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hcx12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高中课文中的论据(必修备课资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中课文中的论据(必修备课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高中课文中的论据(必修备课资料)
高中课文中的论据(苏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1、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我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 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2、《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亲迎侯生和数请朱亥,--仁而下士的谦虚作风。信陵君窃符救赵表现了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也----逆境出人才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不懈追求
5、阿Q的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有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怯懦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假洋鬼子先前憎恶革命,后来摇身一变,挂上一块银桃子,表现了他投机革命。
6、《烛之武退秦师》----“双赢”的智慧
7、《勾践灭吴》------忍辱负重,东山再起
8、《邹忌讽齐王纳谏》---良药未必苦口
9、《触龙说赵太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做政治思想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0、《寡人之于国也》------讽刺五十步笑百步
11、《劝学》----持之以恒,用心专一
12、《秋水》-----学无止境,学贵谦虚
13、《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得民心者得天下
14、《鸿门宴》----大丈夫能屈能伸
15、《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生死的意义
16、《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做回自我,人生本色
17、《阿房宫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民心”工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8、《纪念刘和珍君》-----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着敌人的暴行,大义凛然,勇往直前.
19、昭君出塞-顾全大局,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20、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敢于同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作战,学习别人的长处.
2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对朋友的无限热爱.
22、《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的简朴,朴素-----不事张扬,追求简朴.
23、《卫风氓》-----青年男子对爱情二三其德。
24、《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对爱情的忠贞
2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辞官归隐,追求田园生活
26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礼贤下士,谦虚。 山不厌高,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深,故能成其大-----积少成多
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
28、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壮志难酬
29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哀愁
3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放
31、.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自己老了,仍想为国家效力.
3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哀愁
33、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的尔的眼睛----对爱情的忠贞
34、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兄妹情感
35、海伦凯乐,自幼失聪,双目失明,面对困难知难而上,先后写了《我的信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逆境出人才
3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孝
37、智者乐水,任者乐山
38、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短暂
39、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夸夸其谈,无实学
40、如果中国在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邓小平-----爱国
4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追求自由真理
42、方孝孺;朱棣起兵后攻陷南京,自立为帝,命方孝孺起草既位诏书,他坚决不从,惨遭杀害,被灭九族------硬气
43、一只苍蝇,做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的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伊索寓言)-----不自量力
44、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推敲
45、这园中不但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46、《谏太宗十思书》----居安思危
47、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报国无门
48、班超投笔从戎-----报效祖国
49、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远大抱负
50、东隅既逝,桑榆非晚
51、孟母三迁-----环境的影响
52、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知音
5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54、《阿房宫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民心”工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55、《谏太宗十思书》居安思危
56、《六国论》---注重团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57、《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长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焉。--有自己的主见
有志有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相互帮助
5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0、谦受益,满招损
61、《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62、《项脊轩志》---人间自有真情在
63、《五人墓碑记》---固守心灵的月亮
64、《登泰山记》-----无限风光在险峰
65、《病梅馆记》------人才的培养与利用
66、《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保守势力的代表
67、《项链》----玛蒂尔德,小资产阶级追求虚荣心
68、《守财奴》-----葛朗台吝啬鬼的形象
69、《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蔑视功名利禄 林黛玉处处小心时时在意 王熙凤 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和果断能干的作风
70、《失街亭》-----马谡纸上谈兵,刚愎自用,夸夸其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勇于自责。
71、《窦娥冤》----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亢旱三年
72、《闺塾》------悬梁刺股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灯油,夏季聚萤火虫于囊中,就其光而读书.
