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颗红番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网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及调控论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网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及调控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网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及调控论文
网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及调控论文
论文关键词:网球运动员 心理状态 调控
论文摘要:本文拟就网球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在比赛中产生消极心理的主要原因、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解决,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改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以提高其比赛成绩。
一、网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
对于初学者和一般的爱好者来说,不良心态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对网球的陌生或者生疏,步法与欠缺技术,另外也存在遇事急于求成,不能冷静应对的面对。不良心态产生的因素则更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重地考虑胜负的前因后果。有的运动员重视比赛的最终结果,只能赢而不能输,得过重,不能够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输赢。所以在比赛中失利时,便焦虑不安,产生过度紧张。
2、应变能力薄弱。赛前没有正确分析双方的实力。比赛一开始,情况与赛前不同,便产生紧张的状态。有些运动员,一般比赛时步法还算稳定,战术水平发挥较好,但一碰上“怪手”、“怪球”,或者对方突然变化路线,便不能迅速适应,诱发了紧张心理。
3、对外界的刺激和干扰过于敏感。大型比赛中,一般观众过多,喝彩与喧哗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另外还有裁判错判、误判;比赛时间、突发应急事情等等。对此,运动员不能适应,产生更多反应,有的表现得不冷静、沉不住气,甚至伴有急躁情绪等,这些也是造成心理紧张的原因之一。
二、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类型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研究对网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直接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1、赛前激动状态。调查显示过分激动的比例为18%,此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为情绪过度激动,经常出现动作失常,而且,体力分配不妥,有的第一轮比赛中就被淘汰出局,也有的甚至在一局结束之后,依然不能平静下来,导致输掉整场比赛。表中数据显示,赛前激动人数比例是78%,分析可以得出,调节运动员赛前激动心理状态是调控对策的重中之重。
2、赛前淡漠状态。调查显示赛前淡漠的状态的比例为13%,这种状态表现为:运动员消极被动,在比赛中会明显体力不支,失误也明显增多,在第一局刚开始不久就被拉大比分,甚至严重的`还在比赛中弃权。另外,也有运动员赛后承认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调查显示盲目自信的比例是16%,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表现为,比赛一开始就猛冲猛打,恨不得一下子把比分拉开。但一旦出现失误,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动作失调,束手无册,急躁烦恼,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比赛连续失败。有的也是因为第二局根本没体力和对方拼打,输的很惨。
上述三种不良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能力发挥有普遍性的消极影响,对比赛的成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一种类型的运动员,他们表现出典型的过度兴奋,,很难以很平和的心态去控制自己的动作,甚至完全失去对动作力量的正确分配和调整能力。第二种类型的运动员,又过于消极,他们经常偏离运动活动的方向,动作缓慢无力,这样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第三种类型的运动员,盲目轻敌,往往因为因准备不够充分而输掉比赛。
三、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首先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和构建最佳的心理状态。比赛既是技术和体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则是决定其身体机能技术充分发挥、争取胜利的重要因素。
2、培养运动员对网球运动项目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培养运动员对网球运动项目的兴趣甚至比单纯训练其技能更重要。因为,只有队员在一种高昂的情绪下训练才能更好地进入训练状态,所以,一定要在从运动员心理特点出发、示范正确,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经常转换练习和变换活动的肢体部分,在兴趣疲劳出现前转换到另一活动上,使运动神经细胞更替得到休息和恢复,达到训练效果。同时要树立为国争光的目标,这样培养他们对训练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达到训练的一定效果。
3、针对个别不良心理状态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在比赛中运动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在比赛中,如果裁判员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出现误判、漏判,甚至故意偏袒一方的情况,如果运动员事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会影响情绪,进而影响战术的发挥。
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表现往往受心理状态的制约。如果情绪不好,那么熟练的动作也会变得不灵活,肌肉也会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发僵,坚定的信心也可能会动摇,清醒的头脑也会变得混乱。因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且还要提升自己个人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不断改善自己。每一次比赛不仅是对运动技能的考验,还是对其心理机能的考验,因此,运动员要在不断的训练和比赛中强化心理能力的形成。运动员首先要端正比赛动机,正确对待比赛结果。同时,还要训练战术,在瞬息万变的比赛场上,要善于发现对方的弱点,一己之长攻敌之短,应善于随机应变,根据比赛的形势及时调整战术。
总之,运动员要在实践中把自己培养长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的人,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承担责任。
4、结论
从调查分析来看,赛前心理状态的波动已经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比赛成绩的评判,不仅取决于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其临场发挥的能力,特别是其心理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要重视和加强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与心理调整。有效的指导运动员在赛前的不良情绪,为比赛做好最佳准备状态。
