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运动员伤病的特点原因及康复训练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28 13:57:55 作者:天涯忘忧草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天涯忘忧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龙舟运动员伤病的特点原因及康复训练分析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龙舟运动员伤病的特点原因及康复训练分析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龙舟运动员伤病的特点原因及康复训练分析论文

龙舟运动员伤病的特点原因及康复训练分析论文

龙舟运动是一项集众多划手依靠单片桨叶的划桨作为推进方式,运用肌肉力量向船后划水,推动舟船前进的运动。它是水上运动项目中较为艰苦、技术难度较高、要求整体配合的一项节奏性、技术性较强的速度耐力型运动项目。由于其独特的运动属性,使得运动员经常受其专属伤病的困扰,为此本文从龙舟运动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龙舟运动是一项具备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速度耐力、力量、技术及高度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龙舟运动对运动员上下肢、腰、背、臂部肌肉力量的要求都相当高,由于龙舟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及比赛的日益激烈,当这种特殊的技术要求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不协调时,产生的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这也就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获得优异成绩、保证学生健康的关键。为了让龙舟运动员对其运动损伤能有全面的了解,以更好地预防损伤及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对北华大学龙舟队运动员所产生损伤的致伤特点、致伤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找出龙舟运动中的损伤产生规律,在运动训练中避开其运动的弱点,尽可能减少损伤的出现及降低损伤的程度。

在龙舟运动中如出现损伤康复性体能训练亦必不可少。

一般情况下龙舟运动员都可以认为是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其原因是长期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所引起的机体对专项运动的适应性的变化,为了提高龙舟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状态,康复性体能训练结合康复医疗让龙舟运动员向最佳状态过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北华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人数为30人。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研究所采用的调查法包括访谈及问卷两种形式。

2.文献资料法。研究文献包括一手资料及二手文献。

一手资料主要是通过访谈获得的访谈录音材料及运动员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二手资料主要是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华大学图书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查阅、网络搜索所获得的与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文献内容涉及运动损伤、康复、康复性体能训练等内容,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网络、走访等各种形式,与体育教师、体育界、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就本课题有关内容与这些专家进行探讨,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结果

(一)应如何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从表1可以看出,有70%和66.6%的同学认为训练前后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重要手段,同时如此好的比例也说明了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在同学们心中的重要性,做好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是至关重要的。

有70%和60%的同学认为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训练量过大和训练过程中间歇要充分,应及时缓解疲劳。尤其可见训练过程中训练量过大和过于疲劳也是导致运动损伤重要原因。

因此,训练员应注意训练中的劳逸结合,避免因训练量过大和过于疲劳所导致损伤的出现。在调查中动作错误应及时纠正的比例为100%,由此可见这个是一个被大家高度认同的问题。膳食要平衡在调查中的比例为40%.

(二)康复性体能训练对龙舟运动员伤病的恢复

由于龙舟运动员长期划水伤痛,单纯采用医疗手段治疗伤痛部位而不去对治发病的根本原因,并不能最终排除伤病,并且运动员可能会因伤病的反复而影响正常训练,故此根据运动员所处在的状态水平,对其进行康复性体能训练以达到尽快恢复原有状态的目的。

从表2可知,运动员接受康复性训练后,感觉效果非常显着和显着的学生占比为83.3%,由此可以充分的证明康复性体能训练对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是十分明显的。表2中还有10%的同学感觉不显着,可能是个体差异等原因使其感受并不十分明显。还有2名同学感觉说不清楚,这是因为这两名同学刚参加训练不久,对龙舟运动所带来的伤病的感受并不十分深刻。

三、讨论

在日常的龙舟训练过程当中,要严格贯彻“以预防为主”的训练方针,遵循运动训练原则,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地安排训练的强度。

在加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运动员安全健康的教育,让运动员自知自觉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教练员还应该重视运动员再训练的过程中的营养问题,应科学调配日常膳食,制定一套适用于龙舟运动训练特点的膳食体系。

在龙舟训练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运动损伤的出现,要及时休息,并积极配合康复性体能训练,达到消除创伤,恢复原有运动状态甚至超量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笃超,李湘奇。运动损伤康复学[M].民军医出版社,2008.