73、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光下读书。
74、《促织》----“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75、《齐桓晋文之事》----仁者无敌
76、《弈秋》-------专心致志
77、《报任安书》------逆境出人才
78、《庄暴见孟子》-----与民同乐,实施“仁政”
79、《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了良人的无耻钻营富贵利达的行径。
80、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报国无门,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网二丫
篇2:《高中病句教学研究》3 备课资料(高三必修五)
《高中病句教学研究》3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5)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
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
①代词指代不明
②数目不确切
③范围不确定
④歧义
请看以下例句:
例1.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解析:指代不明。句中“她”究竟指谁?“死者”还是“母亲”?如果指代“死者”,“她的”就应该去掉才好。
例2.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解析:数目不确切。“将近”与“四百多人”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将近”或“多”。
例3.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解析:范围不确定。从字面上看,好像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应改为“六十岁以上的”。
例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6)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
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
①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前后矛盾
③分类列举不当
④否定失当
请看下面例句:
例1.地主资产阶级竭力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修正主义观点。
解析:不符合客观事实。“劳心者治人”的观点是封建主义的,地主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去宣扬修正主义的观点。
例2.电影快开演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解析:前后矛盾。“鱼贯”是一个接一个地,应该是很有次序的,与前面的“争先恐后”矛盾了。“争先恐后”就应该“蜂拥”而上。
例3.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
解析: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例4.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解析:否定失当。整句话用了三重否定,造成语意的混乱。只有将后一个“不”删去,句子才通顺。
3、方法指导--对症下药
(1)整体把握抓硬伤
病句辨析与修改,所给的句子往往内容较多,句式较长,成分复杂,有相当的迷惑性。遇到这类句子,同学们常常只看局部,不看整体,造成判断错误。
例如:
我回头一瞄,柜台前伫立着一位肤色黧黑的中年农村妇女。
如果分开看,这句话前半句与后半句都没有什么毛病,但把它们放在一起,从整体考虑,问题就出来了。“伫立”是长时间地站,而“我”只是“回头一瞄”,只是一瞬间的事,怎么会知道那位妇女站立时间的长短呢?显然,把“伫立”改为“站”就不会有这样的毛病了。
再如:
尊敬老师的学生,会得到人们的好评。
这句话的前半句“尊敬老师的学生”是有歧义的,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尊敬……学生”,也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的学生”,不少同学看到这一点,就认为这个句子表意不明,是病句;但是,如果再看后半句,就会发现,有了后半句,前面的歧义消除了。因此,在解题时,不要抓住一点毛病不松手,要整体把握,要抓硬伤。
(2)深入思考摸规律
汉语表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平时的复习切不可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而应该善于从练习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
“伯乐相马”已为人熟知,其实马可以投伯乐,伯乐也可以识马,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可以发挥出来。
“也”这个副词,虽然常用在并列复句中表并列关系,但是往往有强调的作用。“伯乐识马”是大家熟知的,而“马投伯乐”才是这句话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因些,如果了解了这一规律,见到类似的句子就容易辨认了。
罗小平
篇3:高中语文必修五字词音形义 备课资料(高二必修五)
