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导学案

时间:2022-11-25 02:49:53 作者:加勒比海豹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加勒比海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导学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导学案,供大家参考。

篇1: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导学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活动,正确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从而树立尊重知识、追求科学的精神。

2.学习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与途径,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3.以课堂剧的形式再现历史情境,从而体会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发生的深刻变化。

4.通过将工业革命的影响与现实社会比较,学习从历史角度了解过去,认识今天,认识社会,探索未来。

5.通过个人特长的发挥和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体验个人价值实现才愉悦,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复习第八课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2.查阅工业革命前后有关人类在交通,饮食,服饰,家庭,体验方面的革新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以19世纪一个东方旅行家在英国的所见所闻为主题,编排课堂剧“西游记”,并根据剧情需要制作道具,准备材料。

活动方案

1. 确定活动过程:首先组织学生表演课堂剧“西游记”,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礼物”有哪些?这些“礼物”今天何在?你受到那些启发?

2. 根据学生特长将学生分为以下小组(每组推荐组长一名):编剧组、服装道具组、演出组(导演一名,演员若干)。另外请本班其他任课教师组成评委组。

3. 组长带领组员通过阅读历史教材、去图书馆、上网或者请教老师等途径查找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料,将资料整理并交给自己的组员。

4. 编剧组根据资料编写剧本(剧情概况:一个中国旅行家来到英国,参观了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见到许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模型,解说员为他分别介绍每个模型的发明者、性能及动力来源等……),将剧本移交服装道具组和演出组。服装道具组根据剧情需要制作服装和道具,如火车、轮船、蒸汽机等模型。演出组分角色熟悉台词,反复排练。评委组从参加的态度、协作情况、工作质量、观点的创新性等方面制定活动评分制度,印制评分表。

5. 表演课堂剧“西游记”。展示讨论话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评分组予以评分。

6. 主持人宣布各组得分情况,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如最团结小组,最创新小组,个人最佳表演奖,个人思维活跃奖等等)。教师总结,并颁发小礼品。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会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科技进步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道理。

篇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和时间赛跑》导学案

主备人:   授课人:     审 核 人:

课  型:  精读课        班  级:                姓    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持续、安慰、欺骗、实话、度过、日月如梭、虽然、路线、狂奔、暑假、形容、受益无穷、用途、将来、假若”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学法指导:

引导法、关键词突破法、品读法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赛跑、疼爱、排除、忧伤、持续、安慰、欺骗、日月如梭、

虽然、路线、狂奔、暑假、受益无穷、用途、将来、假若

4、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  )

赛跑   疼爱  忧伤   持续     安慰      欺骗

(  )  (  )     (  )  (  )   (  )

暑假   受益无穷  用途      将来   假若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了“我”因                      ,后来,                    ,看到                             ,明白了                                         ,在和时                           ,体会到                                                                  。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读课文,我懂得了                                            的道理。

四、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

jiāng lái        yōu shāng      rì yuè rú suō       suī rán

(   ) ( ) (   )

kuáng bēn      shǔ jià      shòu yì wú qióng   zī wèi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著(     )赛(       )蔚(      )迷(      )

暑(     )寒(       )慰(      )谜(      )

3、照样子,填一填。

金→(钅)→(铁)  衣→(  )→(   )   耳→(  )→(  )

穴→(  )→( ) 竹→( )→( ) 足→( )→(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重点)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听写词语。

2、找出课文中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并抄下来。

3、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和我说了什么话?

二、合作探究

1、爸爸的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文中举了哪些事例?

3、为了珍惜时间我决定和时间赛跑,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

找出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

4、作者和时间赛跑后感受怎样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自己的体会。

5、文中的中心句是什么,画下来。

三、拓展延伸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其他人的事例来说明。

四、课堂小结

看看现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时  分,40分钟虽然短暂,我们收获这么多,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大家一直和时间比赛,永远做时间的主人,你就可以成功!

五、课堂检测

1、填关联词语。

1、(   )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2、他们知道(         )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           )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2、填一填,读一读。

少壮不努力,(                           )。

花有重日开,(                               )。

一日之际在于晨,(                        )。

黑发不知勤学早,(                            )。

六、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

和太阳赛跑

和时间赛跑      和西北风赛跑

和作业赛跑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成功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和时间赛跑》导学案]

篇3:第13课伟大的开端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主力军的变化、运动中心的、

变化、结果、意义。中共一大的内容、意义。

2、通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关系。

3、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学习难点:对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第一框体完成下表

五四

运动 导火线 时间 口号 主力军 运动

中心 斗争

形势 结果 影响

前期

后期   略

2.阅读第二框题,完成下表。

中国一大 时间 地点 人物 内容 影响

(二)合作探究:

1、我们的问题-----------------------------------

2、老师的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3)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什么联系?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四)巩固训练:

1、下列是五四运动的口号的是(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  )

a.19 b.19  c.1922年 d.1927年

3、阅读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反映了参加者什么精神?

