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

时间:2023-05-16 03:37:46 作者:爹只是小号罢了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爹只是小号罢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数学教案-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数学教案-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数学教案-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 ,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把复习第二题改编成例4)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2.画图分析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应把谁看作单位“1”?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4)应先画哪个组的人数?应先画出美术组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因为:美术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所以:

解:设美术组有 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4.练习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 .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二)教学例5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同时又是橘子的 ,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苹果的筐数× =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

(3)梨、苹果、橘子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梨的筐数既是苹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苹果的筐数× =桔子的筐数×

解:设运来桔子 筐.

答:运来橘子25筐

(三)小结

1.今天学的应用题和以前几节课学习的应用题一样吗?(有两个分率句)

2.如何分析这类应用题?

抓住分率句,找谁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巩固练习

(一)蔬菜商店运来的茄子筐数是西红柿的 ,运来的西红柿筐数是黄瓜的 .运来茄子21筐,运来黄瓜多少筐?

(二)同学们踢毽子,小红踢了18个,小兰踢的是小红踢的 ,同时又是小华踢的 ,小华踢了多少个?

(三)商店里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 ,是黄气球的 ,有蓝气球240个,有黄气球多少个?

(四)对比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 ,长是高的 ,宽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关系式:高× × =宽)

2.一个长方体的长45厘米,宽是长的 ,宽又是高的 .高是多少厘米?(等量关系式:高× =长×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四班有三好学生4人,占本班学生人数的 .**班学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二)停车场里有36辆小汽车,是大汽车数量的4倍,大汽车的数量是运货车数量的 ,运货车有多少辆?

(三)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 ,长是高的 .它的宽是2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四)学校有槐树15棵,杨树的棵数是槐数的 ,又是柳树的 .柳树有多少棵?

六、板书设计

篇2: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 ,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把复习第二题改编成例4)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2.画图分析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应把谁看作单位“1”?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4)应先画哪个组的人数?应先画出美术组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因为:美术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所以:

解:设美术组有 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4.练习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 .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二)教学例5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同时又是橘子的 ,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苹果的筐数× =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

(3)梨、苹果、橘子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梨的筐数既是苹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苹果的筐数× =桔子的筐数×

解:设运来桔子 筐.

答:运来橘子25筐

(三)小结

1.今天学的应用题和以前几节课学习的应用题一样吗?(有两个分率句)

2.如何分析这类应用题?

抓住分率句,找谁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巩固练习

(一)蔬菜商店运来的茄子筐数是西红柿的 ,运来的西红柿筐数是黄瓜的 .运来茄子21筐,运来黄瓜多少筐?

(二)同学们踢毽子,小红踢了18个,小兰踢的是小红踢的 ,同时又是小华踢的 ,小华踢了多少个?

(三)商店里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 ,是黄气球的 ,有蓝气球240个,有黄气球多少个?

(四)对比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 ,长是高的 ,宽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关系式:高× × =宽)

2.一个长方体的长45厘米,宽是长的 ,宽又是高的 .高是多少厘米?(等量关系式:高× =长×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四班有三好学生4人,占本班学生人数的 .**班学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二)停车场里有36辆小汽车,是大汽车数量的4倍,大汽车的数量是运货车数量的 ,运货车有多少辆?

(三)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 ,长是高的 .它的宽是2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四)学校有槐树15棵,杨树的棵数是槐数的 ,又是柳树的 .柳树有多少棵?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购物问题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题目

公园里真好玩,同学们玩得真尽兴,有不少同学口渴了,就到公园里面的三个超市,超

市里饮料大瓶每瓶10元,小瓶每瓶2元,但各超市的优惠政策不同:

甲超市:买大送小

乙超市:一律九折

丙超市:满30元一律八折

请帮四位顾客选择哪家商店最合算,并把你想买的数量填在“我”一项中.

顾客

购买方案

选择商店

小明

2大2小

小红

1大8小

张阿姨

4大

李叔叔

1大5小

3大3小

3大5小

活动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填写表格.

