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紫苏桃子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新进展论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新进展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新进展论文
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新进展论文
〔摘要〕心理资本(PsyCap)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如何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文对心理资本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点进行了界定,述评了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并对心理资本在此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心理资本;教育;新进展
一直以来,心理学一直都是从负面消极的角度来看待人们的生活。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品质(如乐观、希望、满意等)有助于预防和消除心理疾患,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积极性”,开始考虑如何才能促进人们达到最佳状态,并且致力于寻找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的途径,从而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和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positive psychology movement),号召心理学应该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帮助健康人更加幸福,发挥人的潜能,而不仅仅是治疗心理疾病。他们强调,心理学研究应该改变以往侧重消极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取向,转而研究人的积极情感、积极特性和积极心理状态等方面,促进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潜力,从而提升个人幸福感。从此,积极心理学将关注点引向积极方面的研究,给心理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由此,著名组织行为学家、美国前管理学会主席 Fred Luthans等在以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为参考框架,在分析了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区别后,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使人们开始深入研究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简称 PsyCap)。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心理资本的相关论文,20至共计120余篇,其中有关教与学领域的论文不足20篇。从理论上分析,积极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取向,会对教与学这一独特的双边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能否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积极心理因素的作用,克服消极因素的干扰,这是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以往相关文献,从心理资本的角度,首先探讨了心理资本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点,其次述评了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对心理资本在此领域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投资学和社会学等文献中,主要指的是个体的自我知觉、工作态度、伦理取向以及人生信念、价值和认知的综合。
Avolio等人(2004)进一步提出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可以提升员工工作动机和积极工作态度,从而提高工作绩效,主要包括希望、自我效能感(自信)、乐观、积极归因和复原力等。
Luthans 等人则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主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confidence or self-efficacy)、希望 (hope)、乐观(optimism)和坚韧性(resilience)四个方面。
,Luthans等首次明确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和开发而使个体和组织获得竞争优势”。他们依据这个标准区分了它与自尊、自我评价、情绪智力、积极心理特质等容易被混淆的相关概念,体现了心理资本可经后天开发的“类状态(state-like)”特征。Luthans,Aviolio, Avey 和 Steven(2007)通过比较法进一步阐明了心理资本的这种“类状态”特征。
,Luthans,Youssef和Avolio又对心理资本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现实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自我(韧性),以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综合的积极心理素质,强调人类的积极方面和优点,关注个人在面对未来逆境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体现个人对未来的信心、乐观、希望、坚韧和情绪智力等。在个人层面上,心理资本是指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在组织层面上,心理资本是通过指改善员工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的投资回报和竞争优势。
二、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1.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
综合分析已有文献,不难看出,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具体见下表):
第一种为特质( trait)论。特质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作为个体的内在特质而存在的。少数研究者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人格特质,它主要包括:个性品质与倾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力以及有效的情绪交流品质等耐久和相对稳定的心理内在基础构架(Psychological Infrastructures)。Letcher和 Niehoff(2004)甚至将心理资本等同于“大五人格”。
第二种是状态(state)论。状态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心理状态。例如,Avolio等(2004)认为,心理资本是指那些有助于预测个体高绩效工作和快乐工作指数的积极心理状态的综合。
第三种为综合论。这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赞同的观点。综合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同时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的积极心理素质。,Luthans、Avolio等学者在说明心理资本的内涵时,进一步对心理资本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他们认为心理资本并不是简单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者一种人格特质,而是两者的综合体,并借鉴了Bandura(2003)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提出的“类特质(trait-like)”的概念,提出心理资本是“类状态 (state-like)”的一种积极心理力量,它既具有状态性,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来开发,又具备特质性,相对比较稳定。
2.心理资本的特点
心理资本的概念正是从积极组织行为学POB发展而来的。它是对积极导向的、能够被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从而可以实现提高绩效目标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得出积极心理资本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第一,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强调个人的积极性和人的优势,而不是纠错与试误;
