提高预算前瞻性,健全预算报告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公开机制,建立预算公开反馈机制,完善预算公开考核机制,建立预算公开行政问责制度。
★ 我国外汇市场现状
★ 我国利用外资现状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