3.各组分别发表意见,并说出原因.

活动说明

购物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购物时需要考虑时间、路程、地点、价格、个人爱好等等许多情况,所以本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就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篇3:《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篇4:《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 ,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把复习第二题改编成例4)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2.画图分析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应把谁看作单位1?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4)应先画哪个组的人数?应先画出美术组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因为:美术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所以:

解:设美术组有 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4.练习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 .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二)教学例5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同时又是橘子的 ,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苹果的筐数 =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

篇5: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  ,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把复习第二题改编成例4)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2.画图分析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应把谁看作单位“1”?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4)应先画哪个组的人数?应先画出美术组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因为:美术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所以:

解:设美术组有  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4.练习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  .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二)教学例5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同时又是橘子的  ,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苹果的筐数×  =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

(3)梨、苹果、橘子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梨的筐数既是苹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苹果的筐数×  =桔子的筐数×

解:设运来桔子  筐.

答:运来橘子25筐.

(三)小结

1.今天学的应用题和以前几节课学习的应用题一样吗?(有两个分率句)

2.如何分析这类应用题?

抓住分率句,找谁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巩固练习

(一)蔬菜商店运来的茄子筐数是西红柿的  ,运来的西红柿筐数是黄瓜的  .运来茄子21筐,运来黄瓜多少筐?

(二)同学们踢毽子,小红踢了18个,小兰踢的是小红踢的  ,同时又是小华踢的  ,小华踢了多少个?

(三)商店里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  ,是黄气球的  ,有蓝气球240个,有黄气球多少个?

(四)对比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  ,长是高的  ,宽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关系式:高×  ×  =宽)

篇6: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六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的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试题。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资源: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讨论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三、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9、10、11题。

教学后记:

篇7: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数学说课稿

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数学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区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学会找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2.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难点: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准确列方程解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单位1练习。

的数量为单位1。)

单位1。)

2.找准单位1,并用乘法算式表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

3.准备题。

说出下面各题的特点,并列式解答。

导入:这两道题中出现三个量,即苹果、梨、桔子,下面老师把这两道题改编成这样一道题。

(二)讲授新课

出示例5。

1.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画图。

提问:这道题里有几个量?需要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数量,需要画三条线段。)

提问:先根据哪个条件来画线段,表示哪个量?(根据梨的筐数是苹

师:把苹果看成单位1,画在上面,梨和苹果比,画在苹果的下面。

线段画在梨的下面。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和梨的筐数有关

提问:梨的筐数又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梨的筐数和桔子

提问:梨、苹果、桔子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讨论)

提问:你能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可继续提问。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  设桔子为x筐。

答:桔子有25筐。

列式后继续提问:

(3)等号两边表示的都是谁的筐数?

(4)等号两边都是根据什么列的算式?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来列式的。)

师:为了检验同学们对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做下面练习。

(三)巩固练习

(投影片)

1.第52页的练一练。(讨论)

(1)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说说谁是单位1?

的重量)

2.看图列方程解题。

找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3.填空并列式解答:

(4)设为x万米。

(5)列方程为。

通过填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所以应让学生根据这几个填空进行讨论,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填空。

副标题#e#

4.对比练习。

厘米?

设谁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是什么?(设高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为:

米?

设谁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是什么?(设高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为

对比;第一道题是分数连除的复合应用题,第二道是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是以前学过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复合题。)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什么?(弄清题里有几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一节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新授课,题中哪部分属于乘法题,哪部分属于除法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尽量做到有画图、有讨论、有比较。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解题。

在练习设计中,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填空,对比练习,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深入思考,把思维的过程一步步引入深层,逐渐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统一到分数乘法的意义上来。这样,不仅揭示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教案无论是新授还是练习,都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为训练重点,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情趣,培养能力之目的。

篇8: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数学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说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 ,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把复习第二题改编成例4)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2、画图分析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应把谁看作单位1?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4)应先画哪个组的人数?应先画出美术组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因为:美术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所以:

