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 异地高考有多远

时间:2023-09-12 03:42:34 作者:未命名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未命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北上广 异地高考有多远,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北上广 异地高考有多远,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北上广 异地高考有多远

北上广 异地高考有多远

今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年底出台。

进入12月,各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工作陆续开始。北京、上海、广东三地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工作有关规定中,均未涉及异地高考的相关内容。

这意味着,即使按规定年底前三地出台异地高考政策,2013年三地非户籍考生也不太可能参加当地高考。那么,北上广异地高考方案进展如何?本报记者对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采访。

北 京

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正在提交市委市政府审定

随着12月1日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工作的开始,“本市户籍考生和2012月5日前完成外地转京户口在京落户考生”均被通知可报名参考,非京籍考生则被北京市教委建议“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正在提交北京市委市政府审定。

在打工子弟小学当老师的朱珠来自广东潮州,这两年她陆续把正在上小学的妹妹和上高中的弟弟接到北京,“北京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质量高。”她也坦言,“我当然希望弟弟能够在北京参加高考,但是我也理解一些京籍考生和家长的想法,毕竟他们不愿意和我们分享北京高考的高录取率,这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我们对双方的诉求都要理解。目前来看,北京要平衡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的矛盾,不适合简单采取放开报考条件的方式,因为报考条件上放开一个小口子,只能解决小部分的需求。我认为可以将高考改革和推进异地高考结合起来,打破按计划录取集中录取制度。在控制高考移民上,可以通过严格把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定等方式来解决。”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上 海

缺少操作基础,试行至少要在以后

11月22日,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发布消息,从即日起到12月2日,上海就《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居住证管理办法”被视为上海实施异地高考方案的人口信息管理基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于外来人口的“积分制”管理,持《居住证》A证的人员,其子女按照规定可在上海参加中考、高考。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在上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参加上海市社会保险,且积分达到规定分值的境内来沪人员,可以申请办理《居住证》A证。

积分指标体系尚未公布,2013年的高校招生方案已经推出。上海的高校招生对象中,仍然包括了“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两类。前者是“具有上海市常住户籍的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后者则包括了9类近年来逐渐获得本地高考资格的学生。

事实上,上海在异地高考问题上是在逐渐迈出脚步的。2013年,有9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而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为6类。

虽然从今年春开始,上海即承诺将在年底出台异地高考方案,但显然,由于居住证方案尚未定稿、积分制细则有待公布,“异地高考”缺少操作基础,真正试行的时间表,至少要在20以后。

广 东

方案仍在制定中,2013年高考方案强调户籍审核

记者从广东省教育部门获悉:广东的异地高考方案正在抓紧制定,将于年底出台。而明年的高考不涉及此项内容。

从12月1日起,广东2013年高考开始报名。日前,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了《关于做好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和建档工作的通知》,里面明确规定,报考者首先是具有广东省常住户口的`居民。“凡非正常迁移户口的考生,一经发现,各报名点要坚决清退。”教育部门会联合公安部门加强对考生的户籍、学籍审核,对不符合户口迁移条件的,一律不得办理入户。已经落户的,凡查实以转学高中或以高考为目的弄虚作假迁入广东省的,一律予以清退。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异地高考方案正在制定中,也在广泛征求意见,方案将在年底出台。目前,广东省教育厅已要求各市教育局指定专门部门、专人负责,逐县(市、区)逐校开展调查,逐生摸清情况,主要针对中小学、中职学校以及技工学校,调查随迁子女在粤连续就读年限情况以及来源情况。

据分析,广东放开异地高考主要的难点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众多,而与此同时,“国家每年安排给广东的本科招生计划,占整个招生计划的比例是低的,占考生数的比例也是低的,尤其是给广东安排的一本招生计划,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罗伟其建议,对全国的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将本科招生计划调整为根据各个省的考生人数按比例分配。

部分省份异地高考相关政策

省份:黑龙江

进展:具体方案公布

异地高考实施时间:2013年

相关要求:须具有黑龙江省高中学籍,高中阶段在黑龙江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黑龙江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

省份:安徽

进展:具体方案公布

异地高考实施时间:2013年

相关要求:高中3年在读有学籍

省份:江西

进展:具体方案公布

异地高考实施时间:2014年

相关要求:在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1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

省份:山东

进展:明确报考条件

异地高考实施时间:2014年

相关要求: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

省份:福建

进展:明确报考条件

异地高考实施时间:2014年

相关要求: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

篇2:异地高考“北上广”还要等多久?

异地高考“北上广”还要等多久?

在安徽、江西、福建等一些省市的异地高考“门槛”纷纷“放倒”之际,“北上广”这些“焦点地区”的异地高考政策却仍处在“难产”状态,让人在无奈之余不得不追问:放开异地高考,“北上广”到底还要等多久?

