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洋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比较级题型在托福写作中的运用,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比较级题型在托福写作中的运用,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比较级题型在托福写作中的运用
比较级题型在托福写作中的运用
根据往年的题型,我们把托福写作题型中有比较词“than” 的题型称之为比较级题型,如下面题型所示: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a teacher to help students gain self-confidence than to teach specific knowledge.(对于老师来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比教授具体知识更加重要。)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stud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han it is for them to stud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和文学比学习科学和数学更加重要。)
Physical exercise is more important for older people than younger people.(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来说比对年轻人更重要。)
Good looks and clothing are more important for success than good ideas.(要想获得成功,漂亮的长相和着装比好的思想更重要。)
Relating well with other people is more important to future career success than studying hard at school.(对未来职业成功发展来说,与他人搞好关系比在学校努力学习更重要。)
那么针对这类题型我们如何进行写作呢?下面我们以具体题型为例进行分析: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a teacher to help students gain self-confidence than to teach specific knowledge.(对于老师来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比教授具体知识更加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一边倒结构,它适用于一般的托福作文。它通常是选择题目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赞同或反对论证。
如:
A1>B1;
A2>B2;
A3>B3;
也就是说,
开头段:引言(表明观点)
第二段:赞同理由之一
第三段:赞同理由之二
第四段:赞同理由之三
结尾段:结论(呼应开头段)
或者,
B1>A1;
B2>A2;
B3>A3;
开头段:引言(表明观点)
第二段:反对理由之一
第三段:反对理由之二
第四段:反对理由之三
结尾段:结论(呼应开头段)
再或者
A1>B1
A2>B2
B strength /A weakness
开头段:引言(表明观点)
第二段:赞同理由之一
第三段:赞同理由之二
第四段:虽然B strength(to teach specific knowledge也有优势),或者A weakness(只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也有不足之处),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A>B。
结尾段:结论(呼应开头段)
下面我们以这道题为例,具体操作一下:
1.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specially those who introverts, gaining self-confide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specific knowledge:(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建立自信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
第二段:理由一:enables them to obtain surprising achievements in game. The movie: Facing Giants. Without self-confidence, students wouldn’t have courage to face challenges in study.(建立自信可以帮助孩子在比赛中取得超常的成绩。如电影“面对巨人”。没有自信,学生就没有勇气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果建立自信,他/她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具体知识。)
第三段:理由二:better performance at school. A study b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howed that students who received some expression of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y—even while receiving criticism—performed better later on than those who were simply told to aim for higher standards.(在学校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得克萨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能够得到对他们能力自信的表达,即便同时也收到了批评,他们的表现也会比那些只是被告知要定睛于更高标准的学生更优秀。)
第四段:虽然教授学生具体知识也非常重要,但是,从教育本身的目的来说,我个人认为建立自信更加重要。
托福写作:教你搞定“非主流”题型
三选一与问题分析类题型
【三选一】作为托福独立写作中的一类常见题,通常会基于某个话题给出三个选项,让童鞋们挑选其中一个认为最好的进行展开讨论,例如:
Which way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or a student to make friends?
Join a sports team,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or travel?
每当托福考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内心一定是崩溃的,一方面因为我们写惯了二选一比较级类型题,思路是比较模式化的,然而对于三选一题目准备并不充分,导致考场思路严重短路。
【问题分析类】是比较罕见的一类题型,但考试碰见这类题型,还是比较蒙圈的,通常是给出一个问题,让童鞋们分析论证。
如何搞定写作难题?
三选一与问题分析类题目作为独立写作偏议论文的文体,考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自圆其说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给出相应的论证说理和事实举例。
三选一,到底选哪个?
对于有“纠结症”的童鞋,三选一写作就有些困难了,三个选项看起来都好有道理的样子,如何才能表明自己的立场呢?这时候,你就需要知道考官想要你选哪个,去“迎合”考官的口味!