解:设美术组有 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4、练习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 、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二)教学例5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同时又是橘子的 ,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苹果的筐数 =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

篇9:分数乘除应用题

1、光明小学有学生1200人,其中男生有576人,男生占全校人数几分之几

2、一种半导体收音机,现在售价165元,比去年降低了85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3、某工厂共有工人1280人,其中女工有620人,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百分之几

4、光华小学有学生500人,今天病假4人,求今天的出勤率

5、一个工人由于改革生产技术,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由12分钟减少到8分钟,以前每天生产40个零件,现在生产率比以前提高了百分之几

6、学校运来34吨煤,已经烧了18吨,烧掉的比剩下的多百分之几

7、用400粒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有32粒没有发芽,求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多少

8、红旗纺织厂共有女工640人,其中女工占总人数的5/8,女工有多少人

9、一本书共有24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8,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10、建筑工地需要水泥120吨,第一天运来总量德1/4,第二天运来总量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云多少吨

11、青草晒干后要失去原重量的80%,现有青草6.2吨,能晒干草多少吨

12、从A地到B地,甲走完全程需8小时,乙走全程比甲多用1/4时间,求乙走完全程的时间

13、一根铁丝全长4.8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3,第二次用去余下的60%,最后还剩多少米

14、某工厂有女工128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40%,全厂有多少工人

15、从甲地到乙地走了全长的5/8,走了350米,甲地到乙地的全长多少米

16、有两根钢材,第一根长4––米,第一根比第二根段2/9,第二根长多少米

17、一个储蓄所第三季度额占全年储蓄额的1/4,第四季度储蓄额占全年储蓄额的3/10,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多62.8万元,全年储蓄多少

18、拖拉机8天可以耕完一块地,耕了5天后,还有75亩没耕,这块地有多少亩

19、一根电线截成三段,第一段占全长的1/3,第二段占全长的2/5,第三段长6.4米,这根电线长多少米

20.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儿童读物,第一天迈出1800本,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1/9,余下的`是总数的3/7,第三天卖完.求这批儿童读物共多少本

篇10:分数乘除应用题

1、(1)爷爷养白兔12只,是灰兔的 。爷爷养灰兔多少只?

(2)爷爷养白兔12只,灰兔是白兔的 。爷爷养灰兔多少只?

(3)爷爷养白兔12只,比灰兔多 。爷爷养灰兔多少只?

(4)爷爷养白兔12只,灰兔比白兔多 。爷爷养灰兔多少只?

(5)爷爷养白兔12只,比灰兔少 。爷爷养灰兔多少只?

(6)爷爷养白兔12只,灰兔比白兔少 。爷爷养灰兔多少只?

2、赵明读《骆驼祥子》这本书,第一天读了88页,正好是这本书的 ,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 ,第三天正好读完。第三天读了多少页?

3、少先队员采集动植物标本。我们男生采集了95件,占标本总数的 ,我们女生采集标本多少件?

4、学校有科普读物320本,占全部图书的 25 , 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故事书占全部图书的34 , 有多少本故事书?

5、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是梨树的 98,梨树占桃树的 59。苹果树、桃树各有多少棵?

6、一种钢轨34米重120吨,50米这样的钢轨重多少吨?

7、一套西装原价800元,打八折后,现价多少元?一套运动衣打六折后卖240元,原价多少元?

8、一根钢筋截去8米后,所剩部分比原长的 还多2米,这根钢筋原长多少米?

9、五年级同学征订《小学数学报》。五(1)班征订份数的 与五(2)班的 相等。五(1)班订了20份,五(2)班订了多少份?

