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youke01234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发展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发展观,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发展观
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发展观
在后现代主义丰富的思想库里,有着诸多关于社会发展的观点.但由于它们散见于各种后现代理论的文献以及表述中,且没有以一贯之的体系,因而准确把握较为困难.而从当下看,国内学者对此关注甚少.由于后现代主义是对资本主义长期进行现代化所暴露出的许多危机的深刻反思,并且对时代发展做出了自己独到的阐释,因而,借鉴其中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精华,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有裨益.在认真斟酌仔细梳理后,可以看出:创新、整体、多元、和谐是后现代主义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其中有一些建设性的真知灼见,但也有消极的因子,如过分强调生态、完全解构以及过度拔高多元意义等,对此应该作客观全面分析,不可偏颇.
作 者:王建新 WANG Jian-xin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刊 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5 32(2) 分类号:B0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发展观 现代化篇2:论中国儒家思想中人的发展观
论中国儒家思想中人的发展观
从狭义上讲,人的发展观是关于个体人的发展的最根本的看法.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人的发展观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讨论的,它着重把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理解为人的道德修养.这种人的发展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政治基础.
作 者:许珍琼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 名:孝感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OG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4 24(4) 分类号:B222 关键词:人的发展观 儒家思想 道德修养篇3:茶文化视域中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茶文化视域中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茶文化的特点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茶文化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不仅能够具有充分展现了中国历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也具有及其丰富的教育价值。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演变,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开发也更加受到关注,素质教育背景下,本文针对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联系进行具体研究分析。
关键词:茶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研究茶文化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就是研究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结合问题,茶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茶文化的教育价值逐渐受到关注。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结合,能够使音乐教学更加丰富,也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具感染力。音乐是人类共同语言,以音乐课堂为平台,继承中国茶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茶文化又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涵。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茶文化视角,研究音乐教育,是发展和传承中国茶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式。
1茶文化与音乐教育
茶是中国的国饮,在中国传承了4700多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茶的起源能够追溯到神农时期,当时茶作为一种药材被发掘,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就是中国关于“茶”的最早记录,茶是具有解毒功效的,后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又发现茶的保健、减肥、美容等功效,首先,茶叶逐渐在中国皇室、文人墨客中普及,一时间被视为奢侈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直到唐代,茶文化才开始逐渐盛行,唐朝的陆羽,被誉为茶圣,他是第一个以茶事为主编写专著的人,陆羽的著作《茶经》至今仍是享誉世界的茶学典籍,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翻滚,茶文化也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完善,宋代的茶文化已经普及到了一般民众中,自此中国茶文化系统已经初步奠定。在唐宋两代,茶文化对中国文人以及教育领域的影响非常大,中国有大量的古代诗词,是歌咏茶文化的,同样的,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音乐与茶文化之间的渊源颇深。比如唐代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中,同时提到了茶柜与琵琶,可见,古代人民就已经习惯于一边饮茶,一边欣赏音乐。又如:吴文英的《望江南茶》中,同时对茶与乐器笙进行了描写。从大量的茶事、茶词中能够发现,音乐和茶从来都是不分彼此的,以至于中国人一提到茶,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音乐,尤其是中国文人,而联想到的音乐大多是中国古典音乐。正所谓“茶宜净室,宜古曲”,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惯性思想,是渗透到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说到中国的音乐,起源则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中国有很多关于音乐的民间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先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乐器了,这些乐器都是劳动人民自己制作,供自己使用的,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造诣非常高,它不仅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而且也是中国50文明史的一种积淀。据说,中国的古琴,最早就是伏羲氏制作,炎帝精通编曲,黄帝精通弹琴,上古时期的领袖皆爱音乐,何况古代人民。茶叶被发现,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源恰恰是在同一个时期,《茶经》记载了中国人开始引用茶叶,就是在神农氏时期。也就是说音乐与茶的融合具有良好的历史根源和基础。初期,音乐与茶相互结合的时候,主要作为背景使用,人们在饮茶的时候,习惯辅以音乐,调剂情绪,提升人们的精神体验,从而更好的品味茶文化的内涵。在茶文化不断普及与发展的过程中,音乐与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近代出现了茶歌、茶舞,以及采茶戏等等,这些歌曲、舞蹈、戏曲,借助中国古典名曲,将劳动人民平时采茶、种茶等典型的劳作场景,艺术的再现出来,成为了脍炙人口,极具群众基础的茶类歌曲。比如,《挑担茶叶上北京》是现代流传比较广泛的茶歌之一,它完美的将茶文化与现代音乐结合在了一起,碰撞出了更加精彩的火花,为当代音乐与茶文化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不但如此,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不同茶品、不同环境都会巧妙的选择不同的音乐与其配合,通过引入的音乐,丰富茶艺表演内容,烘托茶艺表演环境。
