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天没好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地震诱发山洪形成机理与评估指标初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地震诱发山洪形成机理与评估指标初探,供大家参考。
- 目录
篇1:地震诱发山洪形成机理与评估指标初探
地震诱发山洪形成机理与评估指标初探
地震诱发山洪是危害极大的地震次生灾害之一.国内外大量的野外现场调查与研究表明,地震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在山区河流广泛发育.滑坡堵江堰塞湖存在坝体的渗透变形、稳定性、不均匀沉降和砂土液化等工程地质问题的'同时,还存在水力学与河床演变的科学技术问题.本文从地震诱发山洪形成机理初步分析出发,对堰塞湖诱发山洪评估指标进行初步探索.包括堰塞湖排险泄洪明渠粗化保护层形成过程及“拟混凝土”形成务件研究;堰塞湖排险泄洪明渠粗化保护层破坏条件;堰塞湖排险泄洪明渠动态平衡水力几何形态;堰塞湖排险泄洪明渠从下游出口开始的溯源冲刷过程及动态平衡纵横剖面.建议进一步的研究目标是:制订确保堰塞湖安全平稳泄洪排险的指标体系:确定堰塞湖排险泄洪明渠粗化保护层形成与破坏条件的定量化方法;确定堰塞湖下游人员安全避险撤离的时机与优化方案;因势利导,对堰塞湖进行分类重建,为制订<地震地质灾害堰塞湖排险技术规范>提供成套技术的科学支撑.
作 者:曹叔尤 刘兴年 黄尔 杨克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电学院,成都,610065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RU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34(6)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地震 山洪 机理 评估指标篇2:地震诱发滑坡的危险性分析与预测
地震诱发滑坡的危险性分析与预测
结合地震滑坡的特点和相关文献研究,介绍了地震力的分析方法、地震滑坡的机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场点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原则.将两种地震诱发滑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滑坡危险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地区(川、滇、甘、陕、新疆等省区)及中国台湾地区,随预测年限的.增加场地的地震滑坡危险性也随之增高,地震崩塌滑坡的危险区域明显加大.
作 者:徐桂弘 XU Gui-hong 作者单位: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6 刊 名:内陆地震 ISTIC英文刊名:INLAND EARTHQUAKE 年,卷(期):2008 22(2)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滑坡 地震危险性 地震滑坡机理篇3:地震形变与声学前兆机理研究
地震形变与声学前兆机理研究
对0-10kHz频率范围内的弹性振动产生机理进行研究,采用地声观测方法试验并分析了在地震发生前的最后阶段,远离地震发生地的近表层局部形变过程的特点,以及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内地声噪音产生的机理.研究表明,在地震发生之前几个昼夜期间,远离地震发生地,由于摩擦所引发的高强度地声辐射,可以作为重要信息对地震进行综合预报.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山东科学 英文刊名:SHANDONG SCIENCE 年,卷(期):2009 22(5) 分类号:P315.72 关键词:地震 形变 声学前兆篇4:酸雨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具体实施方案
酸雨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具体实施方案
摘要 : 一般地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目前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对酸雨形成机理进行简述,详细阐述了酸雨的危害,并提出了对酸雨防治对策。 关键词 : 酸雨;形成机理;酸雨危害;防治对策
在没有大气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降水酸度主要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碳酸组成,其pH值大约在5.6-6.0之间,因此,一般地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随着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燃料消耗逐年升高。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目前亚洲SO2和NOx的排放量现在已经超过北美和欧洲,在五大洲中位居第1,因此,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
1 酸雨及其形成机理
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形成酸雨的物质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气溶胶等。这些污染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聚积,就使降水酸化。许多资料表明,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酸雨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过程:
(1) 水蒸汽冷凝在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等的凝结核上;
(2) 形成云雾时,SO2 、NOx 、CO2 等被水滴吸收;
(3) 气溶胶颗粒物质和水滴在云雾形成过程中互相碰撞、聚凝并与雨滴结合在一起;
(4) 降水时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被冲洗进雨中。