高中语文必修五字词音形义汇总 备课资料(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物种起源》绪论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栖息 qī 3 槲寄生 hú 5 胚胎 pēi
2 间断 jiàn 4 雌雄 cí 6 狭隘 ài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关联 ≠连 3 篇幅 ≠副或辐 5 分歧 ≠岐
2 抱歉 抱≠报,歉≠欠 4 冒昧 ≠贸 6 绪论 ≠序
※近义词辨析点击※
(1)搜集收集 (2)关于对于 (3)轻率轻易 (4)信赖信任 (5)洞察观察
※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参与 yù 3 衍生物 yǎn 5 纤维 xiān
2 奠定 diàn 4 免疫 yì 6 罕见 hǎn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启动 ≠起 4 无所适从 ≠是 7 防范 ≠犯
2 克隆 ≠刻 5 滥用 ≠烂 8 防患于未然 ≠犯
3 对症下药 ≠针 6 经典 ≠精
※近义词辨析点击
反映反应 里程历程 因子因素 隐私阴私 鉴于基于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红缯 zēng 8 绚丽烂漫 xuàn 15 枕藉 jiè
2 紫绡 xiāo 9 薄膜 bó 16 谚语 yàn
3 瓤肉 ráng 10 结实 jiē shi 17 苞蕊 ruǐ
4 醴酪 lǐlào 11 渣滓 zhā zǐ 18 记载 zǎi
5 粗糙 cāo 12 盐卤 lǔ 19 萌蘖 niè
6 龟裂 jūn 13 蜜渍 zì 20 日啖 dàn
7 绛囊 jiàng náng 14 贮藏 zhù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贮藏 ≠伫 2 劳民伤财 ≠材 3 枕藉 ≠籍
4 吹嘘 ≠吁 5 幅员辽阔 ≠辐 6 因地制宜 ≠治
※近义词辨析点击※
(1)通常经常 (2)纵然固然 (3)因子因素 (4)传诵传颂 (5)通行流行
《斑纹》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逶迤 wēi yí 16 镌刻 juàn 31 曼妙 màn
2 轮廓 kuò 17 沉着 zhuó 32 妖娆 ráo
3 剥落 bō 18 胆怯 qiè 33 蛊惑 gǔ
4 伺机 sì 19 婆娑 suō 34 疱疹 pàozhěn
5 巢穴 cháo xué 20 冈峦 gāng 35 妊娠 rènshēn
6 绚美 xuàn 21 凝眸 móu 36 罪孽 niè
7 蜕皮 tuì 22 星宿 xiù 37 犁铧 huá
8 聚敛 liǎn 23 旷大 kuàng 38 老趼 jiǎn
9 嗜好 shì 24 栅栏 zhà 39 根茬 chá
10 鳍叶 qí 25 拟态 nǐ 40 挚爱 zhì
11 玄机 xuán 26 精湛 zhàn 41 秩序 zhì
12 鲑鱼 guī 27 偏袒 tǎn 42 碾砣 niǎntuó
13 鹰隼 sǔn 28 强悍 hàn 43 悄无声息 qiǎo
14 晕眩 yùn xuàn 29 酝酿 yùn niàng 44 狐假虎威 jiǎ
15 青睐 lài 30 螫针 shì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斑斓 斑≠班,斓≠澜 5 衔接 ≠衍 9 青睐 ≠亲
2 盘踞 踞=据 6 身份 =分 10 谋划 ≠画
3 真相 ≠像 7 抵押 ≠压 11 文身 ≠纹
4 慵懒 ≠庸 8 折中 =衷 12 磨砺 ≠历或厉
13 冰雪融化 ≠溶
※近义词辨析点击※
简约简洁 不止不只 终生终身 震动振动 质疑置疑 推脱推托
《景泰蓝的制作》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铁砧 zhēn 7 着力 zhuó 13 釉料 yòu
2 作场 zuō 8 禁得起 jīn 14 铁臼 jiù
3 掐丝 qiā 9 镶嵌 qiàn 15 掺和 huo
4 粘贴 zhān 10 拌和 huo 16 铁屑 xiè
5 白芨浆 jī 11 筛选 shāi 17 瓜楞 léng
6 蘸水 zhàn 12 缂丝 kè 18 挨着 āi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工整细致 ≠正 6 缺憾 ≠撼 11 光彩 ≠采
2 博得 ≠搏 7 专心一致 ≠志 12 费尽心思 ≠废
3 推陈出新 ≠促 8 疏疏朗朗 ≠蔬 13 经不住 =禁
4 恰如其分 ≠份 9 膨胀 ≠涨 14 砂石 ≠沙
5 干燥 ≠躁 10 热胀冷缩 ≠涨 15 大工夫 =功
※近义词辨析点击※
界限界线 工夫功夫 应用运用 大概大致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淤泥 yū 7 渲染 xuàn 13 琥珀 hǔpò
2 栈桥 zhàn 8 烟囱 cōng 14 荫棚 yīn
3 卓有成效 zhuó 9 抽屉 tì 15 审慎 shèn
4 厄运 è 10 骨骼 gé 16 穿梭 suō
5 田埂 gěng 11 掺杂 chān 17 椽子 chuán
6 船坞 wù 12 脚踵 zhǒng 18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卓有成效 ≠足 7 借鉴 ≠戒 13 袒露 ≠坦
2 厄运 ≠恶 8 清新怡和 ≠宜 14 抑或 ≠亦
3 历史沧桑 ≠苍 9 提炼 ≠练 15 绿茵场 ≠阴
4 弥足珍贵 ≠迷 10 蒸汽机 ≠气 16 洪荒 ≠鸿
5 稍纵即逝 ≠失 11 斑驳 =班 17 异曲同工 ≠功
6 不堪入目 ≠看 12 弥补 ≠迷 18 其貌不扬 ≠奇
○“写作”部分字词与名句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秉笔直书 bǐng 2 抨击 pēng 3 量体裁衣 liàng
4 悲天悯人 mǐn 5 陶冶 yě 6 理直气壮
7 熏陶 xūntáo 8 至情至性 9 感人肺腑
10 生死不渝 yú 11 刻骨铭心 míng 12 沉溺 nì