托福写作十种高分句式
(一)、否定句
1、Instead of indulging i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how to benefit from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应该教孩子们如何从互联网获取有益的信息,而不是沉溺于玩电脑游戏。
2、On no account (Under no circumstances)can we ignore the immense value of knowledge. 我们绝不能忽视知识的巨大价值。
3、College students take part-time jobs not for more money but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cieties. 大学生参加兼职工作不是为了赚更多钱,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
4、One’s salary does not depend so much on hi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s on his ability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ety. 一个人的工资与其说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倒不如说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
5、In terms of nutrition, fast food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从营养角度来说,快餐远非令人满意。
6、Parents would not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become useful persons without working hard. 父母们不能指望孩子们不经过刻苦努力就可以成才。
(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1、Undoubtedly, practical courses can be used to the reality, which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毫无疑问,实用性课程可以用于实际中,这对于他们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Children tend to imitate what they have seen and heard on mass media, which is sometimes dangerous and harmful. 孩子们倾向于模仿大众媒体上的所见所闻,这在有时是危险和有害的。 3、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part-time jobs will provide them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interpersonal skills, which may put them in a 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future job markets. 大部分学生相信业余工作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这对他们未来找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让步句
1、This view is widely acknowledged;however,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smoking is beneficial to people’s health. 这个观点被广泛认可,然而,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吸烟对人们健康有利。
2、Although(While) the comput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ass, it cannot replace the role of teachers. 尽管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课堂,但是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 3、Reasonable as the opinion sounds, it cannot bear much analysis. 虽然这个观点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它经不住分析 4、In spite of a lot of conveniences that cars bring to people’s life, they can create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尽管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四)、It引导的句子
1、It is hard to imagine what our life would look like without computers in modern society. 很难想象如果现代社会没有了计算机,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2、It is conceivable that being physically active does good to health. 可想而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3、It is a highly controversial issue whether women should join the armed forces or not. 女性是否应该参军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4、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water and air are indispensable to human beings. 人们普遍认为,水和空气对人类不可缺少。
5、It is essential that endangered species of animals be protected against being killed. 保护濒危的动物物种免遭残杀是必需的。
6、It is high time that the government took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该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7、It has been made easier for modern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the internet in a few seconds. 现代人很容易通过互联网在几秒钟内就取得联系。
8、It is worth caring about the way a child behaves. 关心孩子们的行为方式是值得的。
9、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the spilt milk. 覆水难收。
10、It has been a few decades since the computer came into being.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
(五)、假设句
1、If we destroy old buildings, then we will ru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eritage. 如果我们推倒老房子,就要破坏传统的文化和遗产。
2、You would miss the chance to interact with other students if you used internet at home. 假如你在家上网,你就会失去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
3、Once you change your present job, you will be faced with the danger of being unemployed. 一旦你变换了现在的工作,就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六)、倒装句
1、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problem be tackled properly. 只有这样才能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
2、Only when children take arduous efforts can they become successful. 只有当孩子们付出艰苦的努力他们才能获得成功。
3、Not only does studying in school serve academic purpose, but students learn how to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在校学习不仅为了学术目的,而且还可以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4、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youngsters follow negative information on mass media blindly. 青少年决不应当盲从大众媒体上的不良信息。
5、So valuable is water that we cannot afford to waste it. 时间是如此珍贵,我们经不起浪费它。
6、Nowadays, most dangerous for youngsters is the tendency to indulge in playing PC games. 如今对青少年最为危险的事情是倾向于过多地玩电脑游戏。
(七)、强调句
1、It is for the benefit of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that human beings ought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 species.正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人类才应该保护地球上濒危的动物物种。
2、It is not until people suffer from some fatal diseases such as SARS and AIDS that they are becoming aware of how significant it 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invest more money in medical care. 直到人们患了像非典和爱滋病这样致命的疾病时,才意识到政府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医疗上的重要性。
3、Nothing in the world is more valuable than health.
(八)、比较句
1、Studies show that juvenile delinquency rates are twice as high for youngster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as for those in traditional households. (同级比较)研究表明来自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犯罪率是来自传统家庭的两倍。
2、Generally speaking, people in modern times enjoy less leisure time than they did previously. (比较级)一般说来,现代人比过去享有更少的休闲时间。
3、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different abilities, children with intelligence do more well in their school work and intelligence tests. 与不同能力的孩子相比,聪明的孩子在学业和智力测验方面表现更加突出。
4、Contrary to pop stars, other professionals like doctors and teachers create the true value for their society. 与明星不同,其他专业人员如医生和教师为社会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5、Air is to human what (as) water is to fish. 空气对人类就如同水对鱼一样。
(九)、插入语
1、Computers, most important of all, create wide communication around the world. 最重要的是,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交流。
2、Providing more parking areas, in the long run, has proved to be a practical way out in many large cities in the world. 从长远的利益来看,提供更多的停车位被证实是许多世界大城市切实可行的出路。
3、Observing local culture, consciously and unconsciously, can reduce the chance of offending the locals, or it will lead to the embarrassment and even conflict. 无论是否意识到,遵循当地的文化可以减少冒犯当地人的机会,否则,就会导致尴尬甚至冲突。
4、Space exploration, some people believe, will bring some unexpected discoveries. 有人相信空间探索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
(十)、原因句
1、Violent films can do harm to young people, because they contains numerous negative information. 暴力影片对年轻人是有害的,因为其中包含大量负面信息。
2、Human beings are chiefly responsible for wild animal extinction. 野生动物灭绝的主要责任在人类。
3、We should attribute (ascribe)medical advances to the animals which do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experiment. 我们应该把医学的发展归因于动物对实验做出的巨大贡献。
4、Because of overpopulation, water shortag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由于人口过剩,水短缺已经成为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5、Owing to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oday’s world, a great many young people find themselves under great pressure. 由于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大量的年轻人承受巨大的压力。
篇2:托福写作中标点符号如何运用
托福写作中标点符号运用
托福写作中逗号用法一
在并列连词(and, but, for, nor, or, yet )前使用,用来连接句中的各分句。
The principal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none of them possesses chlorophyll,and since they cannot synthesize their own carbohydrates, they obtain their supplies either from the break down of dead organic matter or from other living organisms.
托福写作中逗号用法二
用逗号来分隔一系列单词、词组和从句。
Further more the walls of fungal cells are not made of cellulose, as those of plants are, but of another complex sugar like polymer called chitin, thematerial from which the hard outer skeletons of shrimps, spiders, and insects are made.
They are a major cause of structural damage to building timbers, a cause of disease in animals and humans,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causes of agricultural losses.