篇11: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区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学会找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2.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难点: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准确列方程解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单位“1”练习。

的数量为单位“1”。)

单位“1”。)

2.找准单位“1”,并用乘法算式表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

3.准备题。

说出下面各题的特点,并列式解答。

导入:这两道题中出现三个量,即苹果、梨、桔子,下面老师把这两道题改编成这样一道题。

(二)讲授新课

出示例5。

1.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画图。

提问:这道题里有几个量?需要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数量,需要画三条线段。)

提问:先根据哪个条件来画线段,表示哪个量?(根据梨的筐数是苹

师:把苹果看成单位“1”,画在上面,梨和苹果比,画在苹果的下面。

线段画在梨的下面。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和梨的筐数有关

提问:梨的筐数又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梨的筐数和桔子

提问:梨、苹果、桔子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讨论)

提问:你能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可继续提问。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  设桔子为x筐。

答:桔子有25筐。

列式后继续提问:

(3)等号两边表示的都是谁的筐数?

(4)等号两边都是根据什么列的算式?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来列式的。)

师:为了检验同学们对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做下面练习。

(三)巩固练习

(投影片)

1.第52页的“练一练”。(讨论)

(1)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说说谁是单位“1”?

的重量)

2.看图列方程解题。

找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3.填空并列式解答:

(4)设(  )为x万米。

(5)列方程为(  )。

通过填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所以应让学生根据这几个填空进行讨论,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填空。

4.对比练习。

厘米?

设谁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是什么?(设高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为:

米?

设谁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是什么?(设高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为

对比;第一道题是分数连除的复合应用题,第二道是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是以前学过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复合题。)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什么?(弄清题里有几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一节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新授课,题中哪部分属于乘法题,哪部分属于除法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尽量做到有画图、有讨论、有比较。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解题。

在练习设计中,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填空,对比练习,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深入思考,把思维的过程一步步引入深层,逐渐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统一到分数乘法的意义上来。这样,不仅揭示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教案无论是新授还是练习,都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为训练重点,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情趣,培养能力之目的。

篇12:分数乘除应用题带答案

分数乘除应用题带答案

分数乘除应用题带答案

1. 3台织布机32小时织布72米,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 植物园里松树的棵数是柳树的67,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25,松树有120棵,杨树有多少棵?

3. 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34是30的25,求这个数。

(2)甲数的12和乙数的8倍相等,甲数是10,乙数是多少?

4. 图书馆有文艺书600本,是科技书本数的43倍,教辅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图书馆有教辅书多少本?

5. 四年级有三好学生30人,是全年级人数的16,四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29。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6. 一辆汽车行驶92千米用汽油925升,用35升汽油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7. 有一块三角形铁皮,面积是35平方米,它的底是32米,高是多少米?

8. 王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去学校,16小时行了全程的23,王华家离学校多少千米?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9. 小虎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做一道除法算式题时,把除数56看成了58,算出的结果是120,那么这道算式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参考答案

1. 72÷32÷3=16(米)

2. 120÷67÷25=350(棵)

3. (1)30×25÷34=16  (2)10×12÷8=40

4. 600÷43× =360(本)

5. 30÷16÷29=810(人)

6. 92÷925×35=152(千米)

7. 35×2÷32=45(米)

8. 4×16÷23=1(千米)

9. 120×58÷56=90

篇13:分数连除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掌握此类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投影)

1.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准备题。

(1)读题,请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老师指导学生画图。老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人数后提问:谁和美术组比?怎么画?(生物组和美术组比,可以画在美术组上面。)谁和生物组比?(航模组和生物组比,应画在最上面。)

提问: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请一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订正。

(二)讲授新课

老师把准备题进行改编。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1.指导学生画图。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个量?需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量,用三条线段表示。)

提问:和准备题比,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了航模组人数,求美术组人数。)

老师按学生的回答,把准备题的图示进行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

(3)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三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5)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相等吗?为什么?

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设谁为x?(设美术组人数为x。)

老师板书:

解 设美术组有x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看方程提问:

(3)为什么要设美术组人数为x?

(因为只有知道美术组的人数,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又和生物组比,所以设美术组为x人。)

师小结:对于含有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条件的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在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根据题中条件,准确设定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为x。

(三)巩固练习

(投影)

先讨论以下问题,再动笔做:找出单位“1”,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2.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1)说出这个图所反映的等量关系式。

(2)师小结:这道题出现了“小汽车是大汽车的4倍”,而不是几分之几,但它们的数量关系不变,解题思路也一样。

师:这道题和前两题比,前两题是不同数量相比较,这一道题是同一数量相比较,我们可以画单线图分析数量关系。(老师指导画图。)

三好生4人。

学生动笔做,老师带领学生订正。

的高是多少厘米?