2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具有非常深厚稳定的历史基础,同时音乐与茶文化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以茶文化为基点,对当代音乐教育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是促进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了解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相通之处,是茶文化视域下,开展音乐教育的基础。
2.1在信息传达的方式上
音乐是记录声音的载体,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语言背景下的音乐元素融合起来,从而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音乐文化,音乐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听众从跳动的音符、旋律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的意图,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比如,中国人在听贝多芬的《命运》的时候,虽然大部分人并不精通音律,可能也不懂得什么是高雅音乐,什么是通俗音乐,但是随着乐章的波澜起伏,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以及跌宕,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它是一种不必言说的语言。同样的,中国古代名曲《梁祝》也是如此,它所描绘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段爱情悲剧,当它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发展的时候,世界人民同样可以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哀伤、无奈,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茶文化在信息传达中与音乐很相似,它们都是给人以景深的享受,饮茶是一门艺术,从水、器具到烹煮的过程,都有讲究。中国茶道讲究色香味俱全,能够从不同的感官刺激人们的精神体验。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输出,茶文化也被带到了西方国家中,并且经历千百年的演变,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建立属于自己的茶文化系统,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跳板,超越了语言、地域以及信仰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普遍接受的文化类型,这与音乐非常相似。受到地域以及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喜好也存在差异,不管是茶叶选择、还是茶具,都能够看出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己的风格,以英国为例,英国的茶文化最初受到中国的影响,英国商人通过从中国进口茶叶来满足国内茶叶的需求,并且最初英国进口的茶叶主要是绿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人发现英国的水质并不适合冲泡绿茶,反而是红茶比较适合他们的口味,目前红茶已经是英国人不可缺少的饮品,他们每天都要喝茶,尤其是非常看重下午茶,这就是属于英国的茶文化。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和茶文化这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并且都可以突破地域、民族以及信仰的制约,使人们达到心灵的共鸣,给人以精神的慰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音乐和茶文化也会受到民族民俗、人民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一面。
2.2韵律内在的共性
音乐与茶文化都是讲究韵律的。音乐演奏者通过各种技巧将声音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展现给人们,音乐表演中,声音的抑扬顿挫、轻柔缓急,都会牵动人们的思绪和感悟,人们通过流动的音符,享受精神的`愉悦,获得内心的洗涤。茶文化也是如此,以茶艺为例,茶艺表演的内在韵律感非常重要,在整个表演中不管是表演者,还是品茗者都会感受到艺术的熏陶。音乐与茶艺在韵律上存在很多相似点,因此可以相互契合,茶艺表演者往往会通过对音乐韵律的学习,使自己的茶艺表演更加完美。2.3精神层面的共性茶文化与音乐都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人们通过听音乐,观看茶艺表演,身心得到放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能够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更高的精神体验。不同的人,在欣赏音乐和茶艺的时候,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它们都能够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表演者,也会改变人们的精神体验。音乐与茶文化一样都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
3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3.1音乐欣赏
在茶文化视域下开展音乐教学,教师首先要掌握以上音乐与茶文化的相通点,然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茶歌欣赏能力。教师以中国古典名曲为主,注意曲子与茶联系,学习音乐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配合播放相对应的茶艺表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中国采茶戏曲的普及和学习,可以适当弱化一些专业知识教学,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通过音乐欣赏,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感受到茶文化与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
3.2学唱民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歌是每个民族文化中一课璀璨的明珠,民歌不仅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民情,同时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民歌便于理解,易于传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农们将茶事融入了民歌中,从而创造出了茶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民歌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如:《古丈茶歌》,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茶歌,描绘的是茶农采茶的过程,茶农们通过唱茶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歌曲,对中国茶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中的深刻内涵理解会更加深刻。
3.3音乐实践
音乐教学同样需要实践,音乐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在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教学,建立学生与音乐创作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实现音乐的二次创作。学生在实践中,审美能力、体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4结束语
在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要关注两者的契合点,首先要普及茶文化的内涵思想,奠定了学生的茶文化基础之后,再开展音乐教学,这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会更近一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强化民族文化,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必然之举。
参考文献:
[1]徐菁菁.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李志平.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人格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3]吴春薇.和谐教育视域中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高伟,丁肇来.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视域中的钢琴教学之文化多样性观照[J].北方音乐,2011(9):36-37.