(3)该事件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

(五)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篇4:第20 课 工业革命 教案之一

第20 课 工业革命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是工业革命和其首先发端于英国的原因,开始于棉纺织工业部门;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逊发明火车机车;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工业革命原因、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新,推进了科学的进步。并使学生形成根据社会需要努力学习,确定人生定位的意识。

通过工业革命影响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社会发展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重点,因为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确立工业革命为什么从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影响的基础,工业革命为什么从英国开始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而工业革命条件国内外因素决定了工业革命的广度和深度。同样正因为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从而出现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因为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是里程碑,使蒸汽轮船和蒸汽火车的出现成为可能,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教学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的发展和变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学生年纪小,所学知识有限,难以理解。讲清此点有助于学生掌握事物内在联系,加强历史本质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1.英国工业革命前提,讲清英国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巩固统治,必然要发展资本主义,以满足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

2.英国工业革命条件,结合教材图表讲解,直观形象。提问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上述条件是机器生产必不可少的?

3.出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图片,简述过程,建议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瓦特能取得如此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有什么意义?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材料和提问解决

材料:“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9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插图:“工厂中的童工”

1.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并提问:2.以上数字反映什么问题?引起社会关系方面最深刻的变革是什么?(阅读教材)结合教材插图“工厂中的童工”,3.思考说明什么问题?工人们会有什么反应?(小结:随着工人阶级队伍逐步壮大,觉悟提高,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出示材料,提问:4.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破坏与建设)

教学思路设计

利用材料、图片、视频、课件等现代多媒体手段还加上提问讨论等方式有机的相结合,帮助解决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突破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同时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思考等多种功能发挥出来。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瓦特改良蒸汽机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手段:讲述法、引导学生讨论

教 具:录像、电脑图片

媒体资料:火车发明录像节选、棉纺织机械工具发明和改进的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 出示材料]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所说的“比较平静的变革”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指工业革命。(板书课题)

一、 工业革命的定义

什么是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

二、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时年代)

与手工劳动相比,机器生产具有哪些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采用机器生产呢?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呢?它具有哪些有利条件?(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和图表小字概括)

1、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 概括)英国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巩固统治,必然要发展资本主义,以满足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

为什么上述条件对机器生产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工厂手工业能否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要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出示材料]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厂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这样,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着人们去发明创造,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

2、 进程: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①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出示投影:欧洲的旧式纺车;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利织布机等图片)

(概述棉纺织机械的改进过程,推动整个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以水利代替人力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以水利作为机器动力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思考、讨论)

这些限制了机器的.推广。如何解决这一动力问题,成为当时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了。

② 瓦特改良蒸汽机

瓦特之前,蒸汽机已经发明了,作为矿井的抽水装置却无法用于纺织机器。1769年,瓦特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但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经过不断努力,1782年,又将单动式运动改变为旋转运动,1785年,经过改良的蒸汽机用作纺织机器的动力,效率大为提高,其他工业部门也随之广泛采用蒸汽机。

瓦特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仅仅是因为灵光一闪吗?(思考、发言)

瓦特的成功决非一次灵感突发,而是刻苦的钻研于学习,并且深入了解社会的需要。因此,每一项科技发明的出现,都是社会需要与个人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主观努力和客观需要的成功结合。

思考:瓦特改良蒸汽机有什么重要意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上用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用机器生产机器,完成了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上半期)此后,法、美等国也进行了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使用也刺激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板书)

三、交通运输的革新

[出示图片:富尔顿和他的汽船]

18,美国人富尔顿制造的45米长的汽船“克莱蒙特号”在哈得孙河试航成功,1838年,美国的“大西洋号”单靠蒸汽机的推动,只用15天时间横渡大西洋成功。

交通运输革新中影响最大的是火车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兴建。

[出示图片:史蒂芬逊和他发明的火车机车] 1830年,史蒂芬逊改进的新机车“火箭号”在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段创造了每小时58千米的高速。20年后,英国铁路近1万千米,40年后,世界铁路总长超过20万千米。

思考:以上数字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铁路发展如此之快?(讨论)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出示材料]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9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以上数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除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外,在社会关系领域最深刻的变革是什么?

