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福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
1.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②规则,正确的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④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⑤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2)动词。
说,讲。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得(dé)
(1)动词。
①取得,得到。
如:a.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
b.一狼得骨止(《狼》)
②达到。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③助动词。能够,可以。如: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满井游记》)
④同“德”,感激。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副词。
与“无”连用,译为“是否”。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定(dìng)动词。
①固定,集中。如:定目细视(《幼时记趣》)
②安定,稳定。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结束,完了。如: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④平定。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
篇2: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
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梦溪笔谈》)
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池 ?古义:护城河。 ?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居 ?古义:停留、过了。 ?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走 ?古义:“跑”的`意思。 ?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汤 ?古义:热水。 ?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去 ?古义:离开。 ?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但 ?古义:只,只不过。 ?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 ?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致词 ?古义:对……说话。 ?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篇3: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
(1)代词。
有人,有的人(事)。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副词。
①表示猜测,或许,也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有时。
如: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及(jí)
(1)动词。
①赶得上。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等到,到了。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2)介词。
表示动作的'时间,到……的时候,趁着。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3)连词。
和,同。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急(jí)
(1)形容词。
快速的,湍急的。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副词。
①危急,紧急,关键。如:或王命急宣(《三峡》)
②赶快,快速的。如: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石壕吏》)
篇4: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受(sh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动词。
书写,记下,写。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5.孰(shú)
(1)代词。
谁。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副词。
①哪里。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②跟“与”连用,表示选择。可译为“与……比,哪一个……”。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同“熟”,仔细。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6.数(shù)
(1)动词。
计算。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2)数词。
读shù,几。如: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3)副词。
读shu,多次。如: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7.属(shù)
(1)名词。
①类,同一类的事物。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部署。如: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2)动词。
①连续。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读zhǔ,同“嘱”,托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8.说(shūo)
(1)名词。
①说法,言论,主张,方法。如:著书立说(成语)
②文体的一种,也称“杂说”。《爱莲说》
(2)动词。
①说,讲,谈论,叙述。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②解说,说明。如:请说之(《公输》)
③读shuì,劝说,为别人出主意,讲道理。如: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3)形容词。
读yuè,同“悦”,高兴。如:公输盘不说(《公输》)
9.私(sī)
动词。
偏爱。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风齐王纳谏》)
10.素(sù)
(1)形容词。
朴素。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2)副词。
平素,向来。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篇5: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一、阳
1、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阳光,太阳。(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温暖。(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4、通“佯”,表面上,假装。(儋阳为傅其奴)
5、出的,外露的。(周秦古玺,多作阳文)
二、要
1、重要,简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2、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3、需要,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4、同“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5、要挟。(惟大辟无吏可要,然犹质其首)
6、相约,誓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7、要点、关键。(要在安国家,利人民)
8、希望。(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9、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10、约束、控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三、宜
1、适宜,合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应当,应该。(诚宜开张圣听)
3、表推测,大概。(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四、遗
1、遗失,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
2、遗失之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3、遗留,剩下。(蒙故业,因遗策不遗余力)
4、wèi,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剩余的。(地有遗利,民有遗力)
五、贻
1、赠给;送给。(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遗留。(贻训我之怀矣。自贻伊戚)
篇6: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归纳
相(xiāng)
(1)名词。
读xiàng,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副词。
①互相。如: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信(xìn)
(1)名词。
信义,信用。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2)动词。
①相信。如:吾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②信任。如: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3)形容词。
诚实,真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4)副词。
确实。如: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
兴(xīng)
(1)名词。
读xìng,兴致。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2)动词。
①起。如: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
②兴起。如: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③使……兴盛。如:若无兴德之言(此处“兴”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出师表》)
④复兴。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篇7: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
1.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安稳的,安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动词。
养生,享受。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本(běn)
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3.比(bǐ)
(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③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②比起。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4.鄙(bǐ)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目光短浅的。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5.毕(bì)
(1)动词。
完毕,结束。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用作助词
用尽,竭尽全力。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6.敝(bì)
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7.兵(bìng)
名词。
①士兵,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篇8: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
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受(sh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动词。
书写,记下,写。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5。孰(shú)
(1)代词。
谁。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副词。
①哪里。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②跟“与”连用,表示选择。可译为“与……比,哪一个……”。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同“熟”,仔细。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6。数(shù)
(1)动词。
计算。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2)数词。
读shù,几。如: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3)副词。
读shu,多次。如: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7。属(shù)
(1)名词。
①类,同一类的事物。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部署。如: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2)动词。
①连续。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读zhǔ,同“嘱”,托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初中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