13 直抒胸臆 yì 14 揣摩 chuǎi 15 名篇佳构
名句诵读: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安得广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陈情表》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险衅 xìn 8 床蓐 rù 15 拔擢 zhuó
2 闵凶 mǐn 9 诏书 zhào 16 优渥 wò
3 夙愿 sù 10 洗马 xiǎn 17 盘桓 huán
4 鲜见 xiǎn 11 陨首 yǔn 18 希冀 jì
5 祚薄 zuò 12 逋慢 bū 19 矜愍 mǐn
6 期功强近jī qiǎng 13 日笃 dǔ 20 结草 jié
7 茕茕独立 qióng 14 矜育 jīn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零丁孤苦 =伶仃 4 日薄西山 ≠迫
2 茕茕独立 “独”也作“孑”,“茕”≠“穷” 5 气息奄奄 ≠
3 形影相吊 ≠掉 6 朝不虑夕 ≠昔
《项脊轩志》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渗漉 lù 7 门扉 fēi 13 长号不自禁 háo jīn
2 修葺 qì 8 凭几 jī 14 呱呱而泣 gū
3 垣墙 yuán 9 迨到 dài 15 偃仰啸歌 yǎn xiào
4 栏J shǔn 10 扃牖 jiōng
yǒu 16 冥然兀坐 mǐng wù
5 老妪 yù 11 阖门 hé 17 逾庖而宴 páo
6 先妣 bǐ 12 象笏 hù 18 万籁有声 lài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修葺 ≠茸 3 珊珊可爱 ≠姗
2 冥然兀坐 ≠幂 4 亭亭如盖 ≠婷
《长亭送别》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筵席 yán 9 挣揣 chuài 17 保揣 chuài
2 玉骢 cōng 10 余荫 yìn 18 罗帏 wéi
3 恨不倩 qiàn 11 蹙愁眉 cù 19 绣衾香暖 qīn
4 的行 zhūn 12 谂知 shěn 20 青鸾 luán
5 金钏 chuàn 13 顷刻 qǐng 21 栖迟 qī
6 靥儿 yè 14 玉醅 pēi 22 鞍马 ān
7 h做 wèn 15 白泠泠 líng 23 胸臆 yì
8 兀的 wù 16 谨赓一绝 gēng 24 禾黍 shǔ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重重叠叠 ≠迭 5 长吁短叹 ≠嘘 9 一春鱼雁 ≠燕
2 凄凄惶惶 ≠皇 6 蝇头微利 ≠营 10 暮霭 ≠蔼
3 没精打采 ≠彩 7 杯盘狼藉 =籍
4 举案齐眉 ≠其 8 金榜题名 ≠提
※古今异义点击※
编号 加点字词 句中古义
1 却告了相思回避 停止,结束
2 奈时间怎不悲啼 眼前
3 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 注意,留神
4 虽然眼底人千里 眼前
5 煞强如状元及第 远胜过
6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 难道不想,何尝不想
7 破题儿又早别离 离别的开始
8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这(个)
9 最难调护,最难扶持 留意
10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偏在“小”
11 趁程途节饮食 赶路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创痕 chuāng 6 洞穴 xué 11 恬静 tián
2 妒忌 dù 7 倔强 juéjiàng 12 浩淼 miǎo,=渺
3 纤手 xiān 8 矜持作态 jīn 13 乳媪 ǎo
4 墙垣 yuán 9 允诺 nuò 14 懊丧 sàng
5 蓓蕾 bèi 10 怂恿 sǒngyǒng 15 操舟驾舵 duò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鲁莽 “鲁”也作“卤” 5 降心相从 ≠将
2 黯然失色 “黯”不可写成“暗” 6 婉转 ≠宛
3 虚文俗礼 ≠熟 7 与子偕老 ≠皆
4 寒盟背信 意同“轻诺寡信”
※近义词辨析点击※
闪耀闪烁 干涉干预 泄漏泄露 信赖信任 洞察观察
《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跋涉 báshè 4 重洋 chóng 7 晤面 wù
2 朝阳 zhāo或cháo(音随义变) 5 友谊 yì
3 呼啸 xiào 6 耘耕 yúngēng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首尾俱全 ≠具 2 呼啸 ≠哮
※近义词辨析点击※
内含内涵 轮替替换
《报任安书》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曩者 nǎng 5 贪生恶死 wù 9 倜傥 tìtǎng
2 槛阱 jiàn 6 怯懦 qiè nuò 10 膑脚 bìn
3 圜墙 yuán 7 沉溺 nì 11 愠色 yùn
4 强颜 qiǎng 8 缧绁 léixiè 12 剌谬 là
《渔父》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泽畔 pàn 3 其泥 gǔ 5 莞尔而笑 wǎn
2 枯槁 gǎo 4 汶汶者 mén 6 洗濯 zhuó
7 鼓ざ去 yì
《记念刘和珍君》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编辑 jí 2 期刊 qī 3 寥落 liáo
4 惩创 chuāng 5 菲薄 fěi 6 洗涤 dí
7 踌躇 chóuchú 8 诧异 chà 9 绯红 fēi
10 赁屋 lìn 11 喋血 dié 12 尸骸 hái