第二,是一种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如独特、有理论和研究基础、可以有效测量、表现为状态等)的心理状态;
第三,超出人力资本(你所知道的,如知识、技能、观点和能力)和社会资本(你认识谁,如信任、关系、彼此相连的工作关系网和朋友)之上,关注你是谁(如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性);
第四,有投资和收益特性,可以通过特定干预开发与管理,来改善绩效和提高竞争优势。
第五,心理资本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甚至有的研究者认为,所有能够给个体与组织带来积极结果的心理和行为,都可以纳入心理资本的范畴,例如组织承诺、忠诚、诚信等。 心理资本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对于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个体不仅可以通过特定途径来获得心理资本,还可以通过特定途径来提升心理资本。
三、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1.教师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
赵正艳和臧维(2009)选取BG大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得到了一系列相关数据,为高校管理者更全面地认识其管理对象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思路。面对中职院校教师心理资本现状,张力(2010)探索了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策略,为降低办学成本,增加院校竞争优势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2.学生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
(1)基于心理资本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心理资本理论侧重人的积极性,无疑为青少年就业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高娜和葛崇勋(2010)从心理资本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训的新模式,认为创业心理资本是最具竞争优势的前瞻性资本。林秀君(2010)通过剖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探讨了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促进就业的改革措施。另外,娄钰华(2009)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
(2)建构贫困学生的心理资本
贫困学生大多比较自卑、人际敏感,他们的“心理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在张阔等(2010)的研究中,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子成分与自尊、内控性、情感平衡以及焦虑、抑郁、偏执、人际敏感等心理健康指标有显著的相关。就搜集的文献资料来看,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研究结果:贫困生的心理资本整体状况以及自信、乐观和坚韧性三个子维度均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并且,根据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分别列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
(3)学科教育对学生心理资本的作用
在付立菲和张阔(2010)的调查报告中,发现青少年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学习倦怠有重要的影响,应当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积极心理资本优势,避免学习倦怠心理、行为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杨钊(2008)从一个体育教师的角度,认为体育就是一个开发和提升学生心理资本的良好平台,提出了培养和保持学生心理资本的有效方案。显而易见,这为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资本找到了一个极佳的融合点。
四、对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展望
未来的心理资本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教育实证研究
心理资本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如何应用与培养学生的心理资本势在必行。作为心理资本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心理资本的干预目前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Luthans,Avey和Avolio(2007)进行的一个以管理专业学生为对象的微观干预(micro-intervention)研究发现,接受微观干预的实验组被试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提高,而接受无关干预的控制组被试的心理资本水平没有提高。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使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无论在学习生活上,还是在日常交际中。此外,未来应该使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更具代表性的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来进一步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资本。
2.开发教师与学生心理资本的不同测量工具
目前国外已有相对成熟的测量心理资本的工具,比如Luthans的PCQ-24心理资本问卷。国内的实证研究大多使用其中文修订本,但仍没有取得大家一致认同的问卷,因此有待进一步开发分别研究教师与学生的测量工具。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有效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以及拓展训练等形式,增强对教师与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
3.继续推行中国本土化研究
对心理资本的研究起源于西方,而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背景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很有必要考查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心理资本的维度,并验证西方的心理资本研究和中国的研究是否一致。同时,不要简单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已过时,虽然全球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民族文化,但许多传统的文化道德在当今世界仍具有重要价值,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同,如谦虚、低调、助人等中华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人际和谐和提升工作绩效。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影响个体的态度与行为,在教与学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将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资本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优势,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教师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研究及开发,从而充分发挥积极心理资本的作用,促进师生身心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阎巍.心理资本的界定与特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9):90~91.
[2]温磊,七十三,张玉柱.心理资本问卷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2):148~150.
[3]张力.职业院校教师心理资本开发策略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50~56.
[4]仲理峰.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 2007,(3): 482~487.
[5]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J].心理学报,2009,(9): 875~888.