大气中的酸性化学物质溶于雨水中,雨就会变成酸性。造成雨水酸化的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自然物质,,二为人为物质。前者,如火山喷发出大量的硫化物、动植物分解产生有机酸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由于是弱酸性,所以对生态环境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后者为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等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性物质,使得雨水的pH 值降低,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所谓的“酸雨”。其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SO2 + H2O = H2SO3 (1)
2H2SO3 + O2 = 2H2SO4 (2)
2NO + O2 = 2NO2 (3)
2NO2 + H2O = HNO3 + HNO2 (4)
2HNO2 + O2 = 2HNO3(5)
2 酸雨的危害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科学家将酸雨称作“空中死神”、“看不见的杀手”。在近几年中,德国酸雨危害面积也增加了6 倍。瑞典9 万个湖泊中有2 万个因酸雨污染已经或正在成为“死湖”,鱼、虾等水生生物绝迹。这种情况在加拿大、西欧、北欧等地区也都有出现。据估计,美国和加拿大每年因酸雨造成的农业损失达160 亿美元。欧洲大约有6500 万km2 的森林遭到酸雨污染危害,中欧有100 万km2 的森林枯萎死亡。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系统的危害
湖泊的酸化是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的主要方面。酸雨直接降入湖水内或河内再流或降落到植被上,雨水冲刷形成径流,注入河湖或渗入土壤,进入地下水,再流入湖内。最终导致湖泊酸化。湖水pH 值在5.0~6.5 之间的弱酸性时,鱼卵难已孵化,鱼苗数量减少,有很多种鱼类及生物将无法生存而消失;当湖水pH 值低于5.0 时,大多数鱼类不能生存;当降至4 时,几乎所有的.有机体(如微生物) 都将死亡。所以湖水酸化,水生生物种群将减少,并且从生态食物链角度来看,湖泊酸化,会逐渐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一层层地被破坏。
海岸水域受酸雨的威胁也同样严重。酸雨中的氮是海洋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诱因,使海藻大量繁殖,并迅速达到使其他海洋植物和动物呼吸不到氧气,照不到阳光从而鱼类大量死亡,海洋水质严重恶化。
另外酸雨促进了地壳中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的溶解。正常的情况下这些重金属是不溶解而无害的,但在酸性溶液反应之下,它将溶于水中,不仅毒害生物的成长,在食物链中富集后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地下水所受到的影响也同样严重。酸雨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的水中铝、铜、锌、镉等有毒及有害重金属的含量比普通中性地下水中高很多倍,如果人类饮用这样的地下水,这些重金属在人体内累积的话将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使土壤中的活性铝增加。酸化后,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植物长期过量地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②导致土壤营养元素的流失。酸雨还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如K、Na 、Ca 、Mg 等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③酸化的土壤极大地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
(2) 酸雨的社会危害
在人文生活方面,,酸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料与人类健康的破坏上,酸雨能通过直接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破坏建筑物(包括历史和文化古迹,雕塑),金属,油漆涂层等各种物料;因此,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酸性的地下水侵蚀输水管,引起了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上的问题。酸雨不但侵蚀人类物料,损害国民经济,甚至危及到了人类文明。主要体现在雕塑、壁画等文化遗产,酸雨可以严重腐蚀建筑材料,造成缺损,还可使油漆泛白、,褪色。给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带来许多麻烦,缩短粉刷装修的时间周期。有不少酸雨使文物面目皆非,碑林文字模糊不清的例子。
(3) 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一方面,酸性气体引发人类呼吸系统的损伤疾病;另一方面,饮用水的污染让人类面临生命之源的殆尽。酸雨带来的酸性大气,会严重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在酸污染严重的地区,呼吸系统病人死亡率增大,老人、儿童的生命难以保障。即使普通人的身体也会遭到很大的损伤。据资料介绍,酸雨可能会导致人的“秃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引起呼吸方面的问题,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等;另外,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以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及动物的组织吸收,逐渐累积起来,将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例如,累积在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汞与脑损伤和神经混乱有关系,铝与肾脏疾病有关。
3 防治对策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使用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
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2】,其对策如下:
(1) 健全环境法规,控制工业污染源和汽车污,染源的排放总量,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用法律手段促使排放源实施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先后制定了防止酸雨,减少SO2 和NOx
