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幸福快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 目录
篇1: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
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
文章从人格的形成要素出发,详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状况,论述了大学生在学业、身心与人格几方面和谐发展对全面育人的重要意义,文中还就适应21世纪发展的'教育理性与价值观念进行了探讨.
作 者:申红 黎文森 作者单位:申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校医院,安徽,合肥,230022)黎文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律与政治系,安徽,合肥,230022)
刊 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4 18(6)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人格 全面发展 教育理性篇2: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论文
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论文
大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拥有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个人在生活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括社会责任感、独立意识、坚强的意志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创新精神等。
一、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具有个性特征,它是个人的性格、气质、心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一方面受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杰可逊认为,阅读疗法是把文献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由读书顾问精选后提供给读者,以帮助读者领悟人生,增强信念,完善人格。前苏联人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阅读疗法所依靠的心理机制主要是指导读者学习英雄,增强信心,磨炼意志,克服困难,战胜疾病。这是一种强调激励的阅读疗法,是一种如火冶炼般的刚性疗法。
阅读疗法是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创新形式,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不易取得理想效果,通过阅读疗法这一方式能够顺利推行,且效果很好。阅读疗法成为高校在德育教育、学生工作、图书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品牌,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发挥了促进作用,阅读疗法也获得了良性发展环境。
二、阅读疗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1、创建阅读疗法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阅读咨询网站是推广、宣传、实施阅读疗法的网络服务平台,也是高校运用阅读疗法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网站设有阅读咨询室、工作团队、专家链接、动态信息、成功案例、阅读交流、书目信息、网站留言、阅读疗法协会等主要栏目。网站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能够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健康人格。内容丰富多彩,贴近校园学习生活,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疗法服务,实现实时有效地交流与沟通。
2、悉心指导个案,加强自我教育。阅读指导与咨询是阅疗馆员通过与大学生面对面交谈,舒缓其学习、恋爱、交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重建自信。阅疗馆员在与大学生接触、交流过程中,针对生活与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遇到的挫折,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阅读指导。通过阅读,大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不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觉察,感悟成长。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进步的过程。
阅疗馆员用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以阅读疗法为手段,帮助众多因孤独、自卑、学习压力、交际困难、精神抑郁的同学走出情绪低谷,摆脱心灵困境。阅读咨询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通过阅读加强自我教育的.过程。
3、推荐阅读疗法书目,提升品质修养。甄选阅读疗法书目、编制阅读疗法书方是阅读疗法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阅读疗法书目就是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针对读者的心理偏差和问题而开列的文献目录。通过研制发展性阅读治疗书目与临床性阅读治疗书目,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提升品质修养。
4、创办阅读疗法刊物,宣传道德规范。《阅读疗法工作通讯》通过阅疗视窗、新闻快讯、新书推荐、悦读育心、成功案例、协会天地、知识讲堂等栏目的设置,成功开辟了我校普及阅读疗法知识、报道阅疗工作动态、推广阅读疗法服务及交流阅疗心得体会的又一有效渠道,对阅读疗法理念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阅疗馆员深入到大学生中去根据他们的现状,满足他们的正当合理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阅读疗法工作通讯》大力弘扬主流道德价值,宣传道德规范,使校园道德风气得到净化。
5、开设阅读疗法课程,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开放、探究性的课程形式为大学生提供能够产生丰富感受和体验并具有多元解读方式的真实事件、活动和经验,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态度。阅读疗法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建构心理、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大学生原有经验发生转化并形成新的理解,引导大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充分开发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阅读疗法课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6、成立阅读疗法协会,强化社会实践。大学生是阅读疗法的应用对象,也是参与者、实践者。建立大学生阅读疗法组织很有必要。阅读疗法协会是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下属学生社团组织,以促进大学生阅读与健康人格培养为目标,协会宗旨是“以人为本,团结互助,提升品位,增强素质”。阅读疗法协会成立后,陆续开展了会员纳新、读书交流、书方推荐、知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等丰富多彩的阅读疗法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人沟通交流,锻炼社交能力,培养爱心,提高团队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自立观念和自立能力,能够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能够促使他们处理好奉献与获取的关系。
7、开展阅读疗法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应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校园开展阅读疗法活动,如阅读指导与培训、读书沙龙、书方推荐会、专题学术讲座、团体治疗活动、学习参观活动、阅读疗法研讨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他们的集体观、荣辱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阅读疗法有力地促进了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并使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篇3: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不同特质人格的分析,归纳出了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认为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能力;提出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教育;人格;健康人格;全面发展
人格(Personality)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人的认知能力特征、行为动机特征、情绪反应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程度、态度信仰体系、道德价值特征等构成人格。人格不仅控制着人的行为方式,而且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培养健康人格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其特征