[6]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5): 32~39.
[7]高娜,葛崇勋.从心理资本视角看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训模式的新构建[J],考试周刊,2010,(45):180~182.
[8]林秀君.基于就业的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J].理论探讨,2010,(7):259.
[9]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8,(1):58~64.
[10]陈桂兰,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82~83.
[11]杨钊.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影响[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4):142~144.
篇2:机电一体化在汽车领域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汽车的发展与完善是人们智慧与勤劳的结晶,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技术广泛用于汽车发动机,传动,悬架,制动,仪表等各个系统。
实现了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安全性,操纵舒适性以及尾气的排放污染减少,机电一体化使汽车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维修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ECU 燃油经济性 变速器 汽车局域网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第一次应用是本世纪30年代早期安装在轿车内的真空电子管收音机,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以及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的诞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拉开了序幕。
随着像微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这些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制造成本不断降低,用于汽车的电子产品尺寸不断减少,人们深深感受到现代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控制上所带来的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在改善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自动变速器能自动改变传动比,调节或变换发动机动力输出性能,大大提高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自动变速器能较好地适应外界负载与道路条件的需要。
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并且,自动变速器的应用可使发动机经常处于低有害气体排放的区域内运转,从而降低了废气污染,搭载自动变速器的汽车换挡动作准确,及时,工作稳定可靠,乘坐起来极其舒适。
自动变速器在汽车的应用起源于193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它被首次应用于轿车上,随着电子技术以及微处理机广泛应用于变速技术,自动变速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常用的电子控制变速器有:
1、电控无级变速器(CVT)。
从结构和原理上来讲与传统的手动变速器以及自动变速器都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速比变化是无极的,可以实现发动机与变速器的最佳匹配,使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最佳工况下,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功能。
CVT在汽车变速器的发展史上具有变革意义,近来,CVT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都得到快速发展。
2、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是一种最新型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它不仅拥有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及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而且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一般的电子控制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在换挡时要切断动力,再次启动必然引起传动系统冲击,造成动力损失,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动力性。
DSG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DSG的换挡极为迅速,不产生动力间断,也没有顿挫感,明显提高引擎动力,传输效率和降低油耗,排放等优点。
二、底盘电子控制技术
1、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
ASR是在汽车防抱死系统AB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功能是防止汽车驱动轮在加速时出现打滑,尤其是在下雨下雪,冰雹结冰等摩擦力较小的路面上,ASR通过控制制动轮制动力矩或控制发动机与传动系的牵引力,驱动时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获得最大驱动力和良好的转向性能,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
2、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经过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能自动控制车辆悬架的刚度,阻尼系数以及车身高度,根据汽车载质量,车速和路面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悬架特性。
突破传统被动悬架的局限性,使其与道路状况和行驶状态相适应,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的稳定性,适应了现代汽车对乘坐舒适性,行车安全性更高的要求。
3、电子稳定程序(ESC)。
ESC作为ABS/ASR功能上的延伸,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汽车在制动和驱动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也出色解决了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
汽车转向行驶时,ESC能够提高地面侧向附着能力,从而避免最高80%侧滑事故的发生。
4、巡航控制系统(CCS)。
CCS又称为车速控制系统或恒速控制系统,它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使汽车在行驶中根据行驶阻力的变化自动调节节气门的开度,从而对速度进行自动调节。
CCS工作时,驾驶员无需操作油门踏板就能保证汽车以设定的车速匀速行驶,既能减轻驾驶操作疲劳程度,又提高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也能改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三、车载电子信息系统
它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元件通信,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的提升了车辆电子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水平。
1、CAN总线在现代轿车的设计中已成为汽车网络的标准装备,奔驰宝马大众等汽车公司以及美国通用福特汽车公司都采用了CAN作为控制器联网的手段。
CAN具有多主节点,开放式结构,错误检测及自恢复能力,实现无线传输等优点。
2、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车辆导航系统。
GPS为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它使用24颗卫星高度为20200km的导航卫星组成,卫星星座分布在六条近圆轨道上,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实时为用户提供静态或动态目标的精确位置,速度和高度等信息。
车辆导航系统用来实时动态地显示车辆在路网中的位置,并优化车辆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降低所需时间,改善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及效率,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利于缓解车流量,解决交通堵塞,能源节约等问题。
3、电子收费系统(ETC)。