篇4:美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论文
美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论文
一、建筑师的后现代主义表演
“后现代”、“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文化界的热门话题,特别是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原先流行的思潮突然在知识界失去了影响力,后现代主义便于上世纪 60年代与法国后结构主义和美国新实用主义结合,成为当今西方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哲学与文化思潮,并向全世界蔓延。
但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并非起源于哲学领域,相反它的主要成分来源于后现代文学艺术、建筑艺术风格和后工业社会的社会科学。最早使用“后现代”一词的是英国画家约翰・瓦特金斯・钱普曼(JohnWatkinsChapman),他在1870年用“后现代绘画”(Postmodern Painting)一词来评价比法国印象派更前卫的绘画方法,由此决定了“后现代”一词在它使用之初就表现出具有超越和否定的意义。用“后现代”来描述建筑的新形式出现于20世纪40、50年代,至20 世纪70、80年代西方建筑界对现代建筑风格全盛期的纯粹性和形式主义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现代建筑大师们如勒。柯布西埃,试图精心打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乌托邦理想并没有呈现在世人面前,相反是一幢幢呆板的摩天大楼和受到指责的居住的机器。
1966年,芝加哥建筑师文丘里首先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发出了呼唤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先声,掀起了建筑界后现代建筑设计的历史序幕;1977年英国著名的建筑评论人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他极具影响力的著作《现代建筑语言》中,倡导一种与现代建筑风格断裂、基于折衷主义风格和通俗价值取向的、新的、后现代建筑风格,并且给后现代建筑归纳了6点特征:①历史主义;②直接的复古主义;③新地方风格;④文脉主义;⑤隐喻和玄想;⑥后现代式空间(或被称为超级手法主义)[1].正是通过文丘里等先锋派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狂飙表现,以及建筑评论家们理论层面的归纳总结,使得晦涩、难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争论形象化了,进而为普通人所体验、所认识,进一步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传播和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向受社会各种哲学思潮、流派影响的建筑设计领域,此次成了培育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一片土壤。
当然这些先锋派的建筑师不仅从理论上为后现代主义设计寻找合理的解释,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设计创作中。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建筑设计中挥洒创作热情,还将后现代主义语汇扩展到景观设计中。1972年文丘里设计的富兰克林庭院,不是在遗址上对原有建筑物的重建,而是以其“幽灵式”的想象,采用一个模拟原有建筑的不锈钢骨架,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效果历史。1977年他在华盛顿宾西法尼亚大街设计的自由广场,则以一种平面的设计语汇结合历史片断,形象而简约的展示出场所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情感,从而消解了传统纪念性广场高耸的中心式构图。1980年查尔斯・摩尔为新奥尔良的一个商业和工业综合区设计的意大利广场,以历史片断的拼贴、舞台剧似的场景,戏谑式的细部处理,赋予场所“杂乱疯狂的景观”[2]体验,几乎成了后现代主义公共空间设计的代名词。
