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沉沉的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蛛网奥秘新探》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蛛网奥秘新探》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蛛网奥秘新探》阅读答案
1.简答下面题目。
(1)介绍对蛛网奥秘新的探索,为什么要以圆珠为例呢?说说你的理解。(2分)
(2)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蛛丝形成的过程。
2.蛛网是由哪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的?这两种类型的蛛丝分别起什么作用?
3.科学家对蛛网奥秘新的发现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在下面。
篇2:《蛛网奥秘新探》阅读答案
1(1)圆蛛是最常见的一种蜘蛛。或:圆蛛是最常见的一种蜘蛛,有代表性。
(2)在蜘蛛体内有一种呈液体状的骨蛋白:骨蛋白排出体外遇到空气后便硬化为丝。或:蛛丝是一种骨蛋白,在蜘蛛体内呈液体状,排出体外遇到空气后便硬化为丝。
2.干丝和湿丝。干丝的作用是:组成框架,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湿丝的作用是:编织猎网。
3.发现了蜘蛛湿丝的独特构造。或:发现蜘蛛的湿丝并不是单丝。湿丝上布有一滴滴细小的珠状胶粘液体,每一滴珠状体内都含有一卷丝线。可以松开伸直,也会弹回,恢复成线圈。(3分)
篇3:《蛛网奥秘新探》阅读答案
天生蜘蛛是人间的一幸。要是没有那么多的蜘蛛,蚊、蝇及一些令人烦恼的虫子将会异常猖撅。据估计,英国的蜘蛛一年之中消灭的昆虫,总重量要大于全体英国人的体重。世界上大约有4万种蜘蛛,七大洲均有分布。大多数的蜘蛛以网立世,凭勤劳和猎技度日。蛛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似笼、似棚、似钟、似吊床的都有;有圆形的网,也有矩形的和三角形的网。蛛丝是一种骨蛋白,在蜘蛛体内呈液体状,排出体外遇到空气后便硬化为丝。最细的蛛丝只有 1/l000000英寸粗,然而它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般柔弱,和蛛丝同样粗细的钢丝远没有蛛丝结实。蛛网是一种奇妙的天然艺术结晶,不少研究人员都企望着能透过那晶莹的蛛丝看到一些新的科学奇观。
如今,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蛛网研究上又有了突破。圆蛛是常见的一种蜘蛛,它常在园子里、树木间结网。这种蛛网由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即干丝和湿丝。网的外沿牵引线和放射状的半径线是干丝,它们基本上不具粘性,只是组成一个大框架,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牵引线很粗,可称为主导索。在这个骨架上的那一圈一周的螺旋线是湿丝,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粘滞性,而且也极富弹性,这是一种真正的猎网。蛛网正中心的那一小块地方不具粘滞性,那是蜘蛛休息的地方。干丝弹性不大,经过拉长,长度增加约20%时,它就会断裂。湿丝则大不一样,长度增加三倍,它仍然可以弹回,恢复原状。因此,落网的蚊蝇之类是很难破网而逃的。湿丝为什么具有那么好的弹性呢?科学家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蜘蛛的湿丝并不是单丝。湿丝上布有一滴滴细小的珠状胶粘液体,它的成分 80%是水,其余为氨基酸、油类、盐的混合物。更令人惊奇的是,每一滴珠状体内都含有一卷丝线。当蛛网上的猎物挣扎时,那一卷卷丝线随之松开伸直,这就大大增加了丝线的长度。当猎物被网征服以后,蛛丝仍会弹回,又成了线圈。具有独特构造的蛛丝,堪称是一种精巧绝伦的弹簧。可以预料,这一蛛网奥秘的新发现,将会给仿生学带来贡献。
篇4:《蛛网奥秘新探》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蛛网奥秘新探》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天生蜘蛛是人间的一幸。要是没有那么多的蜘蛛,蚊、蝇及一些令人烦恼的虫子将会异常猖撅。据估计,英国的蜘蛛一年之中消灭的昆虫,总重量要大于全体英国人的体重。世界上大约有4万种蜘蛛,七大洲均有分布。大多数的蜘蛛以网立世,凭勤劳和猎技度日。蛛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似笼、似棚、似钟、似吊床的都有;有圆形的网,也有矩形的和三角形的网。蛛丝是一种骨蛋白,在蜘蛛体内呈液体状,排出体外遇到空气后便硬化为丝。最细的蛛丝只有1/l000000英寸粗,然而它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般柔弱,和蛛丝同样粗细的钢丝远没有蛛丝结实。蛛网是一种奇妙的天然艺术结晶,不少研究人员都企望着能透过那晶莹的蛛丝看到一些新的科学奇观。
如今,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蛛网研究上又有了突破。圆蛛是常见的一种蜘蛛,它常在园子里、树木间结网。这种蛛网由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即干丝和湿丝。网的外沿牵引线和放射状的半径线是干丝,它们基本上不具粘性,只是组成一个大框架,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牵引线很粗,可称为主导索。在这个骨架上的那一圈一周的螺旋线是湿丝,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粘滞性,而且也极富弹性,这是一种真正的猎网。蛛网正中心的那一小块地方不具粘滞性,那是蜘蛛休息的地方。干丝弹性不大,经过拉长,长度增加约20%时,它就会断裂。湿丝则大不一样,长度增加三倍,它仍然可以弹回,恢复原状。因此,落网的蚊蝇之类是很难破网而逃的。湿丝为什么具有那么好的弹性呢?科学家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蜘蛛的湿丝并不是单丝。湿丝上布有一滴滴细小的珠状胶粘液体,它的成分80%是水,其余为氨基酸、油类、盐的混合物。更令人惊奇的是,每一滴珠状体内都含有一卷丝线。当蛛网上的猎物挣扎时,那一卷卷丝线随之松开伸直,这就大大增加了丝线的长度。当猎物被网征服以后,蛛丝仍会弹回,又成了线圈。具有独特构造的蛛丝,堪称是一种精巧绝伦的'弹簧。可以预料,这一蛛网奥秘的新发现,将会给仿生学带来贡献。
阅读题:
1.简答下面题目。
(1)介绍对蛛网奥秘新的探索,为什么要以圆珠为例呢?说说你的理解。(2分)
(2)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蛛丝形成的过程。
2.蛛网是由哪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的?这两种类型的蛛丝分别起什么作用?
3.科学家对蛛网奥秘新的发现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1(1)圆蛛是最常见的一种蜘蛛。或:圆蛛是最常见的一种蜘蛛,有代表性。
(2)在蜘蛛体内有一种呈液体状的骨蛋白:骨蛋白排出体外遇到空气后便硬化为丝。或:蛛丝是一种骨蛋白,在蜘蛛体内呈液体状,排出体外遇到空气后便硬化为丝。
2.干丝和湿丝。干丝的作用是:组成框架,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湿丝的作用是:编织猎网。
3.发现了蜘蛛湿丝的独特构造。或:发现蜘蛛的湿丝并不是单丝。湿丝上布有一滴滴细小的珠状胶粘液体,每一滴珠状体内都含有一卷丝线。可以松开伸直,也会弹回,恢复成线圈。(3分)
篇5:道德理想新探阅读答案
道德理想新探阅读答案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有联系的一面。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以恩格斯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不同。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学理想的。