ETC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车辆经过收费站无需停车交费,当车辆通过收费站,由计算机等设备自动完成对车辆通行费的征收工作,从根本上克服由于收费造成的交通延误以及交通堵塞,减少了停车次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机电一体化在汽车上应用的前景
采用电子技术对汽车进行更为精确的控制,测量和通信是不断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快节奏生活的提高以及对汽车各项性能的更高要求,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汽车将以更高的速度换代更新,未来汽车将以实现无声,无污染,高燃油效率以及全自动驾驶等目标发展,随着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研制进程,可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使它掌握驾驶员的驾车风格,进行全自动驾驶将成为一种现实。
一切问题只是时间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将使汽车驾驶的更智能化,更安全化,达到一个个科技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曹红兵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付百学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史立伟,曲金玉,张学义 汽车电子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4]张育华,徐士鸣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与故障诊断[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篇3:机电一体化在汽车领域发展研究论文
【摘 要】机电一体化在我国汽车领域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汽车发展企业的有机结合。
笔者从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特征,并研究了机电一体化在我国汽车领域中的实际发展情况,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汽车行业中的应用问题,为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力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行业;应用情况
篇4: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研究论文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引力模型被广泛的用于分析国际贸易问题,但该模型本身存在的问题却被忽视。本文在零贸易量的背景下着重分析国外学者对该模型的改进。通过比较发现零胀模型是解决零贸易问题,使分析更具说服力的最佳模型。
论文关键词:引力模型 零胀模型
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是丁inberge(1962 ),该模型预言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是两国经济规模和国家距离的函数,对数表达形式为:
Feenstra ( 2004)通过理论研究发现引力模型由于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导致了估计的遗漏变量偏误。Anderson (2003)指出双边贸易量不仅取决于双边贸易成本,同时以GDP比重加权的“多变抵抗因子”也会对贸易造成影响,因为它反应了进口国进口竞争产品价格与出口国的出口机会。
引力模型假设国家对之间的贸易流是对称的,即国家之间贸易每一种产品。但是有学者研究贸易数据发现这个假设与数据不相符,即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对之间的贸易量为零。
传统上解决零贸易问题的两种方法一忽略所有双边贸易量为零的国家对以及给零贸易数据加上一个非常小的正数后将它们一起放入模型估计一都存在缺陷。Linders and De Groot(2006)改变样本数据是武断的,且没有理论和经验的支持。
一、Tobit模型以及样本选择模型
当某个范围内的结果无法观测、实际结果无法反应需要的结果(实际贸易不能为零、或衡量的不准确性(如四舍五入)时用丁OBI下模型更合适。该模型由James丁。bin1958提出,用来描述非负因变量Y}和自变量Xi之间的关系。模型假设有一个潜变量(无法观测的变量)Y,。该潜变量通过参数声来决定其与xs的线性关系。当潜变量大于零时,因变量等于潜变量,否则等于零:
由于丁OBIT模型强行给样本加入一个审计限值(censoringlimit)后损失了被截数据包含的信息,因此其分析结果存在偏误。
有学者指出零贸易流来源于二步决策而不是审计过程(censoring),因此合适的方法是模拟产生零观测值的决策过程而不是机械的使用丁OBI丁模型。利用PRO日IT模型可以模拟是否进行贸易的决策过程。决策的结果决定了是否观察样本中的实际贸易流或者贸易是否为零,而潜在贸易规模由引力模型决定。因此样本选择模型由选择方程和回归方程构成。
样本选择模型将零贸易量作为贸易者独立决策的结果,并允许对其分开解释,充分考虑了零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但是样本选择模型要求随机干扰项严格服从的正态分布,且第二步回归是要找到一个影响贸易缺失但是与贸易量无关的工具变量,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
二、泊松模型及扩展的泊松模型族
假定双边贸易量la是自变量的指数函数,将引力模型设定为泊松形式,即国家间可观测的贸易量服从泊松分布:
其中,为自变量向量和考,分别为进、出口国固定效应。泊松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即。的条件均值恒等于条件方差。从式可以看出,对进行估计无需对数转换,有学者证明了存在异方差的情形下,泊松极大似然估计是一致而合理有效的.。
使用泊松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条件均值恒等于条件方差,但大多数情况下方差大于均值,即因变量过度分散。过度分散源于未观测到的个体异质性(均值不等于方差卜若不予以修正将导致对因变量一致却无效的估计。扩展泊松模型族中的负二项分布模型通过设定方差为均值和分布参数的函数,将未观测的异质性纳入条件均值中,常用于解决过度分散问题。然而泊松模型和NB模型却无法解决观测到的零计数过多现象。
零胀泊松(ZIP)和零胀负二项分布(ZINB)模型考虑总体中包含两组贸易量为零的国家:从不贸易的国家与目前无贸易但未来有可能进行贸易的国家,因此将贸易发生概率为零的国家对、在某给定年份无贸易但贸易发生概率不为零的国家对,与目前存在贸易的国家对区分开来。ZING模型的设定形式为:
其中,是未发生过贸易的国家对之间贸易量始终为零的概率.由一个Logit或Probit模型决定。了,为影响贸易量的因素,和今,分别为进、出口国固定效应。式(2-1)测度国家对之间贸易量为零的概率,由未发生贸易的国家对贸易最为零的概率和存在贸易关系但贸易量为零的概率构成,式(2-2)测度国家对之间贸易量不为零的概率。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零胀模型不仅将零贸易数据纳入分析的范围,更重要的是该模型能够单独分析影响零贸易量的因素,并将其与正贸易量的影响因素区分开来,使分析结论更具说服力。因此,学者在利用引力模型分析问题时,应该综合考虑所分析的对象以及样本数据的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模型,保证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篇5: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论文
摘抄: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能反映生物体所处环境的生物体液、生物标本、细胞提取物、细胞培养液和组织,并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进行分析。在药学研究领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代谢组学的概况、分析技术及其近些年在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代谢组学这一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小结。
1引言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命体的研究逐渐从局部转向为整体,并由此产生了许多种组学的研究方法。在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兴起之后,又发展起来了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即代谢组学,它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Nicholson教授于首次提出代谢组学概念。代谢组学因其全局性的研究理念,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多个领域,比如营养食品科学、植物学、环境学、医学、药学等。如今,代谢组学在这些领域都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药学研究领域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笔者就代谢组学的概况及其在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等进行阐述。