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格特质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的形成更多的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童年经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①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作为个体存在的每一个人,其人格特质表现出个性化特征。按照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当然,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特征非常复杂。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经历认知、情感、意志的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人格是贯穿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之中的,一般认为人格是由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等方面构成的,人格的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系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人格结构趋于相对稳定,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②达到稳定的人格结构也就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
在对人格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派别和研究成果,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人格特征的认识。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一个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趁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善。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③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次理论模型:这个模型的最下层是“特殊反应水平”,为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误差因子;上一层是“习惯反应水平”,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属特殊因子;再上一层是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群因子;最上层是类型层,由特质形成,属一般因子。④正是由于这些因子的不同,使不同人的`人格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卡特尔经过长期艰苦工作,提出了人格特质结构理论,他测验出了16种人格特质: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好强性、乐观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控制性、紧张性。⑤正是由于这些人格特质的不同,使得人存在着区别和差异。从这些人格结构、人格特质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格有积极与消极、健康与病态、成熟与幼稚之分,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人的积极、健康、成熟的人格。
什么是健康人格呢?通过对健康人格的研究总结出的模式有: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模式,罗杰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创造型的人”模式,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皮尔斯的“此时此地的人”模式,以及埃里克森的“自我整合的人”模式等。我们可以将健康人格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能有意识地控制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无意识的力量所驱使;第二,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第三,能立足于现实,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生活之中,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第四,具有紧张而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满足于平平淡淡的工作和生活,渴望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经历;第五,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热爱学习和工作,并乐于承担义务,情绪成熟健全,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态,生活充满了活力;第六,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乐于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过分顾虑他人的态度;第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能体谅他人的痛苦,并用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人,具有同人类共祸福的意识。
二、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认知活动、培养情感、增强能力而实现的。
1.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在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受人格控制和影响的。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不良人格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如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或应用,开始于感觉和知觉,获得什么知识,应用什么知识,往往与他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学习某个专业,某门课程,不同的学生由于其人格特征的不同,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同。有着健康人格的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所学的专业和开设的课程,进行积极的记忆、想象和思维,刻苦学习和钻研,与教师密切配合,课余时间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开阔自己的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生必然学习成绩优秀。而那些人格不健康的学生,由于有着心理障碍,在认知的过程中,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所学专业和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学习的动力,其结果必然是对知识的获得或应用处于应付状态或者是认知活动不健全,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好。
健康人格可以促进人的思维和想象。思维是人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与思维和想象密切联系的。学生解决每天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凭借思维活动来实现的。想象是人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的,是和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活动相联系的。健康人格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促使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2.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情绪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情绪和动机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学习的收获,朋友的支持,家庭的团聚,使人感到愉快、兴奋和喜悦;而学习的失利,朋友的讥讽,亲人的争吵,使人感到沮丧、痛苦或愤怒。情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健康人格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知之深,爱之切”,深厚、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认识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窒息认识与创造的热情,使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
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或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来源于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人有生理的需要,如饥择食,渴择饮等,也有社会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等。人有物质的需要,如住房、交通工具等;也有精神的需要,如受人尊重的需要,求知和求美的需要等。正是在人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不同动机。动机具有性质和强度的区别,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意志与认知、情感有密切关系。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实现的。而人的意志的坚强或懦弱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建立在健康人格基础上的意志,才能构成人的稳定的不懈力量源泉。
3.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能力构成个体的心理特征,是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这种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正是由于人的能力和人格的差异,将人与人区别开来。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正是这些人格的差异,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使得不同人的能力大小和范围不同。健康人格可以增强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等。