排放量的法规,在减少SO2 和NOx 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如美国不许新建大型火力发电厂以及限制燃煤发电厂的排放量的作法,使美国SO2 的排放量减少了一半。
(2) 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技术,从源头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为了减少酸雨形成源,改变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改造供热方式,大力开发并利用无污染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酸性气体的排放量,长期持续使用,对环保十分有利。用核电站来发电也可减缓酸雨的污染。用甲醇代替汽油,降低NOx 的排放。燃煤电厂等二氧化硫排放源,可通过逐步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的使用量,改变供热方式、利用工厂的余热实行集中供热等方法来减少。饮食服务行业必须使用燃油、燃气、电或者固硫煤及其它清洁能源,禁止原煤散烧;要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保证使用期间正常运行,禁止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油烟;不得在露天燃用煤炭、木材加工食品。
(3) 积极开发新型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从末端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国家应大力发展研究新型锅炉及电厂的低能耗、低运行费用的FGD (烟气脱硫) 技术及脱硝技术,从末端保证酸性气体的达标排放及达到总量控制要求。
(4)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我国于2000 年10 月正式加入了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常规阶段运行。正式拉开了酸沉降实质性防治工作国际间合作的序幕。建立大气及酸雨自动监测系统,配备网络及数据库系统,从而使环境管理者能随时监测当前的大气中的SO2 和NOx 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情况,了解酸雨的状况并预测其时空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5) 加大环境管理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取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
业,使用锅炉的企业必须安装脱硫除尘设施,汽车要求安装尾气净化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6) 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促进全民共同参与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全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防治酸雨,如采用使用型煤、节约用电、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SO2 和NOx 的排放。
4 结语
从我国的酸雨分布区来看,酸雨一是集中在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二是集中在经济欠发展地区。前者的重要因素在于人类活动的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所以应该侧重于汽车尾气的处理,城市的合理交通规划,以及能源改造。后者的重要因素在于人民急切渴望摆脱贫困,而采取环境换温饱的做法,目前一味的查禁和单调的宣传是无力的,能够真正的让该地区的人民走上不但环保而且赚钱的致富之路才是根本解决之法。
参考文献:
【1】解海卫,张艳,尹连庆.酸雨研究的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Vol.27 增刊,2004
【2】曹江仁.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 ,23 (4) :6 - 8
篇5:浅析山洪泥石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论文
浅析山洪泥石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论文
1引言
山洪和泥石流是山区小流域水土物质快速输移过程,暴发突然,破坏力强,往往造成毁灭性灾害。活跃的地质构造、巨大的地形高差、季风气候带来的丰沛降雨、密集的人口分布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的组合与叠加,使得山洪和泥石流广泛发育于约占中国陆地面积2/3的山地,频繁成灾,损失巨大,严重威胁广大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根据国家防洪抗旱总指挥部统计,全国2058个县(市)有山洪和泥石流分布,分布区面积达487万km2,受威胁人口达到5.7亿人。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山洪泥石流就造成1765人死亡和失踪,4321间房屋毁坏,22667人无家可归;2013年7月10日前后的降雨过程导致都江堰、汶川、北川等10个县(市)暴发大范围群发性山洪和泥石流,导致2.1×104km2范围内269个乡镇、118.7×104人受灾,毁坏房屋6975间,直接经济损失114亿元,共造成100死亡;2013年8月16日辽宁清原特大型山洪灾害造成7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6.34亿元。据涂勇等人统计(2013),2013年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发生了181起造成人员死亡的山洪灾害事件,死亡774人,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例为72.4%;近十多年来,全国因山洪和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占比高达70%~90%,成为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
2基于动力过程的风险评估
基于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基于灾害动力过程认识进行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
2.1山洪泥石流动力过程