2代谢组学概况
2.1代谢组学的概念
代谢组学指的是一种研究方式,它能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生物体内的代谢物,并寻找代谢物与机体发生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代谢组学主要考察生物体系受干扰(环境变化或某个特定基因的变异)或刺激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随时间的变化,其研究对象是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多在1000以内。这些代谢物既能反映细胞营养状态和细胞所处的环境,也能反映环境污染物和药物等外界因素对细胞的作用。Nicholson最初给代谢组学的定义是:定量测量生物体因基因改变或病理生理刺激引起的相应的代谢变化。故而有人认为“通过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你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而通过代谢组学你则会明白确实发生了什么”。
2.2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Oliver Fiehn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不同,以四个层次来划分对生物体系代谢物的分析,即:代谢指纹分析(metabolomics fingerprinting)、代谢轮廊分析(metabolomics profiling)、代谢组学(metabonomics)和代谢物靶标分析(metabolite target analysis)。
代谢指纹分析是对全部代谢物进行的模糊分析,也就是不测量或分析样品的具体组分,只是对其进行整体性定性分析、分类和快速鉴别。具有快速、高通量、全局分析的特点。代谢轮廓分析是指利用已有的技术尽可能多地分析鉴别出样本中的代谢物,反映机体所处不同状态的代谢轮廓,并探寻某个或某组特异敏感的代谢物,用以描绘和区分生物体系状态的差异。代谢组学则定义为生命体系所有代谢物动态应答的系统性度量。而代谢物靶标分析是有选择的定性或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的一个或数个特定代谢物。
2.3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
目前,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NMR),质谱分析技术(MS),光谱分析技术和色谱分析技术是代谢组学的主要分析技术。然而,代谢组学分析对象的性质差异较大,种类繁多,如果仅靠某一种分析手段,是不可能完成代谢产物的整体性精确分析的,所以经常需要多种分析技术的联用。例如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这种技术具有可检库鉴定已知物、高重复性、高灵敏度等特点再比如,液相色谱一质谱(LC-MS)联用可对代谢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时也可避免气相色谱一质谱中样品前处理带来的困难与损失,另外,对于复杂的生物样品基质,即使含量非常低的代谢物类型也可被鉴别出,所以说液相色谱一质谱是最具应用前景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之一。高效液相色谱一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因具有高分离度、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快速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也被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篇6: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论文
3.1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药物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药物毒理学的首要任务之一。药物一般会直接或间接地使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代谢物水平上进一步被放大,所以说药物的毒性作用与代谢物的变化紧密相关。代谢组学是在代谢物的整体水平上,利用高通量检测技术检测机体在药物作用后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再结合传统的病理学终点,更深入地了解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Slim等利用基于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炎症反应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CI-1081)导致的血管损伤的关系时,发现CI-1081组和加入抗炎药的CI-1081组的谱图没有分开,得出是血管损伤而不是继发的炎症反应造成了CI-1081引起的尿代谢组图谱改变。王勇等在研究三聚氰胺影响儿童尿液代谢时也运用了代谢组学法,结果发现三聚氰胺利用肾结石导致的物理性损伤来干扰机体的柠檬酸代谢。因此,我们可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三聚氰胺导致的代谢异常的研究及三聚氰胺导致肾损伤的无创检测。
3.2代谢组学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可影响人体的代谢并导致代谢物出现差异,因此可利用代谢组学分析代谢物的组成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药效学和药动学,这两个过程在体内是同时进行的且紧密相连。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是如何作用于机体的,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Kaddurah Daouk等比较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利哌利酮和阿立呢唑治疗前后的代谢谱,并评价这三种抗精神分裂药物对脂类生化代谢的调节作用,发现除了都可以调节脂质代谢外,还各有其特有的效应:机体经奥氮平和利哌利酮治疗后,游离脂肪酸减少,甘油三酯升高,而阿立哌唑却没有这种效果。皮子凤等研究五味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发现五味子是通过影响肠内菌代谢、脂肪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发挥治疗作用,也是采用了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来分析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而得以实现的。
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例如,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对药物反应也存在差异,为了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实行个体化治疗。Clayton等曾提出利用“药物代谢组学”的方法来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以大鼠给予扑热息痛做初步的动物实验,结果发现给药后大鼠的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给药前其尿的生化代谢谱呈显著的统计相关。由此曹蓓等以为:“药物代谢组学”可以作为群体筛选的一个基础,根据个体的特殊情况来预测药物的作用结果,针对性地改变给药剂量或挑选某类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药理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力,对药理学的深入研究有推动作用。
3.3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研究中,对认识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物质基础、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正确认识用药剂量和疗程、配伍减毒,对中药质量控制和优选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很有意义。
中药成分复杂,表现出的低毒性往往会影响中药的使用,而研究药物低毒性的比较全面且灵敏的方法之一便是基于化学计量学的药物代谢组学。吕天等设置空白对照组和以柴胡总皂苷(SS)给药组大鼠,并于给药后的第3天和第5天取其尿液样本,运用UPLC-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分析检测,获得了以质荷比和保留时间为变量的矩阵数据。结果发现给药累积剂量和肝毒性之间呈正相关,有累积肝毒性和明显的急毒性。