[2]曹洁,范家成,王丽红,廖晶晶。赛艇轻量级运动员测功仪速度和血乳酸水平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

[3]王芬。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损伤防治与康复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4]徐菊生,余汉桥。龙舟运动高级教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篇2:NBA三巨头组合运动员特点分析论文

NBA三巨头组合运动员特点分析论文

摘 要:近些年来,NBA有很多俱乐部都进行组建”Big Three”,也就是“三巨头”模式。组成“三巨头”模式的俱乐部包括:马刺队的GDP组合,雷霆队的三少组合,热火队的詹姆斯、韦德、波什组合,凯尔特人队的加内特、皮尔斯、雷阿伦组合等等。组成“三巨头”模式的运动员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包括:三个人中有两名是外线型运动员,一人是内线型运动员。三个人都具备扎实的防守技术和高超的进攻能力,能够使队伍在进攻乏术情况的概率降到最低。这些极其优秀的运动员组合在一起,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特点是他们在强对抗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他们技术全面、体能超强、心理素质良好和作风顽强等特点是他们队伍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关键词:三巨头;篮球;NBA;特点

篮球作为一项集体性运动,每个队员在比赛当中都需要和队友进行熟练有效的协作。NBA 中出类拔萃的巨星虽然具备扎实而全面技术,还需要有个性鲜明具备同样扎实而全面技术的队友的支持,如果没有这样的队友,即使自己能力超群也无法在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三巨头”模式是指一个队伍当中具备炉火纯青技术特长队员有三名。他们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他们是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在得分概率或使用概率相对较高的运动员。从NBA 优秀球员组合中选出最具代表性和最为明显的特点技术加以分析,旨在为我国篮球运动队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1马刺队的GDP组合的特点

马刺队是NBA近当中成绩最优秀的队伍之一。开始正式组建以邓肯、帕克、吉诺比利为核心的GDP三人组合,GDP组合场均53.2分,命中率46.1%,获得4 次总军。这些辉煌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归因于他们三个人的集体协作,邓肯作为球队的灵魂和核心,石佛邓肯能够多年如一日保持稳定,邓肯是球队的中流砥柱,也被看作是现役NBA运动员中最灵活善战的内线大个子。他可以在攻防两端全方位去制约对手。有邓肯镇守内线,马刺的进攻和防守都会容易许多。吉诺比利和帕克是马刺后卫线上的两把尖刀,帕克这些年以来一直在进步,他的中距离投篮以及对节奏的掌控都老道了很多。吉诺比利那独特而完美的蛇形突破,动作舒展、连贯而稳定,突然性和隐蔽性非常强。GDP组合特点鲜明,这种两外一内的三人组合很好的兼顾了内外线的进攻,同时也具备很好的内外线联系,邓肯主导内线,帕克主攻拉开分数,而吉诺比利则攻守兼备。