[阅读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地位。”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阅读教材小字,思考讨论并回答)

(提示:一些欧美强国实力大增;对外进行殖民掠夺,是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

板书设计

篇5:第20 课 工业革命 教案之一

一、 工业革命的定义

二、 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

1、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2、 进程: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① 珍妮纺纱机

② 瓦特改良蒸汽机

三、 交通运输的革新

1、 富尔顿发明汽船

2、 史蒂芬逊发明火车机车

四、 工业革命的影响

1、 生产力极大提高

2、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3、 改变世界的面貌

篇6:第20 课 工业革命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是工业革命和其首先发端于英国的原因,开始于棉纺织工业部门;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逊发明火车机车;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工业革命原因、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新,推进了科学的进步。并使学生形成根据社会需要努力学习,确定人生定位的意识。

通过工业革命影响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社会发展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重点,因为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确立工业革命为什么从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影响的基础,工业革命为什么从英国开始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而工业革命条件国内外因素决定了工业革命的广度和深度。同样正因为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从而出现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因为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是里程碑,使蒸汽轮船和蒸汽火车的出现成为可能,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教学难点 :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的发展和变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学生年纪小,所学知识有限,难以理解。讲清此点有助于学生掌握事物内在联系,加强历史本质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1.英国工业革命前提,讲清英国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巩固统治,必然要发展资本主义,以满足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

2.英国工业革命条件,结合教材图表讲解,直观形象。提问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上述条件是机器生产必不可少的?

3.出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图片,简述过程,建议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瓦特能取得如此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有什么意义?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材料和提问解决

材料:“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9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插图:“工厂中的童工”

1.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并提问:2.以上数字反映什么问题?引起社会关系方面最深刻的变革是什么?(阅读教材)结合教材插图“工厂中的童工”,3.思考说明什么问题?工人们会有什么反应?(小结:随着工人阶级队伍逐步壮大,觉悟提高,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出示材料,提问:4.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破坏与建设)

教学思路设计

利用材料、图片、视频、课件等现代多媒体手段还加上提问讨论等方式有机的相结合,帮助解决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突破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同时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思考等多种功能发挥出来。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瓦特改良蒸汽机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手段:讲述法、引导学生讨论

教 具:录像、电脑图片

媒体资料:火车发明录像节选、棉纺织机械工具发明和改进的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

[ 出示材料]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所说的“比较平静的变革”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指工业革命。(板书课题)

一、工业革命的定义

什么是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

二、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时年代)

与手工劳动相比,机器生产具有哪些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采用机器生产呢?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呢?它具有哪些有利条件?(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和图表小字概括)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 概括)英国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巩固统治,必然要发展资本主义,以满足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

为什么上述条件对机器生产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工厂手工业能否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要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出示材料]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厂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这样,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着人们去发明创造,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

2、进程: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①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出示投影:欧洲的旧式纺车;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利织布机等图片)

(概述棉纺织机械的改进过程,推动整个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以水利代替人力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以水利作为机器动力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思考、讨论)

这些限制了机器的推广。如何解决这一动力问题,成为当时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了。

② 瓦特改良蒸汽机

瓦特之前,蒸汽机已经发明了,作为矿井的抽水装置却无法用于纺织机器。1769年,瓦特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但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经过不断努力,1782年,又将单动式运动改变为旋转运动,1785年,经过改良的蒸汽机用作纺织机器的动力,效率大为提高,其他工业部门也随之广泛采用蒸汽机。

瓦特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仅仅是因为灵光一闪吗?(思考、发言)

瓦特的成功决非一次灵感突发,而是刻苦的钻研于学习,并且深入了解社会的需要。因此,每一项科技发明的出现,都是社会需要与个人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主观努力和客观需要的成功结合。

思考:瓦特改良蒸汽机有什么重要意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上用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用机器生产机器,完成了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上半期)此后,法、美等国也进行了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使用也刺激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板书)

三、交通运输的革新

[出示图片:富尔顿和他的汽船]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的45米长的汽船“克莱蒙特号”在哈得孙河试航成功,1838年,美国的“大西洋号”单靠蒸汽机的推动,只用15天时间横渡大西洋成功。

交通运输革新中影响最大的是火车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兴建。

[出示图片:史蒂芬逊和他发明的火车机车] 1830年,史蒂芬逊改进的新机车“火箭号”在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段创造了每小时58千米的高速。20年后,英国铁路近1万千米,40年后,世界铁路总长超过20万千米。

思考:以上数字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铁路发展如此之快?(讨论)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出示材料]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9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以上数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除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外,在社会关系领域最深刻的变革是什么?

[阅读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地位。”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阅读教材小字,思考讨论并回答)

(提示:一些欧美强国实力大增;对外进行殖民掠夺,是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

板书设计

第20课 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定义

二、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2、进程: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① 珍妮纺纱机

② 瓦特改良蒸汽机

三、交通运输的革新

1、富尔顿发明汽船

2、史蒂芬逊发明火车机车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极大提高

2、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3、改变世界的面貌

导学案心得体会

《成语故事》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检阅》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岳阳楼记》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论文

《观潮》导学案及练习题

林清玄《桃花心木》导学案

《端午日》导学案

李清照《一剪梅》导学案

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导学案(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导学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