托福写作中逗号用法三
逗号用来分隔与句子其他部分密切相连的简短插入语或旁白。(较长的,更为突兀的或复杂的插入成分的则用破折号或圆括号。)
Chemical fertilization,for example, helps to produce better crops, but is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托福写作中逗号用法四
在并列形容词,即分别修饰同一个名词的形容词之间使用逗号,但也有的形容词之间不加逗号的。
For men, heroism was usually described as bravery and the active,successful over coming of adversity.
托福写作中逗号用法五
用逗号来分隔非限定性修饰语,即该修饰语对于句子的意义并非必不可少。非限定性修饰语与限定性修饰语的区别在于,它即使被省略,也不会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1) 同位语。
The canopy, the upper level of the trees in the rain forest, holds aplethora of climbing mammals of moderately large size, which may includemonkeys, cats, civets, and porcupines.
(2) 从句。
The canopy, the upper level of the trees in the rain forest, holds aplethora of climbing mammals of moderately large size, which may includemonkeys, cats, civets, and porcupines.
逗号在托福写作中可以应用于多种句型中,很多同学在考试中不注意标点符号,或者乱点标点,这都是不可取的。希望大家能掌握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托福写作考试中不要用错。
托福写作:满分作文练成法
当我们说到21分向30分进行攀登的时候,必须在这里找到一个标尺来给我们提供充分的例子。以前我们对于作文分数的判断,总是模糊不清的,到底什么样的作文该21分,什么样的作文该30分。
其实新托福考试作文部分的判断标准,既可以被我们称为多元化,也可以被我们称为单一化。说多元化,是因为判断标准的细化,也就是要求我们能够清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含义,并且逻辑清晰,用词准确。
当我们的作文达到21分的时候,其实句子里面严重的错误已经很少了,比如说一个句子缺少谓语,没有主语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多也就是写写stop smoking这样的Chinglish。简单来说,很硬性的语病已经不多了,可是这个时候,是令人茫然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好像我们的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极限,自己能做的全都已经做了,好像一下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更是因为作文是主观题,我们身边总是缺少一个判断标准。对于托福作文,一个很关键性的要求就是要用词准确,行文流畅。我们以前往往总是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要用大词,要写一些句式磅礴的句子。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现在中国95%以上的作文教师,尤其是托福作文教师对于什么样的作文才是满分作文缺乏一个概念,虽然很多人能考出高分作文,但是他们很难做出一个指向性,就像是他们杀鸡用牛刀,然后他们就认为杀鸡只能用牛刀,是一个道理。他们不知道,其实杀鸡的时候,只用一把菜刀就可以了,是一个道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内的初中经常用博士来当老师,但是这些人一上课就发现,学生根本不喜欢听他在说什么,甚至这些教师还经常被学生赶走,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来看一些真实的例子。
Nevertheless, it would not work either if everybody just keep to themselves without communicating. It is also essential for roommates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with one another and thus get close in their relationship. In this case, a good sense of humor can be a such a valuable quality as a single joke may break the silence and open up a nice conversation.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就会发现,本段几乎没有什么我们以前很多老师推崇的长难句,复杂句,整段内容,几乎都是由简单句组成的。这对于现在的培训机构的老师讲课的内容是一个大大的嘲讽,但是反过来又能告诉我们考生很多信息。
这段节选告诉我们:
1 托福满分作文,要求的不是庞大的单词量,而是在已有的8000单词的准确应用。
2 想拿满分作文,不是靠单纯的堆砌复杂句就可以完成的,如果你还不相信这一点,请去中国各大留学论坛,看看一片哀嚎之音。
3 想要拿到30分,要求你写出更为具体化的例子,而不是单纯的泛泛而谈。
有时,“投机取巧”与“踏实肯干”的差别就在一线之间。同样一种方法,花1周的时间来研究,就是“踏实肯干”;只花一分钟,读完了事,就是投机取巧。
托福写作:超实用托福写作常用替换词
能,会,可以:can, (would) be able to, have thechance/opportunity to do.., get to do
应该:should, be supposed to, shall, have to, must,be required to, it is necessary for sb to
上升,增加:(vi.)increase, go up, rise, (vt.) increase,raise (n.) growth, rise, increase.
下降,减少/小:(vt.) decrease, reduce, lower (vi.) decrease,fall, drop, go/come down, decline. (n.) fall, decrease, decline, drop
变:change, alter, become(different/big/small/..), get, grow
知道,了解,意识到:know, be aware/concious of, realize, getinformation about
证实,表明:show, suggest, indicate, make it clear that
很大程度上,基本上:greatly, considerably, enormously,significantly, basically
版主为大家提供了好用的替换词,之前用的太频繁的词汇终于可以替换啦!