三、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教育目标的要求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广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人们有健康人格来应对时代的变化,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因此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就学校教育来说,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20世纪70年代,人本心理学家提出了“选择性学校”的改革,就是要尽力培养健康人格。这项改革提出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决定学校的课程及管理;学生的发展应是表现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教师应尽一切努力保持学生心理发展的敏感性;重视以阐明和发展价值观形成的道德教育;培养感觉的意识、身体的意识和从动觉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进步的评价不应以固定的标准和目标作指导。⑥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观点,可以看到,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当然,作为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作为个体的人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智力、能力、体力、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等等。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是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构成了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同时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和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的。只有在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而协调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健康人格,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样说并不否认有些人,特别是社会的先进分子在社会环境不佳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人格完善。正因为此,才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来分析教育的功能,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以及变革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能力。英国教育学家纽曼在他的《大学的理想》中认为,“知识是一种心智状态和条件”。⑦因此,追求知识必然是一种精神追求,而精神追求的最大目的也在于精神本身。这种精神追求也意味着人格的力量在支撑着,形成精神本身内在的动力源。健康人格不仅来源于社会环境的熏陶,更来源于知识积累、技能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因此,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人格特质的。(作者简介:王传旭,淮南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注释:
①③④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47-452、429、438.
②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45.
⑤⑥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粹〔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70、277.
⑦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3.
(摘自:《教育研究》,2003.4.)
篇4: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不同特质人格的分析,归纳出了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认为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能力;提出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人格;健康人格;全面发展
人格(Personality)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人的认知能力特征、行为动机特征、情绪反应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程度、态度信仰体系、道德价值特征等构成人格。人格不仅控制着人的行为方式,而且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培养健康人格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其特征
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格特质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的形成更多的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童年经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①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作为个体存在的每一个人,其人格特质表现出个性化特征。按照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要理念。
当然,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特征非常复杂。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经历认知、情感、意志的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人格是贯穿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之中的,一般认为人格是由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等方面构成的,人格的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系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人格结构趋于相对稳定,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②达到稳定的人格结构也就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
在对人格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派别和研究成果,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人格特征的认识。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一个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趁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善。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
[1] [2] [3] [4] [5]
篇5: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不同特质人格的分析,归纳出了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认为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能力;提出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人格;健康人格;全面发展
人格(Personality)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人的认知能力特征、行为动机特征、情绪反应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程度、态度信仰体系、道德价值特征等构成人格。人格不仅控制着人的行为方式,而且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培养健康人格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其特征
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格特质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的形成更多的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童年经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①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作为个体存在的每一个人,其人格特质表现出个性化特征。按照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当然,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特征非常复杂。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经历认知、情感、意志的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人格是贯穿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之中的,一般认为人格是由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等方面构成的,人格的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系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人格结构趋于相对稳定,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
②达到稳定的人格结构也就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
在对人格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派别和研究成果,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人格特征的认识。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一个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趁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善。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