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比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现。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其三,一定的社会理想产生之后,只有被实践的人们所理解、接受,成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时,才会变成人们实践中的真实理想。如果一种社会理想没有转化为该阶级成员的道德理想,那么这种社会理想还停留在认识领域。道德理想使社会理想更接近于实践。正因为如此,人类历史上革命阶级在斗争中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有浓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和丰富的道德理想内容。
道德理想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暂时还不能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由此产生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否定剥削、否定不劳而获等。但是现实中还有更高的道德理想标准,如不计报酬、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准则具有规范的、现实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理想标准则具有崇高的、理想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道德价值大小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准则,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理想标准。可以说,道德规范准则是道德理想标准的前提和基础:道德理想标准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反映了道德行为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肖群忠《道德理想新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就是道德理想,它含有还不能被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遵照实行的比较高的道德要求。
B.道德理想包含着一定社会阶级和它的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它与一定阶级的社会理想相联系。
C.-定的阶级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等同于社会理想,它包含着对未来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预见。
D.恩格斯认为,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一回事,它反映出的未来社会观念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一致的方面,和社会理想相吻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德理想注重未来社会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而社会理想更注重未来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内容的构想设计。
B.道德理想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而与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它的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都显得不足。
C.道德理想需要人们先理解接受,化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道德理想在现实中有一个转化为社会理想的过程。
D.道德理想标准高于道德规范准则,它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的性质,社会上多数人能接受“按劳取酬”却不能奉行“不计报酬”就证明丁这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在内容上着重点不同,在形成过程上有先后之分,在实践途径上道德理想更接近于实践。
B.革命阶级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带有道德理想色彩,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就是明证。
C.既然空想社会主义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那么可以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有超前的科学预测,与科学社会主义重合度极高。
D.承认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联系,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前者代替后者;承认二者的差别,则要求人们注意发挥后者在实现前者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3分)C(“等同于”表述错误,原文为“主要是指”)
2.(3分)C(“道德理解”与“社会理想”关系理解错误。)
3.(3分)C(“科学预测”分析有误。)
篇6:《指纹的奥秘》阅读答案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不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型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4个月便开始产生,到第6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成大人时,指纹只不过变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你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抓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做“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100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的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阅读题:
1、第1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B、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
C、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D、下定义、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
2、指纹的种类有
3、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4、第4段的作用是
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指纹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2、半型纹、箕型纹、弓型纹。
3、指纹的类型和用途。
4、引起人们的兴趣,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奥秘。
5、①感觉物体的冷热软硬;②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③作图章;④利用指纹破案;⑤查打疾病。
篇7:指纹的奥秘的阅读答案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別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著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A.______ B.______ C.______
2.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別指代什么?
