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11-30 01:47:36 作者:hillrock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illroc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

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以53名不同化学基础的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语报告法对高二学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偏低;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能力差异非常显著.

作 者:奉青 吴鑫德 肖小明 FENG Qing WU Xinde XIAO Xiaoming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1 刊 名:化学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28(10) 分类号:G63 关键词:化学问题解决   元认知能力   口语报告法  

篇2: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

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的`最新成果:Alessandro Antonietti和梁宁建等人所做的大学生对一般问题解决策略的元认知的调查,Daniela Lueangeli等人所做的算术应用题解决中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研究.

作 者:路海东 董妍  作者单位:路海东(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24)

董妍(鞍山师范学院,教育技能教研部,辽宁,鞍山,114005)

刊 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 4(3) 分类号:B842 关键词:问题解决   认知   元认知  

篇3: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潘松梅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培养,也就是使其认识到蕴含于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数学信息,在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

篇4: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智力良好发育。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源于思考,而思考则源于疑问,对知识或问题的疑问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比如,与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从而将问题引出;将学生平时喜爱的游戏、故事等引入课堂,从而引出问题;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入手,在新旧知识的冲突点引入问题等。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基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为依据,有意识地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认知方面产生困惑与冲突,激发其好奇心,使其产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欲望,接着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讲解“圆锥的体积”时,先留出几分钟时间供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物体体积计算方法,包括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然后询问学生其中哪一种物体和圆锥体的相关性最大,二者的体积联系最为密切呢?当然许多学生会回答圆柱,但仅仅是凭借外观与感觉猜测,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其深入思考,提问:“为什么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联系最大呢?”允许学生自由猜想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具体是什么,并鼓励其勇于回答,适当帮助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知识,待学生们踊跃回答后,教师再次提问:“那么究竟哪些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呢?”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帮助学生探究问题,教师可以将沙、水、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等教学用具提供给学生,引导其亲自动手实践,使自己的猜想和结论得到验证,最终在实验、交流和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圆锥体的体积和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相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不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且积极地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实践过程中寻找规律,最后得到结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动手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所有学科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数学,从某种程度而言,生活是数学思想的源头,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论学到了多少知识,只有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之中,才可以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有能力自己解决数学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方法,从而取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在生活中充分挖掘教材,确保数学教材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学生在正确引导下可以利用数学理论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必须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不能机械教学,而是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并且组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使生活和数学之间能够建立起有机联系,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在丰富其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应用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数学原理“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先说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一些屋顶的三角支架、高压电线杆支架、自行车大梁的三角支撑等,它们都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而且都是十分常见的生活案例,利用这类例子可以促使学生回忆和联想,调动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且传递出“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方面”的理念,引导其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细节之处的数学问题,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看待问题时也会首先从数学角度出发。数学应用意识的提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所以每名学生都应当具有数学应用意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内容较为简单,通常是从形与数出发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与认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内容随处可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各类实物,从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开始,并且以具象化的实物代替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享受数学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

三、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不同方面的内容,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合作能力,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和他人交流合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大胆尝试,体验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需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主导地位,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是学生,但学生需要由好的引导者为其指点迷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使其养成良好习惯,不仅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分析、思考和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之间的区别。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合作交流学习时,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作为目标,不能只是盲目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仅仅是用了合作学习的框架,但是却没有真正运用其内容,所以也无法获得实效,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还事倍功半。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交流,范围可以是班级、小组、同桌或者与班内同学自由结组,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是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前提。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知识基础等科学、合理地分组,接着则鼓励各组分别围绕教学主题展开交流讨论或动手实践,从而得出结论。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时,针对如何计算其侧面积的问题,学生们见解不一,一些学生则感觉无从下手。这时教师以4~5人为单位,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组,先要求各个小组制作圆柱体模型,接着留出一定时间,要求其通过讨论和实践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此时学生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各组都尽情地交流和探索,充分利用模型求解。当然,一些小组将圆柱体曲面垂直剪开后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其实就是长方形,这样,面积计算公式也就可以直接归纳为长乘以宽,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通过合作,促进学生共享资源和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把握好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在遇到具体的生活问题时,能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且运用数学知识快速解决问题。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还需要逐渐提高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窦菲菲,刘志敏,张景焕等。元认知在画图表征策略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2,(2):129-133.

[2]孙临美。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以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为视点[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4):29-34.

[3]朱晓斌,王静丽,李晓芳。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1,(4):845-851.

篇5:自闭症幼儿的视觉性自我认知实验研究

自闭症幼儿的视觉性自我认知实验研究

通过对平均心理年龄为23个月的6名自闭症幼儿的实验研究,甄别他们是否能从视觉上进行自我与他人的分化认知,并进一步探索自闭症幼儿对镜像自我认知与录像自我认知上的.差异.以秒为单位,对实验结果和过程进行了编码分析.结果表明:这6名幼儿在看自己的录像时,比看同伴的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喜悦;对录像的自我进行认知时表现出更大的关注和积极情绪.由此推断他们已具有初步的自我认知.

作 者:周念丽 方俊明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200062 刊 名:心理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4 27(6) 分类号: 关键词:自闭症幼儿   视觉性自我认知   自他分化认知   镜像自我认知   录像自我认知  

篇6:自我认知类型引导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

自我认知类型引导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

对自我的认知引导认知和行为.本研究用与自我有关的语义内容启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自我认知,随即让被试做与场独立或场依存认知方式有关的认知作业,探讨自我认知类型是否引导认知方式,即启动场独立自我认知是否比启动场依存自我认知诱发更多场独立的认知方式;同样,启动场依存自我认知是否比启动场独立自我认知诱发更多的场依存的`认知方式.结果是肯定的.

作 者:廖凤林 车文博 Liao Fenglin Che Wenbo  作者单位:廖凤林,Liao Fenglin(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100089)

车文博,Che Wenbo(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长春,130022)

刊 名:心理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28(3) 分类号:B84 关键词:自我认知   认知方式   引导   启动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论文

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教案设计

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

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实验课说课稿

加强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竞技教练员创新能力研究

问题解决性作文范文

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