诚然,与已经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的省市相比,“北上广”属特大城市,外来人口集中、资源承载压力大、政策牵涉面广、改革成本相对较高,的确存在诸多“难言之隐”,指望其对异地考生一夕之间敞开大门确实不容易,对考生具体情况不加区分“一刀切”式全方位放开也不现实。但作为教育公平的“起点议题”之一,异地高考本质上已然涉及到公民基本权利这一核心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公平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一味地强调困难,或是在改革面前推诿、迟滞,恐怕不仅难以服众,或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社会公众能够理解,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一项改革也都难免伴随着阵痛和风险。但人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自身诉求是否能够在可预见的将来得到满意的回应?

北京市教委此前表示,异地高考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那么最快何时公布?对于已经确定要通过“积分制”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上海,“积分制”的操作细则何时出台?是否有政策“试行期”“过渡期”?外来人员和随迁子女最快何时能够受惠?广东准备何时就此问题征求公众意见,或向公众进行发布?对于社会的关切,相关政府部门还需及时做出回应。

眼下,2013年高考报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一些地方甚至已经接近尾声,每一个异地考生家庭都悬着一颗紧张的心,期盼着、等待着。在这种时刻,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能和公众玩“猜谜游戏”,应该尽快给公众一个交代,为改革争取更多的理解和共识。(马姝瑞)

(新华网 )

篇3:异地高考“北上广”如何破冰引关注

异地高考“北上广”如何破冰引关注

资料图片

12月6日是星期四,全国中小学正常上课。可是,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今年15岁的女孩占海特只能在家自学。

进入12月,各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工作陆续开始。按照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全国31个省(区、市)年底前出台具体政策的倒计时已然开启。占海特更是期待方案的出台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沪女孩拒回原籍中考被斥“蝗虫”

占海特的名字,取自“珠海特区”,那里是她的出生地,也被她视为“第一故乡”。上海被小海特视为“第二故乡”。

“求学时,户籍的影响无处不在。”占海特的户籍随父母落在江西九江。上幼儿园时,她要为此缴纳赞助费,小学时会交借读费。第一次明显的户籍尴尬,是在她升初中时。很多好一点的公立初中都不招收非户籍生,占海特只能接受统筹或就近分配。最后,占海特通过考试考入浦东一所民办“名牌”初中上海新竹园中学(3000人报名,录取200多人),学费每年1.2万元。

“海特不仅成绩好,而且各方面都很活跃,但班主任老师无意中的一句‘你没有上海户口,可能要回老家中考’,让她开始沉默。”海特的父亲占全喜回忆说。后来,他安慰女儿:“不用担心,到时政策会变的;政策不变的话,就写信给政府。”转眼就到了初三,占海特的成绩有了上升,但同学们纷纷收到中考报名的表格、文件等,占海特却一份也没有收到。

占海特班上非沪籍的同学,大多通过获取户口、蓝印户口(以前上海市买房送户口)、引进人才子女、港澳台居民身份、外国护照等获得中考、高考的资格。“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假离婚,而后找个上海人假结婚,就可以让孩子获得户籍;或者通过假收养取得上海户籍;甚至移民非洲取外国护照。费用都在数万不等,这样孩子可以取得上海中高考资格。但是我绝不会这样做,因为这违背了做人的准则、击破了道德底线。”占全喜说。

占海特和家人开始高调争取中考机会。初,占全喜带占海特多次去上海市政府信访办、教委,十几次跑下来,教委依然回复:“去读中职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吧,不愿意就回老家吧。”然而,老家无人能照顾占海特,她的外婆照看着舅舅们的4个留守孩子,祖母身体不好,祖父已去世。“十几年来,除了参加集体活动,我没有一天离开过父母亲。”占海特不愿离开父母,也不愿去上中职校。

5月,占海特离开学校在家自学;6月,绝望中的占海特开始上网发微博呼吁教育公平,争取随迁子女在学籍所在地参加中高考的权利。她的遭遇,得到诸多同情、关注。特别是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要求31个省、市、区年底前因地制宜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解决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高考的问题之后,占海特的博客、微博人气更高。

然而,她也遭遇了一些户籍人士的攻击。一些上海网友贴出认为她是“异闹”,“不爱自己的家乡,纯属无赖”、“实质就是想占北京上海的便宜”等帖子。占海特不服气,在微博上向沪籍人士发出约辩邀请。

10月25日的约辩,占海特至今记忆犹新。“支持我的家长有30多人,反对我的戴着口罩、墨镜,拿着大型摄像机的也有近30人。他们一直在骂人,高呼‘蝗虫滚出去’、‘保卫家乡、保卫上海’,还一边做出奥特曼双手交叉的手势。”