2凯尔特人队的加内特、皮尔斯、雷阿伦组合的特点

07/08赛季的凯尔特人队组成了加内特、皮尔斯、雷阿伦为核心的三巨头,正因为如此达到了鼎盛时期 常规赛打出了骄人的66胜16负的战绩,并最终夺得了总决赛的冠军。加内特能在场上司职中锋,大前锋,中距离跳投标志性进攻手段,内线跳步翻身后勾手,转身后仰,跳投,以及内线的背身脚步单打衔接动作,擅长防守,一直是联盟顶级禁区防守球员,尤其是可以扩大到三分线附近得协防范围是其独树一帜的特色。皮尔斯最强的得分方式就是低位背身单打,他是全联盟低位假动作做得最真的球员,他的假动作不快,不复杂,但逼真性,连贯性和和造犯规的能力绝对是全联盟第一。雷阿伦是NBA 最出色的后卫之一和最优秀的3 分球投手。2月10日,雷阿伦成为NBA历史上在常规赛中命中3分球数量最多的球员,超越了雷吉米勒保持的2560个的纪录,其3 分远投技术的组合动作是:3 分线外无球跑动—接球急停—跳投—准确命中。他通常在外线运用反跑或同伴的掩护来摆脱防守,然后接球急停,再跳起投篮,整个动作快速、协调、稳定,并且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完成。他不仅是位3 分投手,而且还是一位在比赛最后时刻力挽狂澜的“关键先生”。他多次在比赛即将结束而球队还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利用3 分远投缔造出神奇。从中可以反映出他对比赛全力以赴的坚强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结论

3.1 NBA 优秀三人组合俱乐部的特点术主要有:三个人中有两名是外线型运动员,一人是内线型运动员。“三巨头”这种特点的组合是其特长技术和他们结合自身优势对竞技篮球运动的'完善和创新,体现出独特性、攻击性和稳定性,是他们在NBA 取得辉煌成就的制胜法宝。

3.2 超强的个人技术是“三巨头”组合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当代竞技篮球比赛的身体对抗日益激烈,队员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对运动员个人技术运用的要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高。吉诺比利的突破需要速度和完美的技术能力作保障,皮尔斯单打如没有极佳的技术动作的运用是不可能完成。出众的个人技术是“三巨头”形成必不可少的要素。

3.3 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三巨头”充分发挥的保证。在球队处在危机的时候,“三巨头”联手发挥作用是其组合的重要特点。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 NBA官方数据统计网站[EB/OL].

篇3: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论文

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有关因素,以及探索运动员心境状态与心理疲劳的关系。希望通过研究引起教练及运动员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重视,了解并掌握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相关因素,帮助我国运动员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心境状态量表》对102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通 过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运动员年龄、专业运动年限与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呈现正相关性(r=0.529;r=0.323);运动员心境状态各因素与运动员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也呈现正相关性,且情绪纷乱总分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状况(R2=0.319)。结论:运动员年龄、专业年限等因素对运动员心理疲劳产生影响,运动心境状态与心理疲劳具有相关性并且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

关键词:运动疲劳;心理健康;运动员;心境状态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1].有人将心理疲劳定义为:由于运动员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且大强度训练和比赛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不安和疲劳感[2].前人认为运动性心理疲劳由于运动员心理资源及生理资源过度消耗,对运动员的情绪,认知,动力,生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3],从而导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无法取得应有的成绩,继而在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中退缩。因此,研究运动性心理疲劳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心理疲劳的相关性因素,国外已经进行了比较成熟的研究,而我国体育制度和背景与国外不同,这导致他们的运动背景和运动员心境状况比较特殊。因此,导致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可能与国外不同,需要进行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随机选择江苏省各项运动训练的运动员共102名。江苏省运动队作为国内较老资格的专业队伍,其蹦床队、网球队、艺术体操队、击剑队等运动员多次在国际上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整体素质能体现我国运动员的基本运动水平,具有代表性。具体项目包括蹦床、网球、艺术体操、击剑、体操、花游、跳水、羽毛球。其中男运动员34名,女运 动 员68名。运动级别为健将运动员46名,一级运动员29名,二级运动员27名。年龄在14岁~29岁,专业运动年限1年~22年。

1.2研究方法

1.2.1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使用《运动员疲劳问卷》(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ABQ)来评定。它是Readeke和Smith[4]在2001年研制的,分成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和运动负评价3个维度,一共15个题目,要求运动员在5个等级上评价自己的情况,每个维度的分值越高说明该运动员疲劳程度越高。

1.2.2心境状态量表。心境状态(POMS,profilemood states)的测量采用由 格罗夫1992年发 表 的简式POMS问 卷 来 评 定。它 包 括7个 分 量 表(紧张、压抑、愤怒、精力、疲劳、慌乱和自尊感)。每一分量表分别包括若干个形容词,属各分量表的词目混合排列。每一项的回答有5等分数,要求被试根据一周来的心境,在这些描述心境的形容词上选择一种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相应等级,每个分量表的分值越高说明该运动员此种心境越明显[5].