就在这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以历史片断、符号、隐喻、媚俗、戏谑等手段张扬着自我和取悦于大众时,他们的同行景观建筑师对后现代主义的反应尽管显得有几分迟钝,但仍然有些前卫的景观建筑师在这股新思潮的鼓舞下,从毕加索、最低纲领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摩尔(Robert morris)等艺术家那里学习运用最少的元素创造出最具冲击力的设计;从地景设计师如罗伯。斯密森(Robert Smithson)、麦克尔・赫瑟(michael heiser)等艺术家那里学习新的视觉观念;从文丘里、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麦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等建筑师的作品中学习用历史片断、光和色来限定空间的技巧,在景观设计领域积极进行后现代主义的探索。
二、景观建筑师的后现代主义实验。
美国景观设计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探索首先是从小尺度场所开始的。1980 年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玛莎。苏瓦兹(martha Schwartz))[3]在《景观建筑》杂志第一期上发表的面包圈花园(Bagel Garden),在美国景观设计领域引起了对后现代主义的广泛讨论,它被认为是美国景观建筑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进行后现代主义尝试的第一例。面包圈花园坐落在波士顿一个叫Back Bay的地区,在那里每条狭长街道两边排列的都是可爱的低层砖房,它们集中了过去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而且每栋建筑前都带有一个临街的、开敞式的庭院。面包圈花 园是个小尺度的宅前庭院,用地范围22×22英尺,面朝北方。花园空间被高度为 16英寸的绿篱分割成意大利式的同心矩形构图,两个矩形之间铺着宽度为30英尺宽的紫色沙砾,上面排列着96个不受气候影响的面包圈。
小的矩形内以5×6的行列式种植着30株月季。场地中还保留了象征历史意义的两棵紫杉、一棵日本枫树、铁栏杆和石头边界。在设计中,苏瓦兹想创造的是一种“既幽默又有艺术严肃性的”[4]场所感。这个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象征傲慢和高贵的几何形式和象征家庭式温馨和民主的面包圈并置在一个空间里所产生的矛盾;以及黄色的面包圈和紫色的沙砾所产生的强烈视觉对比。这个迷你型的庭院以具有历史风格的花篱、紫色的沙砾、以及隐喻Back Bay地区象兵营式排列的邻里文脉的面包圈,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缩影。这个花园为人们开启了一扇小尺度景观设计的新视野――就是把传统的、有限的景观想象和新概念结合起来,创造出新景观。从而使这个迷你型的花园在学术性及艺术文脉两方面成为新设计的导向。
1983 年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SWA为约翰・曼登(John madden)公司位于科罗拉多绿森林村庄的`行政综合区一组玻璃幕墙的办公楼群设计的万圣节(harlequin)广场,设计不仅体现出文艺复兴式的历史主义风格特征,并且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赋予场所强烈的对景观体验主体―人的消解的解构特点这个占地1英亩的广场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双层停车场的屋顶,位于两栋玻璃幕墙建 筑之间,上面分布着一些高出地面约有3m左右的冷却塔和通风管。因为是个屋顶广场,所以考虑到屋面的结构承重能力,景观设计只能在50m×100m 场地中部一条12m宽的狭窄空间中展开。SWA的主要设计思想是设计一个具有公共功能的广场,重点强调远处洛基山的景观,同时减轻屋面上机械管道设备对场所的视觉干扰。在设计中SWA一改流行的传统轴线手法,而选择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参考点,来解决广场与周围玻璃幕墙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和狭长的洛基山视轴的关系。
首先,广场两侧的镜面幕墙赋予整个空间狭长的、眼花缭乱的、不可思议的迷惑感。顺着广场狭长的轴线向远处的洛基山方向看去,用玻璃镜面包裹起来的,突出屋面的通风管道和冷却塔就像被一只巨大的手神秘置于这个超比例的、形式滑稽的广场空间中,它们与地面形成倾斜的箱型体。这种充满动态感的姿态和黑白两色的菱形的磨石子地面,构成视觉上的迷幻和不确定感。此外设计者在建筑物出、入口两侧布置了略高于地面的草地,上面排列一组高矮有序的白色圆柱体,它们和反射在后面建筑物玻璃镜面里的映射,构成对修剪过的树林隐喻意义。这个设计的鲜明特征是采用了大量的镜面材质、倾斜的体型、产生错视的黑白菱形水磨石铺地,以及不对称的几何形体。