③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次理论模型:这个模型的最下层是“特殊反应水平”,为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误差因子;上一层是“习惯反应水平”,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属特殊因子;再上一层是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群因子;最上层是类型层,由特质形成,属一般因子。
④正是由于这些因子的不同,使不同人的人格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卡特尔经过长期艰苦工作,提出了人格特质结构理论,他测验出了16种人格特质: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好强性、乐观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控制性、紧张性。
⑤正是由于这些人格特质的不同,使得人存在着区别和差异。从这些人格结构、人格特质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格有积极与消极、健康与病态、成熟与幼稚之分,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人的积极、健康、成熟的人格。
什么是健康人格呢?通过对健康人格的研究总结出的模式有: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模式,罗杰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创造型的人”模式,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皮尔斯的“此时此地的人”模式,以及埃里克森的“自我整合的人”模式等。我们可以将健康人格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能有意识地控制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无意识的力量所驱使;第二,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第三,能立足于现实,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生活之中,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第四,具有紧张而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满足于平平淡淡的工作和生活,渴望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经历;第五,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热爱学习和工作,并乐于承担义务,情绪成熟健全,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态,生活充满了活力;第六,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乐于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过分顾虑他人的态度;第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能体谅他人的痛苦,并用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人,具有同人类共祸福的意识。
二、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认知活动、培养情感、增强能力而实现的。
1.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在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受人格控制和影响的。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不良人格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如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或应用,开始于感觉和知觉,获得什么知识,应用什么知识,往往与他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学习某个专业,某门课程,不同的学生由于其人格特征的不同,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同。有着健康人格的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所学的专业和开设的课程,进行积极的记忆、想象和思维,刻苦学习和钻研,与教师密切配合,课余时间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开阔自己的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生必然学习成绩优秀。而那些人格不健康的学生,由于有着心理障碍,在认知的过程中,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所学专业和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学习的动力,其结果必然是对知识的获得或应用处于应付状态或者是认知活动不健全,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好。
健康人格可以促进人的思维和想象。思维是人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与思维和想象密切联系的。学生解决每天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凭借思维活动来实现的。想象是人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的,是和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活动相联系的。健康人格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促使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2.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情绪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情绪和动机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学习的收获,朋友的支持,家庭的团聚,使人感到愉快、兴奋和喜悦;而学习的失利,朋友的讥讽,亲人的争吵,使人感到沮丧、痛苦或愤怒。情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健康人格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知之深,爱之切”,深厚、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认识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窒息认识与创造的热情,使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
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或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来源于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人有生理的需要,如饥择食,渴择饮等,也有社会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等。人有物质的需要,如住房、交通工具等;也有精神的需要,如受人尊重的需要,求知和求美的需要等。正是在人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不同动机。动机具有性质和强度的区别,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意志与认知、情感有密切关系。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实现的。而人的意志的坚强或懦弱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建立在健康人格基础上的意志,才能构成人的稳定的不懈力量源泉。
3.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能力构成个体的心理特征,是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这种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正是由于人的能力和人格的差异,将人与人区别开来。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正是这些人格的差异,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使得不同人的能力大小和范围不同。健康人格可以增强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等。
三、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教育目标的要求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广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人们有健康人格来应对时代的变化,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因此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就学校教育来说,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20世纪70年代,人本心理学家提出了“选择性学校”的改革,就是要尽力培养健康人格。这项改革提出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决定学校的课程及管理;学生的发展应是表现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教师应尽一切努力保持学生心理发展的敏感性;重视以阐明和发展价值观形成的道德教育;培养感觉的意识、身体的意识和从动觉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进步的评价不应以固定的标准和目标作指导。