参考文献:
[1]黄翔,不良心态在羽毛球运动中的表现及其调节方法[j]、体育科技,2005(03)
[2]朱振涛,乒乓球业余选手的不良心态及其调节方法[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02)
[3]张丹,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篇2:心理调控对跳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影响论文
心理调控对跳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影响论文
摘 要:根据背跃式跳高的特点,采用心理训练结合战术训练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训练及比赛时的跳高成绩具有较大的意义,可以在训练中采用。
关键词:背跃式跳高 心理素质 调控
一、引言
随着背跃式跳高技术的日臻成熟,教练员和运动员把跳高技术努力地朝着速度和力量更加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从各个领域提高运动员的极限运动能力,使人体能够越过更高的高度。但许多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取得不了在训练中的最佳成绩,甚至远低于训练成绩,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要形成技术与心理调控结合的合理动作定型,增加在比赛中的适应能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二、技术训练
跳高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尤其以助跑和起跳的结合为重点。因此在练习时选择的练习顺序就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使运动员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在与完整技术训练有机结合的情况下,使之相辅相成,从而逐步完善跳高技术。
1.助跑训练
成功的助跑取决于起跳后2~3步的稳定性和良好的节奏,支撑腿后蹬充分,使身体充分向前运动。
在训练中,应尽量不结合过杆,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稳定的步长,提高直、弧线快速转换的能力,最后一步重心上升形成短步,并保持大的'水平速度,以求产生最大的垂直速度。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头脑要保持放松,使整个动作形成定型,达到自动化程度。
2.起跳训练
背跃式跳高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能使起跳腿着地时水平速度最大程度地转化成垂直速度,并在起跳腿着地前身体离竿内倾为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做平衡过渡。起跳训练中要把握好起跳点的确定,在练习的开始阶段,起跳点可以靠横杆近一点,而后逐渐稍远离横杆。起跳训练的整个过程都要以起跳点为中心,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概念: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踏准这个点,这样,训练中形成的定型到了比赛中就不易被破坏。
3.过杆训练
过杆训练的最大目的就是确保身体过杆时最贴近横杆的后背相对于横杆产生一定的距离,使身体能够在水平方向上顺利地跃过横杆。这就要求背跃式过杆时要有充分的背弓反弓。在训练中,为提高背部反弓技术,较多地运用了海棉垫子垛的训练法,采用卧上垫子垛、坐上垫子垛、起跳手触高、起跳头触高、起跳摆动腿膝触高的方法,重点突出向上的意识,使动作更趋于连贯,并在逐渐向上的前提下逐渐转正身体,并仰卧在垫子上呈背弓姿势。这样就能在完整的概念中很快掌握完整的动作技术,并较快地提高成绩。
三、比赛中最佳心理状态的调控
在激烈的跳高比赛中,场上情况千变万化,面对众多强手和观众的呐喊,以及许多意想不到的干扰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是很复杂的。这时只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场上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才能应付各种复杂情况,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比赛是在极其紧张和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员大多没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往往会过度兴奋,过多地消耗自己的体力,致使在比赛中无法调控自己的能力。另外,观众对运动员的情绪影响也很大,观众越多,呼声越大,会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紧张、增加精神负担和忧虑情况。这时要使运动员建立积极的思维定势,尽可能不受外界影响,行动果断,争取在每一个高度上第一次试跳成功。
四、结论与建议
1.心理训练能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形成准确的动作概念,提高跳高的速度利用率、助跑的成功率及运动成绩,是改善技术、提高训练和比赛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2.心理训练作为运动技术训练的辅导手段,必须与实际练习相结合,即想练结合,才能掌握正确的跳高技术。
3.在训练级比赛中采用心理辅导训练,符合大多数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和必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美国田径运动学会美国田径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毛兴海跳高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J].田径,1994(4):31~33。
[4]湖广银跳高运动员训练与比赛中最佳状态的调控[J].滨州师专学报,2001(2):70~73。
篇3:浅析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情绪状态对成绩的影响论文
浅析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情绪状态对成绩的影响论文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跳远水平的不断提高,业余跳远运动员之间的抗衡性越来越激烈,比赛成绩相当接近,选手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必然也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情绪,这种竞争情绪以其鲜明的、易变的和不稳定的特性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赛行为,并对运动成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邢台市青少年跳远运动员12名,他(她)们分别是谢毕萧、郭玉华、初阳、辛培、孟超、苏波、段燕、徐微、姜圆、李丽、吕芳、李宁、其中男运动员6名,女运动员6名,年龄在15-17岁间,男运动员平均成绩为6.3米左右,女运动员平均成绩为5.00米左右。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十余篇,为本论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观察法:对12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实际观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
12名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市运会比赛中的表现。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正常发挥到训练水平,其中超常发挥的运动员仅占17%,而大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男女选手占58.3%。这表明大多数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是不能正常发挥其训练水平的。分析其原因,采取针对性训练,将有利于挖掘运动员训练潜能,使他们在比赛中能有正常发挥,这与调整运动员训练内容保证运动员积极性稳定情绪是非常必要的。在从所调查的12名运动员中,在第1次试跳失败后,有6人仍沉着、冷静地面对比赛,占调查人数的50%但在第2次试跳失败后,下降为4人,占33%这一结果表明,跳远运动员在第2次试跳再次失败后,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为此,业余跳远运动员应尽量在前2次试跳成功,以获得积极的情绪状态。