设计者利用镜子扭曲视觉以增加看到的尺度和视觉,从而产生一种古怪的类似基里科[5]似的超现实主义品质,将人这个场所体验主体消解为迷幻场景的一分子,有时甚至完全失落在这个梦幻般的场景里。最后,设计者在广场中间的契入一个狭长的切口,将广场分为两部分,使两栋建筑都有各自的广场空间。在这个狭长的切口里,设计者将传统的喷泉水渠和花草并置,产生出一种传统的乡村风景,令人在这个意想不到的,既充满幻想、又有点迷惑的超现实的后现代主义空间里,寻找到些许现实的支点。
1988年由哈格里夫事务所的乔治・哈格里夫(George hargreaves)为加利福尼亚San Jose市设计的市场公园(San Jose Plaza Park)[10]则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解释学特征,它强调场所的历史性、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可对话性和意义的可生成性。市场公园既是一个巨大的交通岛,又是该市最古老的公共开敞中心,因为它的四周环绕了该市数座重要的公共建筑―艺术博物馆、大型旅馆、会议中心。场地由南北两条直线连接两端半圆形曲线,构成类似运动场的形状。沿场地东西长轴哈格里夫设计了一条主路,用地中部一个新月形的斜坡堤将场地自然非为两部分,二者间高差变化以坡道和台阶过渡。用地西部,沿主路两边布置的是维多利亚风格的路灯和木制的座椅;草地上果树栽种方式是和中部新月形线型相一致的。东部在主路的尽端是两条成锐角的斜路,将人流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流,由此形成的三角形用地是硬质铺地,以栽种的树木强调边界。中部新月形的斜坡堤上种植着四季变换的花草,斜坡的上层安置的是休息座椅,下层一边是网格式的喷泉区,一边是开敞的草地。
喷泉通过喷射形式的变换表现出随着一天中时间的转换,其形式由清晨的雾霭、小涌泉,到下午强力的水柱喷射,而晚间水柱在灯光作用下变得更加晶莹剔透和眩目。此外喷泉自我排水的设计系统,不仅使人可以观赏它的变化,而且还允许人们进入其中,嬉戏玩耍。场地中部一条由南向西和由南向北的两条斜线乍看上去显得有点生硬,实际上最符合人们走捷径的心理。就是这样一个构图简单的景观设计,蕴含了大量的历史隐喻和生活片断。网格式中的喷泉形式的灵感来自1800年场地附近挖掘的自流井,它们一天中的变化形式隐喻了水使Santa Clara山谷兴旺的这段历史。西边用地的果园也正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两次战争期间周围果木农场丰收景象的记忆。维多利亚风格的路灯反映的则是城市300年来的历史,而夜间灯光照射下的喷泉景象是对当代Silicon山谷高科技的暗示。这里的后现代文本不仅仅只是为一些设计人士所解读,而是通过哈格里夫把这些历史元素和片断组织到公园的主要公共景观片断里,并且传递给大众。
1991 年由 hanna/Olin和Ricardo Legorreta合作完成的潘兴(Pershing)广场受到抽象派雕塑、大地艺术、现象学和绘画的影响,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多义性和视觉革命的特点。潘兴广场位于洛杉矶市中心15大街和16大街处,它的历史可是追溯至 1866 年,经历过多次设计。20世纪50 年代一个1800hm2的地下停车场建在它的下面,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已成为了无家可归者和贩毒者的集聚地了。因此它也是城市雄心勃勃重建公共空间计划的开端,社会进步的见证。
设计者在总平面设计中采用直角分块的手法,将大空间分解为彼此功能独立的小型叙事 空间,多次重复的直角网格式平面划分手法是对原有城市网格状的历史机理的隐射。此外,设计者在粉红色混凝土地面矗立起10层楼高的紫色“钟楼”,并且与之相连的水渠的墙面也是紫色的。墙上有方形的窗户,它把广场的视觉框限成小的花园区。广场的另一侧是淡黄色的咖啡屋和一个三角形的停车站,它背后是另一片色的墙。
沿着广场前的街道是原有的通向地下车库的坡道,和一个连续人行道、斜坡相交一起。在这组空间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从抽象雕塑和后现代视觉革命中获得灵感,将三维体量引入水平向的广场空间,营造出类似现代艺术品展览的氛围。广场中央是一片桔树林,是对典型的洛杉矶特点的直接暗示。圆形水池和一个下沉式的圆形剧场为公园提供了两个规则的几何元素。水池以灰色的鹅卵石构成一个大的碗状的圆,水从水渠的墙面流入水池里,再通过一条锯齿形的类似地震后形成的裂纹向广场之外的空间延伸。可以容纳2000人的圆形剧场铺着草地和粉红色混凝土的台阶,四棵对称布置的淡黄色的棕榈树形成对舞台空间的暗示。整个广场的设衡。此外,钟楼和水渠的形式体现出对地中海传统符号的拷贝,场地中大量采用了高大的棕榈树,表现出浓浓的拉丁风情。所有这些都表现出设计者在创造这个多意性公共空间的热情,以及对这个汇集着多种族社区的城市的尊重。
