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lal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考虑气动弹性变形影响的跨声速机翼设计方法研究,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考虑气动弹性变形影响的跨声速机翼设计方法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考虑气动弹性变形影响的跨声速机翼设计方法研究
考虑气动弹性变形影响的跨声速机翼设计方法研究
根据气动-结构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发展了一种考虑气动弹性变形影响的跨声速机翼CFD设计方法.设计实践表明,采用适当的结构弹性模型,方法可以在计及机翼静弹性变形影响的情况下设计出压力分布收敛于指定目标的新机翼,因此在跨声速机翼型架外形的设计和吹风模型的真实外形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作 者:詹浩 华俊 张仲寅 Zhan Hao Hua Jun Zhang Zhongyan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072 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年,卷(期):1999 17(3) 分类号:V211.41 关键词:一体化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 气动弹性 跨声速机翼篇2:考虑气动弹性影响的机翼气动外形设计研究
考虑气动弹性影响的机翼气动外形设计研究
采用三维Euler方程为控制方程,耦合静气动弹性平衡方程,进行机翼静气动弹性数值模拟;在机翼静气动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Takanashi余量修正方法对三维大展弦比机翼进行气动外形反设计,以确定机翼的型架外形.以某型支线飞机的大展弦比机翼为算例,进行了静气动弹性数值模拟和机翼型架外形设计研究,设计结果表明发展的.机翼静气动弹性数值模拟和型架外形设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作 者:程诗信 詹浩 朱军 CHENG Shi-xin ZHAN Hao ZHU Jun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研究室,陕西,西安,710072 刊 名:航空计算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COMPUTING TECHNIQUE 年,卷(期):2008 38(2) 分类号:V211.41 关键词:Euler方程 静气动弹性 反设计 型架外形篇3:基压对跨声速涡轮叶栅尾迹损失影响的研究
基压对跨声速涡轮叶栅尾迹损失影响的研究
跨声速涡轮尾迹损失是叶栅损失的主要部分,它大约占总损失的三分之一.跨声速尾迹气流是十分复杂的.必须要了解其基本的气流流动模型.目前计算损失的方法大多是根据经验的公式,但这个方法限制了计算损失的准确性.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基压和损失,基压和反压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就是利用超、跨声速平面叶栅风洞在近二十年中所做的叶栅试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寻找出基压对反压和基压对损失的简便的经验公式,为叶型设计的气动计算提供叶栅损失系数和叶片表面马赫数分布的预估.
作 者:姜正礼 刘志刚 凌代军 作者单位: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刊 名:航空科学技术 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V2 关键词:基压 跨声平面叶栅 叶栅尾迹损失篇4:基于遗传算法和空间推进方法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和空间推进方法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设计研究
将遗传算法(单目标遗传算法GA和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NCGA)与高效、高精度的空间推进方法--SSPNS(Single-Sweep Parabolized Navier-Stokes Algorithm)流场计算方法相结合,对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气动优化设计研究.在单目标优化设计中以巡航点(Ma=7.0)的总压恢复最大为设计目标,多目标设计中则在巡航点分别考察了总压恢复最大-压升最大两目标模型、总压恢复最大-压升最大-阻力系数最小三目标模型.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单目标设计使得总压恢复有明显提高;多目标优化设计所得的Pareto最优前沿为设计者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为了兼顾巡航点和加速爬升段的综合性能,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进气道进行了多点优化设计,并开展了基于等动压弹道的`设计点选择问题初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若将设计点选在Ma=6.5左右,则进气道的综合性能较好.
作 者:陈兵 徐旭 蔡国飙 CHEN Bing XU Xu CAI Guo-biao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宇航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STRONAUTICS 年,卷(期):2006 27(5) 分类号:V434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空间推进算法 Pareto最优前沿篇5:基于单历元方法研究汶川8.0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同震变形影响
基于单历元方法研究汶川8.0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同震变形影响
本文基于BERN5.0软件的动态计算功能,首先验证了GPS连续运行站观测数据单历元计算的可靠性,将其应用到汶川地震当天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全国29个连续运行站在地震前后30分钟的瞬时变化,获得了相应的同震变形,重点研究了泸州、西安、北京房山等站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前后,各连续运行站监测到了明显的震间变形.
作 者:李志才 张鹏 蒋志浩 武军郦 LI Zhi-cai ZHANG Peng JIANG Zhi-hao WU Jun-li 作者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大地测量部,北京,100044 刊 名:测绘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9 34(5) 分类号:P223 关键词:BERN5.0 单历元 动态 同震变形★ 论文课题研究方法
★ 教学设计研究
考虑气动弹性变形影响的跨声速机翼设计方法研究(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