新政会否引发新不公

户籍人士对非户籍人士参与高考诉求的反对,并非上海独有。

今年10月,北京市也有部分京籍家长找到了北京市教委表达反对之意。家长们担心,放松对非户籍人口高考的限制后,无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反而会引发更多高考移民,对本地生源不公平;会对社保资源造成冲击,导致一线城市房价更高、道路更堵,令居民幸福指数下降。

“其实资源本来不都是本地人的,外地人也在创造资源。外地人到上海北京建房子、卖菜、做清洁……也在为这些城市作贡献。不能因为户籍上的差别就区别对待,说外地人在抢占资源。”占海特说。

据了解,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2亿人已离开户籍地工作和生活。据统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

能否允许这部分孩子就地参加中考高考?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高考这个指挥棒上,随着年底教育部原则上要求各地出台异地高考期限的临近,各地的“异地高考”方案备受关注,持续升温。

据媒体报道,进入12月,各地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工作陆续开始。31个省(区、市)年底前出台具体政策的倒计时已然开启。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黑龙江、安徽、山东、江西4省明确异地高考标准;北京等24个省市也已经正在审批或执行中,其中,上海、广东、江苏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于年底前公布。4个标准明确的省份中,黑龙江要求有高中学籍且高中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有合法职业居所(含租赁);山东要求有高中学籍、完整就读三年;安徽的唯一要求是“高中阶段完整学籍”;江西条件最宽松,即要求随迁子女在该省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

“这4个省份之所以出台政策早些,主要是因为其是‘高考移民’输出地区,而非重点流入地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告诉记者,各地之所以观望犹豫,主要是在考量会否对本地生源的既得利益造成损害。

最“难产”的,是“北上广”。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报名参加北京2013年高考的考生须具有本市正式户口;广东明确表示,2013年高考报考者必须具有广东省常住户口。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公布的《关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中把居住证分成A证、C证、T证和临时证,A证需要达到一定积分,同学历职称挂钩,要参加社保。只有A证持有者的随迁子女才可以就地参加中高考。

“如此挂钩,95%以上的上海随迁子女中高考的权利如何保障?作为随迁子女,我们在城市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我们不指望得到政府照顾,只希望得到平等的升学机会!”12月2日深夜,在草案征集意见截止前,占海特赶写了提交给上海市法制办的一封意见书,落款是“少年公民占海特”。

在意见书中,占海特表示,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应确保不违背儿童父母的意愿使儿童与父母分离”,中高考的户籍限制让太多孩子被迫与父母骨肉分离,返乡参加中高考,必须立即废除。

“草案规定得太苛刻,明显让孩子们‘拼爹’。而孩子也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怨恨情绪。”占全喜表示,以学籍为参加异地高考标准是最合理的。这也是占海特的期待。

高招配额特权是症结

人们对新政施行后“高考移民”的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熊文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管异地高考方案怎样,只要有高考‘洼地’,就会有人前赴后继去北上广移民。”

“我说的高考洼地,主要是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考试资源和招生配额方面独占优势,特别是北大、清华的录取名额分配方面。”熊文钊说。

这种观点,有数据为证:20山东省共有高考考生57万人,北大、清华在该省招生计划分别为54人和75人,山东考生考取北大的几率低于万分之一,考取清华的几率为0.013%;而北京当年的高考生总数为76007人,北京考生考取北大的几率为0.32%,是山东考生的近40倍;考取清华的比例则为0.29%,是山东考生的22倍多。

根据长期关注教育公平的武汉大学教授洪可柱测算的数据,20多年来,清华、北大在湖北每校每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在北京每校每年招生不低于500人;湖北考生上清华、北大的平均分数,比北京市高160分,最高时达220分。

“高校招生‘实行分省考试十配额制’是不公平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熊文钊分析说,部属高校位于地方,在土地、资源等方面都需要地方财政支持,所以难免要向地方倾斜。考虑到“就近入学”的因素,当地学生比例略高一点是正常的,但明显过高便不合理。

在熊文钊看来,北京、上海等地考生享有的高校招生配额方面的特权,是“异地高考”方案难产、“高考移民”无法杜绝的症结所在。配额制度还导致了新的倾向:在1977年至1987年,北京大学中的农村生源占30%;眼下,这个比例已经不到10%,明显下降。

熊文钊认为,教育部要求各地拿出异地高考方案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是,由教育部制定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按分数高低统一录取的高考制度,“可以借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模式,录取结果只与笔试、面试成绩等有关,大家觉得在哪里考都一样,更用不着为此移民。”

他建议,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录取后,各地教育部门可以出台配套政策,要求高校对少数民族、本地有特长等考生予以适度倾斜,这一点,也可以通过面试来实现。

熊文钊表示,教育机会、社保条件是目前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两项内容,如果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能出现,便二者去其一,距离户籍制度恢复人口信息功能也为期不远了,“希望高层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推出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北上广问题便迎刃而解。”