三、结语
上述各历史时期美国景观建筑师在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探索,只是20世纪美国新景观设计潮流的几朵浪花,不过透过它们仍然能使我们看到后现代主义在美国景观设计中表现的总体轮廓。作为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场所的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它的存在满足了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智的精神需求。因此决定了在纷扰复杂的后现代语汇中,景观设计师们汲取最多的是历史文脉元素,代表隐喻和玄想的符号单元。因此和他们同行的作品相比,除了部分采用鲜亮的色彩对比外,他们的后现代倾向显得温和而谨慎。此外,景观建筑师尽管吸收了很多后现代设计概念和新艺术手法,如构图的隐喻、视觉的变化和色彩对比等,但是他们并没有彻底抛弃树木、花草、水体、山石等传统设计元素,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营造出新的场所意义。最后,人在场所中并非扮演主体的角色,人和景观始终是互动的关系,有时候人甚至也成为景观构成元素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景观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表现多么前卫和狂飙,其所营造的场所氛围和意义始终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注释
[1]见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p290.
[2]戈德伯格对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的评价。引自孙成仁《广场设计的后现代语汇》,《规划师》,1期p81.
[3]玛莎。苏瓦兹(Martha Schwartz):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研究生院教师。
[4]Martha Schwartz Back Bay Bagel Gard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anuary, 1980,p44.
[5]Chirico Giorgio de,基里科(1888-1978):意大利画家,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先驱者,早期作品受尼、采叔本华哲学思想影响,代表作为希腊神话人物画《赫克托耳和安德洛墨达》。
参考文献
[1]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3)。
[2]金广君。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倪琪。西方园林与环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世界建筑导报(SWA事务所专辑)1998,(1)
[6]孙成仁。后现代城市设计倾向研究(博士论文)[C]1999
[7]Steven Best & Dougla s Kell ner,朱元鸿。后现代理论――批划的质疑[M].台北:台湾巨流出版社。
[8]Martha Schwartz.Back Bay Bagel Garden[J].Landscape Architecture 1980,(1)。
[9]Contemporary Landscape in the World.
[10]Philip Pregill and Nancy Volkman. Land scape in History[M].1998.
[11]Sutherland Lyall.Designing the New Landscape [M].1991.
篇5:论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
论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
面对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如何对其进行哲学性的反思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历史关系出发解读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发展问题.