此外,同一药材由于采收季节、生产环境及加工方式等的不同,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很大,其药性和临床用途也会有所不同。吴宏伟等利用基于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建立了能够分析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块根(中药郁金)和根茎(中药萎黄)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方法,利用主成分得分图(Score plot)成功地区分了姜黄的块根和根茎样品,表明块根和根茎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利用载荷图(Loading)和t检验(t-test)发现了14种可能是导致姜黄根茎与块根药性差异和临床用途不同的化合物。Yongli Hua等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当归经不同方式加工后提取出的多糖的保肝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尽管当归的加工工艺不同,但其提取出的多糖作用机制相似,都是通过干预脂质和氨基酸代谢来发挥护肝作用的。
由此可见,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多的重要成果,而且随着代谢组学体系的逐渐完善,将会与中药研究更加紧密。所以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4结束语
近年来,代谢组学发展迅速,在药学研究领域已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代谢组学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逐步完善,例如在分析技术和研究领域方面都可以继续创新和拓展。在分析技术方面,代谢组学的每种分析技术都有其优势和不足,若将其整合进行优势互补,使分析结果能统一、交叉验证是代谢组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就代谢组学自身而言,代谢产物的标准值数据库也将进一步完善,可参考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越可靠。在研究领域方面,代谢组学将广泛应用到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新药的开发、中药现代化研究等领域,甚至可以深入藏医药基础理论、维吾尔族医药理论及其临床诊疗现代化研究中。以上这些都说明代谢组学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我们去研究,并将其发展和完善。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新兴学科,已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领域,并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应用,尤其在药学研究领域,如药理学、毒理学、药物筛选、药效评价、中药研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于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来说,代谢组学有着较明显的优势,例如代谢组学的研究标本容易获取,种类较少,前处理也较简单;代谢物可以放大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表达时细小的差异,从而使检测更简便。尽管如此,代谢组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分析技术不够成熟,选择的体液是否具有代表性,提供参考的数据是否全面、可靠等,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篇7:体育康复在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恢复若干问题研究论文
(一)体育康复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
体育康复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使中小学生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身体健康,那么就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通过体育康复,可以让中小学生释放自己的体能、展示自我,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使他们产生主动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欲望,这些都会有效的缓解和消除,灾后中小学生由于经历灾难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在音乐欢快的、热烈的音乐中,让中小学生进行健美体操等体育锻炼,就会有效的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调整他们达到心理的情绪,从而使他们心理的压力得到释放、情绪不会一直紧张、焦虑。总之,体育康复是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医疗体操是体育康复的重要手段
医疗体操作用的部位可随意选择,运动量容易掌握,方法多样有利于提高情绪,因此是体育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按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按运动时方法不同可分为徒手体操和带器械操练,比如老师或同学可以带领做广播体操,跳绳等活动。牵伸挛缩肌群、防治腰背痛的牵伸体操和悬挂方法,这就是相当于单杠、双杠的体操运动;放松痉挛肌的放松训练;加速神经麻痹恢复功能的本体促进法和水中运动,在学校及当地的游泳池中可以进行等。
(三)交际类体育康复手段
中小学生尚未成年,因此教育类体育康复手段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在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增强中小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通过喝彩,助威、加油声等叫喊,可以有效的缓解中小学生心中的苦闷,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更好的释放。比如在球类运动中,通过个人技术的展现以及与同学之间的配合,都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身心的愉快。如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和羡慕,得到了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就会让他们心理充满自信,从而更想去表现自己,忘记灾难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创伤。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交际类体育活动中,注意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还可以穿插趣味性的动作练习,促进大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交际类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转移人们回忆大灾情景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灾后人们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情绪得到稳定。交易类体育活动特别有助于抑郁、自闭、孤独等心理障碍的恢复。
篇8:体育康复在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恢复若干问题研究论文
首先应该根据灾难发生时,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反映阶段将灾难卫生服务进行分阶段治疗和恢复。比如将其分之为:急性期、灾后冲击早期和恢复期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期间,应并有着不同的服务内容和重点。而体育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其主要是一种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在恢复期发挥作用。其次,灾后中小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的类型以及程度都有着差异,如果仅仅通过体育康复手段来进行恢复,可能效果有限,因此有必要通过其他手段,来提高体育康复帮助灾后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恢复的效果。最后应根据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特征,以及他们运动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只有他们参与到适合自己的,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项目时,他们才会专心投入,那么体育康复帮助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恢复的作用和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丁坚.浅谈体育活动对改善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103-105.
[2]刘伟,陈伟.汶川地震灾后民族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5(2): 79-80, 94.