篇3: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
优秀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发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的义务和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校尝试把经典古诗词引进学生的写作中,为此特开设《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的专题讲座,使之成为一门新的微型课程。所谓微型课程是指它相对一门课程而言有独立的体系,但时间以4-5课时为限,这样有利于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易于挖掘和开设,从而更多地为学生增添丰富的美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质修养。显而易见,由于微型课程的开发具备贴近本校学生实际的优势,它给学生带来的是能力。课程开发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2)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主动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并尽量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同时微型课程也可以是一种促进课,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一方面是通过放慢进度,增加实验操作机会,增加观察机会、直观性等,增加训练次数,增加讲解内容、趣味知识介绍等方法,对困难学生实施“促进教学”;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抽象程度,加快作业速度,提高独立性要求等方面实施“促进教学”,促进这类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现把我们其中开设的《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投到贵刊,望加以指导。
编者按:希望有志于此的语文教师参与交流讨论。
一、目的
1、借用古诗词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提高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4、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主动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并尽量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二、课程跨度:三到四课时
三、操作流程:
1. 布置可选择性的作业:
(1)、收集课外古诗词10首
(2)、用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或者是虚构的故事将10首古诗词串联起来。这些古诗词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
2. 选择好的作业文章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评讲。在这里要注意三个方面 的问题
(1) 、本次简单评讲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明确下一步作文时的努力方向,并且为他们开阔思路,提供示范。
(2)、关于“好”的评价标准。这里的评价标准,不单是指将古诗词运用得好,而且还包括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其他的内容。 这里的“好”可以是:
A.古诗词运用得恰当。例如:在后面的上课材料当中有的沈忆雯同学写的《君子三忧》,其中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古诗词或者古文言文的引用都非常的好。
B.古诗词的引用,翻出自己的新意的。比如,在顾申健同学写的《我的一天》当中,关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引用。“人面桃花相映红”他用在被父母责骂的时候,可能这样用有点不妥当,当时,却能使读文章的人,报之一笑,让人耳目一新:古诗词居然还有这样的用法。再比如,王忠瑭同学在写自己的苦闷心情的时候,他写道,同学们都讨厌和他交往,他就象一个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一支红杏出墙来”。我认为古诗词能用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是很可以了。更何况这两个学生都是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能够写出这样的
[1] [2] [3] [4] [5] [6]
篇4:网络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运用
网络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运用
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领域,它同样显示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在之前的十年中,我和许多同行一样,感到写作教学中一些显而易见却又很难解决的问题:学生生活面狭窄,孤陋寡闻,作文题材单调,老生常谈;作文批改,效率低下,想让学生参与,较难操作;作文评讲,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泛泛而谈,学生印象淡漠;总之,学生怕作文,老师也怕作文。20以后,随着校园网的投入使用,我在写作教学中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大胆改革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有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感觉。下面就简介有关做法,望方家指正。
一、利用网上资源,建立学生个人素材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它为文章提供了原材料,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许多高中生,他们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式的单调生活。学生生活的单调直接导致作文题材的狭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已成了他们永恒的题材。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每当写作,不少学生挖空心思,结果还是老一套。只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才能使他们左右逢源,洋洋洒洒,如叶圣陶所言:“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走出校门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是很不现实的。而合理利用网上资源,无疑为学生观察世界、了解生活打开了一扇神奇之门。无穷的网上资源,真可使学生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感觉。如在校园网服务器上为学生建立个人文件夹,就更能为学生系统的积累写作素材及教师进行管理带来方便。例如,我校校园网投入使用后,我发现多数学生有时间宁可上网,也不去读些课外书。我就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来丰富个人的积累。还特意在服务器上为所教班学生每人开设了一个文件夹。让他们把上网时所看到的有所感触的材料复制到个人文件夹内,以备查看。个人文件夹内由学生自己再分门别类建下一级子文件夹,如政治、经济、文艺、体育等等,其中必须有一个个人作品文件夹。个人文件夹全部设置为共享。同学间可以互相访问、交流。每隔一段时间,我逐个打开学生个人文件夹,根据他们下载资料的数量、内容及个人作品的情况给予评定和指导。一年下来,我发现学生写作不再是老生常谈了,从疯牛病的传播到人类基因的解密,从北京申奥成功到沪深股市激烈动荡,从“9.11”恐怖袭击到中东冲突升级。这些时鲜的话题也时时出现在学生的笔端,这是前所未有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学生开阔了眼界,贴近了生活,因而写文章时自然觉得有话可说。文章的质量逐渐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利用网上资源来开阔学生的眼界一定要注意管理,否则可能会因自制力欠强的学生而带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形。服务器上最好锁定一些严肃的、学术性的网站以供学生浏览。同时要引导学生深思慎取,绝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建立学生个人素质库应以鼓励为主,要使他们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从面形成一种积累的习惯,师生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绝不能放任自流。二、创设虚拟社区,学生参与批改、讲评1.作文批改批改的目的在于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揭示写作的规律,启发学生进一步提高读写能力,调动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传统的批改方式工作量很大,教师费时费力,占据了相当部分教学时间,而效果却并不佳。学生拿到本子,往往是一看分数了事,没有很好地考虑教师为什么这样批改,没有认识到批改的意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导致的。而运用网络技术,在校园网上创设虚拟社区,将学生的作文以帖子形式放在网上,教师就能自如地进行全面浏览,然后进行重点批改、典型批改,同时可很方便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相互批改。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在一种民主、开放的环境中使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高评论文章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例如,我所教班学生前年都通过了办公自动化中级考核,文字录入速度较快,都能熟练地在网上下载上传。于是,我班的写作就进入“无纸化”,学生的作文都放在服务器上的个人文件夹内,并且复制一份到校园网主页虚拟社区下的学生写作专栏内。学生写作专栏内设置学生作品、作品等级、批改意见、评论等级四项内容。每次作文之后,我在粗略浏览全班作文的基础上,选择上、中、下三种类型有代表性的作文