4.请分別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
5.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
答案:
1、由于,虽然,但。
2、①作诠释,②分类別,③打比方。
3、“这一特性”: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它”:指纹。
4、第一段: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第二段;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5、当图章;借助指纹破案;研制出“指纹锁”。
篇8:冬眠的奥秘阅读答案
冬眠的奥秘(张劲硕)(15分)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韵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l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和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得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xx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l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6.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7.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
8.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9.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0.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1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3分)
1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你知道哪些写动物的古诗?请写出连续的两句:,。(2分)
阅读答案:
6.(2分)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一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7.(2分)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或“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8.(3分)不能。“几乎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太绝对,和实际情况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9.(3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3分)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或“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③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11.(2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篇9:神木的奥秘阅读答案
世界上的木材有软有硬,人们把坚硬无比的木材称为“神木”。神木生长在俄罗斯西部活罗涅日市郊外。说起它的神奇之处,还得从300多年前发生的一场著名海战说起。
公元16,俄国舰队和土耳其舰队在亚速海面上激烈交战。当时的战舰都是木制的。土耳其舰队集中了所有的大炮,向俄国舰队猛烈轰击。不料炮弹刚碰到俄国战舰的船体,就反弹出去,扑通扑通地掉到水里。土耳其水兵大惊失色,没等他们清醒过来,就被反攻的俄国战舰打得落花流水。这场海战使俄国海军威震欧洲。
俄国战舰为什么不怕炮弹?原来战舰是用活罗涅日的神木做的。神木为什么这么坚固?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只知道这是一种带刺的橡木,看上去平平常常,没什么奇异之处。
300多年过去了,关于神木的故事一直流传着,可谁也解不开这个谜。到了上世纪70年代,神木的传说引起了前苏联著名林学家谢尔盖博士的重视,他决心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开神木之谜。
他在野外圈起一个靶场,竖起20xx多个用刺橡木做的靶子。他对着神木靶子发射了几万发子弹,结果绝大多数子弹都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
神木果然名不虚传!博士非常惊讶。他取下靶子的木纤维,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木纤维的外面包裹着一层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这种胶质遇到空气就会变硬,好像一层硬甲。用仪器分析胶质成分,结果表明,胶质中含有铜、铬、钴离子以及一些氯化物。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神木坚硬如铁,不怕子弹。
博士又用刺橡木做了个大水池,灌满海水,丢入各种形状的刺橡木小木块,然后将池子封闭好。过了三年,他打开水池,取出小木块,惊奇地发现,池子和小木块一点儿也没变形和腐烂。经分析得知,又是这层胶质的功劳。
博士还把用刺橡木做的房屋模型投入300℃高温的炉膛。一小时后打开炉门,模型竟丝毫无损!原来,刺橡木分泌的胶质在高温下能生成一层防火层,并分解成一种不会燃烧的气体,它能抑制氧气的助燃作用,使火焰慢慢熄灭。
至此,神木的奥秘总算全部解开了。
15. 为了揭开神木的奥秘,谢尔盖博士做了哪几项科学实验?请概括回答。(6分)分项概括
16.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归纳神木的特点。请分点作答。(3分)分项概括
17. 神木具有神奇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哪个因素?(2分)推究原因
18. 文章写了俄国和土耳其海战的传说,其作用是什么?(3分)写法作用
考察点:
1.分项概括(第15题)
2.分项概括(第16题)
3.推究原因(第17题)
4.写法作用(第18题)
考察点综合
1. 词语含义(指代义、比喻义、语境义)