根据题意填空:

是(  )厘米。设(  )为x。

果树有多棵?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天学习的是由过去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组成的复合题。)

这类题分析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弄清有哪三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确定设哪个量为x,再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讲的是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解题,所以本课由分数连乘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使之转变成一道分数连除应用题,为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本教案还重视分析思路的训练,通过设计提问和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学生自己解题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中,采用不同形式,由扶到放,不但一步步强化了学生的分析思路,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篇14: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训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训练习题

1、34÷2÷38=()×()()×()()=

2、35÷5÷11595×23÷183515÷925×45

3、(1)一个数的'34是45,这个数的23是多少?

(2)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又是丙数的34,甲数是40,丙数是多少?

4、3台织布机32小时织布72米,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5、一辆汽车行驶92千米用汽油925,用35升汽油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6、5吨的37和()吨的314一样重

52吨的25和58吨的()()一样重.

篇15: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数学      课程教案

6年级:         主备者: 马国霖        备课时间:2017-10-26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教学基本

内容 P63例6和练习十二T9-12。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学法指导

本课要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解题、自觉检验等习惯,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新知教学

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 ÷ ÷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 ×

2、讨论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解答后,提问: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六、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一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业 练习十二T9-T11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基本

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6的整理与练习T1-7。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学法指导

观察思考并讨论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整理与练习T1

(1)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整理与练习T2

(1)分组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4题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分析数量关系

(1)分别画出第5、6、7三题的关键句,并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第5题可以怎么解答?第6题呢?

(3)第7题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业 整理与练习T5-7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篇16: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数学      课程教案

6年级:         主备者: 马国霖        备课时间:2017-10-26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基本

内容 P63例6和练习十二T9-12。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学法指导

本课要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解题、自觉检验等习惯,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新知教学

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 ÷ ÷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 ×

2、讨论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解答后,提问: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六、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一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业 练习十二T9-T11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篇17:2009-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教案(2)分数连成应用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主备人:孙菲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第4、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

教学难点:

会解答用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 =        ×3 =        × =       × =        36× =

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1) 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 。

(2) 公牛头数的 和母牛的头数相等。

(3) 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 。

(4) 公牛的头数相当于母牛头数的 。

学生同桌讨论,集体订正。

二、教学实施

1.出示题目。xkb1.com

公牛有30头,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的  ,小牛的头数相当于母牛的 ,小牛有多少头?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提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要想求小牛的头数,就要知道哪个量?(母牛的头数)

母牛的头数又和哪个数量有关?(公牛的头数)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公牛的头数)

在画一条线段,表示那个数量?(母牛的头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表示小牛的头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

3、学生独立画图。www.xkb1.com

(老师指导)

4、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求小牛有多少头,必须先求什么?(母牛的头数)

提问:求母牛的头数应该怎样做?

提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

5、列式解答。

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

列式:30× ×

根据综合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与分数的分子相乘。

三、练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

四、做业

做练习四的第5、9题。

五、课堂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解答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不同点是分数连乘应用题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关键是要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

篇18:2009-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教案(2)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及倒数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主备人:孙菲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的第3、4题及练习七的第2、3、5、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进一步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意义的理解。

2、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3、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学生独立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3)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二、复习倒数的知识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

1的倒数是多少?

0有没有倒数?

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判断下面各题的错对,说明理由。

(1) 是倒数。

(2) 的倒数一定是 。

(3)小数没有倒数。

5、练习:练习七第7题。

三、作业

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能正确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复合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乘除混合运算

分数应用题带答案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分数应用题说课稿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人教版

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数学教案

分数除法应用题优秀教学反思

数学教案-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锦集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数学教案-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