山洪和泥石流都是水沙混合体在沟道中的快速运动过程。其形成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过程:①降雨在集水区产流并迅速汇聚形成沟道洪水;②水流冲蚀裹挟沟道内的松散固体物质形成泥石流;③在其沿着具有滑坡崩塌体堵塞段沟道的流动过程中,存在物质和能量暂时蓄积与瞬间释放过程,使得洪水或泥石流规模增大(Cui,Zhouetal,2013a);④山洪和泥石流在较陡的沟道中高速运动,具有强烈的侵蚀冲刷能力和泥沙携带能力,侵蚀沟床并携带松散物质,不断补给物质而增大规模,随着物质和能量不断积累,最后形成具有较大破坏能力的洪流。山洪和泥石流形成发展的四个关键过程为:地表产流流量激增过程,土体破坏物质供给激增过程,沟道堵塞体级联溃决流量放大过程和动床侵蚀规模增大过程。
2.2山洪泥石流数值模拟
流速是确定山洪和泥石流冲击破坏作用的关键参数,流深反映其淤埋或淹没程度。依据山洪和泥石流运动方程,通过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山洪与泥石流的危害范围、以及致险范围内流速和流深的时空分布,从而可依据动力参数确定其危险性。
2.3基于动力过程的危险性分析
山洪致灾作用主要有:水位陡涨导致的淹没危害、携带大量泥沙产生的淤埋危害、水流对构筑物基础的冲蚀。泥石流致灾作用主要有对承灾体的冲击、淤埋和冲蚀作用。冲蚀作用是山洪和泥石流作用在具体建筑物上的危害方式,在对具体工程结构体的安全性分析时需要精确计算,在进行不针对具体结构体安全性计算而主要描述灾害的危害能力时,为了简化计算,可以暂时不考虑冲刷作用,只考虑冲击作用、淤埋作用和淹没作用。
2.4基于动力过程的易损性分析
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易损性分析是对承灾体抗灾能力的综合分析。承灾体易损度大小取决于承灾体对山洪、泥石流作用的敏感程度,通常用承灾体的价值(或数量)及其脆弱性指数来表示。承灾体的易损度可以描述为:
V=V(u)×C(9)
式中:V为承灾体的易损度;V(u)为承灾体的综合价值;C为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值。
2.5风险评估与风险制图
(1)风险度计算
山洪和泥石流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定性或定量计算,其结果可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用于指导灾害风险处置与决策等。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灾害风险的定义(UNDHA,1992)计算每个评估单元的风险值:
R=H×V(12)
式中:R为评估单元的风险性指标值;H为评估单元的危险性指标值;V为评估单元的易损性指标值。在计算以前,式(12)中各类指数均需经过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方法如下:
H'=(H-Hmin)(Hmax-Hmin)V'=(V-Vmin)(Vmax-Vmin)(13)
式中:H'是危险度的归一化值,H是危险度指标值,Hmax和Hmin分别为最大危险度值和最小危险度值;V'为易损度的归一化值,V为易损度指标值,Vmax和Vmin分别为最大易损度值和最小易损度值。
(2)风险分级
计算出每个评估单元的风险值以后,还需要对风险度进行等级划分。危险度、易损度和风险度计算值的分级方法通常有等间距法、分位数法、标准差法和自然断点法。其中标准差法适用于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的数值;而等间距法、分位数法和自然断点法均具有较好制图效果,得到广泛应用。风险分级时,依据灾害风险特征,选取适合的分级方法寻找数据集的自然转折点和特征点对评估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结合风险管理的目标,一般将风险度划分为高度风险、中度风险、低度风险和微度风险四个等级。
(3)风险制图
山洪和泥石流风险制图过程中,风险度分布、风险等级、风险区位置是风险制图中的关键因素。以危险性与易损性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应用GIS的地图代数功能进行栅格数值计算,获得研究区风险度分布,用不同颜色表示各风险等级,合并相同风险级别的栅格单元,结合ArcGIS多边形构面方法,完成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分区图。
2.6研究实例——清平场镇泥石流风险评估
清平场镇位于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山区。2010年“8.13”泥石流在清平场镇形成了长3.5km,宽400~500m,平均厚度约5m(最大厚度超13m),总土石方量约600×104m3的淤积区。泥石流造成7人遇难,5人失踪,33人受伤;379户房屋严重受损,占总户数的20.9%,其中,205户房屋全部淹没,75户房屋部分淹没,99户房屋进水。
3风险管理
3.1山洪泥石流风险管理内容
灾害风险管理(disasterriskmanagement)是在对灾害风险形成过程与机理(致灾体成因、力学机理、运动规律、成灾机制)系统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灾害的物理特性及其成灾特点,评估可能产生的灾害风险,采用适宜的风险调控措施(预案、预防、预警与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风险和可能损失的手段。它贯穿于灾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涉及防灾、备灾、预警、响应(应急和救助)、处置(治理)和恢复/重建等内容,是在以往灾害防治理念基础上发展的一项自然规律与人类认知、工程技术与社会管理融合的系统工程。
3.2风险处置对策
本文重点讨论基于山洪、泥石流动力过程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风险处置对策,主要包括:基于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预测、科学合理的临灾预案和灾害防治工程方案。
(1)基于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预测
通过山洪、泥石流的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山洪和泥石流的致险范围内流速和流深的时空分布,确定其危险性。通过危险区内不同位置、不同类型承灾体的综合抗灾能力调查分析,确定易损度。在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不同强度和频率山洪、泥石流可能危害的区域与潜在风险损失,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编制风险图。根据调查的山洪、泥石流堆(冲)积扇形态与危害特征,以山洪和泥石流主流线为沟口堆积扇中轴线,可通过极坐标的形式来表达堆(冲)积扇上承灾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可能的风险,预测山洪和泥石流在不同等级风险区内灾害损失,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与防灾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合理的临灾预案