13 虐杀 nüè 14 立仆 pū 15 不惮 dàn
16 屠戮 lù 17 攒射 cuán 18 转辗 zhuǎn zhǎn
19 浸渍 zì 20 山阿 ē 21 桀骜不驯 jié’ào
22 干练 gàn 23 创伤 chuāng 24 殒身不恤 yǔn
25 长歌当哭 dàng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毫不相干 一点也没有关系 6 桀骜不驯 ≠傲
2 屠戮 ≠戳 7 殒身不恤 ≠陨
3 噩耗 ≠恶 8 微漠 隐约,不清晰
4 和蔼 ≠霭 9 阴谋秘计 ≠密
5 喋血 ≠谍 10 黯然泣下 ≠暗
※近义词辨析点击※
往往常常 维持维护
《论厄运》《直面苦难》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苍穹 qióng 2 慰藉 jiè 3 炫耀 xuàn
4 瘟疫 yì 5 汲取 jí 6 旋涡 xuán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旋涡 旋=漩 2 浓郁
3 申冤 申=伸 4 浑浑噩噩 ≠恶
5 慷慨赴死 ≠付 6 无可告慰 没有什么可用作安慰
7 旗开得胜 不能用于“苦战”语境 8 芸芸众生 ≠纭
9 厄运 ≠恶
※近义词辨析点击※
坚忍坚韧 刻画刻划 暗淡黯淡 抚慰慰藉 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领略领会
淹没湮没
《逍遥游》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北冥 míng 2 抟扶摇 tuán 3 坳堂 ào
4 夭阏 è 5 学鸠 jiū 6 蜩 tiáo
7 舂粮 chōng 8 榆枋 fāng 9 Q起 xuè
10 晦朔 huìshuò 11 蟪蛄 huì gū 12 斥 yàn
13 数仞 rèn 14 蓬蒿 hāo 15 泠然 líng
16 数数然 shuò
《兰亭集序》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癸丑 guǐ 2 会稽 kuài jī 3 禊事 xì
4 激湍 tuān 5 流觞 shāng 6 曲水 qū
7 嗟悼 jiē 8 彭殇 shāng 9 静躁 zào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为什么而活着》
※读音点击※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编号 字词 读音
1 飓风 jù 2 濒临 bīn 3 遏制 è
4 俯瞰 kàn 5 震颤 chàn 6 流转 zhuǎn
7 呼号 háo
※字形点击
编号 字词 注意 编号 字词 注意
1 无与伦比 ≠论 2 荒唐可笑 ≠堂
3 不可遏制 ≠厄 4 万物流转 ≠留
5 开宗明义 ≠中,义≠意 6 义正词严 义≠意,词=辞
王晕
篇4:必修1unit1课文考点点拨 备课资料(人教版英语高一)
1. ... that he / she should have studied, so you don’t let him / her look at your paper. (P1) 【考点】 should have done表示“本来应该做而未做”;
shouldn’t have done表示“本来不应该做而做了”。
-Sorry, Professor Smith. I didn’t finish the assignment yesterday.
-Oh, you ______ have done it as yesterday was the deadline. (上海2010)
A. must B. mustn’t C. should D. shouldn’t
【点拨】 选C。题意为“对不起,史密斯教授,我昨天没有完成功课。”“噢,你应该完成的,因为昨天是最后的期限。”should have done符合题意。
2.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P2)
【考点】 keep sb. / sth. done表示“让某人/某事处于被……”,do与sb. / sth. 之间是被动关系。
【考例】 Lucy has a great sense of humor and always keeps her colleagues ______ with her stories. (上海 2010)
A. amused B. amusing C. to amuse D. to be amused
【点拨】 选A。amuse与her colleagues之间是被动关系,故A项正确。
3. ...;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 (P2)
【考点】 It / This / That is / was the first / second / third / ... time (that) ... 意为“这/那是某人第一/二/三/……次……”。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is,则that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现在完成时;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was,则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
【考例】 This is the first time we ______ a film in the cinema together as a family. (陕西2009)
A. see B. had seen C. saw D. have seen
【点拨】 选D。由主句中的is可知,从句时态应用现在完成时。
4. British Betty: Would you like to see my flat?
American Amy: Yes. I’d like to come up to your apartment.