5、6篇进行精批细致,把带有普通性的问题综合起来。然后组织学生上网互批。学生批改前,我先明确批改的要求、重点、标准和任务。为了使他们充分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我先叫学生参看教师批改的情况。在批改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学生完成个人任务后,也可以给其他文章给评论、打等级。最后由教师组织,分组浏览批改的情况,再集体给文章评论打级,并对批改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接下来的讲评作好准备。每堂作文批改课,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因而思维活跃,印象深刻。一年下来,学生所作的评语一次比一次成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创设虚拟社区让学生在网上互批作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作文的大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做好示范工作,指导学生要到位。再次要发扬教学民主,同时要注意管理,要强调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要及时把握。最后还要有循序渐进的心理准备。2.作文讲评讲评是每次作文的总结,是作文结果的反馈。讲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反应的结果,进而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已作文的优缺点,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由于教师批改费时,讲评与写作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对所写作文的印象已淡漠;再加上学生一般不参与批改,讲评时学生也无发言权,只是教师一人泛泛而谈,把每次作文的优劣作一般介绍,至多读几篇代表作进行分析比较。因此很多同学感觉模糊,甚至感到评讲与己无关。其结果可想而知,讲评对学生实际帮助不大。而在校园网上创设虚拟社区后,学生作文放在网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看、互批,学生参与了,批改效率大大提高,作文讲评就能做到趁热打铁。并且学生可以仔细分析研究批改过的作文以及批改意见,他们就能参与讲评,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论能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作的欲望,激发再创作的热情。例如,上面我讲过组织学生在网上互批的情况,这是整个过程的一环,在这基础上,我就会组织学生上讲评课。讲评课一般由五部分组成:首先组织学生共同欣赏几篇代表作;其次由作者谈写,作的心得体会;然后浏览同学或教师对此所作的批改意见,组织大家自由发言,对批改意见进行补充、修正、评价;接下来由学生推荐作品让大家浏览、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指出普遍性的优缺点,归纳成几条经验教训,找出作文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BBS上立即展示。由于学生熟悉作文且能直面所讲的文章及其批改意见,因而印象深刻。开放、参与、民主的氛围经常使学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有时思维的激烈碰撞时常会使人感到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充实,能力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发展。
利用校园网虚拟社区评讲作文,教师首先要了解批改情况,其次要让交流心得体会的同学有所准备,再次要注意组织安排,既要酿造开放、平等、参与的气氛,又要防止七嘴八舌乱作一团或在网上乱发帖子。三、畅通发表渠道,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心理学研究证实,成功体验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变得更坚强自信。学生的文章得到发表,就能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体会到价值被肯定的感觉。可以说,这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好激励。以因特网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又为学生作品的发表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和更便捷的途径。自从我运用网络手段进行写作教学以来,学生写作的劲头越来越大,文章数量及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每位学生平均每月写3篇文章。我经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向文学性、教学性或综合性网站投稿,也推荐他们通过电子信箱向报刊杂志投稿,还想方设法把一些后进生的得意作发表在校园网上。一年多来,所教班学生在各类网站、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有52篇,其中于晓明同学一人就发表了16篇,有数位学生成了学生会、团委的“笔杆子”。成功的欢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动力,写作不再成为他们的苦恼。“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实践证明,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写作教学,确能改变“慢、费、差”的局面,使写作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用时行的话来讲,那真的很酷!网络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篇5:格式塔心理学基本理论在完形填空题型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基本理论在完形填空题型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基本理论在完形填空题型中的运用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通钢一中 余恩辉
一、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与完形填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里储存着已有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图式),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和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已有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起作用。该理论还认为人们在感知不完整事物时,在内心深处总是倾向于将其补全,使之“完形”即一个完整体(图式)。而完形填空正是一种需要补全,使之完形的残缺语篇材料。因此,完形填空是一种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而设计的语篇综合测试形式,即从语篇的水平上来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完形填空的创始人威尔逊泰勒说: “完形填空并不直接涉及特定的意思。它只是反复地从两种语言模式的相似之处取样:一种是写的人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语言模式,另一种是反映读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的猜测语言模式。”
二、格式塔心理学对完形填空解题技巧的指导
利用上下文(已有图式)推断空白未知信息(即建构新图式)是完形填空题的考查目的,所以借助文意的层层推进,可以准确预测情节发展和文意延伸,从而巧妙推断空白未知信息(新图式)。现以全国新课标卷完形为例,介绍如何利用这一原理巧解题。
Michael Greenberg is a very popular New Yorker. He isnot famous in sports or the arts, But people in the streets16him,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17.
For those people, he is“ Gloves” Greenberg. How didhe get that 18 ?
He looks like any other businessman, wearing a suitand carrying a briefcase(公文箱)。But he's 19.His briefcasealways has some gloves.
In winter, Mr.Greenberg does not 20 like other NewYorkers, who look at the sidewalk and 21 the street. He looksaround at 22 .()He stops when he 23 someone with no gloves. Hegives them a pair and then he 24, looking for more people withcold 25.