⑥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观点,可以看到,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当然,作为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作为个体的人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智力、能力、体力、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等等。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是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构成了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同时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和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的。只有在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而协调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健康人格,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样说并不否认有些人,特别是社会的先进分子在社会环境不佳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人格完善。正因为此,才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来分析教育的功能,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以及变革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能力。英国教育学家纽曼在他的《大学的理想》中认为,“知识是一种心智状态和条件”。⑦因此,追求知识必然是一种精神追求,而精神追求的最大目的也在于精神本身。这种精神追求也意味着人格的力量在支撑着,形成精神本身内在的动力源。健康人格不仅来源于社会环境的熏陶,更来源于知识积累、技能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因此,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人格特质的。
培养健康人格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人格健全对学生的重要性。
1.有利于儿青少儿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
健全的人格要有良好的认知能力,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会影响孩子在生活中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幼儿可以说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会影响未来儿童甚至成人人格发展,所以儿童甚至从幼儿人格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和社会发展。
2.帮助孩子勇于面对困难。
一个人的一生不会永远顺利,难免会磕磕绊绊。这时,如果在苦难面前停下来,盲目懦弱,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短板。但面对苦难,还能继续前行,不怕风雨,这样性格的孩子,才能看到自己的彩虹。
因此,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性格,在未来的生活中轻松应对每一个困难。
3.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心态。
生活中会有很多不愉快甚至不公平的事情,这就要求孩子在处理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有正确的心态。我们应该学会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经常保持一颗正常的心,不要快乐或悲伤,这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全的个性,帮助孩子迈出融入世界的第一步。
社会可能会赞扬孩子的独立性。
二、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1.不要控制孩子,要引导孩子。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应该归属于自己,却不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这种做法看起来会让孩子聪明听话。事实上,它正在逐渐丧失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要求,长大后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试着让孩子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2.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事实上,当我们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更有耐心,能够实现同理心。当我们说每一句话时,我们应该考虑它是否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可以随意对待。真正尊重和理解孩子。
3.给孩子更多的爱。
为了让孩子变得优秀,家长会变得很严厉。凡事都严格要求孩子,还自称 :这样对他好。
然而,这种孩子长期处于这个状态,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强行自己离开这个不像家的家。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必须给孩子更多的爱。孩子们非常需要爱和触摸。我们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拥抱他,安慰他,而不是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急于批评甚至惩罚他。
个性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他的命运,健全的个性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根源之一,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注意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个性,为孩子的生活打开一扇美丽的门。
篇6:论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
论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
健康的现代人格研究是人格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它是对适应性的.正常人格的超越.马克思较早地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概念.人本主义思想家对健康人格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马克思的结论.潜能实现、创造力与独立人格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基点.是转型期培育健康的现代人格需要重点做好的几个方面.
作 者:石冬明 曲士英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3 “”(6) 分类号:B84 关键词:健康人格 现代人格 人本主义篇7:论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培养
论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培养
所谓人格,一般指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网络人格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网络交往的增加而逐渐形成的,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重要的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网络人格是现实人格的反映,又丰富和发展了个人的现实人格.
作 者:王生卫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宣传部 刊 名:北京教育(高教版) 英文刊名:BEIJING EDUCATION 年,卷(期):2002 “”(5) 分类号: 关键词:篇8: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当前大学生心理素养上的问题主要是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道德素养上的问题主要是自律性不强.因而必须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培养大学生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及道德自律能力.
作 者:邹兰香 作者单位: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07 刊 名: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3 8(3) 分类号:B82 B848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人格 适应能力 耐挫能力 自律能力篇9: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培养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轨迹和人格特点,阐述了影响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因素及其意义.高校教育工作者正确把握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要求,对于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必要的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和发展.
作 者:吉鸿 作者单位: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发展 轨迹 特点 培养途径篇10:论自我的统一功能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论自我的统一功能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本文通过全面回顾西方人格理论家关于自我与人格健康关系的理论观点,认为不同理论流派的人格心理学家都主张:(1)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要素;(2)自我对其内部以及对经验具有统一功能;(3)自我的统一状态是人格健康程度的`标志。因此,形成一个积极、统一的自我概念系统就成为在人格教育乃至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中心目标。
作 者:邓成琼 张锋 DENG Cheng-qiong Zhang Feng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1 2(1) 分类号:B849 关键词:自我 健康人格 自我的统一功能★ 人格座右铭大全
★ 论大五人格模型与人才测评的关系及其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
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合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