2. 分项概括(逐段概括、抓提示语、抓过渡句等)
3. 说明方法A下定义--文字表述(填空)
B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作用(由表及里)
4. 推究原因、原理(抓提示语)
5. 概括说明中心(把握作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和态度)
6. 文艺性说明文写法作用(一般在开头,
作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激发读者兴趣,引出下文)
7.科技说明文训练
篇10:嗅觉的奥秘阅读答案
郭振海
诗人王冕在《咏梅》的佳作中曾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此,我们不是要研究此诗写得如何高超绝妙,而是要探索人是怎样闻到梅花散发出的诱人的清香的。
人和动物为什么能闻到各种气味?气味与化学有什么关系?苍蝇和狗的鼻子为什么比人的鼻子还灵?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使人类感到迷惑不解。虽然有许多人对此进行过研究,也提出过许多学说来解释,但至今仍是谜底深深。
从前,聪慧的古希腊人曾对嗅觉做过解释,认为鼻子里存在有网眼的黏膜,气体分子只要能钻进去,人就可以感到气味。显然,这只是一种主观想象。不过,上述假想在人们研究苍蝇的嗅觉时还是得到了一些证明。科学家在解剖苍蝇的嗅觉器官时,发现其嗅觉细胞的细胞膜有着渗透离子的功能。当此膜受到外界气味的刺激时,膜就会自动破裂,并产生微弱的电流信号,使苍蝇能立即嗅到气味。然而,对于哪些物质能引起电流信号,又是怎样引起电流信号的则不清楚。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对物质的气味辨别,不仅与嗅觉器官有关,也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溶解状况,分子量的大小等有关。例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酸,分子中一般都含有叫做“羧基”的基因,所以一般有酸味,如醋酸、柠檬酸等;酯类物质一般都具有浓郁的.香味,如乙酸异戊酯有香蕉味,异戊酯异戊脂有苹果香味……也就是说,气味是由化学物质微粒决定的,它能在空气中散发飘逸。
进入20世纪后,苏格兰科学家蒙克里夫于1994年提出了一种气体主体化学理论,认为气体分子的形状如同我们常见的物体那样,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有球形、船形、椅形等。
气体立体化学理论认为,在人和动物的鼻子中有感觉灵敏的鼻窦,在鼻窦的细胞中有专门接受外界气体分子的受体,它也是一种分子。当外界气体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像模具和模型一样相互吻合并发生生理反应时,产生的信号便刺激大脑,就可以使人闻到气味。如果外界气味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不吻合,不反应,人就闻不到气味,例如,樟脑分子是球形,而鼻子中受体分子是碗形,两者吻合,所以人才能闻到樟脑味。后来,美国的阿尔莫对此理论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嗅觉化学机制,但两者大同小异,观点基本相同。
不过,这种理论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例如,有的物质化学结构虽不同,却有相同气味;有的物质结构非常相似,却具有不同的气味;也有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两种气味……这些问题用上述理论都难以解释。
现在,人类对嗅觉的认识还在步步深入,在步步逼近真理,但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不清楚。作为一门正在悄然兴起的新科学——香味学,但愿能像王冕诗中描写的那样,早日“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
7.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1分)
8.文章开头第(1)段引用诗人王冕的《咏梅》诗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
9.文章第(3)段“不过,上述假想在人们研究苍蝇的嗅觉时还是得到了一些证明”中加点的词语“一些”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
10.文章第(6)段中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2分)
11.这篇文章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词语?(3分)
答:说明顺序【 】标志性的词语【 】
12.纵观全文,人们对嗅觉奥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 】(2分)
13.自然界中的奥秘无穷无尽,未解之谜也还有很多很多。请你列举两个未解之谜。(2分)
答:【 】
【参考答案】
7.嗅觉(1分)
8.引出说明对象(2分)
9.不能。因为删去“一些”则表明古希腊人对嗅觉的解释已经得到了全部证明,与原意不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10.举例子、打比方。(2分)
11.时间顺序从前、进入20世纪、现在(3分)
12.对嗅觉器官的研究和对嗅觉化学机制的研究。(2分)
13.示例:宇宙黑洞、恐龙灭绝等(2分)
篇11:《指纹的奥秘》阅读答案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別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著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篇12:《指纹的奥秘》阅读答案
1、由于,虽然,但。
2、①作诠释,②分类別,③打比方。
3、这一特性: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它:指纹。
4、第一段: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第二段;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5、当图章;借助指纹破案;研制出指纹锁。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李白妇女诗新探
★ 《童话》阅读答案
★ 往事阅读答案
★ 《冬天》阅读答案
《蛛网奥秘新探》阅读答案(整理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