1.2.3施测与数据处理。本次问卷由专门培训过的研究人员亲自组织测试,运动员在教练员或管理人员的配合协同下进行团体施测,施测后问卷当场回收。问 卷 结 果 采 用SPSS19.0软 件 进 行 描 述 统计、偏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研究结果

2.1运动员心理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将102名运动员的运动疲劳问卷三个维度进行描述统计。由表2可见,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较轻,从各维度上来看成就感降低的因子的得分最高,情绪/体力耗竭因子得分最低,运动负评价因子得分居中。

将运动员的年龄和专业运动年限与运动心理疲劳三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年龄与成就感降低与情绪/体力耗竭有低度正相关关系(r=0.444,P<0.01;r=0.300,P<0.01),所以推测年龄越大,运动性心理疲劳强度越大;运动年限与三个维度之间也存在低度的正相关关系(r=0.323,P<0.01;r=0.331,P<0.01;r=0.391,P<0.01),即专业运动年限越长,运动性心理疲劳强度越大。

2.2心境状态各因素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与心境状态包含的七个 因 素以及情 绪 纷乱总分TMD进 行person回归分析。由表4可以得知,紧张、愤怒两个因素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均有低度正相关关系;疲劳因素与成就感降低维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55,P<0.001),与运动负评价及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抑郁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06,P<0.001),与运动负评价和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之间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精力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之间存在低度负相关性;慌乱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和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之间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另外,情绪纷乱总分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性(r=0.567,P<0.001),与运动负评价和成就感降低维度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

2.3情绪纷乱总分预测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对其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预测作用,我们分别以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为因变量,以情绪纷乱总分为自变量进行三次标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运动动机能有效预测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能够解释成就感降低的20.7%的方差,能够解释情绪/体力耗竭31.9%的方差,能够解释运动负评价15.1%的方差(见表5)。另外,情绪纷乱总分对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均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即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越高,其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越高。

3分析与讨论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指在长期、高压条件下进行单调的、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所造成的力竭感、疲惫感、倦怠感,而不是完成一次体能性或认知性力竭任务后产生的力竭感和疲惫感[6].心理疲劳一 旦 产生,不仅影响运动员训练成绩的提高,还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很有必要在运动员当中普及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知识,加强教练员及其相关工作者对这方面的重视度也是不容忽视的[7].经研究表明,POMS是一个信效度很高的情绪状态评定量表[8].本文通过研究可能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的因素,发现心境状况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及预测作用。

3.1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运动员年龄与专业运动年限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程度越深;随着专业训练年限的增长,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越深。具体体现为年龄越大成就感越低,运动年限越长,对运动的负面评价程度越深。这印证了周毅刚、郭玉江关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研究[9],可能的原因是年龄越大的运动员面临更多的社会及自身心理压力,对自我的期许比较高,较少从运动中体会到成就感。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入队时间长,生理心理疲劳的积聚、慢性伤病的加重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加重运动心理疲劳。