2、影响跳远比赛情绪状态的因素
(1)来自外在因素。跳远运动是一种当众“表演”的项目,所以赛场上观众的情绪、气氛往往对选手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规模越大、比赛任务越重、对运动员的心理就会造成影响,情绪也相对比较紧张和兴奋。因为,业余跳远运动员比赛经验不足,所以会造成以上几种情绪反应。
(2)内在因素。跳远运动员心跳加快与尿频的生理反应,在赛前反应中最为明显,占调查人数的76%。这两种生理反应都是由于运动员赛前情绪过分紧张所致,生理学上称之为“赛前热症”。
3、情绪状态的'调节与训练方法
(1)集中注意力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是一种主要的注意力调节方法。集中注意力是指:人的身心倾向于某个目标,不分心,不受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干扰。具体方法: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很多运动员在沙坑旁边喊叫、没有节奏的拍掌、起哄等影响马上就要跳远的运动员,让他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以提高跳远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适用于体育,也适用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所以加强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意志品质的训练。意志品质的训练是运动员在克服各种困难中形成的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的过程。其方法:逐渐提高训练的困难程度。随着困难程度的增加,要求运动员通过相应的意志努力完成训练任务;在疲劳情况下完成训练任务。教练员根据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在运动员比较疲劳的情况下再增加新的训练内容,这样可使运动员的心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培养运动员的顽强性和坚韧性;利用不利的环境因素安排技术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不利的气候或嘈杂的环境中坚持技术训练,并要求运动员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从而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3)念动训练。念动训练是心理训练方法的一种。方法可用默想,也可结合看书、看技术图片或其他队员练习进行回忆。一般做法:运动员回忆该项目的技术结构,如: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分中,重现身体训练技战术的重点和难点。 再现比赛是该项目技术动作的衔接、间隙及节奏;再现比赛或训练的情景(主要是取得好成绩时的激动心情和外界观众高涨的情绪等)。
(4)身体活动调节。在竞赛时,教练员或运动员自身可根据运动员不同的情绪表现,合理安排不同程度的身体练习来调节情绪。例如:情绪状态处于消沉抑制阶段时,可做一些快频率,小强度的练习。如高抬腿,小步跑等。通过这些手段以提高神经机能的兴奋性。如情绪状态过于兴奋,体现“狂热”时,则应减少或避免有强度的练习,只做些如原地压腿等柔韧性练习。
(5)按摩调节。在比赛中,经常可以观察到有的运动员在进行简单的按摩,这也是调节情绪的一种手段,不同按摩手法对运动员的情绪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轻柔的手法有助于情绪的稳定,重手法有助于提高情绪的兴奋性。通过调查,按摩对情绪起调节作用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50%,其他人只是作为一种放松手段来使用。因此,教练员应指导学生掌握按摩的情绪调节作用,并运用多种手法进行。
(6)积极的语言调节。运动员的年龄偏小,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教练员对他们的影响较为突出。由于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心目中的权威性较高,因此,教练员要充分利用运动员的心理特点,通过的言语鼓励,使运动员情绪高涨,从而有利于比赛。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12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情绪状态的好坏的确能够使青少年运动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求运动员注意自己本身情绪的调节,并作为一种教法实施。在激烈的比赛中,情绪变化是一个客观的心理过程,但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运用兴奋的转移、默念、意念及加强情报工作,进行实战训练来调节,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今,各项大赛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非常接近的情况下,谁能更好地控制个人情绪且放平心态,谁就能更好的占据比赛的优势,以上调节情绪状态的训练和调节方法要让跳远运动员通过反复训练,学会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去选择和使用,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创造好成绩。
2、建议
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进行各种有效调节情绪的训练,针对过去训练和比赛中,由于情绪问题影响成绩发挥等原因,在训练中要培养运动员在今后面对比赛可能遇到的各种情绪方面的问题。教授队员一些生理、心理、运动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讲一些中外著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克服情绪带来的困难,这样不仅能够激励运动员不怕困难的精神,还能够学到不少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国利少年跳远运动员比赛失常原因及训练调节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22-25。
[2]王方春对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27-30。
[3]姚湘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分析与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20-23。
[4]张浩波阎雪辉浅谈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对情绪调整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1):22-24。
[5]赵红心业余体校投掷运动员比赛期间情绪状态调节方法的探讨[J].体育科研,2003.(2):6-9。
[6]刘小茹王丹丹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9.(5):23-26。
[7]邓成涛运动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2.(1):27-30。
[8]魏云贵影响运动成绩的心理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3.(2):22-25。
[9]荣敦国董杰对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研究与讨论[J].安徽体育科技,2005.2.(1):26-29。
[10]陈伟伟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以及调空方法[J].肇庆学院学报,2006.10.(5):27-29。
★ 网球比赛活动方案
网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及调控论文(整理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