[考点] would like / love to 想要,愿意。它的肯定回答是:Yes, I’d like / love to;否定回答是:I’d like / love to, but ... 或者I’m afraid not。
[考例1] -Would you like to join me for a quick lunch before class?
-______, but I promised Nancy to go out with her. (2008全国卷I)
A. I’d like to B. I like itC. I don’t D. I will
[点拨] 选A。I’d like to 相当于I’d like to join you for a quick lunch before class。本句的句意为:我很乐意去,但是我答应Nancy要和她一块儿出去。
[考例2]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in the game?
-______, for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attend to. (福建 2008)
A. I will B. I’d love to C. I won’t D. I’m afraid not
[点拨] 选D。此题的关键在于后半句for I ...,如果选B的话,要把for 改成but。此句的句意为:恐怕不行,因为我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打理。
篇5:《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备课参考(必修备课资料)
教学提示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伟大诗人杜甫的人格抱负及其创作心境,体会诗人关注民生、感时忧国的情感,忍耐和承受艰难、不懈地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对文学性传记的真实性特点,有大致的了解。
这篇传记学术性强,牵涉到许多历史事件,学生阅读可能有困难。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历史课相关内容,简要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如安史之乱等),但提醒同学主要精力不要放在对历史事件的讨论上,而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为引起学生对这篇传记的阅读兴趣,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布置学生回顾在课上或者课外读过的杜甫的诗,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出发,尽力想像诗人当时的生活与创作状况,看能否回到历史现场,设身处地,找到一些历史的感觉。然后,在传记的阅读中“印证”和丰富自己原来的想像。第二,是用“互文阅读”法,即让学生将他们已经学过的杜诗(或者《杜甫传》中引述的诗),与传记中相关的记载作比较阅读,加深对作品(传记与杜诗两方面)的感悟与认识。注意,这些都是必要的铺垫,是为了读懂传记,引起对杜甫创作生涯的关注与兴趣,更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对杜甫的人格、文品的探究。
这一课相对难度大一些,也可以先选读其他几课,把这一课调换到后面。
思考与探究
第一题要求用杜甫有代表性的诗作来说明其思想转变的过程。
可以提示学生依照“长安十年”和“流亡”的线索,大致回顾杜甫这一段的生活历程;然后,选择传记中提到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如《投简咸华两县诸子》《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石壕吏》,等等,对应传记中相关的记述,了解每一首诗写作的背景,把诗中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诗人在特定历史氛围中产生的感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会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这道题的设计是要实现“以杜解杜”的阅读导向,即以杜甫的诗作反观诗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关键是让学生在传记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像力,反复咀嚼诗人创作的激情,这就可能加深对杜甫作为爱国主义诗人的境界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放开思路,引导学生们探讨“苦难、挫折与人生抱负”以及“万方多难”如何成就“诗圣”等问题,这样,就和励志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了。
第二题:关于《杜甫传》的写作目标,冯至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性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描写,说说作者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
这道题有些难度。因为这是传记选读的第一课,还来不及较系统地讲解传记的知识,学生接触这个问题会有些费解。但不一定非要先讲解传记的理论知识,不妨就从课文入手,结合同学们阅读中的感受与体会,包括对这种传记文体的第一印象,来逐步了解和掌握传记写作的一般要求。题目中引述的冯至的那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这也是此类传记写作的一般要求。其要点是重视传记的史实基础,对传主生平事迹的描写记述必须有史实根据,有可靠的资料支撑。所谓“本来面目”的“复原”,是这类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所谓“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性”都写够,“写出分寸”,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传记真实性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要让学生注意《杜甫传》的学术性与文学性统一的特点,这也是这部传记能够成为现代传记经典的重要原因。
第一部分:课文教学提示与教学参考资料第一部分:课文教学提示与教学参考资料我们所了解的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反映。但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冯至在作品中写道:“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中的‘宾客’。”“从这里我们看到,杜甫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40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通过上面的一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在长安的十年,他努力想博得权贵的青睐,谋求仕进的途径,因此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很多歌功颂德、酬酢唱和的诗篇,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他更多的关注个人的荣辱,他的目光还没有投向广大的人民。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但是阐述这一点时,冯至又真实地刻画了杜甫内心的矛盾,同时从个人的不幸中,杜甫也开始看出时代的危机,这一切都预示着他创作方向或者人生道路的转变即将到来。