3.2运动员心境状态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

格罗夫等人在1992年第2期《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新发表的简式POMS问卷,其中增加了“自尊感”分量表。共7个量表,40个形容词。根据一周来的心境在这些描述心境的形容词上选择一种最符合自己情况的5种等级中的一种[10].此问卷可用于运动情境,也可用于研究。其信度相关系数平均值ɑ=0.798,其预测效度也很高。情绪纷乱总分TMD的 计 算 公 式 是:消 极 的 情 绪 分(紧张、压抑、愤怒、疲劳、慌乱)之和减去积极的情绪分(精力、自尊感),加上一个常数100),即分数越高,心情越是纷乱、烦闷或失调[11].国外已有不少研究发现运动员心境状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存在相关性[12,13].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发现 运 动员的心境状态与心理疲劳有相关性[14].本研究更加细致地发现POMS中疲劳因素与成就感降低维度有中度正相关性、抑郁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有中度正相关性。另外,TMD与 成 就 感 降 低 维 度 有 中 度 正 相 关 性。因此,及时关注并减轻运动员的抑郁情绪有助于预防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

3.3情绪纷乱总分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

我国学者左从现等认为心境状态是运动员竞赛焦虑的有效预测因子[15].我国学者张力为等也认为心理疲劳能够有效预测运动员的参与倾向以及回避倾向[16].而很少有文献涉及运动员心境状态对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预测 效果。由本研究可以发现,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能有效预测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特别是对情绪体力耗竭这个维度具有很高的预测性。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在赛前及时了解并调整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可以缓解或避免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发挥,取得好成绩。

4结论与建议

4.1运动员最容易出现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现状,这提示教练在平常的.训练中适时调整运动方案,尽量增加运动员的成就感。

4.2运动员的年龄与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呈现正相关性。这提示我们要多关注年龄较大、资质较老的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及时缓解他们训练和比赛的心理压力,平常多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4.3运动员心境状态各消极因素与运动员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呈现正相关性,要求我们多关注运动员的消极情绪特别是疲劳和抑郁。平时尽量运用一些积极的训练方法消除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情绪评估。

4.4情绪纷乱总分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状况。这提示我们,运动员若是出现纷乱、烦闷或失调等情绪,其产生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及时缓解或消除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心理疲劳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 赵敏。运动员运动疲劳的视觉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2] 金湖,吴家舵。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概况[J].体育科研,2005,26(3):59-61.

[3]刘 方 琳。运 动 情 境 中 心 理 疲 劳 的 性 质、原 因 及 应 对[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4]Raedeke T D,Smith A L.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validation of an athlete burnout measure[J].Journal of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01,23:281-306.

[5] 张力为。赛 前 情 绪 的 因 素 结 构、特 质 测 量 及 注 意 特 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17-118.

[6] 周喜华。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与竞技动机、赛前心境的关系研 究[J].中 国 健 康 心 理 学 杂 志,2012,20(7):1064-1067.

[7] 杨翠丽,甘阳。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与心理状态的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6,16(4):98-100.

[9] 周毅刚,郭玉江。优秀运动员运动疲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J].体育学刊,2007(8):63-63.

[10]张蓉。运动性疲劳所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证候特点及分 子 生 物 学 机 制[D].北 京: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2008.

[11]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35-37.

[12]RaineyD W,HardyL .Sources of stress ,burnoutand intention to terminate amongrugbyunion refer-ee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999,17:797-806.

[13]RaineyDW.Sources of stress,burnout,and inten-tion to terminate amongbasketball referees[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1999,22(4):578-590.

[14]张天书,王楠。运动员心境状态、心理疲劳的特点极其关系[C].西安:中国心理学会,2011:起始页码651.

[15]左从现。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焦虑、心境状态的相关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71-75.

[16]张连成,张力为,刘嘉蕙,等。运动员心理疲劳与运动动机之 间 的 关 系[J].北 京 体 育 大 学 学 报,2010,33(11):74-76.

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论文

特需病房特点分析论文

对照检查材料原因分析

职称英语词汇特点分析

对照检查问题原因分析

大学生离职原因分析

班子对照检查原因分析

龙舟加油稿

秦皇岛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原因及保护对策

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类型与特点分析论文

龙舟运动员伤病的特点原因及康复训练分析论文(整理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龙舟运动员伤病的特点原因及康复训练分析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