On winter days, Mr. Greenberg 26 gloves.During the restofthe year, he 27 gloves. People who have heard about him 28him gloves, and he has many in his apartment.
Mr. Greenberg 29 doing this 21 years ago. Now, manypoor New Yorkers know him and 30 his behavior. But peoplewho don't know him are sometimes 31 him. They don't realizethat he just wants to make them 32.
It runs in the 33 .Michael's father always helped the pooras he believed it made everyone happier. MichaelGreenberg feelsthe34.A pair ofgloves may be a 35 thing, but it can make abig difference in winter.
16.Aknow about B.leam from C.cheer for D.look after
17.A.old B.busy C.Hnd D.poor
18.A.iob B.name C.chance D.message
19.A.calm B.different C.crazy D.curious
20.A.act B.sound C.feel D.dress
21.A.crossover B.drive along C.hurry down D.keep off
22.A.cars B.people C.street numbers D.trafficlights
23.A.helps B.chooses C.greets D.sees
24.A.holds up B.hangs out C.moves on D.turns around
25.A.hands B.ears C.faces D.eyes
26.A.searches for B.stores up C.gives away D.puts on
27.A.borrowsB.sellsC.returns D.buys
28.A.call B.send C.lend D.show
29.A.delayed B.remembered C.began D.enjoyed
30.A.understand B.dislike C.study D.excuse
31.A.sorryfor B.satisfiedwith C.proud of D.surprisedby
32.A.smart B.rich C.special D.happy
33.A.city B.family C.neighborhood D.company
34.A.honor B.pain C.same D.cold
35.A.small B.useful C.dehghtful D.comforting
1 .以首段内容为依据预测情节发生
仔细阅读首段内容,尤其头两句。暗示下文将向读者介绍主人公不同人之处以及“手套哥”的平凡事迹。迈克・格林伯格与其他纽约人不一样,他的公文包箱总带着许多手套。接着他怎样处理公文箱的手套呢?那么下文必然要介绍给读者。他遇到没戴手套的人就停下来,送给他们一副。显然作者必然要介绍“手套哥”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合理分析对推断第二部分未知信息大有好处。果然,情节的发生与预测吻合。
2.以情节发展为依据预测情节发展
随着情节的发展,文章的思路慢慢呈现,作者的意图也步步体现,这时利用现有语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可以继续预测情节发展阶段的内容。
通过上文不难发现,主人公如何由一个普通纽约人变成受人喜欢的“手套哥”情节发展与预测内容十分吻合。他看起来虽然和任何商人一样,拎着公文箱,但他的公文包箱装着手套。在冬天,他不像其他纽约人,低头看道,匆匆走过。他总是四处看,遇到没戴手套的人就停下来,送给他们一副,然后继续寻找别的人;每年他都赠送手套。剩下时间买手套。人们纷纷给他寄手套。但是有人理解,有人不理解。
3.以情节发展为依据预测文章结局
当情节发展到高潮时, “手套哥”这种善举从何而来,自然是读者关心的问题。所以预测文章结局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其实这是家族传统。他父亲也一直帮助穷人;认为这样可以使人更快乐;他也有相同的感受;一副手套微不足道,但在冬天作用有很大不同。文章最后道出“手套哥”格林伯格的'平凡小事赢得了人们喜欢。与首段遥相呼应,构成有机整体。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于我们准确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建构未知信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然,一篇残缺文章必须借助于词汇才能完成,通过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完形填空中所考查到的词汇基本为实词,且主要考查词汇的基本语义。一般情况下,完形填空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词的能力。除此,学生在做完形填空还应形成以下能力:
(1)领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格式塔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感知事物的顺序是由整体到部分,是一个bottom―up的过程。因此,我们做完形填空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整体后部分,浏览全文把握大意,为进一步“完形”唤醒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必须跳过空格,快速领悟文章主旨。完形填空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联系,所以必须把握文章发展的基本线索,搞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2)捕捉关键信・电的能力
完形填空的文章是一个意义相关联的语篇。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在行文中词语重复、替代、复现和同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这个特点,某一个空格所对应的案很可能就是在上下文中复现或同现的相关词,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词之间的有机联系确定答案。所以,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如某一个词的原词、指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和概括词等。
篇6:写作基础: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博喻
写作基础: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博喻
博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多比喻来表达一个事物的一个特点。下面一起来看看!