再比如,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封建统治者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一些表现。
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并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第三题是讨论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题中所提示的“反映社会风貌”,“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浦起龙语)的含义。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冯至本身是出色的诗人,题目中专门选录了他的一首“十四行诗”,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诗人如何写诗人”,同时也加深对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的意义的了解。可以在课上布置学生朗读冯至写的这首“十四行诗”,体会其对杜甫的人格的尊崇,并从“十四行诗”中找出某些有评价含义的句子,结合《杜甫传》的相关具体描写,充分展开各自的想像与理解。话题是“诗史”,但中心还是扣紧对杜甫人格精神的理解。
拓展与实践
“拓展与实践”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传记和现代传记的不同特点,特别提供了《新唐书》中一节关于杜甫的传略,目的是让学生对于现代传记格外注重写出传主的人格和内心活动这一特色有所认识,同时也有助于鉴赏《杜甫传》的写作艺术。课本选录《新唐书》中“天宝十三载……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一段,只有50个字,而《杜甫传》中与之对应部分是“长安十年”的后半节,即课本第5页第2段至第17页第1段,大约5500字。比较一下可以看出,《新唐书》是史书,重在记载与叙述历史事实的过程,既是写人物传记,也重在勾勒其生平,笔法是客观纪事,一般不作细致的心理描写或性格刻画。而《杜甫传》记述传主的生平,不只是勾勒过程,还要有很具体的生活描写,包括内心的变化起伏,所谓一颦一笑,长处短处,都尽量显现。
如《杜甫传》(课本第5页第4段)写751年秋天,杜甫贫病交迫,躺在长安旅舍中的遭遇和心情,连门外的连绵阴雨、积水中的“小鱼”、床前的地上长满的“青苔”,等等,都有非常具体的描写,衬托出杜甫当时那种失意和郁闷。这就是现代传记注重刻画人物心理的写法。类似这些细节描写,也要有基本的事实根据,比如根据历史上留下的与传主有关的某些史料记载,或者根据传主的自述(前面一段描写主要根据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等诗所表现的内容情绪),适当加上合理的艺术想像。
教师备课可以参考资料选录的“关于传记的真实性”,了解带文学性的历史人物传记,除了以历史材料作根据,还可以“从艺术的真实中还原出生活的真实”。特别是传记作者如何把杜甫的诗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加以合理的想像和描写,又如何细致地表达传主的喜怒哀乐,可以从课文中寻找一些例句,稍加分析。
这一道题比较难,只要求学生对古代传记的历史叙述与现代传记的心理描写做简要的比较,不必过细分析。
追忆
篇6:琵琶行高中课文必修几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琵琶行第二课时
2.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
3.白居易为什么要写《琵琶行》
4.《琵琶行》原文欣赏
5.《琵琶行》语言特色
6.《琵琶行》分段分析
7.《琵琶行》绝妙赏析
8.《琵琶行》写作特点
9.《琵琶行》的艺术手法
10.琵琶行并序优秀教案范例
篇7:高中必修英语课文翻译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Yesterday, another student and I, representing our university's student association, went to the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to meet this year'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y were coming to study at Beijing University. We would take them first to their dormitories and then to the student canteen. After half an hour of waiting for their flight to arrive, I saw several young people enter the waiting area looking around curiously. I stood for a minute watching them and then went to greet them.
The first person to arrive was Tony Garcia from Colombia, closely followed by Julia Smith from Britain. After I met them and then introduced them to each other, I was very surprised. Tony approached Julia, touched her shoulder and kissed her on the cheek! She stepped back appearing surprised and put up her hands, as if in defence. I guessed that there was probably a major misunderstanding. Then Akira Nagata from Japan came in smiling, together with George Cook from Canada. As they were introduced, George reached his hand out to the Japanese student. Just at that moment, however, Akira bowed so his nose touched George's moving hand. They both apologized - another cultural mistake!