山洪和泥石流灾害临灾预案要求:一要调查确定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的基本情况,包括灾害危险区、风险等级等;二要针对不同风险级别区,制定灾害的应急措施,明确不同危险等级灾害点监测内容、巡查要求、预警方式、临灾抢险救灾措施、疏散撤离路线等;三要明确组织指挥机构和抢险救灾队伍,公布责任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四要明确灾害应急队伍人员分工与职责。临灾预案需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综合演练等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对临灾预案的知晓度,要采用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挂图、影像、卡片等)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社区防灾减灾,认真贯彻落实临灾预案,加强群测群防和群专结合的减灾管理,落实联防机制。
(3)建立灾害综合防治工程方案
山洪和泥石流灾害防治是对一个流域内水—土物质的综合调控。根据流域灾害发育规律和运动特征,提出了“坡面防护—支沟的稳坡固沟—主沟的拦挡调节—沟口的排导防护”的基于物质与能量过程调控的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具体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通过改善地表产汇流条件,减少降雨过多渗入土层,控制坡面产流和汇流过程,消减沟道洪峰,从而控制流水侵蚀动力作用;通过稳定坡脚和坡体,防治滑坡崩塌产生,减少固体物质供给;通过沟道拦挡和排导,减小泥石流的规模和破坏作用,减轻灾害风险。
3.3社区风险管理
目前,社区参与式灾害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灾害管理模式,这种“自下而上”的灾害管理体制,重在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认知、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兵库行动框架协议》指出了社区减灾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利用知识、创新和教育建立一个安全的、在各个层面对灾害具有适应力的.文化(UN/ISDR,2005)。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的挑战之一是保持社区层面防灾减灾的持久化(Mano,2011)。因此,如何建立长效的社会参与激励机制,营造居民自觉参与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文化氛围,探索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型和发挥风险社区居民自觉性的“自下而上”型相结合的社区参与式灾害风险管理模式,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重要课题。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1)认识山洪和泥石流形成过程与机理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山洪和泥石流的演化过程,阐述了四个关键形成演化过程:即地表产流流量激增过程、土体破坏物质供给激增过程、沟道堵塞体级联溃决流量放大过程和动床侵蚀规模增大过程。
(2)山洪和泥石流风险评估分为区域评估与灾点评估。区域风险评估对具体灾点的详细信息反映不足,评估结果难以满足一个具体灾害点的临灾预案和工程设计需求。针对灾点减灾需求,依据具体灾害的物理力学性质,考虑灾害的动力过程,分析灾害体动力过程和灾害体与承灾结构体动力响应,介绍了灾害危险性分析与承灾体易损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灾点的风险值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建立了基于动力过程的山洪、泥石流风险评估方法。
(3)阐述了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的定义与主要内容,重点讨论了包括灾害风险预测、临灾预案、灾害防治工程方案等内容的基于山洪、泥石流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处置对策,提出基于社区的参与式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基于山洪、泥石流动力过程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4.2讨论
(1)本文在分析山洪和泥石流动力过程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了基于动力过程的山洪、泥石流风险评估方法,可以直接服务于居民点建设与防灾规划,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然而,山地灾害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近期才得到重视,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基于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
(2)科学合理的灾害风险管理可以较好地协调人与山地环境的关系,增强人类适应与抗灾能力,合理规划风险区并利用灾害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目前还存在山区经济与教育水平不高、社会参与减灾积极性不够、社区减灾综合协调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随着高强度人类活动而出现的灾害危险区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的增加,加强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理论方法的研究,提高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有效降低特大灾害所造成的风险,是中国山洪和泥石流减灾的重要课题。因此,可操作的基于灾害动力过程评估与风险管理方法将会在社区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 重点指标分析范文
★ 高原的形成
地震诱发山洪形成机理与评估指标初探(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