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1、博喻使立意更加高深新颖。
如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中“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世;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这四个比喻,分别形容女子高贵的品质、纯洁的个性、光辉的神采和美丽的容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2、博喻使描绘更加鲜明生动。
朱自清《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用“明珠”作比,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用“星星”作比,写出绿叶衬托下的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用“美人”作比,写出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这些比喻惟妙惟肖,给读者以美好的感觉。
3、博喻使说理更加具体形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有这么几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一连三个比喻,将一个抽象的道理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写景、叙事、抒情、说理紧密交融,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博喻使节奏更加强烈感人。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优美动听琴声的句子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描绘琵琶乐声的轻柔尖细、清脆圆润。这些比喻不但通俗别致,而且使句式整齐畅达,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很强。实际上,博喻的'节奏感不只限于诗句,在很多散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中应用的民谣:“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预大如鱼,瞿塘不可回;滟预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首民谣也运用了博喻,有很强的节奏感。
秦牧先生说过:“美妙的譬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入浊水上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这段文字讲的是整个比喻的作用,它本身又是以博喻的形式出现的,十分精当。
篇7: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作者/林 曦
传播学中的传播技巧是指针对信息共享的传播活动,所采用的能够迅速高效地达到传播目的的对策方法。传播技巧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等。在传播信息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情况下表达信息的效果。这实际上涉及传播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因素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者(学识、品格等)、传播内容(话题和证明方法)、传播对象(主要指传播者对于受众心理和性格的了解、激发和控制)。这三个影响因素要求传播者在主旨和论点被限定的时候,运用传播技巧,将主要观点的提出、论证方式的选择、材料的安排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信息的侧重点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公文中的传播活动实质上是文字信息的传播,成功的传播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公文写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文的传播效果。如果在公文撰写中针对特定的受众和特定的信息内容采用适当的传播策略、手段,不仅可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公文需要传递的信息,而且可以增加公文的美感,进而提高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公文写作中传播方案的确定和传播内容的选择,从整体上来看是为发文目的服务的。本文着重探讨在公文写作中如何使用恰当的传播技巧以提高公文的表达和传播效果。
一、明示态度法
在传播信息时,应该简洁明了地表明所要表达的结论,以方便读者清楚地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传播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在公文写作中,突出结论可以迅速有效地使读者清楚撰写者的目的和意图。特别是在宣传性、告知性公文传播活动中,为了使受众接受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与观点,更需要直观地摆出结论。古人论文章的写作时强调“立片言以居要” “开门见山”等,都是要求在传播活动中首先将传播目的和核心内容告知读者。当然,要根据具体的公文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时机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应直截了当地将发文目的表达出来。
比如,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 28号)一开头就展示了重要结论: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必须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公文的第一句话“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为本文的主旨,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中国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的决心。接下来“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积极进展”一句叙述了土地整改的效果,让读者看到了实行土地管理制度各地区取得的进步。当然还要点明在这个制度下的成效是阶段性的,有些地区存在的问题仍需要解决。这份公文的主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受众原有态度和利益相吻合,所以可以使用明示态度法。
二、敲警钟法
传播学中的“敲警钟”法是指用能够使人们产生恐惧意识的语句唤醒人们焦急、紧张的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也称为“恐惧诉求法”。这种传播方法在公文写作里也能发挥很大作用。一方面,运用这种方法所产生的紧迫感可以督促人们尽快行动以防发生突发情况。古人早就言明要防患于未然,所以人们在阅读用敲警钟法写作的公文时就会无意识地采取行动了。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方法,会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为满足好奇心,读者会继续阅读下去。虽然借助恐惧诉求能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一点,那就是过度地唤醒人们的危机意识以求达到目的,很有可能使读者产生不适感。只有把握好一定的度且切合实际,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警钟的作用。
譬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的通知》(国办发(2011) 55号)中写道: “‘十二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仍呈高发态势……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敲警钟法可以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给收文对象,并使之警醒。首先,对问题的现状加以描述,像这份通知里的“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就写出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的现实,这自然会造成读者对象的心理紧张,产生态度和行动上的变化。其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从心理上催促读者采取相应行动。通过给传播对象施加压力,调动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引导他们把握公文的主题,符合传播者的意愿。这份通知很好地运用恐惧诉求法即敲警钟的技巧来撰写公文,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感情交流法
感性语言最容易打动人。传播学中的“诉诸感情”主要是指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公文语言的表达不仅影响工作的执行力度,也影响公务活动的效果。写进公文里的材料必须来自生活实践,不允许虚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富有感情的言辞来撰写公文,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感情交流是向传播对象传达一些能让人感到温情的`信息,消除对方对传播者的疑虑、误解,为公文的传递创造有利条件。要注意宣示说理严密周全、简洁精练,切忌滥用修辞,于平淡之中见感情才显功夫。要正确认识情感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确保写作的公文观点正确、内容真实、表达合情合理。
《关于申请暴雨台风受损农村公路维修资金的请示》 (连区建(2012) 66号)一文中写道:“7月初和8月初连云区先后遭受特大暴雨和强台风的猛烈袭击,造成多处县、乡、村道路破坏严重,部分路基出现坍塌……据统计,全区县、乡、村道路因暴雨台风造成的道路路面损坏和路基塌方现象多达56处,路面损坏面积约8680平方米,部分道路简易修复后虽能维持通行,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亟待进行全面修复……恳请市局酌情考虑拨付部分农村公路维修资金……以保证抢修工程的快速推进。”从这篇公文中可以看到请示单位对灾害的忧心以及进行灾后重建的决心。该请示在摆出连云区灾情严重的实际状况时,运用“56处” “8680平方米”等有说服力的数据,融入足以打动人心的“恳请”等词语,语言真挚感人,拉近了文件授受双方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双向沟通交流关系,以期达到希望上级拨款维修的最终目的。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公文,关键是要对发文意图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将这些转化为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以收到打动人心的目的。这份请示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四、尊重事实法