篇9:体育康复在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恢复若干问题研究论文
一 体育康复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体育康复是指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康复,以让病、伤、残者以及已经丧失的功能的得到尽快的恢复,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康复可以提高人的中枢神经以及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从而提高人的新陈代谢能力,有效的改善身体个项器官的功能,从而让人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正常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体育康复对灾后人的心理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由于尚未成年,因此在遇到重大灾难的时候,心理往往的表现非常脆弱,容易出现一些重大的心理问题,通过体育康复可以有效的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精神振作,降低他们的情绪失落感,从而有效的调节他们的心理。
由此可见,体育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恢复上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利用体育康复来帮助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恢复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二 灾后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与表现
灾后中小学生一般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经历灾难的程度与受到伤害的程度,以及自身心理的免疫能力等。灾后中小学生的心理恢复是一个对中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乃至人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根据我们的经验来看,在灾后中小学生经常会遇到亲人瞬间离去、或者伤残的情况,比如四川的汶川地震,青海的玉树地震。这些带有血腥的场景会给中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心理烙印,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从而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治疗,使中小学生心理尽快恢复,那么灾后的幸运活下来的中小学生,就有可能成为长期的灾后受害者,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得以恢复。
灾后中小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心理焦虑症:中小学生的心理焦虑症的具体表现主要是,持续性或发作性的心理紧张或焦虑,他们会经常出现头晕,眼花、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情况。心理焦虑症是灾后中小学生经常遇到一个心理问题,这个心理问题,经常让中小学生坐立不安,从而无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此外心理焦虑还让中小学生对基本的生活认知产生变化,从而让他们产生持续性的紧张,不但影响学习和生活,对以后的人生的发展也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2)恐惧症:所谓恐惧症是一种神经症,它常常是指人对特定的事物或者场景产生一种持续的,特殊的一种恐惧。在经历灾难的过程中,中小学生可能会经历一些生死离别,痛心疾首,乃至比较血腥的场面,这些场面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挫折感和重大的精神创伤,从而让他们可产生颤抖、头晕脑子里一片空白,乃至人格上的解体。恐惧症会给中小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不采取及时的措施,使他们恢复到灾前的正常水平,将会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3)抑郁症,抑郁症在中小学生身上的表现是,他们内心有着非常痛苦的心理体验,灾后他们可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或者成为了孤儿,没有父母的陪伴。或者失去了最要好的朋友,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家园,这些都让会让他们陷入极度的痛苦中,常常让他们情绪十分低落,失去了往日的童真和笑脸,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寡言、自卑,既不愿意接近别人,别人也不容易接近。抑郁症多与遗传与性格有关,但是环境对抑郁症具有重大影响,如果原本就具有抑郁特征的中小学生,在经历过受灾中的恐惧、惊慌之后他们的思想会变的更加的沉重,由此导致抑郁症更加严重。抑郁症会让中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激情,会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知所措,消极绝望的心理表现始终是他们的生活主轴。
篇10:心理暗示在舞蹈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
心理暗示在舞蹈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
一、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不重视,不理解
当前社会大多数父母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而奋斗在事业上。所以,总会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但是,她们看重孩子的的成绩,有时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这样给孩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对孩子打骂,这些都是不对的做法,都是在变相给孩子压力。
二、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的改革方案
(一)学生要转换思维,改变心态
首先,学校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如果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育中实施的问题,我们最起码要把学校的教育制度完善。同时学生也要有很好的自制力。而且,我们老师要多给高校学生一些心理暗示,这样可以激励同学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有时学生的教育是可以变通的,换种方法,结果可能就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可以使同学更富有教育素质,使同学们的审美价值提高,心理暗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对于体育舞蹈教育更应如此。因为他不光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而且也提高学生的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以及对本身的审美兴趣。这样就可以使高校学生经过心理暗示而更好的学习。
(二)老师要认真负责,改变态度
对于高校老师,我们不光要提高老师的个人能力,还要让老师懂得怎么样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发展。尤其是老师要对学生常常进行心理暗示。要对学生有耐心,对于体育舞蹈类的学生,要从她们的最简单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给予赞美、赞扬。我读过意大利一个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深深的被里面的师生之情而打动,还有里面的小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有时一个善意的小动作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大家有机会也可以阅读一次。其实我们只要在平常的时候加以注意,自己一个小的动作就可以使得学生们得到激励而努力学习。这也许就是心理暗示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吧。作为老师应该仔细研究心理暗示的使用方法。用心理暗示来教育孩子成长,鼓励孩子,让孩子有动力的学习,自觉努力的学习。
(三)家长要关爱学生,改变方法
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是父母,这是肯定的。但是,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平时可以多和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关于运动方面的事情,这样不光增加感情,还可以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热爱,自己本身也可以放松一下。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的教育。像《灵魂的舞蹈》的书里写的一样,我们要做到心灵和身体上的结合,这是十分重要的。平时我们多看一些书籍,像《灵魂的舞蹈》、《艺术体操带操》等都是有好处的,对于我们来说。爱是需要表达的,更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的。
三、小结
本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通过对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研究,就这一问题来进行简单的讲述和分析。体育舞蹈教学不受重视主要是学生本身的心态问题以及教师的管理问题,由于学校的不规范管理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不理解等。造成了舞蹈教育的边缘化,所以本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分别是学生要改变思想,老师要合理教育学生,用心理暗示来鼓励学生,家长也要常常陪陪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等。这只是本人的个人见解,还不是很全面,希望由此文章,可以引起大家对于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育中的重视。
篇11:谈数字化处理与检测技术在电气领域的研究论文
谈数字化处理与检测技术在电气领域的研究论文