作 者:曾姗姗 梁祝松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学系,吉林,长春,130117 刊 名: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年,卷(期):2007 15(5) 分类号:B0-0 关键词:人与自然 发展 实践篇6:解释学视域中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解释学视域中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主义在它的发展进程中,在理论层面采取了三种解释策略:方法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相应地在实践层面它采取了三种形式的演进路径:计划、技术决定论和意识形态.通过这些解释策略,科学主义在中国当下语境中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
作 者:李侠 LI Xia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哲学系,湖南,长沙,410083 刊 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 13(5) 分类号:B089.2 关键词:科学主义 解释学 理论 实践篇7:近现代西方哲学视域中道德观的多维透视论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日益密切,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球间的信息传递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不断涌入国内,与此同时,外来文化和思想也纷纷影响到了不同阶段的人们。随着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上的日益密切,彼此之间的文化观念也开始逐渐融合,然而,在全球范围之内,大量道德滑坡有损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此,本文将对近现代西方哲学文化进行剖析,来对其思想道德观念中積极的部分进行学习,丰富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
一、研究的意义
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在学术领域,目前缺乏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因此借助于这次的研究能够来弥补在学术研究上的不足。道德问题的发生,是由于群众受到了众多道德观念的冲击,造成其思想道德上的混乱,本文将对道德观念和非道德观念进行分析举例,探索不同道德观念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来寻求其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同时,借助于道德研究,能够对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能够追究道德问题出现的根源所在,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社会公众逐渐加强对于道德的重视程度,在社会宣传上鼓励公众进行积极的道德宣传教育,在社会形成积极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
二、道德观的分类
(一)理性主义道德观
顾名思义,理性主义道德观就是以人的思维理性为基础来对道德的概念进行定义并加以规范。然而,在理性主义道德观的形成上,不同学者之间并没有形成达成相应的共识,其既可以被认为是由于人类思维所致,在日常行为活动中所默认形成的社会群体自觉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也可以理解为由于理性思维的影响,在日常行为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习俗和社会偏向。理性主义是对人类思想智慧的发展和总结,人类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得出对于世间真理的探索,但是理性思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容易由于极度自信从而导致思想的偏差。
(二)非理性主义道德观
非理性主义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源自西方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观点和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在摆脱过去依靠理性思维进行主导的情况,使得人们对于社会道德的定义和规范更为的广阔,在非理性思维的主导下,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分析体系,使其形成系统性的研究科学。在道德领域上,非理性思想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人们开始渐渐习惯将非理性思想运用到道德观念当中。
三、道德观念的规范
对于理性道德观来说,其是一种利己主义的体现,由于人类的行为活动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私心,因此道德变成为了用以满足个人私利的工具,即便一个人的行为目的不是出于一定的私心,也会出于一定的目的。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集体观念和集体利益的冲突,因为人不可能在社会中孤立存在的,因此,在行为活动中必须考虑到集体利益,为了满足和实现集体利益,必须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忘记集体的利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抱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够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最终损害了个人同集体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甚至会使得社会环境陷入困境,引发信任危机,造成极为不利的社会影响。作为个人来说,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周边的利益状况,为社会营造出良好的和谐氛围,有助于良好道德规范社会的形成。
非理性道德观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果人人都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行为活动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问题,那么社会稳定将难以维持,久而久之必将爆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严重损坏社会稳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为了社会道德的有序进行,人们在行为方式上必须遵循一定的非理性道德。对于道德而言,其考验的是对于人类活动同人类自由之间的问题,对非理性道德而言其是一种能够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同自然社会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思维基础上道德是对人类行为活动的一种具体规范,规定了在日常行为活动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非理性道德的发展所必须遵从的就是需要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并且要体现出事物的客观合理性。
四、西方哲学视域中道德观多元化的当代启示
对于道德来说,其是一种人们对于社会活动和发展的要求,是人们在潜意识当中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彼此之间进行行为约束来构建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状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没有道德的约束,社会环境将会混乱不堪,没有道德的约束,行为活动之间缺乏相应的准则,难以对正确与否进行定义。对道德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我利益的一种限制,但是,这种限制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群体能够在行为活动中获取更大的自由,不受客观条件的约束和干扰。为了能够在和谐理想的条件下,去不断的充实满足自我,实现更深层次的理性需要,必须自觉对道德进行遵守。对于一些不良社会行为的出现,不能够让其影响到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切记对自身的道德观念造成影响,为追求自身利益来破坏社会的道德约束。
参考文献:
篇8:近现代西方哲学视域中道德观的多维透视论文
[2]韦鸿鹏.哲学观视野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多维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56-57.
[3]任玉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意义的哲学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122-123.
★ 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发展观(精选8篇)