公文的另一大语体特征是真实性。孔子《论语,里仁》中云: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则要敏捷。在公文写作中也可解释为执笔者用词要谨慎小心,内容要遵从实际。公文中有些文种如情况报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内容涉及面宽、传播领域广,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思维境界,而且促使写作策略发生了变化。只有正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坚持实事求是,遵从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公文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写作中应坚持客观的态度,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倾向在文章中隐去。
如《福建省粮食局关于20第四季度粮油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 (闽粮行[2013] 24号)一文中写道: “福州市抽检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原粮共484批次,合格484批次,批次合格率100% ……宁德市抽检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粮食复制品共67批次,合格63批次,批次合格率94.0%;龙岩市抽检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原粮共288批次,合格288批次,批次合格率100%。”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冲突,这时需要借助于实例来增强说服力。福建省粮食局把2012年第四季度粮食质量抽检结果作了通报,数据真实、叙述清楚,说服力强。
五、重复结论法
传播学指出,传播者要想提高传播效果,就必须设法减少选择性因素对受传者的干扰。古人对这一技巧的功效已有肯定。 《战国策》中“三人成虎”“曾母投杼”就是明证。例如,脑白金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保健品,脑白金在刚刚进入市场时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时,一个虽然通俗却能够让人记住的广告出世了,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对这个产品反复宣传,引起大众对脑白金的好奇并相互交流,自此脑白金名声大噪。可见,重复地叙述某个问题或信息可以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节[2013] 58号)一文中写道: “生态设计是实现污染预防的重要措施。污染预防是改变‘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研究表明,800/0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取决于产品设计阶段……生态设计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生态设计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该意见的主旨是“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文中有四段都在重复生态设计的重要意义, “生态设计是实现污染预防的重要措施,生态设计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生态设计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这些句子无一不是在强调生态设计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运用反复强调主题的技巧,的确能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给收文对象,传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公文写作中适当运用传播技巧,可以为公文增色添彩,增强表达效果。在写作中要注意把公文主旨表达与公文传播技巧结合起来,重视公文写作策略的作用,从全局上实现公文传递策令、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社会价值。采取适宜接受对象、传播主体、传播内容的传播方式,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传播者虽有好心也可能会办坏事。恰当地使用明示态度法、恐惧诉求法、感情交流法等写作技巧,不仅能加快公文上情下达、沟通联络的速率,也能增强公文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篇8: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思维方式的变化可以使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从而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方向,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其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采取更加灵活的写作方式,从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发散思维的特性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目标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
发散思维要求思维者在思维时,既要进行空间的拓展也要进行时间的延伸。所谓空间拓展,即对思维对象进行多要素、多结构、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所谓时间的延伸,则指对思维对象进行时间上的二维思考,即一方面面向过去,回溯引起现实结果的多种原因;另一方面面向未来,探测对象发展趋势的种种可能性。发散思维是一种综合的全方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线性思维,一种立体思维,它具有三个特性:
思维的流通性。指思维者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众多反应的能力,体现在思维能够举一反三,沿着同一方向发散开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
思维的变通性。指思维者思路开阔,善于随机应变,寻找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引导创造走向成功。
思维的独特性。指从以前未有的角度去认识新事物,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发散思维的独特性,在流通性、变通性的基础上形成。流通和变通是形成发散思维独特性的条件。
新闻写作离不开发散思维
新闻报道尤其是对那些对人们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事实的报道,要突破“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说明来龙去脉,阐明本质意义,预估事件影响,提示发展趋势。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发散思维极为重要。
1、发散思维可以推动记者多视角地观察事物,使新闻报道具有思辨性。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自觉运用发散思维,就可以对事物进行辨证的思考,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比如,《经济日报》在《走进徐虎》的长篇通讯中,就着力寻求徐虎与雷锋等榜样的“异”。像做了好事还要自己贴钱,这在以前的雷锋眼中也不足为奇,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徐虎眼中却行不通。因为“徐虎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也要生存,生活也要有保障,才有可能为更多的人做好事”,选择这一视角,既大胆,又新颖,读者也反映这样的徐虎才更真实可信,更让人理解和亲近。
2、发散思维可以推动记者多侧面地反映事物,使新闻报道具有立体性。如《中国青年报》的《历史变革中的沉思———夏任凡的沉浮给人的思考》一文记者就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将一个青年改革者沉浮兴衰的命运推到众人的面前,一反“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的两极观,着力展现主人公的方方面面,让读者仿佛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3、发散思维可以推动记者多层次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新闻报道具有深刻性。由于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和思想的多元化,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苛刻,单一的动态性消息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不但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想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因此,报道写得是否深刻就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但《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并没有囿于此,他们运用发散思维,从寻常中看出了“不寻常”:一面是耀眼的富饶,一面是惨淡的贫困,“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解放30年后,西北地区仍然如此贫困?这真是人们常说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的不平衡造成的吗?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导致记者去“探源”。这样,记者通过西部地区的系统调查,然后由经济的贫困,深入到生产方式的贫困,再深入到文化和思想意识的贫困,最后直指人的贫困,从整体上弄清了西部贫困的深刻原因,于是写出《西部地区贫困探源》这样震动人心的专题报道。
★ 托福写作满分
★ 英语四级写作题型
★ 托福写作省时攻略
★ 托福写作进阶练习
比较级题型在托福写作中的运用(推荐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