一、数字化处理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更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下:
1、数字化处理技术具有可靠性。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以计算机网络与高端的智能化电气系统为基础的,所以,应用数字化可以减少对其他传统设备的使用,操作更加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数字化互感器与光纤的应用,更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的安全。数字化、网络化,可以将模拟技术转化为数字技术,而且数字技术中的技术含量更高,在市场中占有更大的比例,具有较好的平衡性,明确定位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2、数字化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设备自动运行,检查、诊断等,而且具有很强的通信能力,丰富的信息资料,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在应用中有统一的高标准规范,清晰的结构,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此外,开放性的数字化系统更能够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在应用和技术更新中提供基础条件。这种技术为数据信息的共享,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高效率使用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使用仪器进行样品分析时,可以进行测试、样品分析定位,在线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以便在输入数据与输出分析结果时进行控制,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还能与多项技术、多种机器设备之间进行连接使用,技术之间的串联运用,对于分析复杂的电气自动化方面的问题处理更加有效,计算结果会更加精确,并用更加优化的处理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数字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产生了优质的性价比。
3、数字化处理技术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因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所以,在操作方面都具有间接性,只要输入相应的操作指令和程序,设备就会自动开始运行,而且,本身也具有对指令的判断能力和辨析能力,通过传输设备。
例如,光缆、电缆、互联网等介质进行信息传递,同时,数字化技术自身还具有逻辑分析能力,能够自动化的进行信息数量、准确度的校正,降低成本的消耗,而且还保证了安全性。此外,数字化平台的开放性也带来了操作代码的标准化,有效的提高了程序的使用率,缩减了程序的编写时间;与此同时,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等,也开始了语言,操作代码的标准化与统一化,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吸引了大批的用户使用和喜爱。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带领的产业发展方向已经趋向于电子商务,无论是管理,还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内部的存储应用,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及其处理设备,完善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环境,数字化技术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
二、数字处理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通过信号处理,能够抑止干扰、保留或增加有用的信号,提炼信号特征,从中获得与故障相关的征兆,利用征兆进行故障诊断。时域分析、快速傅立叶变换频域分析、小波分析、小波包分析等信号处理提取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设备的检测诊断提供了前提条件。
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性质,基于信号和随机噪声在小波变换域中不同的模极大值系数特征,提取信号和噪声在多尺度分辨空间中的波形特征,而且根据表征该特征的小波系数模极大值传播特性的不同,来实现对信号波形的有效检测。小波分析能准确的反映故障发生的时间、位置等信息,并能对电气设备进行实时有效的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
三、电气设备检侧技术的发展方向
1、电气设备检测的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在电气设备检测中引入多传感器与数字化信息融合技术,首先是可以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其次是可以改善信息处理的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便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整体的、全面的了解。这种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提高测量抗干扰的能力,因为不同的传感器对干扰的反映灵敏度不同,尽管在某些传感器中可能存在比较强的干扰信号,但是当与其他对电磁干扰反映不灵敏的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之后,就可以剔除其中所包含的干扰信号分量。
2、基于虚拟信号技术的发展
虚拟仪器技术是当前测试与控制领域技术的研究热点,它是以计算机及网络为基础,以软件为核心的自然科学信息测试、分析、存储、传输与控制系统。通过虚拟技术,系统的界面更加形象逼真,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和交互性,可以明了的表现电气系统的状态。
3、远程电气信号检测和网络化跟踪
随着分布式计算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和宽带数字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基于因特网的电气设备故障检测将成为现实,将设备诊断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维修。远程监测和诊断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诊断知识与数据共享,远程协作诊断以因特网为桥梁,必将在时间和空间上缩短电力设备和诊断专家的距离。
4、基于人工智能的信号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发
所谓的人工智能是以模型化的计算机来代替人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专家系统实际上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通过汇集和管理不同来源的众多专家知识,用仿人类专家推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复杂的重要问题,而目前专家系统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诊断知识表达、不确定性的知识推理及知识获取困难;神经网络的兴起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它是由大量处理单元互连而成的网络,是在现代神经生物学和认知科学对人类信息处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并行能力、容错能力和鲁棒性,从而可以代替复杂耗时的传统算法,使信号处理过程更接近人类思维活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经常用模糊的自然语言来说明状态的特征,为了准确有效的判断具有模糊征兆的状态,必须用模糊集合的概念对其是否属于某个状态的原因进行描述,特别对于一些征兆与状态之间无法确定的数学模型的复杂的机械系统,只有在获取系统状态的综合效应、积累维修经验和集中专家意见的前提下,用模糊的方法进行状态监控。
5、开放式电气信号数字化故障诊断系统
开放式电气信号数字化故障诊断系统是通过网络连接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与传统的故障诊断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故障诊断系统的数据库是封闭或半封闭的,其构造和输入都需要设计人员来修改,而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知识库必须是基于Web数据库的开放式体系结构,设计者只需完成一个简单的系统框架,知识库的填充是在系统的维护与使用过程中不断充实的,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
6、基于数字化的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实行状态检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当电气设备运行到一定的年限,设备的检修费用可能会高于重新配置设备的费用,这与状态检测的初衷是相悖的。而基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就是以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所花费的总费用为评价指标,比仅仅根据检测诊断、寿命预测、可靠性分析进行状态检修更加合瑾,更符合所追求的目标,基于这种方法的状态检修决策要同时考虑本次检修和本次检修对设备长期运行效率和成本的影响,从而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维修、更新措施。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于电气设备检侧技术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信号数字化应用于电气检测的各个领域。从多方面来讲,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从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推进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 资本运营论文
★ 大学生心理课论文
★ 心理的论文内容
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新进展论文(精选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