采访的最后,占海特的爸爸向记者描述了理想的教育制度:“无论户籍、非户籍,还是同户籍之间,所有的孩子都能无差别地享受均等的基础教育资源和公平的升学机会,这样孩子才会开心、幸福。”(郑赫南)

篇4:北上广异地高考门槛可适当提高

北上广异地高考门槛可适当提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昨日解读“异地高考”话题时表示,对于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省市,相关要求可适当抬高,目的就是不要一下子放开得过猛,使得当地吸纳考生成为问题。

近来,北京有些家长在网上成立了一些群,反对外地籍考生在京就地高考、录取,担心这些考生强占本地教育资源。张千帆认为,这些忧虑可以理解。“京沪两地相对名校云集,这些学校首先保护当地考生,这就体现在分省指标的划拨上。这个体制存在了好几十年,各地的`家长也就习以为常,把这种习惯当做自己的一种权利。”

张千帆还指出,“教育部今年也明确说过,不要影响现有的这种利益分配,要适当保护当地的利益,所以说允许当地的高考适当增加在当地录取指标,保证当地录取比例不变,我觉得这样的措施,比较能协调异地考生和本地考生之间的利益”。

篇5:异地高考再起争议 北上广应设“门槛”?

异地高考再起争议 北上广应设“门槛”?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异地高考终于被纳入教育发展蓝图。教育部刚刚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一方面是外来移民者的声声呐喊,另一方面是原住民的竭力自护;一方面是弱势群体的奋力抗争,另一方面是政策制定者设置的重重门槛;一方面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虽然曙光在前,但异地高考,这个既令人向往又让人心痛的梦想要真正实现,注定还要经历重重阻力。

一辩:全国同考一张卷,共用一个分数线?

正方:同条件竞争,才是最大公平

刘万全(学生家长,在京务工人员):我1998年来北京打工,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14年。2001年,女儿出生后就一直在北京生活、上学,如今她已是一口标准的北京话。但因为没有户口,孩子以后只能回老家高考,每每想到这些我们就十分难受。

我认为,国家现在倡导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最重要体现。孩子回到四川老家,考上名校的难度比在北京的同学大大增加,这何来的公平?就应该允许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获得和北京孩子一样的升学权利。当然,为了做到彻底的教育公平,我觉得可以打破现在的分区域高考限制,全国统一命题,统一高考,统一划定分数线,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平竞争。

反方:统一考试,会毁了北京的素质教育

宋志雄(北京某中学教师,学生家长):我坚决反对再次回到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划定分数线的'年代。那是对这十几年来高考改革的一次全面大倒退,对于基础教育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北京学生家长都会反对,倒不仅仅是因为这样会使得北京学生的高考升学难度增加。更重要的是,一旦全国统考,北京孩子必将花费更多精力用于应试,而北京中小学教育几十年来形成的“鼓励学生创新、动手实践”的素质教育模式,将在应试冲击下毁于一旦,这是任何教育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

二辩:高校按人口比例分配招生名额?

正方:全国“纳税人”养的大学,理应全国公平招生

刘先生(公务员(微博)):中国的公办高校,都是有国家财政拨款的。既然是由全国的“纳税人”养的大学,我觉得就理应公平招生,绝对不能出现“北京孩子上北大的概率是河南孩子的60倍”这种情况。

公平招生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高校根据各省区的人口比例分配招生指标,这样既能够保证浙江、山东、广东这样的教育发达地区有足够多的学生升入北大、复旦等名校,同时也能确保青海、贵州等西部省份有学生获得国内顶级的高等教育。这些学生对于这些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国家已经开始安排相关的行动,比如今年各高校都在国家贫困连片地区根据人口比例专门投放了招生指标,就是很好的尝试。

反方:失去“地方支持”,高校将损失巨大

孙敬东(化名,北京某部属高校副校长):作为一名从教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当然希望学校能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最公平的方式,选拔到最优秀的学生。但我还是高校的管理者,从学校的长远发展为计,我们必须要给予北京招生名额和政策方面的倾斜。

高校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土地、政策、环境设施保障等多方面要素,后者主要就来自于所在地的支持,从市、区,甚至到街道。而一旦“公平招生”,我们就将在许多地方失去这些支持,这将对学校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地方)时不时给你来次电路检修或者道路养护,就够你麻烦的了。

所以,我认为一旦实行异地高考,北京、上海等地应更多地投放招生计划指标,以保证不会影响到常住人口子女高考的利益。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观后感500字

异地高考申请书范文

广东异地高考报名条件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

永远有多远作文650字

永远有多远的美文

陕西异地高考的政策规定

陕西省异地高考政策解读

幸福离你有多远散文

异地高考的病根在社会经济

北上广 异地高考有多远(推荐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北上广 异地高考有多远,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