Ahmed Aziz, another international student, was from Jordan. When we met yesterday, he moved very close to me as I introduced myself. I moved back a bit, but he came closer to ask a question and then shook my hand. When Darlene Coulon from France came dashing through the door, she recognized Tony Garcia's smiling face. They shook hands and then kissed each other twice on each cheek, since that is the French custom when adults meet people they know. Ahmed Aziz., on the contrary, simply nodded at the girls. Men from Middle Eastern and other Muslim countries will often stand quite close to other men to talk but will usually not touch women.
As I get to know more international friends, I learn more about this cultural “body language”. Not all cultures greet each other the same way, nor are they comfortable in the same way with touching or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In the same way that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spoken language, they als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using unspoken “language” through physical distance, actions or posture. English people, for example, do not usually stand very close to others or touch strangers as soon as they meet. However, people from places like Spain, Italy or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approach others closely and are more likely to touch them. Mos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now greet each other by shaking hands, but some cultures use other greetings as well, such as the Japanese, who prefer to bow.
These actions are not good or bad, but are simply ways in which cultures have developed. I have seen, however, that cultural customs for body language are very general - not all members of a culture behave in the same way. In general, though, studying international customs can certainly help avoid difficulties in today's world of cultural crossroads!
沟通:没问题?
昨天,另一个学生和代表我们学校学生会,去首都国际机场迎接今年的国际学生。他们都要在北京大学学习。我们将他们先对他们的宿舍,然后到学生餐厅用膳。半个小时后等待他们的飞行到达,我看见几个年轻人进入等候区好奇地环顾四周。我看着他们站了一分钟,然后就去迎接他们。
第 一个到的人是托尼加西亚从哥伦比亚,其次是朱丽亚史密斯来自英国。当我遇上他们,然后介绍他们认识对方,我很惊讶。托尼接近茱莉亚,碰着她的肩膀并亲吻 她的脸颊!她退后一步出现对此感到惊讶,并举起她的手,仿佛在后防线上。我猜想那里可能是一个主要的.误解。然后从日本晶Nagata笑着走进来,同乔治厨 师来自加拿大。当他们进行了介绍,乔治把手伸到日本的学生。就在那时,然而,所以他的鼻子碰晶向乔治的移动的手。他们互相道歉——另一种文化的错误!
艾 哈迈德阿齐兹,另一个国际学生,来自约旦。我们昨天遇见的时候,他走得很接近我,就像我作了自我介绍。我搬回了一点,但他走得更近了,问一个问题,然后 跟我握了握手。从法国来的时候Coulon达琳冲穿过门的时候,她认识的托尼加西亚的笑脸。他们握了握手,然后吻了对方两颊,因为这是每一个成年人,在 法国习俗遇到很多人,他们知道。艾哈迈德Aziz.,恰恰相反,只是点了点头,女孩子。男人从中东和其他穆斯林国家通常会站得很近,他对周围的人通常会说 话但不能碰的女人。
当我了解更多的国际朋友,我了解更多的关于这一文化“身体语言”。并非所有文化一样互相问候,也都以相同的方式舒适用触摸或距 离人民之间的友谊。同样的道理,非语言交际与语言表达他们的感情,他们也有种说不出的“语言”通过使用物理距离,动作或姿态。英国人,例如,通常不站得很近或者触碰陌生人别人只要他们见面。然而,人们从地方像西班牙、意大利或南美国家接触那些紧密联系,更容易接触。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互握手,但是一些文 化使用其他的问候,如日本,谁喜欢的弓。
这些举动不是好或坏,而仅仅是文化发展的方法。我所看到的,然而,肢体语言文化习惯很一般——并不是所有成员的文化行为是相同的。一般来说,学习国际海关一定可以帮助避免困难在当今世界的文化的十字路口。
篇8:高中文言文必修一课文
高中文言文必修一课文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 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7]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8]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即以之为师。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知,了解,知道。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1]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众人:普通人。
[14]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16]惑矣:(真)糊涂啊!
[17]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18]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 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19]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不”同“否”。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0]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1]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2]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3]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4]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25]谀(yú):阿谀、奉承。
[26]复:恢复。
[27]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28]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29]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1]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2]苌(cháng)弘:东周 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
[33]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34]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不必:不一定。
[36]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各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37]李氏子蟠:李蟠(pán盘),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38]六艺经传(zhuàn):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六经,即、《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39]不拘于时:不被时俗所限制。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40]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41]贻:赠送
[42]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 高中论据作文素材
★ 高中必读书目资料
高中课文中的论据(必修备课资料)(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